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249 活路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249 活路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正如池非所猜测的那样,乌江对岸确实被伪朝布下了重兵,并且还在江面上放下了各种障碍物以拦截船只。

这样一来,西北当局就算想把流民再送回去也很难。安国公早就把流民的退路给封死了。

由于流民大潮将近,九江府和彰南府变得十分紧张,不仅城门紧闭,而且还特意派人去通知周边村落的村民以及小镇的居民赶紧入城避难。

这一举措得到了所有乡民的极大好感,因为官府很少会主动通知他们入城避难的,有时甚至还不许他们随便入城。这西北军看来对平民还是挺好的。

于是所有乡民立刻全家不分大小老幼,全都大包小包地提着锅碗瓢盆、床铺被子等各种生活物品在官兵的掩护下入城避难。

到了城里以后,每户乡民首先要接受登记检查。

书办们会把每户乡民的姓名、住址等信息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根据相近原则把他们按不同的村子或小镇分批安置在临时搭建的众多草棚里。

每个草棚外面还有衙役负责看守并维持秩序,防止有人偷窃或发生冲突。

由于有草棚遮风挡雨,身边又大多是熟悉的同乡,乡民们原本恐慌的情绪逐渐安定下来,也慢慢接受了状况。

看到西北当局安排得这么好,许多乡民都颇受感动,对西北军的好感又加深了一层。

在安置好周边村民和镇民后,负责守城的数千士兵开始严阵以待,等候流民的到来。

两天后,流民终于陆陆续续出现在九江府的城门前面。

望着密密麻麻、几乎一眼望不到底的庞大人潮,站在城头上面的许多士兵全都脸色一变,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器。

跟众人一起站在城头上的宁志远和池非等人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看到这么大规模的人潮,还是不由得眉头紧皱。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流民竟然全都往九江这边来了,并没有往彰南那边走。

十几万流民来到城墙下面后,领头那几个老者忽然双膝跪在地上,跟在他们后面的流民也纷纷学他们的样子陆陆续续地跪了下来。

领头的那个老者以苍老卑微的声音对着城头上的宁志远等人大声道:“我等都是大魏子民,不求别的,只求各位大人给我们一条活路。”说完,他无比郑重地对着城头上的众人深深地瞌起了头。

其他流民也跟这老者一样,一边大声叫着一边不断地瞌头。

“求各位大人给我们一条活路。”

“求大人给我们一条活路。”

“就算不让我们进城也可以,让我们的孩子进城也好啊,求求各位大人了。”

“求各位大人给我们一条生路吧。”

此起彼伏的跪求声不断从流民当中响起,当中还夹杂着无数妇女以及孩子的哭声。

看到这一幕,城头上面不少年轻士兵的眼眶都红了。

宁志远虽然没有出声,但也是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

站在他旁边的章文轩老先生则是一脸悲悯地看着底下的流民,久久不语。

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苦的也是百姓。

站在池非身边的宁雅柏紧咬牙关,用充满恨意的声音说:“阿真,总有一天,我要灭了谢氏全族,把他们杀得鸡犬不留,一个不剩!”

池非无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来安慰他。

实际上池非看到眼前这一幕也觉得很难受,心里仿佛压着一块很大的秤砣一般沉甸甸的。

这可是十几万平民百姓啊。

正如他们所言,他们求的,不过是一条活路而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情此景,实在让人难以释怀。

终于,宁志远开口说道:“我们回去商议一下。”

说完,他踏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

池非跟在他后面的时候,耳中仍然可以清楚听到城墙下方传来流民们充满绝望的恳求声,让人不忍细闻。

回到议事厅的时候,宁志远环视了一下众人,然后以充满压抑的声音说:“刚刚那一幕诸君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那些全都是大魏子民,跟我们一样的汉家子弟。

我知道这事很难,但我还是希望诸君能够想想是否还有别的办法救济他们,让他们能有一线生机。

如果实在没办法的话,我会给他们施粥三天,让他们全部人都能吃饱。

等到了第四天的时候,我会命人悄悄在粥里下毒,让他们死得没那么痛苦,并且到了黄泉路上也不至做个饿死鬼。

这就是我的决定。各位怎么看?”

