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146章 客随主便

汉道天下 第1146章 客随主便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人正说着,有人轻敲车壁。

刘协将车窗拉开一条缝,露出童子郎何晏的半张脸。

“陛下,印坊快到了。”

“知道了。”刘协关上车窗,对荀彧说道:“我们稍后提前下车,从侧门进去,尽可能不惊动其他人。印坊最近在扩建,侧门不能行车。”

荀彧点了点头,暂时中断了话题。

车停了,两人下了车,在两个来迎的侍女引导下,经过侧门,进了印坊后院。除了荀文倩母女,只有史阿和另一个散骑剑士跟着,其他人以及车马都远远地离开了。

唐夫人在后院等着,一见面就曲身行礼,向刘协请罪。

刘协摆摆手。“嫂嫂是印坊主人,客随主便,理当如此。”

唐夫人有点尴尬。怎么听,刘协这句话都有点赌气的意思。

别人可以客随主便,天子可不是普通的客人。就算不上升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高度,仅就印坊而言,天子也才是真正的主人。

从当初提议到后来的经营,天子都是背后的推动力量。

别的不说,如果没有邸报和教材这两个稳定的业务,她未必就能比别的印坊经营得更好。没有天子这个靠山,她也请不到王粲等人举行荐书会。

“陛下此言,臣妾愧不敢当。”

刘协正要再说,荀文倩笑道:“嫂嫂,你就不要纠结这些了,还是尽快安排落座吧。待会儿客人都来了,你一直不露面,可不合适。”

唐夫人闹了个大红脸。

荀文倩与她相处,一直是以母族的亲戚关系称她为小姨,现在却以夫族的亲戚关系呼她为嫂嫂,固然是将天子摆在父族前面,也是提醒她,天子待她可不仅仅是君臣之间的关系,更有家人的因素。

“陛下,请。”

唐夫人侧身前行,将刘协等人引到准备好的楼上雅间。这里有雕花的窗棱,可以俯视整个大厅,却不用担心被楼下的人看见。

唐夫人又说,为了掩人耳目,避免有人猜到天子在此,她又请了几家的女眷,就安排在对面的房间。两个房间隔得比较远,只要不特意大声说话,里面说什么,没人可以听到。

“都是谁家的?”荀文倩问道。

“故太尉张温的遗孀,楼船校尉娄圭、假校尉黄忠的夫人,还有南阳本草堂名医张机的夫人,百草厅掌柜何咸的夫人……”

唐夫人一口气报了几个名字,都是非富即贵,算是南阳大家族的代表。

刘协点点头,从容入座。“嫂嫂去忙吧,不用管我。我和荀君还有事要谈。”

唐夫人笑笑,亲手奉了茶,然后就退了出去。

刘协端起茶杯,品了一口,对荀彧说道:“荀君尝尝这茶,是你们颍川的茶,用新法炒制,外面可见不到。”

荀彧听了,微微一笑,也端起茶杯。

自从茶叶大行其道,各种喝法陆续兴起,让人目不暇接。先是有奶茶,后有姜茶、花茶、糖茶,最近又有了什么作料也不加的清茶、苦茶。有煮的,有冲的,有泡的,各有其妙。各地不断有茶树发现,颍川虽然有山,却没听说有好茶。

否则他一定会知道。

他人不在颍川,却一直和家乡有联系,消息灵通得很。

更何况唐夫人与他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派人送一些新奇之物给他,其中就包括各地的茶。如果有好茶,他没有不知道的道理。

仔细品了品之后,荀彧不得不承认,这茶的确没喝过。

“这是什么茶?”

荀文倩说道:“嫂嫂自己种的茶,刚培育出来的。只有一颗茶树,产量也就二两。不送人,留着自饮的。”

“她什么时候回颍川种茶了?”

“上次探亲的时候,在嵩山发现的茶种。”

荀彧心中疑惑,没敢多说。

唐夫人家在郾城,地处平衡,离嵩山不近。她跑到嵩山去干什么?能发现茶树,肯定不是在山脚下随便转一转这么简单。

“陛下,好像是王粲的声音。”荀文倩低声说道。

刘协凝神一听,果然听到了王粲的声音。

王粲其实不适合多说话,他有点轻微的口吃,平时听不出来,一旦声音大了,或者辩论激烈,就会比较明显。

他今天显然有些激动,在二楼都听得清楚。

“诸君,今天聚在一起,可不是让你们来品尝印坊的香茗和点心。虽然我也承认,印坊的香茗和点心令人齿颊留香,难以忘怀,回去之后怕是还要想上几天。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口腹之欲,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商量,这就是圣人之业。”

原本喧哗的楼下安静下来,只听到“啪啪”的响声,应该是王粲拍打书页的声音。

刘协看了一眼案上准备好的文稿,不禁笑了一声。

唐夫人做事很细心,备选的文章、书籍已经准备了一份,就摆在他们的面前,随时可以翻阅。想来楼下宾客的面前也是如此,王粲拍打的就是这些。

“圣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我等书生,不敢妄言立德立功,只能在立言上有所贡献。在座诸位,大多束发启蒙,春秋不辍,由《论语》、《孝经》而及五经,旁涉诸子百家,用功十余载,读过的书就算没有五车之富,一两车也是有的。”

有人大声说道:“论读书之多,谁能和你王仲宣相比。前有蔡伯喈赠书,后有兰台之藏,经眼者,怕有万卷之巨,百车也装不下了吧?”

众人纷纷大笑,言语间不乏对王粲的羡慕,但仔细品,又不乏戏谑的味道。

书读得再多,如果不能把握其意,也就是个移动书库而已。对有过目不忘之能的王粲来说,这与其说是奉承,不如说是调侃。

“刚才那人是谁?”刘协轻声问道。

荀文倩皱着眉,一时猜不出来。

何宴凑了过来,轻声说道:“若臣猜得不错,应该是潘濬。潘濬字承明,武陵汉寿人,师从宋忠,原本与王粲也有交情。后来因南阳郡学画像一事,对王粲有些不满,多次与王粲争辩。今天这样的盛会,他没有不来的道理。只是甫开场便如此激烈,倒是有些不寻常。”

“为何不寻常?”

“潘濬虽是书生,却好兵法,常说论战如用兵,当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像这般一开口就咄咄逼人,不像他的作风。”

何晏想了想,眼中露出一丝小小的兴奋。“除非……有援兵。”

荀彧在一旁听了,用眼角余光瞅了一眼何宴,眉头不经意的一蹙。

何晏还没成年,就露出了好斗的习气,怕是受天子影响不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