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探秘者笔记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妖殿迷宫(中)

探秘者笔记 第一百四十四章 妖殿迷宫(中)

作者:鬼谷八门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0: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沈一凡将胸口的照明等调到最远,眼前还是一片漆黑。沈一凡此时心里也是没有底,他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也就不能判断他是往后走还是往前走,无法判断前后又如何判断方向呢?

沈一凡看了下手腕上救生带的指南针,发现指南针不停的旋转,完全无法判断方向。他意识到他和彩云已经迷路了。

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当时除了沈一凡知道彩云、炸雷、台风其实是鬼谷七子凤凰陆梦、雷电、风云乔装的之外,没有人知道此事。所以我们在这里还是使用他们乔装名字。

沈一凡将他们的处境和彩云说了一下,彩云倒也是镇静妩媚一笑道:“那我们就随便找一处走了在说。”

沈一凡拍了下身上的灰尘说道:“也只好如此了。”不过他心里还是有些顾忌的,因为他知道在玄武迷葬中有一个规模宏大的迷宫,如果他们正处在迷宫中的话,乱走一气很有可能会遇到危险。还有就是其他人现在的安危如何还不知道。

两人沿着大青石墙朝这一个方向走着,大致走了半个小时,终于看到了一个面前出现了一堵同样的巨大青石墙,他们能在石墙一面明显看到一个九十度的转角。而在九十度转角的墙上有一副巨大的浮雕。

彩云有些好奇想走近看一下,就在她想迈步的时候被沈一凡拉住了,沈一凡一指墙角说道:“有危险。”

彩云随着看过去发现墙角里也窝这具尸体,尸体上插满的羽箭,看着倒吸一口冷气暗自庆幸沈一凡发现的及时。

他们眼前的尸体也已经干瘪身上的衣服也是和之前发现的民国时期军官的一样,最为特别的是尸体上插着的羽箭,这种羽箭完全不同他们所看到的材质,不是木质也不是金属,黑色则没有光泽,看不出什么材质。

彩云则更加关心在这个直角转弯的地方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危险,看尸体应该是暗箭机关,但是如何击发得呢?

沈一凡看了下眼前的直角通道,地上也是巨大青石板铺设,墙面除了一幅巨大的浮雕之外也是巨大青石,也就是说这里机关击发装置不可能在墙面或者地上。

有经验的盗墓者一眼就能看出常规机关的击发装置,而眼前这种巨大石板和青石材料建造的反而没有击发得装置。东陵大盗孙殿英盗发慈禧墓的时候,曾经就遇到过羽箭类的防盗机关,而击发机关的装置就是地上的过道砖。据说慈禧墓中的过道砖只有豆腐大小,其中有几块就相连着机关暗扣。人一旦踩上去就立即触发机关,是重量失衡的方式。

沈一凡的目光汇聚到了直角通道墙面上那幅浮雕上,浮雕的内容是一幅记事浮雕。内容大致就是古人治水。

华夏国最为有名的治水就是大禹治水,这幅浮雕让沈一凡联想到大禹治水,传说玄武迷葬最早为殷商时期的墓葬,在这里出现大禹治水也可以理解。

沈一凡细细打量了浮雕之后,发现浮雕中古人治水和他们认知的大禹治水有很大出入。

浮雕中除了群山峻岭之外就是一群古人站在山岗之上眺望远方,这和大禹治水有关的一幅画卷内容相似,但是唯一不同是,在浮雕中间位置上有一头如同野猪的动物,而这个动物的雕刻描述非常传神,相比那些古人反而有些淡化了。随着灯光往下移动发现山岗下面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生物,而在水中还有巨龟,带翅膀的龙,而在水中还漂浮着无数尸体和骷髅。

沈一凡又将目光落在了浮雕上野猪的身上,端详了很久说道:“原来如此!”

彩云问道:“你发现什么了?”

沈一凡指着那野猪的眼睛说道:“这动物眼睛的材质和青石不同,这个可能是遮光原理来击发机关。”

这个原理放到现代非常好了解,就是我们电视里常看到的红外线报警器。而这种原理放到古代的话那就不理解了。

沈一凡说道:“在地球上有一种非常罕有的矿石叫做荧矿。这种矿石内部有一种微弱的光束,我们人类是察觉不到的。而这种矿石在地球上含量大概只有几十克。”

彩云说道:“既然是微弱光束,那这光束的照射范围一定有限。”

沈一凡说道:“我所知道的类似这种矿石的一种叫做磷灰石,地球上的含量也非常少,经过研究这种矿石中也罕有自发光源,大概照射范围在几厘米。我猜测我们眼前的矿石可能照射范围正好涵盖通道的宽度的范围,或者更短。”

彩云明白的点点头说:“所以这块浮雕正好在直角必经之路上,加上人的心理在黑暗中行走都会摸着墙走,那就更加容易碰到这种光速。”

沈一凡点点头说道:“但是这也并非不可解。我们只要趴着爬过这幅浮雕就可以了。”

彩云有些不相信就这样简单,问道:“你确定?”