“主公不可,这样做会让您的名声蒙尘,万万不可!”一个幕僚立刻出声反对。

“是啊大帅,谢老贼就是想让你处死这些流民。你如果真这样做的话,一定会被他到处散布不利于你的流言,到时全天下人都会骂你的。”

“没错,不能这样做。要不我们还是想办法把这些流民送走吧。既然水路走不了,那我们改走陆路应该也可以的。”

“老李说得对,我们可以改走陆路嘛。”

“陆路太远了,以这些流民的速度,至少需要走上半年以上。

在这半年时间里,我们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粮食来供养他们,途中还要防止他们逃走,实在太过耗费人力物力了。”

“就算难做也要做啊,总之这些流民绝不能死在我们这里,要不然全天下的人都会骂我们的,到时谁还信我们。”

“要不我们干脆不要管这些流民的死活吧,反正这孽又不是我们造的,我们何必背这个锅。”

“你说得太轻松了,这十几万流民一旦散入各地,将会变成无恶不作的乱民。

到时他们到处抢掠村落和镇子的话,我们迟早还是要派兵围剿。

与其到时再费时费力做这件事,还不如现在就把他们全部杀光以绝后患。

不过说是这样说,但我也不赞成大帅亲自下令做这件事,这确实会让大帅名声大为受损。”

“这又不行,那又不行,那你说该怎么办啊。”

“我能想到办法的话就不用这么头痛了。你与其问我这种老粗,还不如去问章老先生,也许他有办法也说不定。”

此话一下子提醒了众将领,所有人立刻一起看向章文轩,昭武将军李定北率先开口问道:“章先生,你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才好?”

章文轩叹了口气说:“老夫其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但如果想把主公摘出来的话,倒是可以一试。

其实方法很简单,首先主公应该先回西北主持大局。等主公离开后,我们再选出一人用主公的办法来处置这些流民。

等把所有流民都处置完毕后,主公可以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赶回九江,然后当众将下令之人问罪处斩。

当然不是真的要处斩此人,只要行刑之时用死囚代替即可。

这样一来,算是在明面上把主公给摘了出来。

不过伪朝那些官员和世家勋贵肯定不会信的,最多也就是表面上给民众一个交代罢了。”

“这法子好,虽然只是表面功夫,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啊。”

“没错,总之就是不能让大帅背这个锅,不然就太亏了。”

“这应该算是最好的办法了,章先生果然厉害。”

武将们纷纷叫好,其他幕僚也认同这确实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听完众人的意见后,宁志远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看向自己的小女婿池非。

虽然章文轩的办法确实不错,但他还是想听听小女婿池非的意见。

一直以来,每当他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小女婿总能天马行空地想出一些虽然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却真实有效的办法帮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当初发明接种牛痘来防治散疮是这样,如今创造新的制盐法也是如此。

由于这种种实绩,在宁志远看来,这小子就是一个拥有各种奇思妙想的福将。

假如连小女婿也没办法的话,那他就只能按照章文轩的办法来做了。

面对岳父充满期待的眼神,池非只能苦笑。

他又不是动漫里那只蓝色机器猫,哪有这么多神奇的法定和想法来解决各种问题。这次只能让岳父失望了。

池非拱了拱手说:“大将军,在下想不出比章老先生更好的办法。”

宁志远露出十分失望的表情,忍不住又加了一句:“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你再想想。”

池非苦笑道:“要安置这么多流民,最重要的是要有充足的粮食。

以我们现在的存粮,一年内可能还勉强供得起,但一年之后就难说了。

假如我们这里有足够的耕田可供这些流民耕种的话,那这些流民不仅不会成为我们的负担,反而还有利于军粮的供应。

可问题是,西北地区土地贫瘠,气候干旱,导致粮食产量非常有限,连供养本地人都勉强,更不要说供养这么多流民了。

而刚刚被我们占领的东北地区虽然土质和气候要比西北好一些,但这里山多地少,也并非适合大量耕……”

