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人性空间 > 第三十一章《人性的边界》

人性空间 第三十一章《人性的边界》

作者:苗洪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3: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我们这部小说最初向纵横中文网提交这部小说标签的时候,根据玫瑰别墅空间(人性空间)的不可探测性,提交了一个无派循环的标签。苗洪是无限制循环派程式作品的开创者及代表人物。无限制循环概念起源于纵横原创小说《人性空间》(作者为苗洪),以及大量跟风小说的问世,所以纵横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无限制循环派。无限制循环小说有现世所未知的科技创造的独特空间,把现世之人召唤过去并且人送往由此空间创造的一个个虚拟空间进行历练等,由此可促进人体进化等。很明显,根据无限制循环的这一特征,我们小说情节在被穿越的那些过去时空中交叉出现的结构与之也比较吻合。但是,由于我们所阐述的文学主题又属于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所以,严格来说,将我们的这部作品列入亚无限制循环程式的作品更为恰当一些。但是,因为我们的作品涉及到许多现实性的文学思考,逻辑就成为我们思考的主要参照。

事实上,由逻辑思维提供的幻想及假想边界的扩展永远没有尽头,具有幻想及拓展性优势的作家明显可以进行逻辑性探索和创新的空间非常大。从头至尾,我们的这部小说的结构就是,一方面在进行正常的文学叙事,一方面在进行着关于文学逻辑的思考与辩论。关于文学逻辑的阐述一直以来实际上仅仅局限于所谓的情节是否吻合逻辑或者说某个文学人物心理特征的逻辑吻合性。

实际上这种关于文学创作逻辑的论证是个关于事物必然性及偶然性范畴之内的讨论。如果抛开事物本身所包括的偶然因素及其必然因素的属性讨论文学创作的逻辑明显不能成立。有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的命运是,很幼稚的把某个人物最后的生死,都以为创作到那种必然生或者说必然死的惊心动魄状况才认为是文学创作及文学艺术的理想程度。假如一个在文学创作中一直按照他必然死的逻辑思维去描写的时候,这个人如果不死呢?那是否就是说这种描绘的过程就不合乎逻辑了呢?那么,除此而外,生老病死的自然结果又如何描绘?所以说,关于逻辑的文学讨论一定要非常慎重,不是某个文学人物必须死或必然死的机制。如果我们把一个文学人物的自然死亡也归属为某一区间的逻辑论证,很明显这不成立。假如一个按照不死逻辑方针去一直跟进的一个文学人物突然间遭遇车祸死亡了呢?所以很多东西并不是按照正向逻辑发展的过程,也并不是说这样写最后这个人物的命运结局就一定会怎样的问题。

在我们的作品当中,子影似乎是一开始就被我们定义为一个历经婚姻磨难最终在觉悟中死亡的故事主人公。在我和创世编辑最初交流的时候也表明了这个意图。但是关键所在是,对于一个历经婚姻磨难的女性来说,死亡并不是她必然的结局及觉悟方式。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的话,那么所有有多次婚姻经历的女性似乎都必须得死。所以,至于决定子影最后死亡的因素不一定就是因为具有重复的婚姻经历。而另外,我们在设计子影最后结局方式的时候,并没有按照她具有多种婚姻经历的逻辑层面去展开后续的写作。实际上对于一个从事舞蹈事业的女人来说,对生活不幸的承受能力远远超出非从事舞蹈专业的女性。尤其是她们在身体伸展方面的大飞燕,小飞燕,腾空飞跃及劈叉等动作的成功练习,导致她们身体超越的同时,也必然导致心理素质的超越及养成。但是,从她自身的家庭优越性来说,基本没有经历过生存危机感的体验,这又决定了她人生在世多层次体验的缺陷状况。至于这种人生体验的单一性是否是子影心理承受能力降低的因素也并不一定。婚姻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生机制。有阴谋,有功利甚至还有名誉,等级制度的因素包括其中。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婚姻范畴之内的多层次因素在长期性的被同一个人所经历所体验时,又弥补了人生经历中的某些单一性体验。

在我们塑造山戊这个文学人物的时候,实际上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产生了必须改变自己生存状况的决心及觉悟。当他意识到拥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比拥有自己的一部电脑更加不易时,在他心理明显产生了一个递减式的目标方针。先有电脑后有钢琴。这个垫铺实际上安排的非常有力。为他后来成为一名程序员奠基了雄厚的埋伏基础。所以,当我们阐述到这里的时候,读者就会明确发现,我们看似跳跃感非常鲜明的背后,实际上一直是在严正逻辑推理的边界线上认真的行走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写到哪里就是哪里。

