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人性空间 > 第三十章《人性的诅咒》

人性空间 第三十章《人性的诅咒》

作者:苗洪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3: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们这部作品的书名是《人性空间》。从表面上看它在主要文学道具上所包容的关系是玫瑰——毁灭——玫瑰——夜——毁灭的多项关联。而在此我们需要解释的是,玫瑰作为在大众概念中的爱情表达之物——这是个被确立的逻辑关系。但是由玫瑰所表达的爱情在后来出现了一个如何的结果却是非肯定式。如果说的简单些就是,昨天还陶醉在玫瑰色彩里的美好爱情,而今天两位爱情的主角却因为种种原因就分道扬镳导致爱情的破裂。因此,丛这个分析过程来看,我们的许多作者在将爱情与玫瑰联系时,仅仅只是看见玫瑰见证美好的那个层面,而忽略了玫瑰见证分手的那个结果。当然,个别作者对于爱情与玫瑰的描述方针还是比较全面的方针,既突出表现了玫瑰见证爱情美好的一面,也突出表现出玫瑰见证与预示爱情破裂的那个瞬间。但是,尽管个别作者注意到了这个层面的存在,但在读者那里所产生的感觉并不是特别明显。因为读者在阅读时看见一个关于爱情破裂的事件时,往往会将玫瑰这层因素直接省略而进入一个脱水模式的爱情过程思考。

实际上,在现代爱情页面中,玫瑰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信物或见面时的礼物。我们在叙述到这点的时候,实际上是忽略了玫瑰除爱情场合之外的仪式及礼仪功能。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因为我们很少去关注那些在非爱情场合所出现的玫瑰涵义。比如说,在演唱会上观众所送给演员的鲜花,某一开幕典礼上所摆设的大型花蓝等——那里面是否是以混合的形式掺进了玫瑰花,这似乎是我们很少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家庭的花瓶里,独立放置玫瑰单一品种花卉的现象实际上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大约是30年前,当情人节带着乍暖还寒的空气登陆中国这片东南亚大陆的时候,情人们忽然惊喜的发现,世界上竟然还存在着这么一个供情人享用的爱情节日。但是,对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一开始并没有真正将情人概念从地下心理中解放出来。因为在中国相当长期的一段时期里,情人是指正常夫妻,恋爱者以外的亲密关系。实际是一个贬义词。而在农村,与情人约会或幽会,是最令人切齿的伤风败俗行为。还好,中国知识分子毕竟客气,没有把情人节形容为一种文化现象。

这种爱情文化的守旧,在中国其实是一个衡量人品的重要参照。即便你无论事业,工作或者说生活,学业特别优秀,也逃不过有情人历史的一笔勾销。当然,不管中国人在后来的日子里如何理解情人,但是这个节日的到来,无疑为情人的合法性带来了全新的曙光。而在上流社会中,一些接触西方文化比较早的群体或个人,最先在社交场合,以半礼仪半爱情的名义完成了赠送玫瑰的任务。而实际上,这种表达方式仍旧是非常隐讳的状态。当某些女性以莫名甚至是迷茫的姿态接过玫瑰时,甚至感觉非常难为情。

中国人是聪明的。当这一节日登陆中国的时候,最先引发他们思考的焦点是,是否正常夫妻,恋爱者以外的亲密关系属于合法?当他们带着类似疑问走进电影院时才忽然发现,情人的概念外延其实非常广泛。只要与爱有关或者说与友谊有关的异性关系,都可以转化为合法的情人关系。很明显在此基础上,情人的礼仪及社交内涵的扩大,使情人们很容易以各种不同类型的借口来掩盖内在的那个暧昧关系。尽管走出了这种概念的束缚,但是,中国人民还是在低调里进行。因为对于那些正常夫妻,恋爱者以外的亲密关系来说,这种敌意的存在即便在今天也是普遍存在,并且假如有多个情人的话,这种敌意也在圈内疯狂的相互影响相互排斥。

而大约经历了漫长的五年之后,度过情人节才被名正言顺的冠以时尚。然而,这种时尚还没有来得及充分享受的时候,台湾艺人孟庭苇的一曲《没有情人的情人节》及其潘越云《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等歌曲的同步来袭,就给中国人的情人快乐带来了忧伤的面罩。从那之后,中国人将近体验了近十五年之久的情人忧伤。

大概是忧伤的太久或者说文艺范的太久,个别中国人突然间发现,大街小巷的宾馆,酒店或旅馆,都推出了钟点房,温馨房等特色业务。人们心领神会,马上就意识到这种业务的另类功能。并且设备非常齐全,安全套,人体润滑等用品悄然摆设在房间内的公开位置或隐蔽位置。玫瑰变成了真枪实弹的约会。并且特别快捷。即便是办公室同事,午休两小时的时间就非常充足。

但是,这种真枪实弹的约会进行到去年情人节的时候就已经无法进行下去。因为配偶们在满大街的钟点房,温馨房等特色业务招牌前,对各自爱人这天的行踪产生了质疑或防备。特别是这天到来的时候,许多配偶,恋人之间形影不离,根本无法让你去钟点温馨。你手机关机也没关系,因为早就有问题等着你回答,你关机那2小时去哪里了?你不是有充电宝还有大街小巷的共享充电吗?

