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春秋王旗 > 关山月 第158章 以直报怨

春秋王旗 关山月 第158章 以直报怨

作者:花下一壶酒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1: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初在承云陇右道境内,化名“王景”的少年亲王李璟,曾经为了学楚元宵的那一手钓鱼技艺,说过只要楚元宵教他,他就认楚元宵当姐夫。再后来,那个调皮捣蛋的少年亲王还曾以此作为搭台看戏的筹码,想要骗李乘仙的壶中酒来喝。

想不到当时的李璟一语成谶,一个少年亲王和一位大剑仙两个人,一人搭台点戏,一人现在揭幕看戏,看着李玉瑶提剑追着揍楚元宵,这种事还真的是他们两个人老早就喜闻乐见的好戏码。

楚元宵一边在房顶上抱头鼠窜,一边咬牙切齿怒骂自家师父和那个已经好久不见的混账李璟。

李玉瑶此刻提在手中的剑不是她一贯的佩剑万年,而是当初李乘仙从龙首塬那座太庙宗祠里抢回去的长剑七里河。

先前三个少年人回返小院的路上,就已经各自拿回了自己的佩剑,所以此刻的楚元宵就还是背着木剑,腰佩绣春,还有几柄没来得及还回去的佩剑则全部放进了须弥物中。

李乘仙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身前的石桌被小姑娘一剑斩成了两半他也没说什么,只是笑眯眯挑了挑眉,小姑娘脾气确实不小,敢当着江湖前辈的面劈开石桌,不过这也就算是算完了他这个江湖前辈的账了,剩下的自然就都要落在那个被她追得上蹿下跳的少年人头上,还有远在凉州的李璟自然也跑不掉。

面若寒霜的白衣姑娘,提剑追着楚元宵上蹿下跳,倒也没做什么仗着境界欺负人的事,双方纯靠肉身之力掰手腕,所以原本就是武夫的楚元宵虽然境界低了一些,也没有直接就被堵住。

一人看戏不尽兴,李乘仙朝着站在一边面色古怪的欧阳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在一边的石凳上看。

欧阳看着那个李玉瑶,见她如此追着人打,不免有些眼角抽搐,明明是个娇滴滴的好看姑娘,这打起架来是一点柔弱的意思都没有,逼得楚元宵险象环生,好几次差一点就要被长剑拍中,看起来有些凄惨。

李乘仙看了眼少年欧阳一脸复杂的表情,突然笑道:“有没有觉得他们两个还挺登对?”

欧阳看了眼大剑仙,表情古怪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李乘仙哈哈一乐,“人跟人之间的感情,不能谁都不愿意服软,总要有个愿意适当挨欺负的,你看像这样一个人不愿意下重手,一个干脆不还手,这不就挺好。”

欧阳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说出来什么别的,想了半天就只能憋出来一句附和的言辞,“前辈高见。”

李乘仙笑着点了点头,继续提着酒壶看两个小家伙在院子里来回乱窜。

楚元宵最后到底还是没能逃过一顿胖揍,受伤倒是不重,李玉瑶大概是念及这家伙之前被海妖拍碎肩膀的伤还没好,所以并未下重手,只是让他受了一顿皮肉之苦,龇牙咧嘴个三四天就差不多好透了。

刚好楚元宵鼻青脸肿出不了门的这几天,也能躲一躲城中刚看完他跟贺伍行打架的那些修士们的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出完了气李玉瑶,收剑归鞘,其实拔剑出来不过是吓唬人而已,挨揍的少年人吃了一顿青笋炒肉,但一点破口的皮肉伤都没有,她看着龇牙咧嘴的楚元宵,莫名觉得好像心情好了一些,连带着之前青帝杨文沐离开前坑人的那一顿一起,出了一大口莫名其妙的气。

收剑归鞘的白衣少女,这才看了眼手中的长剑七里河,想了想之后就准备将其归还给楚元宵,毕竟当初在长安城中时,小师姐就曾说过,这把剑的本来目的是要送给楚元宵作为佩剑的,只是因为大剑仙别有用心,所以才会暂时存放在了她这里。

李乘仙提着酒壶喝酒,此刻也看到了小姑娘的表情变化,更知道他在想什么,于是在她准备开口前先一步笑道:“虽然你们那座宗祠有时候确实不是好东西,但他们当初说的某些话其实不无道理,这把剑在那座宗祠中供奉的时间太久,已经跟你们承云国境内的山水气运连在了一起,一旦它离开皇室之手,你们承云国境内的天时必然得出问题,这对万民百姓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李玉瑶将要抬手递剑的动作不由微微一滞,虽然大剑仙当初说过这把剑是作为见面礼送给了她李十三,可欠人情这种事哪有赖着不还的道理?

