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时明月之夜未央 > 第一百一十章 归去来思

汉时明月之夜未央 第一百一十章 归去来思

作者:月明碧琉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9: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庚寅日,终于有消息传来。

太子刘据谋逆兵败,已逃出覆盎门。

卫子夫已有数日未曾合眼,听闻消息,一直悬着的一颗心竟缓缓放了下来,“据儿,你活着就好…”卫子夫喃喃道,眼泪不觉流了下来。

“陛下驾到!”通禀声远远传来,竟让卫子夫在恍惚间生出几分不真实。在此之前,她多么渴望能见到他,她一次次去求见他,只为让他听一听他们儿子所受的冤屈,可是他闭门不见,一次次回绝了她的请求和希望。如今一切都已经晚了,太子谋逆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她,却也不想再去辩白什么。

“皇后,你可知罪?”殿内的微尘在光线里肆意地飞扬着,卫子夫徐徐抬头,望着眼前的这个人。曾几何时,他虽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却也是她挚爱的夫君;曾几何时,他虽是严厉的君主,却也是慈爱的父亲。究竟是从何时起,他们之间没有了亲密只有疏离,没有了信任只有猜疑,望着他熟悉却又陌生的身影,泪水顺着卫子夫的脸颊缓缓滑落。

“不知臣妾所犯何罪?”卫子夫擦去眼泪,徐声问道。

“所犯何罪?”刘彻一声冷笑,居殿中坐下,厉声道:“你协助太子谋反,发动中宫中厩马车,调长乐宫卫队,取武库兵器,桩桩件件,哪件不是罪大恶极?”

“罪大恶极?”卫子夫喟然一声,抬眸迎向刘彻,“陛下身居甘泉宫中,自不会知晓有奸诈小人陷害据儿,更不会知晓据儿被人步步相逼到最后只能举兵自证清白!臣妾自问入主中宫三十八载,处处小心时时谨慎,从未拂过圣意,据儿蒙不白之冤,臣妾与据儿多次遣使者前去求见陛下,陛下却避而不见!即便是臣妾去建章宫求见陛下,陛下依然将臣妾拒之门外…”讲及此处,卫子夫咬紧了嘴唇,带着一丝恨意言道:“如斯境地,陛下,你让臣妾如何做?”

“听你所言,反倒是朕的不是了?”刘彻脸色一沉,怒目而视,“朕问你,若太子没有私行巫蛊,为何要迫不及待将江充问斩?若太子无谋逆之心,为何要举兵对抗刘屈氂?你们母子一个贵为皇后,一个贵为太子,若非己身之故,何人敢动你们分毫?”

卫子夫道:“在陛下眼中,臣妾还是皇后,据儿还是太子吗?陛下任由小人来未央宫肆意搜挖,幸好臣妾殿中防备谨慎,不至给小人可乘之机,但据儿宫中却未能幸免。那江充以桐人木偶之事诬陷据儿私行巫蛊诅咒圣上,以此人之手段,陛下最后又能信据儿几分?此事伊始,臣妾与据儿便派遣使者入甘泉宫求见陛下,却始终不得见,臣妾不知陛下近况,又逢刘屈氂举兵前来,据儿无奈只得应战。臣妾不愿据儿与陛下兵戎相见,数次前往建章宫求见陛下,可陛下…”

卫子夫睫毛微微一颤,几欲落泪,最后只是抿了抿嘴角,低声道:“如今臣妾再说什么也是无用,积重难返,木已成舟,陛下想如何责罚臣妾,臣妾均无怨言,只愿陛下能寻得据儿,令其重返长安,一切罪责都由臣妾来担!”

“都由你来担?你担得起吗!”刘彻振衣而起,喝声道:“你可知此一战,长安城中血流成河,尸骸遍地,外面个个盛传太子起兵作乱!朕若不重责太子,这天下当如何议论朕?百官又如何看待朕?”

“即日起,收皇后玺绶,禁足殿中,没有朕的允许,你不得出这椒房殿半步!”刘彻举步走向殿外,只留下一个冷冷的声音道,“卫子夫,你好自为之!”

