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173章 狂想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173章 狂想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国内其他民营航天,航天局由于已经有了新远这个大块头,并没有投入太多关注。

一个新远就够了,再来几个的话国内都受不了折腾了。

不过总体而言还是支持的态度,航发委的存在已经逐渐表明,将民间资本吸纳进来并不一定全是坏处。

于是航发委指了条明路,再进行从无到有的研究就显得有些重复建设了,不如有些东西你们去买呢?

新远公司也积极响应,几乎将全线发动机产品、回收控制系统、甚至卫星平台摆上了货架。

你可以只生产火箭箭体,发动机新远提供从12吨级到最大500吨级所有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液氧液氢、液氧甲烷、液氧煤油应有尽有,只要你买就卖。

回收控制系统也可以买,5米以下箭体买了以后可以免费定制优化。

航天局也没闲着,虽然现在他们在全力以赴登月,但是挤一点产能给民营企业还是挺轻松的,发动机基本就是YF100,八院的“云开”回收系统目前支持3.35米级也给卖。

发动机能买、控制系统能买,那一枚火箭的大部分问题就都解决了。

这些企业自然是欢呼雀跃,他们又不是航天局外购不丢人,再说阿美很多航天公司还购买露西亚的发动机呢。

不过他们除了想求购发动机,还主动找上门推销自己的方案看能不能拉点大佬投资什么的。

虽然新远的火箭谱系也不匮乏,但中小型火箭还是比较单调,承接的比较少。

市场还是有的,新远还没到能独霸全国的底部,而且这两年航天市场也开始繁荣,卫星需求在增多,不缺订单。

但新远的开放态度还是令他们惊喜,最大居然有500吨级的单燃烧室液氧液氢发动机,喷管直径才2.7米,虽然没生产,但大家不怀疑新远的能力。

林炬看了几家公司的PPT,怎么说呢,还不错,但是欠缺一点新意,而且方向不清晰。

一窝蜂地挤到火箭领域并不是最好,其实想阿美一样多个公司,分别的不同领域有独家技术才能走的长远。

林炬想了想,提出了一个问题:

“火箭稍后再说,我说一件事,新远的月球计划包括环月空间站和月表建筑群,具体所承担的功能我下发给大家,如果各位有觉得能在哪一部分做得很好,很有心意,可以给我提交方案,新远审核后,可能会接受以联合研制的方式采纳。”

众人:!!!

他们立即反应过来,林炬这是想拉他们一把啊。

场面安静了几秒,然后一人大着胆子说道:

“包括空间站、月球车、居住舱这些吗?”

林炬:“没错,新远现在摊子很大,登月是个系统工程,而且未来开发月球也不是一家公司能完成的,如果伱们的计划得到通过,新远也会出一些可能会用到的技术。

不过我们的要求非常高,而且时效很短,必须短时间拿出成果,想要像阿美一样画个PPT就拿投资是不存在的。

但也不需要过分担忧,只要创意够好,新远还有很多未展示的技术或许用得上。”

……

“林厂长的志向,是想要把他们都变称下属企业啊!”

得知7家民营航天企业在新远获得的信息,大佬直接指出林炬是在开“武林大会”,想要做盟主。

如果那些民营企业乖乖听话,虽然也是能获得不少先进科研能力,但技术来源被新远抓的死死的,就只能听之任之。

不过卖火箭关键部件倒是有意思,发动机和回收控制系统都可以随便卖,无限制使用,这就意味着航天的门槛大大降低了。

以前有李传福说汽车就是轮子上套个沙发,现在可以说火箭就是发动机上安个圆筒。

还是可回收的,能让购买的企业收回投入,跟造手机一样,有钱就能入场。

可想而知,一旦真的实施会有多少人蠢蠢欲动。

但佘院士有不同意见:

“火箭只是一小部分,大头是他说的月球计划,可是,月球真的有开发价值吗?或者说,短期内,有吗?”

这句话让大佬陷入了沉思。

月球有没有价值?当然有,可这些价值要发挥出来才叫价值啊!

比如都知道月球表面大量的铝、铁、以及最高价值的稀有金属,而且真空冶炼难度小,纯度高,可现在有大规模运输能力吗?

好像……有。

大佬和佘院士同时想到了A-100核热发动机。

这玩意比冲可高了,H2航天飞机一次可以装30吨货物,但在近月轨道和近地轨道之间进行一次旅行所消耗的燃料才不到20吨。

这30吨可以装什么,假如是精炼后的金属铼,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制造,一公斤1.7万元,那么就价值5.1亿元左右。

可将这30吨金属铼从月表运到近地轨道,再扔下来又要多少钱?耗费多少精力?

月球重力低,火箭的运载系数可以高达60%,要把30吨的载荷打到天上,所需要的火箭起飞重量只有不到50吨,发动机推力30吨即可。

只需要三分钟,发动机就能推动50吨的火箭将30吨载荷打到月轨,如果在月球能自产燃料和进行回收维护,那价格会相当便宜,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全球每年需要至少50吨金属铼,资源增多消耗也会增多,加入能用三个亿的成本将这30吨铼从挖矿、冶炼、运输弄过来还是有得赚的。

不过换一种就厉害了,比如金属铱,现行国际价格约630元一克,也就是一公斤63万元,目前全球产量约7吨/年,储量约5000吨,而全球的需求量差不多在15吨左右,是非常昂贵且重要的稀有金属。

最近的用途就是用在火箭发动机喷管上,还有高温合金、最耐腐蚀等。

要是能运30吨这玩意,那可太值钱了,市价就是190亿,几次就将登月的前期投入收了回来。

不过这是理想情况,就算一年内完成一次运输,那也代表着金属铱的产量暴涨4倍,虽然需求量肯定也会同步上涨,价格肯定也要跌很多,但就算跌到20万一公斤,一吨也是2亿,一次运输就是60亿。

采矿,它有前途啊!

当然,这个前提是利用核发动机那高到离谱的比冲来运输,还有前期在太空建立起能至少一年提炼生产30吨稀有金属的冶炼厂和矿场。

光是冶炼炉所需要的功率怎么也得1500KW,供应人员、采矿设备等等,发电站等等,先得有一个10MW的发电站才敢做,矿场和冶炼厂所需要的设备在至少在300到500吨级。

向月球表面投射500吨质量?佘院士摇头,自嘲刚刚的狂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