在我们第27章的时候,进行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逻辑式阐述过程。实际上,这个展示的过程在单个阅读效果上还令人满意。但是,与浩的牺牲也我们后续章节的写作及故事的推进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这主要是我在后来产生了一个怀疑:就是说,那束带血的玫瑰很有可能是由与浩将玫瑰从死亡现场移动到客厅里去的。但是,这仅仅只不过是个推测而已,那束玫瑰也有可能是子影带到客厅里去的。如果是由子影带到客厅里的话,又要涉及到子影在楚紫死亡之后已经进入到房间的问题。

所以,关于这束玫瑰最后确立的问题因为与浩的牺牲几乎完全失去了证人的概念。而与此同时,子影如果早先曾经进入过自杀现场的话,她又做了些什么呢?那就是给电视台打电话。但是,这个步骤的设计又明显不合法。因为子影去剧院之前应该是将大门关闭的,即便她曾经去过自杀现场的话。

如果说在后来的章节中出现过与浩车辆会通过人脸识别核心验证而自动打开大门的话,而实际问题是,与浩并不是在子影离开之后的第一进入者,只不过是在通过这个监控检测到这个自杀现场之后,才匆匆赶到了玫瑰别墅。这种分析的路径似乎在表面上看非常完整而正确。但是,话又必须说回来,在子影离开别墅时将门关闭的情形之下,电视记者又如何进入大门的呢?所以,这又是一个在我们之前阅读时没有认真注意的问题。假如是大门的识别程序是凭借面孔识别核心完成的话,那么在这个中间,应该存在一个与周家某一成员面孔存在非常相似的情况。但是,也不排除预设识别的状况。如果程序中曾经为某个人做了预设识别的话,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人即便与周家家庭的某一成员相貌不相近,他也可以自动打开大门。

如果细心的读者阅读到这里的时候可能会产生的一个质疑就是,既然我已经在子影家工作了一段日子,却不知道这个大门的识别核心是面孔吗?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也合乎逻辑。但是,提醒读者的是,一个是我没有车不需要经过大门。其次是所有具有如此规模的别墅肯定会有测门或小门。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这么简单扼要,是一个没任何没毛病的答案。再者,即便我和子影同时驱车回来的话,子影不需下车同样可以遥控大门自动打开。这个问题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已经得以解决。

可是,这个被预设的进入者到底会是谁呢?如果我们将故事中目前所出场的所有人物名单做个筛选的话,仅仅还有林惠这个人物尚没有进入到我们正式的描绘工作当中。首先,尽管她曾经说过,山戊始终对她若即若离,但并不等于他们之间不可以以朋友相处。如果我们仔细思考的话就会知道在异性之间的交往中会经常出现的状况是,除了排除爱不合适的因素外,他们绝对可以会成为关系密切的好友。甚至可以成为非常经典的蓝红颜知己。而从这点来分析——既然林惠能够以异性的身份走进山戊这个二次元男孩的朋友圈,那外形自然不会差到哪里之外,并且在职业女性的特征之外,还有着某种程度的单纯与柔性涵盖其中。

这是我们第一次将林惠这个人物纳入正常的书写程序。这个给电视记者打电话的女性如果是她的话,那么一切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很多。当然,即便是她的打的这个电话,让我们的心理上似乎也不怎么容易接受。因为象那个电视记者下确认下电话号码即可。即便林惠在拨打电话时隐藏了号码,只不过是我们眼睛看不见号码的存在而已,只要按照已接电话的路径回拨过去,就会显示出相应的电话号码。而另外,即便一卡捆绑多号,那么主号也极其容易查对。因此,在我们的描述过程中,关于逻辑边界线的把握十分严谨。