殿门缓缓关上。殿外,七月的阳光如此刺眼,令人无法直视,如同人心一般。

----

不久之后,刘彻坐镇未央宫,开始逐一追责,同时严令三辅之地官兵搜查太子刘据的下落。

当日刘据得以在覆盎门逃出京城,乃是司直田任所私放,故此田任被处腰斩。而北军使者护军任安既接太子符节却拒不出兵,以怀有二心之罪同样被处以腰斩。少傅石德唆使太子举兵,被判以东市斩首之刑,夷三族。太子众门客及曾经出入宫门者一律处死,凡跟随太子发兵者,一律按谋反罪灭族。

储君在逃,朝中诛罚不断,一时间人心动荡,百官不安。

壶关三老令孤茂上《讼太子冤书》于天听,他上书言道:“陛下,臣闻父母为天地,子女为万物,唯有天地安宁,万物方能茂盛。今皇太子乃是陛下嫡出,本应承万世大业,行宗室重托,如今却为市井小人江充所害,挟天子之命而迫害太子,以至陛下父子反目!陛下,太子终为陛下之子,弄陛下之兵不过为求自保,何来险恶之用心?往昔,江充以谗言害死赵国太子,天下无人不知,而今陛下听信小人之言,发雷霆之怒,四处搜捕太子,以至智者不敢进言,辩者难以张口,老臣实感痛惜!望陛下宽仁为怀,莫要重责太子,令国本动荡。老臣怀赤诚之心,行忠君之事,请陛下明鉴!”

奏章呈上去后,刘彻读之心中虽然已有悔意,但并未公开赦免太子叛乱之罪,三辅之地依然严查太子刘据的行踪。

此时,隶属京兆尹的湖县泉鸠里,在一处峡谷中的茅屋内,刘据正藏身于此。由于此地距离长安三百余里,又隐藏在峡谷之中,故才方能躲过了三辅之地官兵的搜查。

主人家境贫寒,素闻太子贤名,甘冒灭族的风险将刘据藏匿家中,平日里以织卖草鞋来奉养太子,以至于自己经常食不果腹。刘据不忍,听闻一位富有的旧相识住在湖县,便让主人家带了自己的亲笔书信前去寻他,谁料竟在途中遭遇官兵盘查,以至于泄露行踪。

得知太子身在湖县泉鸠里,当地官员仿佛看到了富贵从天而降,八月辛亥日,地方官围捕太子。前来搜查的兵卒用力踹开屋门,湖县令史大声宣读太子罪状,刘据不堪其辱,转身走入房中将房门顶死,梁下一根白绫,刘据望着长安方向喃喃自语道:“母后,儿臣再见也不到您了…”

湖县令史见状大叫不好,待人破门而入时,只见国之储君早已自经而死。

----

消息传至未央宫中,卫子夫一言不发,只望向湖县的方向默然静立良久。芸娘心中十分不忍,却又不知可以做些什么,只能默默地陪着卫子夫暗暗流泪。

许久,卫子夫道:“芸娘,你出去吧,本宫想一个人待着。”

“皇后…”芸娘好声道,“让奴婢陪着您吧!”

卫子夫摇了摇头,望着芸娘的目光中带着感激,但依然说道:“去吧!”

芸娘无奈,只得徐步退下,将殿门缓缓掩上。

椒房殿空落而寂静,如同被遗忘在时光中的一粒尘埃,阳光透过窗牖在殿内投下一道道明亮的光束,在这个寻常的夏日里,卫子夫不禁想起了多年前在河边的那个午后。

那日的阳光也如今日一般明亮,她遇见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人。自此以后,她从一个卑微的歌姬一步步成为大汉朝尊贵无比的皇后,而她身边的人,也一个个平步青云,官至大司马,盛时一门五侯,荣宠至极。她的儿子,也是他的皇长子,自七岁始便被立为皇太子,贵为国之储君,三个女儿,以公主之尊,尽享荣华。

几十年的岁月,风云而过,可惜最终,一切都抵不过命运的翻云覆雨手。帝王无情,荣华与枯骨,不过转眼之间,即便尊荣如太子,贵重如皇后,依然难以逃脱。

“据儿,母后知道你孤单,你不要怕,母后来陪你了…”卫子夫眼中的悲怆之色逐渐为绝望所替代,当白绫垂下的那瞬间,她眼前忽然浮现出昔日田美人的身影,“帝王之爱又当如何,竟还比不得这天上云霞聚散来的长久…”