沈一凡点点头,已经用匍匐的姿势爬过去了,彩云也是一脸的无奈跟在沈一凡后面慢慢的爬过去。不出所料,两人爬了十几米之后没有遇到什么危险,沈一凡顺便从尸体身上还拔下一支羽箭。

等到两人安全起身之后才,又朝着身边看了一下,沈一凡此时发觉自从他们从上掉下来之后,一路走来周围的亮光一直很暗淡,按照道理来说他胸口的战术照明和彩云的狼眼手电的照明亮度不应该是这样暗淡的。

沈一凡认为这里可能用了和他之前在苦山悬魂梯中一样的吸收光源的涂料。

彩云在一旁还是不解的问道:“你怎么就这样笃定我们爬过那幅浮雕就没事了呢?”

沈一凡喝了口水说道:“我们看到的浮雕内容其实就是所谓的大禹治水。中间的那只类似野猪的动物就是古人称之为瑀的一种动物。”

大禹治水中出现很多神话传说,如神龟负河图献给大禹,赑屃助大禹伏山托丘等。其中就有传说大禹乃巨熊化身,他移山开岭时候就会露出真身。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大禹乃天上鬣的化身。鬣其实就是古代的野猪,而更早时候有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叫做“瑀”,体型如巨峰大山一般,面部獠牙犀利,可拱山移峰。浮雕上的瑀体型大于其他动物和古人,说明它是浮雕中阶级最大的一个。

沈一凡又说道:“骷髅代表最低阶级、巨龟等是稍微高一点的阶级、接着就是人类,最后就是这个瑀。从浮雕来看瑀是傲视一切的,自然不会认同经过它的人高于它。”

两人休息片刻之后又朝着前面而去,估摸又半小时后,眼前出现了一个钉子路口,而在他们面前两侧通道的必经之路上又出现了两幅浮雕。

沈一凡此时已经确定他们身处在一个巨大无比的迷宫中,如果是迷宫自然他联系到了玄武迷葬中的迷宫。

前文提过沈一凡等人在苦山山腹中找到过一个唤作金龙宝阁的墓葬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可以看到龙首盖顶,金凤两翅,内藏狼心,虎足四鼎,狮尾入脉。他们断定狼心就是玄武迷葬,而在模型中看到过一个规模极其宏伟的迷宫,他们还抄录了一份,虽然这份抄录不在沈一凡手里,但是他之前反复研究,那迷宫地形烂熟于心。

沈一凡现在心里有些迷惑,第一当时他记地形的时候是以方向来做参考标准的,在里指南针无法使用。第二在他的记忆里似乎没有提到过迷宫内有浮雕。第三他认为这个迷宫是在殷商文明时候建造的,有可能更早。但是殷商时期有如此高超的浮雕技术吗?第四眼前的丁字路会不会又有机关。

彩云倒是一副不在乎的样子,问起沈一凡手里那支羽箭的事情,沈一凡才想起手里还握着支羽箭。

沈一凡看了下羽箭说道:“我们身处的地方建造时期应该早于周朝。”说着就解释了他对眼前建筑的认知。

其实他认为眼前的建筑物早于周朝主要还是靠手里这支羽箭来判断的。周朝时期青铜冶金技术到达过一个顶峰时期,当时非常重要的建筑中都会出现青铜装饰。古人在这里建造一座如此大规模的迷宫,那说明当时这里建造的工程非常重要,也会汇聚当时最为顶级的工人和财力来建造这项工程,如果是这样他们遇到的羽箭机关就应该是青铜的。到了秦朝有些机关直接就取消了羽箭取而代之的是钢针长矛之类的。而沈一凡手里拿到的羽箭材质其实是骨头所制作而成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骨头就不得而知了。

传闻奴隶时代有些贵族会用人骨来制作武器之类的,也有些会拿大象、老虎的骨头。沈一凡断定用骨头做羽箭的材质定是早于周朝,但是周朝之前是否有这样的能力来建造如此规模的地下建筑,也就两说了。

彩云一边听着沈一凡解释他们身处的建筑为何认为是周朝之前,一边看着眼前的两幅浮雕。看着看着嘴里就开始嘀咕起来:“这两幅浮雕的内容感觉在那里看到过。”

沈一凡歪着个脑袋琢磨了很久,有点疑问的说道:“涿鹿之战?水火之争?”

