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之帝国再起 > 第051 练兵

大明之帝国再起 第051 练兵

作者:黑云长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5: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由桦每日必会抽出一定的时间亲自前来观操,新军们见天子万乘之躯竟然时常站在校场将台上观看他们操训,一个个兴奋莫名,鼓足了劲,想在天子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以至于操训效率大增,好多原本因为训练的坚苦而意志动摇的人看到天子就在自己身边,一个个都咬牙忍住了,朱由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看了一会新军操演后,朱由桦带着亲信文武下了高台,走入离校场不远的议事厅内,新军训练营地各项设施都算完备,军舍、马栏、操场、箭楼等等一应俱全。

校场的南边还建了几十排营房,都是砖石结构的营舍,每两排营房之间都有公共厕所,营地卫生非常重要,朱由桦对此是高度重视的,各个营区之间也都挖有排水沟。

进了议事厅,新军总教习刘肇基向皇帝禀道:“练兵之道,一在纪律,二在精神,三在技术,四在体能,经过这几日的基础训练,军士们差不多熟悉了队列,学会了服从,有了初步的纪律性。所以从下面开始,臣打算依照章程让他们学习技艺了。”

朱由桦点了点头,表示没有异议。

依造传统练兵方法,先是练习个人武艺,再是营阵行军与战法的练习等。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

为了更好地激发新军们的训练积极性,刘肇基学习戚继光,采取了等级制,将武艺成绩分成九等,有能奋学,武艺精熟者,则升,兵内懒惰,不习武艺,号令生疏者,罚之。

十天一考,考核的方式就是对战,各人对打,打赢了,就升一级,打输了,就降一级,罚打十军棍,直到半年后终考比总成绩,定去留。在这个措施下,众人产生了极大的热情。

这是武艺练习,兵器的熟练能使用否,也与身体的强壮有关。身体的强壮,自然是跟平时的营养有很大关系,当然,新军们的营养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在营内大肉白饭的将养了些时日后,新军们都是脸色红润,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

明末时主要还是冷兵器的战斗,需要对手力和臂力进行锻炼,后世所用的伏卧撑,仰卧起坐等锻炼方法,朱由桦觉得并没多大用处,这时练臂力,主要还是传统的举石锁,石锁从十斤到一百斤不等,每个石锁相差十斤。

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军士的单兵素质十分重要。选拔一个个人武力强悍的人为基层军官,这是必然。而石锁是一件明代军营中十分常见的锻炼身体的工具,基本上各军营中都有。

军中常常运用石锁进行握力、腕力、臂力及腰、腿部力量的训练。石锁举法主要有抓举和摆举,有用正掷、反掷、跨掷、背掷等掷法和手接、指接、肘接、肩接、头接等接法组成各种各样的花色动作。所以朱由桦很开明的采纳了刘肇基的建议,新军们每天都要举石锁,以锻炼身体力量和协调力。

依照章程,新军们也要学一些简单实用,适合实战的近身搏杀术还有刀术、枪术等。

所谓年刀月棍一辈子枪。

如果手把手,全套教下来,不知道要多久了。

短时间内只有教他们一些简单有效的杀敌技艺,战场上的招式往往越简单越有效,只要反复练习,同样可以挥出巨大的威力。接下来的日子里,为了不被淘汰出去,众人训练更为刻苦。

他们身着沙衣,手脚缚着沙袋,不停地沿着校场跑圈,仲夏时节,众人都热得满头大汗。

营地的一角,几百新军相错站成五排,斜举着长枪,在他们的前方,是一排排木人桩,木人桩粗有一人合抱,同成人等高,两旁有可旋动的木臂,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了咽喉,心脏、两肋、腰等致命部位。

新军副教习韩诚一边指挥一边讲解:“人有四大要害,除心口之外,还有眼、脖、腰三处。

人的眼睛非常脆弱,受到攻击,轻则失明,眩晕,重则死亡。颈部,颈前有咽喉、气管,颈侧有颈脉,颈后为颈椎,无论是前、后还是侧面,勒脖,扭断脖子都完全可以致命,更不要说斩。腰子,它们位于腰部两侧,一旦刺中这个部位,轻则流血剧痛,丧失战力,重则出血、腰破而亡。

尔等要牢记这四大要害,战场上对上敌人,长枪突刺时,只管往要害处招呼,即便不能一击必杀也要让其瞬间丧失战力,不然要死的就是你们自己!”