说到这里,池非突然整个人定住了,仿佛被人点了穴似的一动不动。

看到他这样,所有人都愣住了。

“阿真,你……”宁志远忍不住叫他一声。

池非突然惊醒过来,然后急匆匆地冲到摆放地图的桌子前面一眨不眨地看着上面的地图,手指还不时在地图上比划着,连岳父的叫唤都没有理会。

“爹,阿真他怎么了?”宁雅柏有些惊讶地问父亲。

宁志远摆了摆手让他不要说话,然后充满期待地看着小女婿。

他知道,小女婿一定是想到什么了,否则不会这样。

众将领和幕僚也全都一脸迷惑地站在那里看着仿佛走火入魔般不断比划着地图的池非。

过了一会,池非终于从地图上抬起了头,然后以一种充满不确定的表情说:“岳父,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只是不知可不可行。”由于情绪有些激动,他下意识地叫回了平时的称呼。

“你说来听听。”宁志远满怀期待地看着他。

“我刚看了一下地图,临祈、漳州、千鹤、彰南这几处地方临近乌江,只要从江边挖渠,就可以把江水引至内陆。

只要有了充足的水源,那事情就好办了。

既然安置流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这么多田地分配给他们耕种,那我们可以想办法再另外造一些田地出来。”

“你想如何造田?”宁志远迫不及待地问。

“东北这边不是山多地少吗?我们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不是在平地上而是在山上造田,造梯田。”

听到“山上造田”这几个字,不仅宁志远等人眼睛一亮,就连一向稳重的章文轩老先生也一下子站了起来问:“苏先生,你所说的梯田是否就是《淮南杂记》中所提到的,南方地区特有的山田?”

池非根本没看过什么《淮南杂记》,更不知道里面提到的山田是怎么回事,此刻他眼前浮现的是当年他去广西龙胜旅游时,在龙脊山上所见到的那些把一座座山峰环绕成一只只巨大的螺蛳一样无比壮观的龙脊梯田。

池非回答道:“章老先生,我并没有看过你说的那本《淮南杂记》,但我知道有些偏远的南方地区确实是有梯田存在的。

所谓梯田,就是围绕着山体像建造楼梯一般一圈一圈地造田,直至把整座山体完全利用完毕为止。

北方地区之所以没有梯田出现,那是因为梯田建在山上,如何进行灌溉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而南方地区雨水较多,只要在山脚附近修起堤坝就可以把雨水留住,实现蓄水种田。

我刚刚急着看地图,就是想看看哪里会有较为充足的水源。

东北地区虽然雨水不多,但只要充分利用乌江的水源,挖渠引水至内陆,应该可以人为地实现蓄水种田的构想。

就算不能像南方地区那样大种水稻,但改种小麦、高梁等耐旱作物应该也是可以的。

不过老实说,这构思究竟能不能实现,我心里是一点底也没有。

岳父,还有章老先生,你们最好仔细研究一下再决定要不要去尝试此法。”

宁志远低头想了一下,然后用力一拍桌子狠声道:“比起要亲手杀掉这么多汉家子弟,我愿意把死马当活马医,尽力一试。我相信老天也不会让这么多灾民白白饿死。

如果没有办法也就罢了,既然还有一线生机,我们总该尽力去试试才对。

好,我们就一起来造这梯田,看看老天是否真的开眼。

此事就这样定了。”

说完,他意气风发地带着所有人走了出去。

从现在开始,他们要做的事会有很多,今后也一定会很忙。

但宁志远却一点也不觉得疲累,反而全身充满了力气,感觉老虎都能打死几头。

同样感到振奋的还有宁雅柏,他一想到不用亲手杀掉外面那些流民,他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

他可以毫不留情地对世家豪强动刀,甚至亲手将其灭族,但他却实在不想对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挥刀。

不管妹夫提的方法是否可行,此时他心里已经没有了之前那种压抑沉重的感觉。

所谓事在人为,很多事情如果不试试又如何知道结果呢?

虽然大多数人对这个前所未闻的构思还是半信半疑,但看到大帅如此兴奋的样子,其他人也都不自觉地放松了下来。

章文轩老先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他在离开之前,突然十分郑重地向池非弯腰躬身行了一礼,然后这才走了出去。

对于他突如其来的这个大礼,池非不禁愣了一下,完全不明白老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

只有章文轩自己知道,这一拜是为了感谢池非给那些流民留下了一丝生机。

如果此法可行,那池非今日所救的,正是这十几万汉家子弟、血肉同胞。

同为汉人,这一拜,章文轩拜得心悦诚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