彩云笑着说道:“被你一说倒是有几分意思。”

沈一凡说道:“这两幅浮雕又是什么警示呢?”

他看着浮雕,满肚的狐疑。那两幅浮雕和他们认知的涿鹿之战和水火之争又有着很大的出入,这点很是奇怪。不过沈一凡第一时间不是研究浮雕而是研究周围有没有尸体。如果没有尸体的话,说明这个钉子路口是安全的。

如果他们身处的迷宫已经在玄武谜葬的范围内,按照他们的了解不可能只有民国时期的军人尸体,应该还有太平天国的尸体,历史传说洪秀全的墓葬就在玄武谜葬中,很多人将玄武谜葬有称之为天王墓。沈一凡沉思着有点走神,被彩云一推才回过神来,彩云说道:“我们之前看到了大禹治水,现在又是涿鹿之战和水火之争,但是内容又和我们知道的不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先说一下“涿鹿之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关于涿鹿之战的记载较阪泉之战丰富得多,其中时代最早的是《列子·黄帝》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此以力使禽兽者也"。这十者均为十大部族图腾神兽,这十大部族曾为轩辕黄帝(有熊氏)在阪泉之战立下大功,并且是中国最早的驯兽与兽类参战的记载。

以及《逸周书·尝麦》:"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相传蚩尤是九黎之君,九黎即九夷,属东夷集团。还传说"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蚩尤作冶"、"以金作兵",可见蚩尤是九个亲属部落结成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勇武善战,武器装备也比较先进,这些传说反映了真实历史的影子,今已从考古学中得到证明。

涿鹿之战不同于阪泉之战,它是在两个部族集团之间进行的, 因而打得分外激烈,留下很多神话传说,如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蚩尤作大雾弥漫三天三夜,黄帝之臣风后在北斗星座的启示下,发明了指南车,才冲出大雾。还传说黄帝在困境中得到玄女的帮助,制作了80面夔皮鼓,夔是东海中的神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黄帝用其皮蒙鼓,用雷兽之骨作鼓槌,"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延续了不少时日,最后的决战进行于冀州之野,《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述了一个传说,"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反映战斗过程中,双方先由巫师作法,希望借助自然力征服对方,黄帝呼唤有翼的应龙畜水,以便淹没蚩尤军队,蚩尤也请风伯、雨师相助,一时风雨大作,黄帝军队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中,黄帝只得请下天女女妭阻止风雨,天气突然晴霁,蚩尤军队惊诧万分,黄帝乘机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了最后胜利。黄帝的胜利得来不易,而胜利以后,又遇到很多新的困难,不仅旱神女魃制止了大风雨后神力大减,"不得复上",应龙参战以后,也"不得复上",天上"无复作雨者",使地上连续大旱数年。近代环境考古告诉我们,距今5000至4000年左右是自然环境又一次大变化时期,不断升高的气温,持续不断的冰川融化与降雨均骤然停止。距今5000年前后,从辽东半岛到长江三角洲都留下海退的遗迹,以后,距今4700年开始又发生了小的波动。涿鹿之战中,那些被巫术呼唤来的暴风雨及其后的干旱,正与气候由平稳到发生波动的情况相合,可见这些神话不是全无根据的,它确实浓缩了对过去的回忆。

我们所了解的涿鹿之战就是上述之要容,但是在沈一凡和彩云眼前的浮雕上则不是如此,第一浮雕上双方之战并非是人和人的战斗,看到了更多是飞禽走兽和神仙妖怪,其实这个传说也有相仿之处。但是那些飞禽走兽和神仙妖怪浮雕找那个体型出来给人一种非常生硬的感觉,反而觉得是一场机器和机器的对决。最为奇怪的是所谓的黄帝和蚩尤全都端坐在一个圆形球体中,而球体则漂浮在空中。

沈一凡脱口而出:“圆舟。”

传说中涿鹿之战中轩辕黄帝所驾驶着一辆有九条巨龙牵引的大车,而蚩尤则架势着为“猛敖”的坐骑。猛敖现在被人称之为大熊猫。而在眼前的浮雕里则是坐在圆球之中,两人身上的服饰也是怪异,看似和史前文明无法匹配。

沈一凡看到圆球第一个就是联想到了圆舟,如果按照浮雕的叙述内容来说,史前文明一场巨大的战争可能就是两个外星文明的对垒。传说中的神兽仙妖就是外星人的武器。

古人目睹了这场战斗,将其记录下来轩辕黄帝又将这场战斗记载进入了自己记录中,后人以讹传讹成为黄帝和他死敌蚩尤的一场大战,也就是现在的涿鹿之战。而建造这座古代建造的人将真实的故事描绘在了浮雕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