许多所谓好看的文学情节都往往是经不起逻辑验证的现象。就比如说那个流传极广的爱情故事,一个男孩突然发现摩托车刹车失灵时,完全可以通过换挡降低速度,切断供油等措施来解决问题,可是这个故事的作者却一定要让这个男孩壮烈的死亡;还有一个非常荒谬的传说竟然连壁虎最起码的生物特征都不顾,竟然编造出一个壁虎尾巴被钉子钉住十年,而另外一个壁虎始终契而不舍,衔食喂养的所谓经典传说。实际上,壁虎的尾巴受到刺激时会自动切断不说,并且根本生命周期没有十年。所以,一定要慎重考虑逻辑与好看的边界线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被作者所把握的话,假如是别的作家创作我们这部作品的话,可以发挥出很多好看的情节及细节出来,甚至可以将子影与两名男性园林工之间的关系延伸出美女总裁与雄壮花工的花边故事。如果哪一天哪个作家有心的话,我们就把版权转让给他,他不但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做所有好看的细节描绘,甚至在逻辑思维中也非常吻合独居女性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对于我们这个埋伏功底比较深厚的作品来说,繁育出很多精彩的细节及片断实际上是极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其他作家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抛开许多关于逻辑边界线论述的话,更新到两千章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不知我们的读者发现问题没有,在我们那些极其枯燥乏味的逻辑讨论中,尽管缺乏详细细节的描述过程,但是很多东西还是在我们面前逐渐变得的越来越清晰起来。即便现在你想阻止它向纵深发展而始终让它保持在这么一种状态的努力也无济于事。没办法,既然故事真实的一开始就发生了,无论你如何阻拦,它都必须朝前发展。故事的内核动力一直在不断的进行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发酵,打破,重组,分离,置换,聚合过程,它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就像楚紫及山戊死亡之后要火化,与浩牺牲之后要火化一样,山戊与浩的其他亲人必然要来到火葬场进行告别仪式。既然他们的亲人来临现场,那肯定就会带来一些隐藏死者秘密的证物。山戊父母的到来,揭开了山戊与玫瑰的渊源,与浩父母的到来,揭开了与浩与玫瑰的渊源,所以从这点来看,我们非常努力而完美的做到了玫瑰与文学主题环环相扣书写方针。

我们曾经试图将玫瑰的主题元素抛开,独立的讨论一些关于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林惠。实际上对于这个年龄段的林惠来说,也同样避免不了她将来或者说现在已经有过接受玫瑰的经历,尽管一些玫瑰并不代表爱情,还有事业还有其他的仪式等。而另外,当我们走进楚紫及山戊死亡现场的一刹间,就注定了死亡与推理的碰撞过程。虽然,我们假设了许多楚紫死亡与阴谋相关的可能性伏笔,但是,实际上这些看来非常合乎逻辑的设计并不理想。因为陈立格既然决定楚紫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的话,那肯定是在其家族会议上基本是个达成协议的决定。其他家庭成员即便有反对的意见,但是陈立格在这个家族的权威决定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便有其他人阻拦这个计划的施行,作为浪迹江湖一生的陈立格也必然有解决问题的足够能力。 而事实上,从老船王将企业顺利转交到女儿身上的情况来看,西方国家对于继承者身份的维护很明显十分有利。而另外,即便陈家家族其他成员对楚紫采取了所谓恐吓手段而导致楚紫一定死亡的概率也并不很大。假如楚紫接受了这个恐吓不死呢?实际上对于这些九零后来说,除非他自己愿意死,否则谁也不会凭借一张虚拟的恐吓信件而自杀。

所以,我们在创建这个小说的框架之中,就明确确立的一个原则立场是在逻辑上滴水不漏。我们要让他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维系逻辑完整的作品,第一部将故事创作与文学讨论融为一体的工作日记体作品。而实际上,对于第一部将故事创作与文学讨论融为一体的工作日记体作品这个概念来说,其实只不过是个擦边球的说法,因为这种手段在《红楼梦》及其他作品中的出现已经屡见不鲜。曹雪芹在小说中安排了大量的品诗场面,实际上目的性与其说是大家亮诗,不如说在交流创作诗词的经验而已。

实际上对于大观园内的下层女性来说,打死也不能创作出那样水准的诗歌,甚至这些诗词的高难程度,现在连高级教授都自愧不如这些下层女性的创作能力。当我们再次回到那束自杀现场的神秘玫瑰的时候,实际上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疑问就是,那束玫瑰被移动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一个怎样的移动动机及移动过程。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对于子影,林惠,与浩,电视记者来说,他们都有移动玫瑰的可能。并且,这些人移动玫瑰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几乎是属于亚无限制循环的秘密。

在谈到我们这个作品的亚无限制循环属性时,出现了与无限制循环程式关系上辩证形态。我们几乎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别墅中完成了故事的构建。尽管故事以此为基础向前后左右不同层次的空间延伸,但并没有繁衍出一个比较相应的虚拟空间。由此,我们对于这个虚拟空间所产生的质疑时,那些已经属于过去时的空间是否能够列入虚拟空间范畴的问题。如果这个提问不能成立的话,那么又如何解释现在实体空间与过去及未来空间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