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人性空间 > 第二十一章《人性的曲线》

人性空间 第二十一章《人性的曲线》

作者:苗洪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3: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我来到周家大约两个多月的时候,回到与浩的公寓去拿过冬的衣服。之间与与浩临近的另一栋楼房已经扯起了警戒线,另外还停着一辆警车及120的救护车。因为现在许多城市的110报警台都是呈网格分布,所以一眼望去就不是与浩他们的车,而是当地派出所的车辆。后来听说这其实是一件几乎没有任何动机的杀人案件。两个同室的男孩都是九五后,因为实习才合租了同一间房。事情的发生经过非常简单,仅仅是其中一个男孩准备放弃在这里实习的计划,而另外一个男孩因为不接受他的离开,所以才下毒手,残忍的杀害了这个即将到另外一个地方实习的男孩。

而据杀人者的交代说,这个被害的男孩因为通过关系找到了另外一个比较好的单位实习,他认为这是对他自尊心的强烈伤害,是极其不能容忍的心理耻辱。实际上这种理由是很牵强的理由,并且一再强调,自己心理压力的造成,对方有着绝对不可退却的责任,必须付出代价。如果这个男孩没有受到过比较系统的教育,说出这些话还有情可缘,可是,对于即将面临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嫌疑人来说,这种几乎没有逻辑的行为及语言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达到了令人发指令人费解的困惑地步。当某种压力尤其是莫名其妙的压力成为杀人的理由时,实际上是将生命的尊严已经降到了最大限度,甚至是没有底线的地步。

在后来法院的认定结论中,嫌疑人是因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由此不难可以看出,心理疾病对凶手犯罪行为有很重要的影响。就目前来说,心理疾患已经成为社会运行中的现实风险。因为微不足道“小事”产生摩擦,进而造成恶游戏件,并非个案。我们无法预测,心理隐患会在哪一天爆发。在正常人眼中美好的事物,在心理不健康的人眼中,可能会形成另外一种印象。就像被害者原本可以开开心心地到另外一个单位报到实习,迎接人生和事业的转折点,根本想不到这对却对对方构成了一种刺激,使自己的生命戛然而止。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承受来自社会空间不同领域的压力,不同人群对于压力的承受能力也有高有低。在生活节奏加速的现代社会,控制好相关的各种心理隐患,就能极大地消减社会戾气,进而降低整个社会的安全风险。二对于楚紫及山戊的自杀事件来说,尽管并不排除这种心理隐患的可能,但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平等的死亡关系。这一事件的分析难点就在于,是什么样的外部环境导致了他们的同时自杀。他们自杀的原因是否是因为一个同样的外在因子所导致,这是我们在先前早期章节中从来没有提起过的方面。他们死亡的时间几乎相同,这是法医根据尸体检测做出的结论。法医的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证明确切死亡的时间具体是什么,似乎是不怎么在意两个自杀者谁先死亡谁后死亡的关系,他们仅仅需要的是关于死者怎么死的鉴定结果。对于与浩他们来说,死亡形式的确定是他们办案的主要根据。

事情实际上这个时候很明显变得相当复杂起来。假定是楚紫是因为某种不确定的因素自杀的话,那么又是一种如何的因子又促成山戊立即也自杀的呢?所以,当我们的故事叙述到这里的时候,关于电脑硬盘格式化环节的事情,在这里作用及意义明显被弱化了。因为我们一开始仅仅只不过是在纠集于硬盘被格式化的笼统事件方面。这个硬盘的格式化究竟是谁操作的呢?笔记本的上指纹鉴定也几乎毫无意义。因为楚紫与山戊指纹重叠的地方非常繁杂。我们至少还没有能力确认哪个指纹是最后操作者留下的指纹痕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从指纹痕迹的重叠分布状况来看,楚紫与山戊对该电脑的使用权力是平等的,均衡的。也就是说,楚紫的笔记本对于山戊来说,是不设防的状况。问题又来了,这个删除硬盘所有文档资料的计划是谁提出的呢?明显缺乏任何明确的证据。而另外,与浩在检查硬盘的过程中,又调换了硬盘。子影对这件事没有任何表示,并不等于以后会揭露这种事情。

