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638章 新燃料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638章 新燃料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而就在N755C1号客机起飞的时候,意义同样重要的一架客机在京城落地。

上面下来的也是一群头发颜色混杂的外国人,下来后步履匆匆,很快就搭乘汽车离开。

他们分属于带嘤=沃达丰,瑞典爱立信,以及髪国通讯巨头阿尔卡特。

已经转正的科工委主任张思仁亲自到场迎接他们,除他以外还有华为、经纬信通、电信的重要人物到场。

他们这次将决定两件事的成败:收购沃达丰意带利分公司、以及与阿尔卡特和爱立信开发新一代高速率通讯协议。

前者是国内通讯运营商试图迈入欧洲踏出的第一步,后者则是为了三进制体系的进一步推广。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主要突破点还是在于黄河半导体与魔都微电共同推进了新一代28nm碳化硅芯片生产线的研发,并开始向20nm、14nm工艺发起冲锋。

在这两年的芯片领域,多出了碳化硅、三进制两个热词。

虽然到现在为止,三进制智能设备占国内的份额还不到3%,但业内人士已经清楚认识到其潜力巨大以及国内的坚定决心。

再加上黄河半导体不要命一般疯狂注册专利,全球各家公司都在抢夺风口。

高通甚至已经发布了自研的第一代三进制芯片,计划是作为手机协处理器提供AI计算功能,虽然尚未上市,但已经证明了老牌大厂的认可。

既然三进制在未来很有可能与二进制体系分庭抗礼,提前在生态方面进行布局就相当有必要,科工委正是以此为饵,吸引到了三家电信巨头,见到了打开全球市场的希望。

张思仁坐在刚配备的新安商务车后座,突然看到了窗外超过去的一辆MPV。

那辆MPV造型一看就是廉价货,车顶四周还有几个异样的明显突起,看起来有些违和,但最吸引人的还是空空如也的驾驶室。

这是新安元旦后才投入运营的自动驾驶新能源车,特批在京城几个机场、车站附近运营,计费价格与出租车一致,但实际有很多优惠,就没想着回本。

由于世界线的变动,新发布的自动驾驶分级办法比原世界线更加严苛,L3就属于可全自动驾驶级别,无需驾驶员手动界入就能参与交通。

新安目前是国内唯一生产出通过L3认证汽车的企业,不过为了谨慎还是先以无人出租车的方式试运营,这些测试车将逐步提高测试环境难度,在彻底确认自动驾驶可靠后推出上市销售车型。

同时也是留出时间给新安降低相关技术成本,现在应用L3技术的投入还是太高太高,尤其需要依赖基地生产的14nm工艺芯片,外面可采购不到。

不过时间还很充足,相关立法仍然在补充探讨,国内对于L3自动驾驶车辆还有很大争议。主要是交通肇事定责中,车企应该承担多少责任。

完全不承担不可能,但完全承担似乎又有失偏颇,即使完全承担,责任判定也有问题。

就假设自动驾驶车辆判断出错撞死了人,假如是车企全责,受害者经济赔偿肯定少不了,但刑事责任谁来承担?

AI肯定不能坐牢,车主也不承担责任,车企不管是把管理层还是技术人员推一两个出来也不太靠谱,全抓进去更是万万不可。

但要是主观错误致使撞死了人还只用赔钱,是不是又意味着法律的巨大漏洞,以及对自动驾驶的信任危机?

长远来看AI不可能永远可靠,一直都不出错,所以这种难题如何解决就极为棘手,以张思仁的猜测不大论個两三年肯定没结果。

在这之前,车企们就只能在L2上大卷特卷,也可能把L3级的自动驾驶硬注册为L2 ,把风险转移给用户。

到时候有的L2只能规规矩矩辅助驾驶,有的L2甚至能帮你在京二环高峰期毫发无伤地加塞并左冲右突,又会显得规定模糊。

一想到以后还有这么多难题,张思仁就感到头痛无比。

唯一庆幸的是这些烦恼属于“富贵病”,以前还求之不得呢。

……

合淝。

艾铨等人已经来到EAST团队这里两个月左右,两支队伍相处地相当融洽。

搞大蘑菇的人才自然也是可控核聚变技术的专家,即使不能担任领头羊也是合格的中流砥柱,对研究很有帮助。

同样搞和平技术的核科学家,在吸收相关武器设计原理后也飞速成长,掌握起来一点也不生疏,碰撞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想法。

这段时间里两伙人干得最多的反而是研究可控核聚变,准确的说是希望通过深入研究聚变机理,想方设法提高转化率。

主流的氢弹设计采用氘氚聚变,反应转化率只有0.7%,仅仅有非常小的一部分物质参与了反应。

假如把这个数字提高到7%,那么百万吨当量氢弹的质量将急剧下降到十公斤左右,只有手提箱大小。

不过两亿吨当量的超级核弹也不敢奢望能做到这个程度,一群科学家大胆设想,考虑了数种构形核组合后也只敢把目标初定在2%到3%,但实际上只要能超过1%,都算得上核武器领域划代的重要突破。

两方人马到现在为止实际上毫无进度,仅仅在理论上提出了几种较为新颖的方案,不过也是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潜力有限:

因为绝大多数方案都在上世纪炸过一遍了,好的坏的都大致心里有数。

虞民倒是一直养精蓄锐,用他的话说“需要等待契机”,而这个契机就是试验。

今天他们刚刚得到了一项新的任务:讨论研究月球氢弹试爆计划,并试图从中得到新构型氢弹的灵感。

为什么要从一颗带嘤的老氢弹中获得灵感,难道仅仅因为它在月球爆炸就特殊吗?

这当然不是,真空中爆炸氢弹都已经做过了,月球核爆的大致结果对专家们来说也不会超出预料之外,否则上世纪那些核试验都白做了。

特殊之处在于月球上的特产:氦三。

它作为理想中第三代可控核聚变的燃料,因为聚变时不会放出中子,反应率高得惊人,理论极限有70%!

这几乎是氘氚聚变的100倍,显然是最容易打开的突破口。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