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070章 既虚且伪

汉道天下 第1070章 既虚且伪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忠一路南下,行经睢阳。

取道睢阳并不省路,但是省时间。睢阳已经成了兖豫最重要的重镇,四通八道,境内的道路质量也高,宽阔而平整,不少地方可供四辆马车并行。

这一切,归功于黄猗。

韩遂奉诏监兖豫二州,以睢阳为治所,以黄猗为长史,可谓是言听计从。黄猗遂提议,以韩遂麾下的两万西凉精锐为主力,召集民伕,修缮了以睢阳为核心的干路网。

这些干路网战时可以用来行军,平时则用于百姓行走,尤其是南来北往的商旅。

睢阳也因此成为商业重镇,四方辐凑。

渡河之后,周忠便亲身感受了这些道路带来的便利,也听到了不少对韩遂、黄猗的赞扬。

对韩遂的赞扬集中在治军。

以虎狼之师闻名的西凉军在韩遂的麾下不仅没有伤害百姓,反而成了铺桥修路的主力,每个秋汛还会上堤,保护一方平安,让百姓感激不尽。

对黄猗的赞扬则集中在能干。

很多人未必知道黄猗是讲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曾随狼骑出征塞外。但他们都知道黄猗主持修的路又坚实又平坦,每个的维护费用也少,方便了无数人。

就连桥蕤对黄猗也是赞不绝口,与周忠一见面,就夸个不停。

周忠与桥蕤是老朋友。之前任豫州刺史时,两人就经常见面。如今桥蕤赋闲在家,一对双胞胎女儿却在天子、皇后身边,潜力无穷。他没有做官,在家开了几个作坊,过得很滋澜。

“秋收将近,秋汛很重要,连抚军大将军都亲自上堤去了。”桥蕤笑眯眯地解释道:“我是闲人,奉命为周公接风,陪周公四处转转。”

周忠摆摆手。“别的地方就不用去了,陪我上堤看看吧。我是司空,水土之事本是我的职责,岂能过而不问。”

桥蕤大笑。“抚军大将军知道周公必然上堤,不过不用急,今天先在睢阳住一晚,明天去堤上看看。”不等周忠回答,桥蕤又低声说道:“有人想见你。”

周忠很诧异。“谁啊?”

“荀悦,刚从泰山回来。”桥蕤咂咂嘴。“好像受了打击,来睢阳半个月了,闭门谢客,谁也不见。”

周忠恍然,没有再坚持。

荀悦去泰山的事,他也有所听闻,与诸葛亮见面时,还特地确认过此事。如今荀悦从泰山归来,既不回家,又不去宛城,反倒滞留睢阳,多少有些古怪。

“先去印坊看看吧。”周忠说道。

桥蕤笑道:“知道周公关心教化事,接风宴就在印坊。”

——

睢阳印坊规模并不大,至少不如冀州的几个印坊规模大,但运作极佳,井井有条,印出来的书籍清晰典雅,就算是以普通百姓为对象的历书、农书也颇有质感。

周忠原本觉得冀州印坊已经不错,看了睢阳印坊后,觉得还有些差距的。

甄贵人很精明,比起袁权来,终究还是缺了一些大家气度。

站在印坊中,周忠很满意。“公路虽无赖,有这样的女儿、女婿,也足以自雄了。”

袁权取过一册装帧精美的画卷,双手递给周忠。“这是家父主持的洛阳图卷的第四卷,还请周公过目指正。”

周忠接过画卷,哈哈一笑,却没有看,转手递给了随行的子弟。

“我虽然还没看过这第四卷,但仅凭第一卷、第二卷,公路就可以名垂青史了。”周忠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欢声笑语化作一声叹息。“只是可惜了刘景升。”

袁权笑道:“家父的确算不上良医,空有救人之心,没有治病之能。”

桥蕤一看话风不对,连忙打岔。“刘景升瑕不掩瑜,得天子定谥,也算是死有哀荣。”

周忠苦笑,也只得顺着桥蕤的话题转了开去。

说到底,最后的评价权还在天子。天子为刘表定谥,虽然不是什么美谥,却也说得过去了。

乱世之中,有几个能一尘不染,全身而退。

刘表有功有过,有这样的结果,也算是善终了。

他耿耿于怀的只是袁术一意乱来,主动迎合天子,生生气死了刘表。

本是同道,奈何内斗至此。

这袁术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一切都毁于内讧。每每想到这一点,他的心情都很低落。

周忠打起精神,参观了印坊,又参加了热闹的接风宴。

桥蕤请来了不少当地的世家,以及游历至此的名士,其中就包括荀悦。

荀悦本来闭门谢客,听说司空周忠至此,即将赴行在朝请,便欣然接受了邀请。他在席间没说什么话,只是不说话。宴后,与周忠进了后堂,煮上茶,两人对坐,才真正敞开了心扉,向周忠讲述了自己的苦恼。

最让他苦恼的事有两件:

一是他登上了泰山,亲身体验了山上比山下冷,却找不到答桉。

更让他难受的是,当他初到山下,向挑夫们询问此事时,挑夫们看他的眼神中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戏谑,仿佛在说,又来了一个傻子。

因为对挑夫们来说,这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让他身为读书人的自尊受到了重创。

二是所谓的孔子登泰山处并不在泰山之巅,甚至不在山腰,而是山脚下。

东山登临处则四面皆山,登上东山也看不到鲁国。

什么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根本就是胡扯。

如果这么简单,只要去一趟就可以证伪的事堂而皇之的传承了几百年,却无人指出,那儒门的记载还有多少是真实可信的?

是所有人都孤陋寡闻,不愿实证,还是早就有人知道,却将错就错,装作不知道?

不管是哪一样,都让他对儒门经典产生了重大怀疑。

当初面对天子,对天子直斥儒门之疾在虚在伪的时候,他还不服气,誓死捍卫儒门。现在想起来,不过是无知者无畏罢了,难怪天子懒得和他说话。

“周公,儒学真是既虚且伪的学问吗?”

面对精神近乎崩溃的荀悦,周忠大受震撼,沉思了良久。“我想不是。”

“为何?”荀悦眼中露出希冀的光芒。

“儒门或许有伪君子,但儒学却不是虚伪的学问。否则,天子何必坚守儒学?”周忠慢慢地说道:“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是孟子,而天子对孟子的学说却最为推崇。”

“那又是为什么呢?”荀悦更纠结了。

周忠探身过来,拍拍荀悦的手。“仲豫,尔先祖荀子曾云:终则而思,不如须臾之学。你终日苦思而不得,不如随我赴行在,当面向天子请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