作为姐姐,我曾经明确询问过电脑硬盘文件恢复的事情,但是,却都被他以警务的名义回绝了。我不知道此刻这块保留了楚紫某种秘密的硬盘现在到底在哪里。但是,如果仅仅是由与浩保管,实际上并非是完全保险的事情。因为供他保管硬盘的地方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刑警队的档案室,一个是他与另外一名警官和住的公寓房。在这个城市里,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属于与浩的独立空间及私人领地。如果读者细心一些的话,就很明显我们的写作特点是重叠之前细节的基础上延伸出其他方针不同的内容拓展。这种描绘的方针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是唯一能够保障与维持故事神秘感的手段。如果按照正常顺序写作的话,不到一万字就能写完,可是,这样一来,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故事的结果非常简单扼要。可是,当我们的故事已经更新到第20章的时候,有谁能够说,他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的大结局。

实际上,我们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即便与浩没有将楚紫的硬盘对调,那么子影就一定会同意将这块硬盘交给我去处理吗?即便与浩不对调这块硬盘的话,子影就不会将硬盘毁掉或者说进行其他的处理吗?所以,我们在这个故事中所描述的一切细节,都是将来试图通过这个没有被子影毁掉的硬盘寻找故事的真正答案。所以,我们之所以安排了与浩对调硬盘这个细节并非是故意设置我们阅读的障碍,恰恰相反,是为了我们能够最终找到他们死亡的秘密留下个可能性的通道。如果说,与浩没有将硬盘对调的话被子影低价处理给旧货店的话,不但没有给我们的故事减少篇幅,反而是无形中又增加了找寻硬盘的细节。所以,我们在写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其实是按照一个最简洁的方针进行描绘的,而不是添枝加叶。

即便是目前我们已经尽力做到作品细节的简单化处理,但还是暴露出许许多多方面的题材倾向:爱情,事业,房产,出国,诡异,社会,都市,言情,凶杀,死亡悬疑,社会等级,职场压力,社会价值,时尚,二次元元素,恐惧,财产与阴谋,甚至那个神秘的老太太等都是比较明确的题材因子。其实,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也是非常清晰的状况:子影在舞蹈学院与那个男演员建立了恋爱关系,并且促成了子影的第一次婚姻。但是,这第一次婚姻明显存在的特征是,对于子影来说,是一个极其自然的婚姻经历。与自己的学长恋爱结婚,也是一个豆蔻年华少年纯粹生理年龄的自然爱情经过,不仅仅是正常的,自然的,也几乎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婚姻。如果按照这个时间推算的话,子影的第一次婚姻大概是发生在九二年或者说九三年左右。

因此,从关于子影第一次婚姻的实质来判断,几乎构不成子影心理及精神发生变异的状况。所以,如果一定要就此婚姻做出相关细节描绘的话,除了表达了一个正常的婚姻事件之外,其他的基本基本无法在整个故事叙述过程中突出这一婚姻的矛盾性与曲折性。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再加入个子影家庭成员反对子影这一婚姻的话,也无法达到完整无缺的文学效果及文学价值。其实,对于女人来说,第一次婚姻是没有婚姻经验的产物。促使他们结婚的因素有时侯或许是非常单纯,仅仅是属于生理年龄的盲目而已。因此,在我们这部小说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婚姻的很重要结论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第一次婚姻仅仅是没有婚姻经验的产物。如果这个第一次婚姻即便成为某个女性或男性中唯一婚姻的话,只能归结为不同生理时期对婚姻的不同要求。维系的因子或者说是有了孩子,或者说对方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某种意义的变化或提升,或者说婚姻中的某一角色身患重病,而另一方仅仅是出于与爱情无关的道德行为。你必须记住,世界上没有完全无条件的婚姻。而当我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婚姻的十分沉重。沉重也好,轻松也好,只要其中能够有一个维系婚姻长久的因子就够了。而对于子影这种有N次婚姻经历的人来说,哪个男人最后成为她爱情心理中的重心,实际上在逻辑上很难求证。一个度过金婚婚典的男人或女人在第二天很可能就去办理离婚手续。这当然是特例,最终的问题还是在于到底谁是我们一生爱人的问题。或许这种真爱,没有任何的**,没有任何的要求,仅仅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够在一起。

而另外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个舞蹈学院的学长在我们假定他是子影第一次婚姻对象的话,那么接下来所存在的重大问题就是,总感觉这个男人并不是让子影纠集一生的爱人。我们这个伏笔已经定义的非常明确,他只不过是放弃舞蹈专业去拍摄电影的舞蹈学生,对于将舞蹈视为生命的子影来说,这种行为是一个让子影内心世界并不怎么接受的事实。而另外,至于这个男人是否是子影一生中心目中的爱人,我们的描绘无疑缺少必要的铺垫。实际上,也没有这种继续扩展的必要。我们是文字艺术,不是视觉艺术。如果是视觉艺术的话,我们随便在暗处安排个男人出场都解决了子影真爱男人的问题。可是,现在我们还没有能力出示出哪个男人是子影深爱一生男人的证据,或许有,或许就没有一个真爱意义的男人在她的心里真正出现过。