终于,在中国盛行了近三十年的情人节事业及队伍溃不成军。不但玫瑰销量锐减,并且很多恋人或夫妇之间看见那些玫瑰就惟恐避之不及,很明显,现在已经不再是那个玫瑰来笑口开的疯狂时代了。即便是没有配偶监督的场合,赠送非法异性的玫瑰行为也不再那么便利。到钟点房吗?到处都是实名制开房之外,更有甚者,警察还时不时敲门验证合法夫妻,因为你没有证据证明你们是否是不法交易,再说,你敢到派出所证明你们不是交易吗?如果再怀疑你吸毒的话,等着吧,没两天您别回家。

在我们的这个章节的命名过程中,我们曾经设计了好几个表达玫瑰复合含义的章节名称。这个玫瑰与诅咒的句式实际上经过倒置之后就是玫瑰的诅咒。我们最后感觉这个玫瑰的诅咒确定的比较合理。因为玫瑰在见证爱情的美好之后,并不能完全保证这个被见证的美好一直被顺利的延续下去。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玫瑰是个既见证美好与诱惑的载体,实际上又是个具有诅咒概念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个诅咒截面的存在,那么就无疑就是等于说,被玫瑰所见证的爱情就一定是美好而永恒的。

所以,在我们为书名取名的时候,实际上所考虑的范围非常广泛,既要考虑玫瑰与爱情的巩固页面,也要考虑到后来发生的那个爱情破裂的页面,既要考虑玫瑰的文化层面,也要考虑到玫瑰的人文层面,既要考虑玫瑰的祈祷层面,也要考虑到玫瑰的祈祷层面。尤其是玫瑰从美好到毁灭的推进层面。而另外,我们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除了本身所包含的主题婚姻与命运的思考之外,主要还从玫瑰题材的相关文学创作突破之前关于玫瑰题材创作过程中对玫瑰文学认知的局限性。实际上,在大多数文学作品中,这种由玫瑰所导致扩展的爱情叙述,其实是一直在试图突破这种局限性。或许这些作者已经创作出了一部关于玫瑰题材的成功作品,但是,他却始终没有辩证的将玫瑰的主题多样化多元化由理性表达出来。因此,有时侯,我们很不理解这种由玫瑰所引起的毁灭结果及阴谋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玫瑰不仅是个单纯见证阳光的过程,也是一个见证黑暗的过程。在我们这部作品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在作品中构建玫瑰与毁灭的关系网络。

为了突出表现这个玫瑰的诅咒页面,我们几乎是在作品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导入了玫瑰出现在死亡现场的细节。实际上这个细节的载入很不理想也很不成功。因为读者更多的理解方针是将这个玫瑰理解为与死亡有关的嫌疑物品。因为这里的玫瑰被读者理解为直接的凶杀证据,所以基本上并没有产生与诅咒的相关联想。

当这个载入失败后,我们又立即进行了第二次载入,即出现在客厅里的那个玫瑰标本。如果我们有文字创作能力的话,或许这次载入可以让读者理解玫瑰与诅咒的相关目的达成协议,但是,这次载入无疑又是非常失败的尝试。因为那个神秘老太婆的出现打乱了我们预先设计的行动计划。她的出现,明显让我们的努力前功尽弃。因为她让读者对于玫瑰的注意力只是转移到猜测玫瑰标本背后所隐藏的秘密上来。作为这时候的玫瑰实际上仍然只是保留着强烈的现实主义元素,距离某种诅咒页面的载入距离还是个未知。

