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202 文戏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202 文戏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场文戏的主要配角,是来自于朝廷方面,负责调查此事的钦差大人。

别看朝廷钦差这名头听上去很吓人,实际上有些钦差被分派到的大多是一些没人愿意做的苦差事。

例如这次就是如此,没事谁愿意从繁华的京城来到沿海一个破旧的小县城来调查那什么大胜倭寇之事。

这个钦差名叫傅功名,是翰林院的一个编修,正七品。

他是二十五岁时考上的进士,而且还是二甲第一名的传胪,仅次于一甲第三名的探花之下。

原本以他的名次,又是在翰林院这种清贵之地任职,怎么说都应该前途远大才对。

可现实情况却是,今年已经而立之年的他足足在翰林院待了五年,却依旧还是一个正七品的普通编修,几乎就没升过官。

与他同期的进士,如今大多都混到六品以上,最不济也至少是从六品。

这一对比之下,他这个当年考了第四名的传胪就显得有些过于寒酸了。

个中原因,主要是因为傅功名为人比较清高偏激,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不识时务,说话容易得罪人,使得跟同僚和上司的关系都不太好。

再加上本身又没什么后台和背景,因此这么多年来才仕途平平。

这次傅功名会以钦差的身份来淮南县调查,是被他的上司硬派下来的苦差事。因为翰林院其他人没一个愿意领这份差事。

由于是上司硬派过来的苦差,不得不接受的傅功名一开始就攒了一肚子的火。

再加上旅途确实辛苦,使他对江铭这个正准备进行调查的淮南县知县充满了怨气。

当然,这怨气当中至少有一半属于迁怒。

等他好不容易辛辛苦苦来到淮南县县城的时候,却被衙门的衙役告之,江知县并不在县城,此刻正在县里各村巡田,以了解今年的收成情况。

刚一来就吃了个闭门羮,这下新仇旧恨全都一起来了,傅功名对这个江知县充满了浓浓的恶感。

于是等江铭巡田结束回到衙门的时候,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带有明显恶意的七品钦差。

一见到江铭,傅功名就阴阳怪气地问他,身为一个知县,为何擅离职守。万一这时候有倭寇进犯,城里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如果县城被倭寇攻破,城内肯定死伤惨重,那他这个知县又该当何罪。

江铭见对方来者不善,而且咄咄逼人,于是干脆板着脸怼回去说,他早就已经派人看守附近的海岸线,一旦倭寇出现,城里就会紧闭城门并敲钟警报。

另外还会有人骑快马到田边通知他,赶回来也不过一盏茶时间,完全来得及应对。

他之所以要下乡巡田,就是因为近几年来倭寇入侵使得当地民不聊生,而且天灾不断,所以他要了解今年的粮食收成情况,以作好万一粮食不足的准备。

看到江铭竟然敢顶撞他这个钦差,傅功名顿时气得不行,威胁要回去参他一本。

江铭傲然道,他行得正坐得正,不怕任何人诬蔑,要参随便参。

说完,他转身就走,把傅功名气得直跺脚。

就这样,两人刚一见面就直接相互开火,把围观的衙役吓了一大跳,想不到江大人连钦差也敢顶撞。此事也很快传遍了整个县城乃至周边各县。

为了查清之前的淮南大捷是否真有此事,傅功名不仅私下里派手下四处打探消息,还特意邀请了当地乡绅来打听情况。

结果手下打听回来的消息以及当地乡绅的证词也都证实此事是真,但心中早已对江铭存有严重偏见的傅功名仍然不肯相信,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江铭在背后操纵的结果,目的就是为了冒领大功。

江铭跟傅功名闹翻后,也懒得再理他,一心扑在训练新兵身上。

虽然上次打赢了来犯的两千倭寇,但江铭知道那只是运气好险胜而已。

如果当时倭寇们不是一股脑地攻城,而是从各处分开入侵的话,胜负就难说了。

毕竟民团训练时间太短,根本无法跟经验丰富的老兵相比。

真要分开跟倭寇们厮杀的话,只会输多赢少。

他们上次能打赢,鸳鸯阵固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偷袭成功也是至为关键的原因。

为防止下次有更多的倭寇来报复,江铭不仅要加强原有民兵的训练,还要尽可能多地招募新兵。

然而这人一多,吃饭和军饷就是个大问题。

淮南县由于多年来饱受倭寇所苦,当地民生凋敝,百业俱废,是有名的穷困县。

单纯只靠衙门里那些积蓄和供奉,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民兵。

另外这些全是江铭招募回来的民兵,并非真正的官兵,因此也享受不到朝廷发下来的军饷。

为了解决这么多民兵吃饭的问题,江铭冥思苦想了许久,终于想出了建立一支府兵军的办法。

所谓府兵,就是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这样一来可以保证生产实现自给自足,二来可以把这些民兵长期留在当地抵御倭寇。

历史上真正的府兵,不仅是半农半兵的存在,而且参战武器和马匹也需要自己准备。

然而这些民兵身无长物,哪有能力筹集这么多武器和战马,因此江铭就把这点给改了,由官府这边来提供武器和马匹。

要建立府兵最重要的是要有大量土地给民兵们耕种,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还好淮南县这里别的不多,无主之地倒是很多。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地长年被倭寇所害,导致根本没有外地人愿意在这里买地耕种,因此才会出现大片无主之地。

江铭以知县地身份给每个民兵分了二十亩荒地,并且承诺五年内不用交任何田税。

这些被招募过来的民兵原本全是无田无物的穷苦之人,如今一下子得了二十亩地,顿时欣喜若狂,对江铭感激不已。

为了保护这些属于自己的田产,民兵们在农闲时更是卯足了劲地进行抗倭训练。

用无主之地来代替民兵军饷这个做法很快就传开来,许多有识之士都觉得此法甚妙,称赞这江知县确实是个能吏。

有不少同样深受倭寇所苦的县城也纷纷开始效仿此法来招募民兵以抵御倭寇。

在江铭的影响和带动下,一时间整个沿海边境多个县城都兴起了一波大规模的抗倭热潮。

正当江铭的名声越来越响时,钦差傅功名却觉得很不舒服,越发看江铭不顺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