他没有女朋友包括所有确定恋爱关系的女性。在山戊死亡之后,林惠曾经约他看过一部二次元元素的青春系电影。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和林惠真正接触过。她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女孩子,尽管她现在几乎做着和程序员相同概念的工作。我仅仅是因为原先公司的关闭才终止了程序员的工作。实际上,对于我来说,找到一份相同的工作对于我来说轻而易举。我之所以不再操刀这个工作,也几乎是因为我的心理产生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压力。我曾经在较早期的章节中提到过关于程序员这一细节,因为长期的工作经历,几乎让我找不到生死的界线。我经常是面对某些死亡的专家概念时,却在屏幕上经常看见他们活动的影像。

作为程序员,他的思维方式及思维的逻辑性实际是超越警察分析能力的。模块化思维就是要程序员在完成任何一个功能模块或函数的时候,要多想一些,不要局限在完成当前任务的简单思路上,想想看该模块是否可以脱离这个系统存在,是否可以通过简单的修改参数的方式在其他系统和应用环境下直接引用,这样就能极大避免重复性的开发工作,如果一个软件研发单位和工作组能够在每一次研发过程中都考虑到这些问题,那么程序员就不会在重复性的工作中耽误太多时间,就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新的代码工作中去。所以,当我们开始阅读这部小说时,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相当复杂的程序式体验过程当中。我们在关于镜像的识别中,几乎是没有先后概念的状况。而在我们关于场景的认知过程当中,永远都是在资料的重叠过程中去实现代码写作的过程。

在目前来说,我们无法确切定义那个出现在第三房间的男人是谁的话,如果仅仅凭借目前出场的男人序列中,除了那个在久远时期的舞蹈学院的那个男演员之外,其他的还没有任何让我们引发联想的男人出现在第三个房间。而实际上,我们这部作品在叙述的过程中,表面上明显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为什么始终没有让楚紫及山戊有比较直接出现的机会,甚至连关于他们外表特征的任何暗示的或明确的描绘都没有。

实际上,我也一直在为这种事情头疼。因为对于我们的读者来说,因为没有直接的阅读体验,即便我一定要为楚紫及山戊做个具体的外表描绘,实际上也只是我个人主观的描绘,而并不等于是他们真正的形象。不仅只是在我们的这部作品出现这种先天不足的形象描绘过程,就是红楼梦,水汻中的所有人物外在形象的描绘也是抽象的,只是当您阅读过相关连环画或观看过影视作品的时候,您才会对人物的具体形象有比较直观的认识。目前来说,我已经使用过N次的帅气概念来形容他们的外在形象——介乎与二次元男生的概念或许比较恰到好处。而实际上,我们对于子影外在的描绘也是点到为止的处理手段。老一代的舞蹈巨星有戴爱莲,杨丽萍,还有白毛女中喜儿的扮演者石钟琴,茅惠芳,森下洋子等,如果描绘的不恰当的话,就会有非常复杂的影射之嫌。而至于今后这部小说被改编影视脚本后,由谁扮演子影那是剧组和导演的事情。

当我们这节内容进行到这里的时候,最终再回到楚紫与山戊死亡的现场打扫这个问题上来。是谁打扫了这些生命的遗迹很重要。起码体现了一种死亡之后的临终关怀。而除了这种人文主义的临终关怀之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对死亡记忆的清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文学作品提出清理死亡记忆的概念。而以往的文学层面在叙述死亡的时候,仅仅是写到铭记或遗忘为止。遗忘与清理不同,因为清理仅仅是体现在美学方面的行为机制,与遗忘无关。而遗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代表人文,而是一种社会的需要。

很明显,在我们这部小说的书写过程中,重叠了许多从前细节的再描写特征。实际上,对于我们的作家来说,试图只单纯赋予着某一细节一个唯一解剖的原则是极其片面的行为。并且,在时下关于文学创作真实性的讨论中,道听途说的真实,亲眼所见的真实,亲身经历的真实,音响的真实,现场的真实,时空的真实,尤其是关于逻辑的真实是我们目前尚没有讨论彻底的问题。甚至,许多作者对于文学的真实性理解,仅仅只是停留在简单扼要的细节决定真实的低级层面。我们这部作品在表面上尽管锁住了很多真实而客观的场景,但它们背后所隐藏的答案却永远不是唯一的答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