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唯我独法 > 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街

唯我独法 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街

作者:志鸟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6 00:54: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哥也离开了江宁,去了某个只有代号的兵营训练。

在此之前,陈易教给了他体术五级前的所有动作招式,并帮他提高到体术2级的程度。

这种方式显然是圣骑士阁下不建议的,事实上,陈易学到的体术锻炼方式,是格伦德勒在数千名同龄少年的基础上,不断尝试修改得到的,是最适合他的锻炼方法,而非通用锻炼方式。

尽管如此,整个体术系统,仍旧是要超过现代训练模式的。陈易希望这能缩短大哥在一线部队的时间。

而为了教会大哥体术5级前的动作,他也在军区住了整整三天,回到家后,父母显然知道了其中的始末。

母亲比想象中的坚强许多,父亲则略显焦躁。

陈易电话小妹,把她叫回了家,如此一家四口聚起来,也能稍减父母的忧烦。

方曼怡和陈从余都是风雨中走过来的人,开始的心慌是正常反应,第二周接到大儿子的电话,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左右没有战争,去野战部队也好。

他们宽慰自己,同时宽慰陈易和小妹。其实大家都知道,陈衡去的不是部队那么简单。身在军区司令部,要比这份资历还好看的地方,着实不多。

不过,眼看着父母都恢复了正常工作状态,陈易接着也回了学校,顺便发封邮件,问候一下大哥体术锻炼的情况。

他们大约是每周或每月允许联系家里一次,邮箱可以把未读的信件存起来,定期阅读更方便。

重回学校,韩禾早等的不耐烦了。

他每日都是两个短信一个电话,现下听说陈易到了教室,再也耐不住性子,杀奔而来。

陈易无所谓的让他坐在左边,慢悠悠的品着茶。

泡茶的自然是韩婕,红茶的香气四溢,正适合秋天饮用。

韩禾也讨要了一杯,喝的啧啧作响,对韩婕道:“没想到本家煮茶这么厉害。”

韩婕抿嘴笑,不说话。

任远则赞叹中带着目的,笑道:“记得以前刘老师经常跟着陈易的,好久不见他了。”

陈易继续品茶。

学校里没有秘密,屁大点的阴暗地带,都有两三个男生女生伏在地面上,h楼群那么引人注意的地方,刘歆瑜和金斗娜天天进进出出,谁不知道她们是住在楼的。只是民不举官不究罢了。

任远现在说出来,恐怕是存着其它心思呢。

韩婕好笑的倒了杯茶给陈易。

她从来不干涉陈易的生活,只是喜欢在一些重要的日子里,主动的要求各种礼品。

刚刚收到的晚礼服,就让她相当的满意。

老师在台上唾沫横飞,学生们在下面自由发挥,教室略微有些混乱。

这与陈易熟悉的状态略有不同。

他想了半天,才察觉出问题所在,问道:“班长林媛呢?”

以前教室吵杂的时候,这位有着强烈正义感的女生,会越俎代庖的整肃纪律,由于她自律性强,认真负责,大家往往担心的是,她会在某个时刻站起来高喊:代表月亮消灭你……

陈易向来是被她注意整肃的对象。

但如今,人不在场了,还有些想念。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非常需要纪律的,没有纪律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崩溃的无法生存的社会,但作为人类个体,又太不愿意遵守纪律。所以,完美的世界应当是所有人都遵守规定和律法,只有我一个人可以无视规则,这就是特权因子蠢蠢欲动的力量了。

韩婕、任远和韩禾都不知道,蔡华庆道:“她家里面有些事情,两个星期没来了。”

陈易也有两个星期没来了。

他点点头,忽道:“她没请假吧?”

“那谁知道。”蔡华庆没好气的转过身。虽然放弃了争苗头的意思,但也不意味着他喜欢这些世家子弟。

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他常常幻想自己有如此优渥的身家,能做的多好多好忿恨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陈易“哦”了一声,他知道林媛没请假,否则刘歆瑜一定会告诉他的。

韩禾才不关心他们的班长怎么样,待话题告一段落的时候,立刻道:“陈易,看看我新写的论文。”

“不先喝点茶?”陈易调侃着。

“不急不急,你先看。”韩禾一肚子的激动。

完美主义者就像是马拉松运动员,累是累了点,跑完了总是轻快的很,而且对输赢的渴望远没有那么强烈。

陈易将20余页的论文翻开看了起来。

提纲是他写的,结论基本上就是确定的。韩禾所做的,便是为了证明此理论。这也是科研中常用的手段,科学家猜测某个东西应该如何如何,然后再用实验证明。有时候成功了,说明猜测是正确的,有时候失败了,没关系,照旧能发现一些什么,至少能证明此路不通。

现代中国的研究者和学者如此多,真要完成什么命题,干脆就像是警察排查一样,将所有的路子走一边,问题照旧能解决。

人海战术虽然低等,利用范围依旧是相当广的。

韩禾心情荡漾的道:“我们只要能证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与此四个因素有关,那么就能推而广之,对第三世界的劳动力市场进行评估。我认为,接下来替代中国廉价劳动力市场的,是越南。”

他指着文章的最后,道:“如果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在明年的确如我们预言的那样发展,那我们就真的成功了。”

陈易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合上论文道:“不错。马来西亚的问题呢?”