于是,我们又进行了第三次的载入。就是那个子影在第三房间接受玫瑰场面的设置。细心的读者这时候会发现我们的书写幼稚的可笑并且是极端的无奈。读者如果回过头来看这一章节的时候就会明显的发现,这个第三房间的概念,实际上也代表着我们第三次载入次数的工作日记。我们明显已经很不耐烦了。所以我们在描写这个子影接受玫瑰的房间时,匆匆决定放在第三个房间。但是,当我们再次编辑文稿时才发现我们犯下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因为我们在之前的较早期章节中曾经屡次出现过一个关于“我”不能随意进入第三房间的埋伏。我们本来打算是将楚紫及山戊的骨灰放在这个第三房间而才导致“我”不能随意进入第三房间的结果。当我们发现这个第三次载入出现工作日记上的错误时,前面的章节已经公开发布,所以修改已经来不及了。但是,从整体布局来说,又错误所导致的事情并不是十分严重,只不过是到时候我们再给骨灰盒重新安排个安放的房间就是。

第三次载入除了所犯下的这个创作流程与故事情节的穿帮之外,实际上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从这个第三次载入的文字布局上明显可以看出我们创作这一章节时的手忙脚乱及粗糙。一会写我做梦,一会写外面下着好大的雨,刮很大的风,很大的闪电。整个一个流水帐式的书写之后,又杜撰了一个我去而楼关窗户的心理活动,然后又好象是发现这个第三房间的门好象没关闭。这个章节好像书写的特别糟糕不说,最后又安排了一个我回到自己的房间时,又以为刚才的一切又似乎都仿佛是个幻觉而不能确认在刚才第三个房间我到底看见了什么。不过还好,总算在这个章节当中忘记第三次载入玫瑰的使命。后来读者包括创世,起点中文网的编辑们看到这个章节感觉非常不满之外,甚至于还问我,那个男人给子影送玫瑰啥时候不能送,非得安排在一个雨好大,风好大,雷好大的深夜里来送玫瑰不说,半夜三更的像看恐怖片不伦不类。最糟糕的是,这个男人是从哪里进入房间的都不知所云外,很糟糕,一切的一切都非常糟糕之外,第二天还得装着什么都没看见。本来我希望这个有点恐怖,有点扑朔迷离的“描绘”带来关于玫瑰与魔力的相关思考,不但没有任何效果,还把读者包括创世,起点中文网的编辑们吓的要命,以为是什么幽灵来给子影送玫瑰。总之,这一章节整个就是个夜半惊魂的复制品。

不过,没关系。反正我们更新到这里的时候许多秘密还没有被揭开,书写的现场和书写空间都有很大的剩余。怎么办,因为我们光顾着逻辑推理了,而那些情节简直就是个碎片,啥时候能有机的融为一体也不知道确切时间。我们这一章节主要是阐述玫瑰的诅咒,大概就是这个样了。在第三次载入玫瑰失败后,我们似乎是学聪明了。既然问题不能在书内解决,我们就跑到书外去解决。我们罗列了那些比较著名的玫瑰题材作品外,还有音乐,歌曲什么的。可是看来看去,在这些作品中也没发现什么玫瑰与魔力关系的地方。还好,后来发现一个叫《苔丝》的外国小说,总算是找到了一个与我们小说有相近之处的老太婆。不过这个老太婆也没什么神秘的,并且是一个很有身份的人;后来又在《人证》中找到了一个和我们小说年龄差不多的老太婆,但是她刚刚出场不久就给人杀害了。后来,我们又发现《蝴蝶梦》中的那个女管家和我们的老太婆衣着差不多,一身黑衣服,可是她们都与玫瑰没什么牵连。另外就是关于玫瑰与巫婆的儿童剧《玫瑰和雪莲》主人公玫瑰来自花仙国,主人公雪莲来自天使国。安妮和迪娜分别是她们的姐姐。玫瑰的仙女教母是花仙子,雪莲的仙女教母是天仙子。云巫婆和黑巫婆是她们的克星。云巫婆和黑巫婆十分邪恶,从这儿引出了种种有趣生动搞笑的事。

后来我们又发现一个叫《爱语魔咒2:剑与玫瑰》的游戏与我们的论证命题很接近。它讲述消散由巫婆复仇而被邪恶诅咒的王国!穿越岛屿王国,寻找四处散落的魔法玫瑰花瓣,巫婆的诅咒已经使王国陷入了混乱,你需要去挽救当前的局面。收集花瓣,击败可怕的怪兽,对抗邪恶的巫婆,完成令人兴奋的隐藏寻物大冒险。

