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狂想日记 > 故事开始 11月16日2021年凌晨

狂想日记 故事开始 11月16日2021年凌晨

作者:谜影梦蝶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们曾是一体的,但我们是两个人。

我们终将会融为一体,但不代表我们认同彼此。

我们互为阴阳,互为因果,因对比而产生异议。

我恨你入骨,我爱你入髓。

我自恋。你自厌。

你随心所欲,我步步为营。

我们同生,我们共死。我们彼此融洽,又异常矛盾。我为你而生,你为而死。

你是骨头,我是血肉。我们无法分离。

我们必将共同出现,他们却只能看见一个。

我慢慢爬起,身体有些不太协调。是的,我能感觉的到,有另一个人与我同在。

我走上一段陡峭由很多窄小的阶梯组成的的台阶,两个影子在地上拉的斜长,交叠在一起,影影绰绰。

我曾为我自己画下一个圈,在圈内我因不断撕扯而痛苦不堪,却没有办法踏出这圈外半步。

他们说我只会固守枯萎和绝望,但我比谁都强烈和疯狂的渴望离开这个圈,为什么我却跨不出我自己画下的圈?

诶,你敢张开手坦然拥抱自己吗?

我望向蜿蜒向下的台阶,那短短的几节台阶仿佛通往深不见底的深渊。我的目光仿佛触及了某种怪诞神秘的世界。

我知道我在哪,但这里看起来和上次不太一样。我不明白为什么永远充满温馨的店铺此时如此的诡异。

我回头沿着来时的路,踏着来时那一个又一个的脚印,我自己的脚印。我不明白我在向上,还是往下……我的对空间失去了认知。

我漫无目的走入了阴影当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光影如同寂静优雅的光灵在我眼前舞动,好似跳着古老而又庄严的仪式舞蹈。

怎么了?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除了我疯了。我疯了……我怎么能承认我疯了呢?

我清楚我从来不能直接观测这个世界,应该说没有人能。

我们看到的光来自于物体反射给我们看见的光……那绿色的叶子本身是绿色的吗?

就因为我观察到的世界与你们不一样我就是疯了吗?那为什么疯的会是我?

我看着自己白皙的双手,陷入了某种迷茫中。我不知究竟头脑清晰或已然疯癫,不知仍在沉睡之中还是早已大梦初醒。

我在哪?我在这。我不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感觉,但我能思考因而我正存在。

一辆疾驰而过的汽车,一个少女的身影定格在空中。

另一辆汽车驶向一个中年妇女。

最后一辆汽车前躺着一个老妇人。

每辆汽车前都有一个天桥,三个不同的型号的齿轮在地上滚动。

我看见一朵朵盛开的藏红花,它们孕育着某些离奇诡异的芬芳,吸引着我,又让我深深恐惧。

它们开的艳丽,根却扎在血肉之中。它们饱食罪孽,却代表幸福,热情与希望。

她们是这里开放的一朵花吗?可是是什么样的罪孽让那鲜红的花朵在我面前胜放?

少女乖巧听话。干净整洁的小女孩,为什么衣服如此肮脏?少女乖巧听话,为达到家人的期盼而活。即便这个年纪的女孩多少有些叛逆,将他人目光当作生存意义的生命绝不可能独自离家出走。

中年妇女认真工作,勤勤恳恳。将工作视为生活的中心,以金钱为前进的动力。她有什么需要为此付出生命的罪孽。

老妇人总是为家人思考,一生都在为家人付出。她们怎么都不像藏红仙浇花的对象啊。

养育出名贵的花,自然要用名贵的血。什么时候普通人的代言者会对他的支持者们伸出触手?

可是为什么政要会出现在现场?为什么精英很明显了解连环连锁反应?什么时候正义的义警成了上流社会的斗牛犬。

我欣然迈向了那片散发着罪恶的花田。拙劣的作品。

任何初学者在学习一门新的技能,使都是通过模仿。绘画者临摹大师的作品。作家模仿优秀的作品。舞者学习经典的旋律。

学习,从古至今都是通过前人的经验在模仿中理解,理解后以后,完善其意义,在完善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理解。而这巅峰造极以后就会成为下一代经典,被其他人所模仿,所学习。

每一个经典影视作品,经典影视,经典文学……凡是故事,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总要有无辜的牺牲者。

他们的牺牲被赋予上不同的色彩成就精彩。

在热闹的街头造成这么大的喧闹。通过博人眼球的方式夺去性命,精彩绝伦的戏剧。可惜……也只是夺人眼球罢了。

故事因牺牲开始,却丝毫不尊重牺牲者,多么不注意细节,没有丝毫感悟……新手常犯的错误。

华丽的文辞浮躁且没有一丝深度,仿佛地上的枯枝烂叶。大自然将落叶放在地上,任由他们腐朽枯烂,并不是为了向世间呈现那些腐朽和哭呗,而是为其他的生命提供养分。

如果只看到肮脏**,死亡鲜血而不去探究其背后所蕴含的大道那又和《红楼梦》里只见美人的痴子弟又何区别?

