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069章 祸伏相依

汉道天下 第1069章 祸伏相依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理智上接受了江南世家的方案,刘协还是意难平。

反复考虑后,他增加了一条内容。

江南世家要将今年收获的粮食借给朝廷,朝廷以他们每年应纳的田租偿还,直到还清为止。

这部分借来的粮食一部分送往益州,作为骠骑将军张济部的军粮,一部分发放给当地贫困百姓,作为他们过冬的粮食和明年春耕的种子。

除了给他们土地,还要给他们足以生活到明年秋收的物资,否则那些衣食没有着落,不得不遁逃入山的百姓出了山也活不下去,反倒可能会饿死。

考虑到为的是江南百姓,希望他们都能积极主动一些。

还有,这利息就免了吧。

接到司徒府的回复,刘先也是哭笑不得。

朝廷为了恢复生产,安抚百姓,实行三十税一的低田租。要还完今年借出的粮食,少说三五十年,甚至可能上百年。

但他不敢不接受这样的条件。

否则来的不仅有骠骑将军张济,还有成千上万的流民。

刘先又废了一番口舌,总算说服了那些世家代表,接受了天子的条件。

江南四郡宣布度田,相关工作渐次铺开。

——

接到刘先回复的时候,皇后伏寿顺利产下一子,重十五斤一两,身体结实,哭声宏亮。

据接生的女医说,这孩子一看就知道先天完足,将来必然福寿无双。

皇嫡子的顺利诞生,解决了一个悬而不决的问题。

皇后的地位不可动摇,其他人都不要觊觎了。

这也意味着,在可预见的将来,出现强大外戚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不论是颍川荀氏还是汉阳马氏,又或者是五原吕氏,哪怕他们在军中的实力再强,也不可能成为能够影响朝政的大将军。

甚至可以说,大将军这一职务注定要空缺很久,甚至从此不会再有。

随着宦官在制度上消失之后,外戚也有消失的可能,士大夫将成为朝堂上唯一的主力。

杨彪、赵温等老臣固然欣喜,就连留守长安的太尉贾诩收到消息,都抑制不住喜悦之情,上书天子,请求到宛阳朝请。

刘协答应了。

与此同时,他又传诏留守冀州的司空周忠,让他赶到宛城,参加元旦大朝。

兰台及相关机构也赶往南阳汇合。

——

邯郸,丛台。

周忠负手而立,看向北方天地相接之处,清瘦的面容上带着一丝凝重。

诸葛亮拱着手,站在一旁,神情从容。

周忠奉诏赶往南阳,途经邯郸,谁也没见。临别之际,他将诸葛亮叫到了台上,却半天没说话。

诸葛亮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等着。

他知道周忠肯定有话要说,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口。

但他觉得不会有什么太难开口的话。如今形势一片大好,天子心情也好,他想不出什么事能让周忠如此纠结。

“孔明,你知道司徒府多了一个张松吗?”周忠转过头,打量着诸葛亮。

诸葛亮点点头。他和天子一直保持联络,自然知道张松的出彩表现。

“不出意外的话,下一任司徒会是荀或,能和他竞争的人不多,也就是一个刘巴。可是荀或、刘巴之后,有机会担任司徒的人就多了。你最聪明,却也最年少,可能要吃点亏。”

诸葛亮无声地笑了。“周公深谋远虑,我没想到那么远。”

周忠看了诸葛亮一眼,有些不悦。“孔明,这不仅是你个人的事,也是国家大事,不能儿戏。你以为我是贪图个人私利吗?不错,你是我推荐的,但这绝不是全部。司徒理民政,能否胜任,关系到数千万人的福祉,也关系到大汉几十年的国运。我希望你能做司徒,掌国柄,协助陛下,建太平盛世。”

诸葛亮想了想。“周公,不管我能不能出任司徒,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周忠眉头微皱。“何以见得?”

“天子是一国之君。”诸葛亮轻声说道:“他有志实现天下太平,就算没有杨德祖,没有我,他也会找到其他人。可若是他因为某些事改变了想法,别说我们,就算是圣人再生,恐怕也实现不了太平。”

“你说的某些事……是什么样的事?”周忠眯起了眼睛。

诸葛亮笑笑,却没有回答。他转头向西,目光越过太行山,看着远处天边的几朵白云。“敢问周公,儒门最理想的治世是什么样的?”

周忠脱口而出。“天子垂拱而治,众臣以德行教化百姓。”

“像渤海那样吗?”

周忠再次皱起了眉头,有些不甘心的说道:“渤海……不好吗?”

“不能说渤海不好,只能说渤海还不够好,至少离王道还有不小的距离。”诸葛亮转回头,目光湛然。“对渤海而言,天子已经垂拱了,为何还不能实现王道,这是我们儒门中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圣人说日三省吾身,又言绝四,我们不能只要求天子,亦当要求自己,这才是君臣相处之道。”

周忠嚅了嚅嘴,微微颌首。

他听懂了诸葛亮的意思。

天子诚意拳拳,他们也该敞开胸怀,不能再固守之前的想法,否则君臣相处难以长久。

“周公此次入朝,必有大事要议。周公若能坚信天子诚意,坦然相对,就算有什么分歧,也是可以讨论,可以解决的。三十年后,太平至,盛世现,后人怀念今日,必有诸贤名号。”

周忠笑了,抚着胡须。

他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天子向来不重礼仪,这次突然召大臣奉朝请,自然是有大事要商议。联系到皇嫡子的诞生,不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大概率是要立太子。

虽说天子还年轻,刚刚弱冠不久,但是立太子依然是一件大事。

唯一让人不安的是,少年天子立太子,在历史上往往没有好结果。

所以他也不知道如果天子要立皇嫡子为太子,他是应该支持,还是反对。

不过诸葛亮提醒了他。不管什么事,只要君臣之间互相信任,出于公心,都可以摆在明处,不必勾心斗角。

或许关于荀或之后谁任司徒这件事,也可以找机会和天子谈一谈。

毕竟在天子心目中,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选,是天子一手调教出来的。

杨修出身弘农杨氏,天子不能不有所忌惮。张松虽然出身中小门户,却形容丑陋,无大臣之相。真要说起来,他的机会也许还不如祢衡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