玫瑰在拉丁语系中的读音为“洛斯”。花神佛洛拉对爱神阿摩尔并没有感情,而且长期躲着他。一天,狡猾的爱神用爱情之箭射中了她,从此佛洛拉为之倾心,可是阿摩尔喜新厌旧,抛弃了佛洛拉。女神失望之余决心自己创造一种会哭会笑,集悲喜于一身的花来天空。女神看到自己神奇的造物,惊喜得不禁喊出心爱的人的名字“厄洛斯”(这是希腊人对爱神的称呼)。但由于生性腼腆,心情激动,她讷讷喊成了“洛斯”,把“厄”喊漏了,从此这种花就得名“洛斯”(英语为“rose”)。而关于玫瑰与宗教及魔力,穿越的传说也不少。除了德国人认为用白玫瑰能揭穿巫婆的诡计之外,公元前41年,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借助玫瑰花瓣神奇的力量征服了多疑的罗马统帅马库斯·安东尼。波斯的一位诗人说,玫瑰是真主给人间的恩赐。一次所有的植物都来请求真主任命一个新的主宰来替代睡莲,因为睡莲一到晚间就忘了自己作为主宰的职责。真主应植物的请求,委派了身带自卫武器的白玫瑰为植物的女王。由于夜莺对新上任的女花王一见钟情,忘情的紧抱娇美的女花王,尖刺一下子刺入了他的心脏,殷红的鲜血从他的胸中涌出,染红了玫瑰花瓣,因此白玫瑰的外层花瓣至今仍保留着粉红色调。而在意大利共和国时期,玫瑰体现崇高的道德,对功勋的奖励;到了罗马衰败时期,它变成了罪恶的象征是使豪门显贵倾家荡产的奢侈品。甚至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行业:玫瑰花环编制者;还开设了独一无二的玫瑰交易所,有专职从事玫瑰交易的经纪人。罗马人对待玫瑰的态度影响了西欧早期的基督徒们。几百年后,神父们宣布玫瑰为天国之花。

在古印度童话中说,玫瑰在印度享有殊荣,甚至法律中竟明文规定:凡向皇上呈献玫瑰者,有权向皇上恳请自己想要获得的一切。当时最高种姓婆罗门就用玫瑰来装饰自己的庙宇,在祭祀主神的大道上撒上鲜艳的玫瑰花。在皇帝寝宫的饰物中也少不了玫瑰的光彩,因而玫瑰是最受欢迎的贡花。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司美和幸福的女神拉克什米,是由108片大花瓣、1008片小花瓣构成的玫瑰花蕾所生。吠陀教中的太阳神、宇宙的主宰毗湿奴见到了她,立即以亲吻使之苏醒而成了自己的妻子。

在美国基督教中大天使加夫里尔为圣母编织了三只花环,白玫瑰花环给圣母带来了欢乐,红玫瑰花环而是痛苦,黄玫瑰花环则是和平。为美国国花。而中国则因玫瑰枝茎带刺,被认为是刺客、侠客的象征。而在这些关于玫瑰的传说中,俄国的传说风格与我们有些明显接近的地方:俄国皇帝尼古拉一世于1825年继位后,派了一名将军护送母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回皇家离宫皇村。事毕,将军在附近散步,见一名持枪哨兵肃立路旁,可是在他守卫的地方却空无一物,将军甚感诧异.他问遍了所有的官员,但谁也说不清楚,只是说,那是宫廷礼仪的规定.后来他在圣彼得堡得知,皇家花园这个岗哨设立已经有50年历史。设岗的根据是一纸命令“距东厢500步处设一岗哨”。

由于将军每次来皇村都要去看一下这个神秘的岗哨,这样就使廷臣甚至于母后本人也感兴趣了。设岗的秘密终于是水落石出。原来最早命令设岗的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当年女皇经常在花园里散步,一天,她发现一株盛开的玫瑰,美艳动人,就想留给自己的一个孙子,因此她下了一道命令,在花旁设岗看守,以免给被别人摘去,可是翌日,她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而岗哨从此就年复一年地保留下来。女皇死后,玫瑰花丛当然早就枯萎无存,但哨兵却在原地不断的轮换着。

尽管我们从这些美丽而充斥着某种神秘感的玫瑰传说中吸收到了我们这部小说创作中所需要的营养性资源及文化启蒙,但是实际上还没有帮助解决我们这个属于现实主义都市题材的许多问题。而我们现在的忧虑是,我们如何在这种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过程中如何吸收并兼并这些可能涉及唯心乃至虚无神秘感的元素并在作品中完美无缺的统一起来。

《白毛女》在这方面的尝试非常成功。将批判现实主义元素与宗教神秘诸元素圆满融会贯通的同时,并且利用人类头发因为缺少盐分而逐渐出现白发的物理学特征巧妙的完成了现实主义——神秘主义——现实主义的顺利转换。而我们在这部小说创作过错中所缺少的一个勇气就是,是否能否在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中设计出一个关于唯心论的玫瑰式诅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