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999章 微言大义

汉道天下 第999章 微言大义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协听到了杨彪和周忠的私语,但他没在意。

事情到了这一步,早就不以这些老臣的意志为转移。相反,他们只能跟着形势的变化改变态度。

主动改更好,被动改也行,坚决不改的就只能靠边站。

适者生存。

听到沮授的话,他多了几分欣慰。

哪怕是中年人,也有清醒的。

刘协带着浅笑,与围观的百姓说些家常话,问他们现在的生活,了解他们最迫切的希望。

对这些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的愿望其实很简单,温饱而已。如果有可能,那就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再多点荤腥,添两身新衣。

读书、做官之类的,对他们来说,反而不在考虑之内,或者说,离他们太远,还没到考虑的时候。

了解了一圈后,刘协对杨俊、诸葛亮说道:“民以食为天。让百姓吃饱饭是朝廷的天责。任何政策,脱离了这个前提,都是恶政。”

杨俊、诸葛亮等人吃惊地互相看看,一时竟不敢出言附和。

天子这句话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简明易懂,却也他们所受的教育截然不同。

什么是德政,什么是恶政,有很多说法,但是以能不能让百姓吃饱饭做为评价标准,却是闻所未闻。

杨俊想了想,恳切地说道:“陛下关爱百姓,是为大仁。只是禽兽亦知饱食,若无教化,百姓纵能实腹,又如何能致王道?”

刘协反问道:“杨卿,我只是说,不能让百姓吃饱饭的政策是恶政,可曾说让百姓吃饱饭的政策就是王道?”

杨俊微怔,随即哑然失笑,拱手请罪。

“臣愚钝,死罪死罪。”

刘协微微颌首。“不为恶政,是为官的基本准则。但有志于王道者,又岂能以基本准备则为满足?让百姓吃饱饭之后,还要教化他们,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士。若四民皆士,何愁王道不兴?”

杨俊连连点头。“陛下所言甚是,臣等愿从陛下之教,尽绵薄之力。”

其他人纷纷附和,只有诸葛亮眼神闪烁,有些沉吟。

刘协看向诸葛亮,嘴角挑起一道浅弧。“孔明,你有何高见,不妨直言。”

诸葛亮拱手致意。“唯。臣冒昧,斗胆直言。臣对杨府君适才所言,略有微词。”

杨俊一愣,随即笑了。“哦?还请孔明指教。”

“指教不敢当。”诸葛亮含笑再拜。“陛下所言,确是至理名言,却不是陛下首创。先圣前贤多有论及,陛下不过是择其善而从罢了。所以,我等致力于王道,并非从天子之教,而是从圣人之教。”

杨俊抚着胡须,沉吟片刻。“孔明说得对,倒是我失于考虑了。”他随即又说道:“但陛下所言之四民皆士,却没有哪一位先圣前贤说过,而是天子的发明。所以,我说的也不全错。”

诸葛亮连连点头。“府君言重了,亮岂敢,岂敢。”

杨俊又对刘协说道:“陛下,臣还有一个疑问。”

“你说。”

“民以食为天之天,与天子之天,有何异同?”

刘协一愣,仔细想了想,笑道:“我觉得大同小异。但究竟有哪些是同,哪些是异,恐怕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杨卿若有高见,不妨畅所欲言。”

杨俊正要说话,杨彪咳嗽了一声,插言道:“这等训诂之事,还是交给太学的学者们去讨论吧。陛下不妨拟个题目,让他们辩个明白。”

“也好。”刘协深深地看了杨彪一眼,点头答应。

他之所没有直接回答杨俊,是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皇权的正当性。在他看来,皇权根本没有正当性可言。与其说君权神授,天是具有人格意义的神,不如说天就是百姓。

但皇权虽然没有正当性,却有时代的合理性。在当今的生产力条件下,没有统一的中央政府,只会使地方四分五裂,成为一盘散沙。

所以,让他现在就否定皇权的正当性,是不太现实的。

他可以偷换概念,将上天之天,换成百姓为天,却不能直接喊出“为人民服务”这样超前的口号。

杨俊感觉到了其中的错位,直接提出了问题。杨彪却更加敏锐,知道这个问题前后牵涉到皇权,不能轻易下结论,及时阻止,建议交给太学先做学理上的讨论,无疑是老成之言。

他没有直接反对,当场喝斥杨俊,本身就说明他的思想有所动摇,不再然着君权神授的观点。

否则,这样的问题根本连讨论都没有必要。

——

看完了邯郸,刘协又看了其他四个县。

这四个县的政绩没有邯郸好,但恢复的情况也不错。他们对诸葛亮有羡慕之情,却谈不上嫉妒。

这和诸葛亮共同发展,利益均沾的思路分不开。

邯郸不仅是赵国实力最强的县,还是郡治所在,其他诸县的官吏到郡里来办事,诸葛亮都会安排人接待,不仅请他们吃饭,还和他们合作。

邯郸往来客商多,需要大量的粮食、蔬菜及酒肉等物资,诸葛亮并没有将这些机会全部留给邯郸县的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分包给不同的县,让他们也能从中获取一定的利益。

就连商贾需要的劳动力,他都分了不少机会给其他县。

简而言之,诸葛亮虽然只是一个邯郸令,却是站在赵相的高度考虑问题。这不仅减轻了杨俊的压力,也让各县对邯郸的繁荣乐见其成。

杨俊一方面清楚诸葛亮的成就不会止步于邯郸令,另一方面也佩服诸葛亮的能力,觉得自己做也未必能做得更好,加上诸葛亮也会做人,凡事都先与他商量,他也就乐得坐享其成。

刘协对此早有准备,一点也不意外。

杨彪、周忠看完之后,却是大受震撼。

一个刚刚弱冠的年轻人,第一次做县令,就能有这样的成绩,的确是奇才。至于是他本人的天赋,还是天子调教的结果,他们也分不清,只能叹一声后生可畏。

借着这个机会,由杨俊出面,提出了调整赵国行政区划的事。

邯郸偏居赵国南端,使得邯郸对其他县的辐射大受影响。离邯郸最远的中丘、柏人从中得到的好处还不如隔壁魏郡的几个县。

杨俊建议,重新调赵国行政区划,形成以邯郸为中心的局面,使所辖诸县到邯郸的距离大致相等,以便效率最大化。

这个要求首先引起了司徒府的反对。

按照你们这个思路,恐怕魏郡的郡治邺城都要被划进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