这场戏剧过于绚丽,看完了以后,除了那些绚丽的色彩,没有人记得或者知道故事想表达的含义,这个故事有含义吗?

这样的文学作品,或许连作者自己都会感觉到耻辱吧。不过前提是作者要知道,不过知道的话就不会允许这么一个作品现世。

耻辱!这不是一个大师的尊严所能允许的。

不是大师级的人物,那这就是一副拙劣的临摹作。

只看到了表层的血腥暴力,博人眼球的东西,却没有看到更深刻的意义。

不够,也足够。

足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很好,真是不尊重生命。令人感到耻辱。

没有思考的死亡说疯狂都是抬举。

火红的花瓣无声无息,无穷无尽的围绕在我身边。

我倾听它们的低语,像吹动它们的风一样思考,感受脚下泥土的呼吸。

对手无寸铁的弱者下手。缺乏勇气,缺乏自信,前面那种张扬的方式是否又是为了隐藏这缺乏的勇气和自信呢?

因为自我厌弃,所以表现得极度自恋。

是个虚荣的人啊。

魔鬼最大的罪恶就是虚荣。如果不能让他人看到自己的行径,那成为魔鬼的意义又在哪里?

怎么没有想到呢?没有疯狂的炫耀自己的行径,身上没有一点与案件相关的东西,再看到警察追来时没有停下,发表出挑衅并涵盖对案件本身对欣赏。这与凶手不符啊。

啊,思林先生恐怕自认为是持刀者,但也只是那把刀。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那一场……哦,不,是两场,那两场交通事故是投名状吗?像极了投名状,但凶手本人一定不会认为是投名状。像这种用自恋来掩盖自卑的人,绝对不会承认内心中的自卑,甚至还会努力说服自己忽视继续那种张扬自大,这是什么心理?

潜意识里面,我知道,我感受到了,或者我做出了某种行为,而这个行为和我给自己的定义不符,导致我去否认这种行为。这是一种反应,潜意识的反应。它是什么?

潜意识里的反应……因通过心理防御机制解释。

弗洛伊德提出过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人类维持心理平衡的机制。

不管是外部造成的心理压力,还是内部引起的心理焦虑,人为了减轻焦虑,恢复内心的平衡,仍会无意识的或部分意识的做出某种行为模式,比如压抑行为,强迫控制,否定行为(拒绝承认不愉快的现实),反向(为了平衡冲突思想,做出过度相反举动),转移(把危险情感转移到另一个叫安全的情景),歪曲幻想,麻醉作用,摄入,仿同,投射等十多种的行为模式。

这些行为模式往往都是不自觉的反射行为。

我捡起一朵鲜花。

花瓣被吹往的方向必定和吹起它的风有关。

凶手为什么讨厌受害者?或者说藏红仙的模仿者在受害者上看到了什么罪孽?

受害者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除了他们都在为别的人或者别的事物而活。为金钱、为家人、为他人注视的目光。

不为自己而活……这便是他们的罪孽。

为什么凶手会觉得不为自己而活是罪孽?因为不为自己而活的人不配活着吗?这真是一个牵强的借口。或者说,根本不是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只是凶手为了宣泄自己心中的苦闷,安抚自己的良知而找的理由。

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要什么逻辑?

所以,凶手为什么憎恨不为自己而活的人?

犹太伦理学家Rabbi Dessler说:“人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认为你要为你所爱之人付出,然而真正的答案是你爱你为之付出的那个人。”他的意思是,当我给予你什么的时候,我把我自己投入在你身上。基于自爱是一种必然(大部分人都爱他们自己),且现在我的一部分已成了你,就是说在你身上有着我爱的那一部分自己。

那恨是否一样呢?

如此厌恶不能为自己而活的人,恐怕凶手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能为自己而活的人。

他憎恨当下的生活,或者说实际上他是憎恨自己无法改变,但又不肯承认是自己原因,为了缓解这种痛苦因此做出了某些过激成行为去惩罚那些他认为应该有罪的行为。

某种程度上的反向行为,采用某种与潜意识完全相反的行为去掩盖内心真正的想法。因为这个真实想法对其来说和臆想中的自己有冲突。为了缓解这份冲突焦虑,故意朝相反的途径释放。

也有一部分的投射,还有点别的。

心理防御机制有些复杂。

我想看看继续深入,想继续看看这幅作品背后的创作者为何如此聪明的同时又如此愚笨。

“彭!”

“大早上的你在发什么疯?”

突然一道光打在了我脸上,我似乎从什么冷酷无情的东西面前逃走。

我目光直视着前方,慢慢靠近。“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