韩婕立刻转头过来,她也想听听经过自己转述的内容是否有效。

韩禾又掏出了他的小本本,看了一会儿,道:“不知道。”

陈易愣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是经济系的研究生,又不是政治系的。”韩禾的压力很大,隐隐有爆发迹象。

“算了。”陈易放过了他,低头沉吟。

一会儿,韩禾道歉,说:“不好意思,我的确不懂得怎么和马来西亚当地的土著抢生意。”

“嗯,你觉得谁比较擅长这方面的事?”

“学校的政治教授什么的……”

韩婕忽然道:“外交部。”

她知道陈仲国在外交部有不小的影响力。早期的泥腿子们,懂外交的极少,陈仲国属于出身良好,受过不完整教育的优秀人才,能和外交部的家伙们说到一起。

陈易暗暗点头,手机上还存着聂浩的名字呢。

……

学校的生活平淡无忧,江北的棚户区,却在平静的萧索中,透漏出无可奈何的忧虑。

江北的面积很大,但有居民的地方不多。

老钢铁厂早10年就搬走了,留下的家属区也是破破烂烂的筒子楼,四层洋房连卫生间都没有,一层楼何用楼梯的拐角做饭。

老的船舶厂也搬到北边的岛上去了,虽然在六七十年代,江北船舶重工是响当当的大牌子,而今却要靠着国企的名头四处化缘,三菱重工答应外包一点项目给他们,并预付了2000万的款子,留在江北的厂区拆迁,一下子就好谈了。用领导们的话来说:地皮卖钱是坐吃山空,向国际先进的企业中学习,向国际市场证明我们,是授之以渔。

兴街南的老光头,每当说这个桥段的时候,都会重重的吐一口唾沫,说:“我看他们每人一套别墅,才是真的收了鱼了。”

然而,听老光头说话的街坊越来越少了。

兴街是棚户区的中心地段,向南是老钢铁厂和船舶厂的生活区,两厢挨在一起,少说有上万户的居民,这几年厂子效益不好,有点本事的人都出去讨生活了,空着房子要么租出去,要么就干脆卖掉。

现在,南街那边,企业的房子由领导出面,都拆干净了,瓦砾中留下一串星星点点,就是传说中的钉子户了。qiuyelou 平板电子书块一平米,自愿搬走的没几个。

但老光头是不住在南街的,想要qiuyelou 平板电子书块都没门。

他虽然是老船舶厂的员工,却属于停薪留职,自己出来打拼的。

奈何时运不济,别人倒卖废铁电线的,批发蔬菜水果的,做物流运输的,早都发了,就剩下他这样的,连套房子都没分上,只能住在互搭乱建的小平房里,好在这平房建的早,位置好,还能做点小卖铺的生意,不至于生活无着。

尚未动手拆迁的北面,就更复杂了。

住在这里的,或者是失地的农民,或者是县乡企业的退休或半退休员工,或者是做小生意又没做成功的中年人。人数最多的,是在江南和江北码头混生活的小人物,他们的生活质量,比下岗的国企职工都不如,没有买断工龄,没有退休工资,没有基本的医疗保险。

房子是最后的立锥之地了。

这里生活成本低,距离市区其实也不太远,现在的江北码头虽然没有大船,总是有点货物往来。哪怕是在江南码头工作的,骑着自行车,大半个小时也到了。要是拆了,又住在哪里呢?

最重要的是,北街的房子,是没有任何产权的。别说是qiuyelou 平板电子书块,人家连400块都不愿意给。

大混混牛翔发话了:5年前占的地方,给300块,3年前的给200块,1年前的给100块,1个月内不搬的,屁钱没有。

棚户区都是些逼仄小屋,要说建筑成本,1平米300块不算少了,100块也行。

但账不是这么算的。

“搬走了,住哪儿啊。”聚在老光头身边的人,不止一次的叹息。

“这里出租的房子,十有**是牛翔的,我看钱都让他揣自己兜里了。”老光头再次发表评论。

众人纷纷点头。

气氛稍热烈了一点,又凉了下来。

因为两辆大车停在了南街口上。

两个大檐帽跳了下来,厌恶的踩在积着泥水的街面上,远远的喊:“工商检查,营业执照都拿出来。”

街面上的小店纷纷关门,老光头也仓惶退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