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第九卷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第九卷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江铭考上进士,接着被朝廷任命为淮南县七品知县。

上任后为了抵抗倭积极练兵,最后打赢了这至为关键的第一场仗。

这些剧情加起来的字数已经超过十万字,再加上还未发表的四万字,足以印成一卷书出版上市。

虽然当时池非不在京城,但聚雅斋的金掌柜还是主动上门找阿芷商量出版《重生》第九卷的事宜。

阿芷早就听池非说过关于如何出版的细节,欣然同意。

于是顺着最新章节好评如潮的势头,聚雅斋迅速推出了《重生》第九卷。

第九卷刚一上市,很快就被抢购一空,许多人只能焦急地等待第二版的上市。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如今聚雅斋都已经请几家老字号书坊一起印书了,怎么还会缺货?

其实这是池非在离京前向金掌柜提的一个建议,叫“饥饿营销策略”。

也就是说,就算货源充足也不能一次性全部上市,要分批销售。给人营造一种供不应求的氛围,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市场热度。

实际上聚雅斋早就印好了五万多本新书,但第一批货只发售了其中的三千本而已,因此才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当然,这五万本新书并非全部都在京城销售,其中大半是要批发给江南书商的。

因为京城的市场就这么大,是根本吃不下这五万货的。最多只能卖出一万本到一万五千本左右,这已经是极限。

如果换作一般书坊的话,谁敢一口气印五万本这么多啊,万一卖不出去那就亏大了。

但聚雅斋与池非经过两年多的合作,已经建立了一种相互信任的默契感。

再加上池非如今的名气如日中天,根本就不担心书卖不出去。

果然,《重生》第九卷刚一上市没多久,外地书商的订单如潮水一般纷纷而至。

光是江南一带的多地书商,加起来就有五万七千多本,其他地方的书商还未算。

聚雅斋的当家曹先生在看到这些外地书商的订单后,十分豪气地吩咐下面的人再印三万本,凑够八万。

事后证明,曹当家的判断是对的。这八万册货不仅全部卖出,还另外再加印了五千本才满足所有订单的需求。

这个时代一部话本能卖八万多册那是什么概念?这绝对是卖疯了。

就连二十年前红遍大江南北的半坡先生,其成名作也不过是卖到六万五千本左右。

当然,盗版书的数量肯定要大于这个数目。

当时市面上到处都充斥着半坡先生的盗版书,这部分数量是没办法计算的。

但不管怎么样,能把话本卖到这个程度,池非确实是大魏开朝以来的第一人。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每一卷书都有的素描配图上。

像素描这种超写实的画法,在这个时代是前所未有的。

由于每一副素描画都十分精细逼真,如果没有原图的话,别人是没办法制作雕版印刷的。

这就造成了凡是池非作品的盗版书都不可能有正版书的素描配图。

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差别,正是许多读者愿意买正版书而不愿买盗版书的主要原因。

否则光是印刷质量这点区别,还不足以让这么多读者肯花较高的价钱去买正版书。

只有囊中羞涩又确实喜欢这本书的读者,才不得不选择更为便宜的盗版书。

由于《重生》的大卖,跟风写同类型话本的作者也越来越多。就跟当年的《仙侠》一样。

这些跟风话本的主角大多都跟江铭一样,重生回小时候,也是以读书科举为主线来开展剧情。

或许这听起来好像一点创意都没有,完全就是在拾人牙慧。

但古代社会讲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普遍观点。

在许多平民百姓眼中,只有真正成功考上科举的读书人才是文曲星下凡的人中龙凤,读书科举才是公认的正途。

如果主角不走科举而走经商这条路的话,就算再成功,在读者看来也不过是低人一等的商人而已,根本毫无亮点可言。

因此跟风写重生文的作者才不得不让书里的主角也走科举这条路。

当然,人家也不是完全没有创新的地方。

书里面大量穿插着男主角跟其他漂亮女子的互动,其中表妹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角色,其次是在路上偶遇的名门闺秀,又或者是有名的花魁。

走的是传统才子佳人,顺便开后宫这种套路,只不过披着一个重生文的壳子罢了。

也不怪这些作者会这样写,因为人家本来就是写才子佳人出身的,真要像《重生》那样写类似于跟倭寇开战这种大场面,还真没多少人能写得好。

就像曹雪芹只适合写《红楼梦》,不适合写《三国演义》一个道理。

当然,也不是所有作者都按这个套路写。有一个作者很大胆地把主角设定成重生回被仇人陷害至死的前一年,以官场争斗为主线来开展剧情。

刚开始几万字写得还不错,但后面写着写着就开始崩了。

书中人物的智商越写越低,好像主角随便略施小计就能把对方耍着团团转。

另外主角的人设和性格也出现了崩坏了,与开头相比简直就像是变了一个人。

总之这一切看上去根本不像是官场争斗,更像是某条村里因为某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产生的勾心斗角,让人看着看着就很容易出戏。

最后不用说,这本书卖得很差,可以说是惨淡收场。

这就是写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题材而扑街的典型例子。

在这个没有网络可以查资料取巧的古代社会里,一个完全没接触过也不了解官场的人去写官场,不扑才有鬼。

如果说《重生》第九卷是武戏的话,那接下来的章节就是文戏的剧情。

这是池非当年写网文的心得之一,那就是要做到一张一驰,一松一紧。

这样才能让剧情产生起伏,最后形成。

就像这第一次的倭寇大战后,如果紧接着就写第二次大战,那会很容易给读者形成一种审美疲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加入一些不同的剧情,使读者产生新鲜感。

当然,这只是池非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究竟有没有用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

毕竟像他这种长年扑街的写手,实在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