那一日,她虽有感同身受的喟叹,但又何曾想到自己日后会是这样的结局,卫子夫长叹一声闭上了眼睛,两行泪水自眼角缓缓滑落。

当夕阳的余晖笼罩着椒房殿,这座宫苑里的一切都披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泽,芸娘推门一看,顿时哭倒在地。

----

数年之后。

“据儿…据儿!”刘彻梦中惊醒,满头大汗。在梦里他终于见到了自己一直思念的皇长子,前几日郎官田千秋的上书之言犹在耳边。

“…为子者,擅弄乃父之兵,其罪当笞。然天子之子误杀于人,何罪之有?臣梦一白发老翁,告臣此言,呈以陛下…”

夤夜沉沉,刘彻念之,泪流不止。

不久,诏书下。当年追捕太子之人,皆被诛杀,黄门苏文被烧死在横桥之上,杜周灭族,刘屈氂灭族,江充夷三族。

刘彻思子无依,修建了一座思子宫以寄哀思,又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归来望思台,望而思之,期太子魂魄来归。

三月,刘彻封禅泰山、石阁,见群臣,追悔以往从政之过,颁《轮台诏》以责己。

----

春夜细雨,五柞宫内刘彻虚弱地躺在卧榻之上,自知时日无多的他,唤来四名心腹大臣,宣读遗诏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又将内廷绘制的“周公辅成王”图赐给其中一名近臣,道:“霍都尉,日后辅政之责朕便交予你了!”

待近臣退下后,刘彻又召来钩弋夫人,告知其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一事,赵嫣闻言自然大喜过望,不住伏地叩谢道:“陛下圣明!”

“嫣儿,你以为朕待你如何?”刘彻缓缓问道。

赵嫣面露感激之色,道:“陛下待臣妾自然是恩宠又加,当年臣妾不过是一乡野女子,若非遇到陛下,何以有今日之荣耀!”

“那就好!”刘彻徐徐点点头,道:“朕待你不薄,你却为求一己之私,害死朕的皇太子,你可知罪?”

刘彻语气低沉而暗哑,好似在斥责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但赵嫣听在耳中顿时大惊失色,她忙伏地惶恐道:“陛下可是听了什么人的话,臣妾万死也不敢谋害皇太子呀!”

“哼!万死不敢!”刘彻冷笑一声,口气转而凌厉,“你以为朕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吗?你勾结江充制造巫蛊,暗交苏文为己所用,更离间朕与据儿的父子之情,令皇太子不能自明,事到如今,你还有何话说?”

“陛下…陛下!”赵嫣连连叩首辩解道,“臣妾是使了些手段,但远不至陛下所言这般,还求陛下查明还妾身清白!”

“朕看查明就不必了!你若没有做过,那就在朕跟前以死明志吧!”当刘彻冷冷地说出这句话时,赵嫣简直不敢相信,那个昔日对她恩宠又加的君王,那个刚刚册立她儿子为太子的夫君,怎么突然变得如此铁石心肠?

“陛下!陛下!”赵嫣哭泣道,“弗陵还如此年幼,陛下忍心看到他没了母亲吗?”

刘彻闻言脸上浮现出一丝耐人寻味的表情,他对赵嫣意味深长道:“子少而母壮,昔有吕后乱政之鉴,朕又岂能留你?”

赵嫣听罢身子一软,瘫倒在地。她筹谋良久,终于如愿以偿,她的儿子弗陵离帝位仅有一步之遥,可如今得偿所愿之后,偏偏命运跟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她终究还是看不到她的弗陵子登上宝座。

“子少而母壮,子少而母壮…哈哈哈!”赵嫣大笑着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自戕而亡。

----

两日后,丁卯日,一代帝王刘彻薨逝五柞宫。

又一日后,戊辰日,年仅七岁的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

白云苍狗,世间为欢几何?多年后,茂陵巍巍而立,长安城南桐柏亭草木苍苍,昔日的帝后早已化作一堆白骨,当年的恩怨情仇也消散在了时光深处。

唯一不变的,是天上依旧飘来飘去、聚散不定的云霞,它仿佛在诉说着世事的变迁和难测。若,人生只如初见,那么尘世间的遗憾会不会少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