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464章 顽强生存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464章 顽强生存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信号稳定,预计大气深入距离150公里!”

金星的大气层厚度远不如地球,只有约250公里。

飞掠器将在启明星一号接触大气层的瞬间脱离,借助小型气体发动机进入水漂弹道,最大可以下降到约90公里高度再弹起,而现在根据探测器自主判断,计划深入到100公里高度进行取样。

这个高度差不多处于热层和逸散层,气压不高于10pa,如果有金星人在地面观测,大概可以看到一颗短暂闪烁过的流星。

已经在轨道上环绕的“太白”也在辅助监测中,它的大质量带来了精确且强力的短波通讯器,和即将分离的两个探测器都建立了稳固的联系。

“飞掠器分离!”

“高度270公里!”

“弹道修正!”

“着陆器气盾激活,准备展开!”

一项项程序按照预期被激活,沈祚舟没发现有什么异常,这是件大好事。

在火星之前,金星成为了国内对于地外行星探索的第一站。

……

“我国地外行星探测取得重大成就。”

“7月21日凌晨,两个4月份发射的金星探测器同时抵达目的地,并展开了正常探测活动。

其中飞掠器成功完成了对金星100公里高度大气的气体采样,将于明年3到4月返回地球,着陆器于上午7时40分完成金星表面软着陆。

到新闻发布为止启明星一号金星软着陆探测器已经连续工作了134分钟,超过了前联盟金星13号的127分钟,成为人类在金星地表生存最久的探测器。

它将为我们提供关于太阳系行星起源、地外生命存在等多方面的重要科学资料……”

罗伯特放下手机,十指交叉看着斜坐在他对面的马斯克:

“我们的对手在朝着深空快速前进,已经几十年没有过金星着陆器了,也不知道他们的启明星能够活多久。”

马斯克:“我依然认为火星才是未来,在2024年之前我认为可以用1000艘星舰实现火星殖民,建立足够10万人生存的火星城市。

第二艘星舰即将首飞,我们进行了重大改进,正在一步步走向成功。”

“……”

罗伯特知道马斯克是在表达SpecaX的不满:

由于沙利文和约翰的安抚对策,再加上老牌军工巨头也同意让步,保证新星的研制费用预期不高于60亿美元,单次发射成本不搞过5亿美元,所以NOVA成为了取代SLS的下一代NACA官方认可的巨型可重复使用火箭。

但SpecaX的星舰也没放弃,星舰原本就有DARPA的核动力改造计划,NACA决定在火星前期探测和无人物资准备中使用星舰,载人任务则交给“新星”。

他也承认这件事操作的有点难看,“新星”的定位和星舰基本差不多,但洛克希德保证能在2018年实现首飞,总的来说方案评价比星舰更可靠一些。

为了增强星舰的信心,马斯克的第二发B7和SN17星舰组合体已经准备完毕在月底发射,比起第一次只过去了两个月。

但给予第一次的惨重失败,罗伯特还是有些怀疑。

“埃隆,请你理解……不如说说其他的,FGD系统你们投入实用化了吗?”

四个多月前老马提出了柔性重力系统方案,当时就在和洛克希德合作改造龙飞船,眼见前进号即将完工,罗伯特突然想到了它。

马斯克点头:“当然,飞船已经全部改造完毕,现在正进行绳缆地面测试,下个月我们就能发射它进行试验。”

“那就好,我希望你们尽快搞定这项技术,并研发能够用于星舰或者新星的旋转系统,那可都是一千吨的大家伙,需要极其坚韧才行。”

“我有个想法,将星舰用于近地轨道空间站。”

马斯克用手比划着示意:

“星舰可以改造成超大型的在轨空间站,就和XAP所制造的巨型舱段一样,制造起来很快且廉价,如果我们用它来组成新的人工重力空间站,并且和前进号差不多重。”

他说的组成方式是两枚星舰互相连接旋转,只不过是硬式连接。

“每一枚星舰的长度就有50米,如果我们以尾部互相连接,中间设置联通管道,那么也不会比前进号的60米直径差太多,乘员舱依然可以达到0.3G的重力。

甚至可以是四枚、六枚、八枚,每一枚星舰可以有300吨重量,也许我们也可以增加一个多向连接器,不需要桁架,整体钢结构只需要稍微加强就能达到旋转强度。

只要星舰成功,一年之内就能建成这样的超级空间站,比FGD还要先进且方便得多,我叫它‘超级星舰’,不但可以一起运行,也能分开作为登陆器,比起前进号在结构上更先进。”

罗伯特:“这是一个好想法,但伱们还是得先解决星舰进入轨道的问题。”

“……”

……

京城。

航发委对于着陆的启明星一号非常关注,实时从基地那边共享数据。

启明星一号表现相当好,它用的是底部充气锥形气盾和降落伞组合减速,实际上因为金星表面的超高大气压减速还算容易,主要是狂风和气温太恶劣。

不过风暴还好,“太白”提前侦察过没什么大气旋,着陆器要面对的最大问题还是高温。

启明星一号3.8吨的质量里800公斤都是防护措施,里外都用复合材料包裹地严严实实,硫酸基本能够免疫,高温则依靠隔热材料硬抗,祈祷能够抵抗住和硫酸一起的老化腐蚀。

但结果比想象中好得多,启明星一号在55km高度用肼燃料发动机减速了一小会侦测到了预期中180Kpa、且氮、氧浓度与地球相差无几的大气环境,并且其他气体含量极低,人类可以直接呼吸。

而着陆以后防护系统的表现也比预期中好得多,不但完成了最紧急的15秒快速取样任务,还一直未中断联系,已经顽强地生存了超过300分钟。

AI按照计划将所有的采样与观测计划全部做完也才用了不到200分钟,这是地面认为它可能生存的最大时间,但此时启明星一号依然工作良好,甚至通过“太白”中继正在往回传送一段视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