说到这里,韩诚大声道:“本将先给你们演示一下,你们看好了!”

他摆了个侧身起手的姿势,长枪斜举,然后猛得往前一刺,长枪突地刺中了前方木人桩的心脏,然后又收枪,举枪,再次向前一刺,这次刺中了木人桩的喉咙,如此反复四次突刺,把木人桩的目、喉、腰、心瞬间刺了个遍。

众人看完后一片叫好。

“现在尔等跟着我刺。”

说完他长枪斜举,大声道:“举枪!”

新军们依令而行,纷纷斜举长枪。

韩诚暴喝:“刺!”

“杀!”新军们怒吼一声,几百杆长枪“砰!”地刺中了木人桩,不过有的刺中了要害,有的没有。

韩诚大吼:“收枪,继续,举枪!”

几百杆长枪一起突出,场面壮观。

“刺!”

“杀!”

一阵阵的怒吼,一片的枪林扬起,虽然眼前使枪的只有几百人,而突刺的时候也并不算整齐,不过整体来看仍旧有一股摄人心魄的气势。长枪兵是最廉价的兵种,也是最容易形成战力的兵种,实惠方便,韩诚作为御营的副总教,仅仅是做个示范演示一下,真正将训练落到实处的还是要靠各级临时军校――原先的福王府府卫们仔细教授。

在六月初的时候,朱由桦收到了一份意外的奏疏,奏疏是新上任的吏部掌堂路振飞呈上的,内容却是岭南大儒陈邦彦写的。

名为《中兴政要策论》,朱由桦见之心中顿时一亮,忙迫不及待的翻开阅览了起来。

整篇策论洋洋洒洒近万字,其内容不仅针砭时弊,更是包罗万象,不仅把大明的各种弊政分析得透彻见底,还有一些针对弊政的相应的改革方略。特别是针对国策和守备的问题提出了联络、控扼、进取、接应四策和“长江两合、三要、十四隙”等应对策略,并把东虏设想成了第一假想敌。

历史上的陈邦彦携着万字平戎策到了南京后却处处碰壁,马士英、史可法等南都君臣虽然昏聩,但也并非白痴,策论之所以没被采纳,朱由桦猜测是其内容主要涉及抗清,这与正力主“联清灭寇”的马士英,史可法等人的战略方针相违背。有志之士不免为之叹息。

朱由桦看完这万字平戎策后,很是兴奋,抱着求贤若渴的心态决定亲自面见一下这位历史上的岭南三忠之一,顺便当场考校一下他的见识,看看其是否名副其实。果真如阮大铖一般是个人才,他不介意破格录用。眼下朝廷实在是太缺乏人才了,不要说像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那样干才了,就是陈新甲、汪乔年、杨嗣昌这样的都是少之又少,可遇而不可求的了。

很快,在乾清宫的偏殿,朱由桦接见了布衣秀才陈邦彦。

陈邦彦四十来岁的年纪,面色清癯,长须美髯,青布澜衫,眼神中也是文气斐然,令人一看便知道是读书破万卷的硕儒。

陈邦彦跟着小内监走进气氛肃穆的殿堂,跪在朱由桦面前行了一拜三叩礼。

“学生顺德县秀才陈邦彦,见过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不必拘礼。”朱由桦双手上扬,示意陈邦彦起身。

见完礼后,朱由桦也不废话,直入正题道:“先生的政要策论前日朕已看过了,颇有见地,再联想到朝廷现在的处境,朕实在心痛啊!

当年太祖高皇帝,身经百战,平定僭窃,驱逐蒙元,而有大明三百年天下。然而到了崇祯年间,自烈皇登极以来,一心已中兴为己任,勤政爱民,系心于国。早起晚睡,事必躬亲,不敢有丝毫怠慢,君德无丝毫瑕疵,天下谁不称颂?为何苦苦挣扎十七年,殚精竭虑,有心中兴,却无力回天,究竟是什么造成大明如今这般困境的呢?”

皇帝突如其来的一问,并没有使陈邦彦慌乱,四十多年的坎坷沉浮,早已将他性子磨砺的十分沉稳,即便直面至尊,依旧处境不变。陈邦彦从容镇定的沉思片刻后,方揖了一礼节,道:“学生有两种看法,不知道吾皇想听哪一种?”

朱由桦见之愕然道:“还有两种看法?不妨都讲讲,朕洗耳恭听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