小姑娘自觉做不了心安理得的事情,于是就转头看了眼大剑仙,恭敬道:“不知前辈有无其他办法可解?晚辈已有佩剑在身,多吃多占不是好习惯,而且这剑给他应该更有裨益才对。”

这个“他”字当然是指楚元宵,这个家伙一路上所有的故事都会跟水有关,加上七里河连通天下四渎之一,人与剑都是大道亲水,所以刚刚好是相得益彰。

李乘仙闻言笑了笑,像这样能说出来“多吃多占不是好习惯”的少年人其实不太多,但是有些事阴差阳错到了这一步,长剑七里河绑在了承云皇室身上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今将之放在李开元、李玉瑶这一家人手中,总比供在那座柱国宗祠之中要好得太多,这也是他当初会赠剑给这个小姑娘的原因之一。

当神仙的不能当真不顾百姓死活,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一国百姓因为天时有变而遭灾遭难,这毕竟不是小事,由不得他说一句逍遥道就能不管不顾。

“其实当初赠剑于你,不全是为了替我这个蠢徒弟打算,你们承云王朝一国百姓也同样离不开这把剑,你倒也不必太过在意某些其余事,我既已赠剑给你,它就自然算是你的东西了,没有欠不欠人情之说。”

李玉瑶闻言直接摇了摇头,想了想之后干脆道:“一码归一码,不能因为偷钱的人要用钱,就觉得偷钱这种事理所当然,柱国宗祠当年连抢带骗留下七里河之举毕竟不光明,不能因为今日的承云百姓离不开这把剑,就理所当然将之据为己有。”

这个白衣姑娘说着话,突然抖了抖手腕,直接从她的须弥物中掏出了那把跟随她已久的长剑万年,剑身造型古朴方正,看起来更像是男子佩剑。这把长剑是李玉瑶刚入剑道,成为剑修时,她家师父送给她的拜师回礼。

下一刻,李玉瑶手腕一抖,直接将之甩到了远远站在院子另一侧的楚元宵身前,连剑带鞘一起直直插在了少年人身前的地面上。

三尺长剑万年,剑身比七里河要更长一些,剑柄自然也更长,看起来大了一号不止,剑器有灵,它大概是没有预料到自己会因为另一把剑而遭此无妄之灾,所以直接发出一声剑鸣,满是委屈。

李十三同样有些不舍般看了眼佩剑万年,随后才道:“既然七里河离不开承云皇室,这两把剑在品秩上来说也算差不太多,所以一剑换一剑,至于大道亲水一事,就算我占了便宜。”

楚元宵此刻有些发愣,明明是挨揍来着,怎么一转眼就又成了互相换剑?只是还不等少年人拒绝,那白衣姑娘就先一步摆了摆手,道:“在盐官镇的时候,大夏龙雀的事我就欠了你的人情,那枚鱼龙佩现在还在你手里,我可不想再多欠一份人情,如果你觉得这么换不划算,我可以直接把七里河给你。”

这话说得楚元宵有些为难,就连坐在一边的李乘仙都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西河剑宗的家教门风太严,那位剑道中唯一的女子祖师爷是个直脾气,教出来的徒弟便也跟着一板一眼,真就是一点多余的便宜都不愿意占。

师徒之间对视了一眼,李乘仙看着徒弟笑道:“我这个当师父的也没料到当初送剑会变成如今的换剑,接不接你自己看着办,你们这两个小家伙之间的账太难算,所以还是你们自己算好了。”

白衣大剑仙喝了一口酒,随后又道:“我之前跟你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你觉得这剑不能接,她觉得这剑该给你,至于你们到底谁听谁的,还得你们自己决定。”

李十三看着楚元宵没有说话,但表情像极了当初在盐官镇东蛰龙背山脚下时一样,不过毕竟已是时过境迁,现在比当初还是要稍微柔和一些的。

楚元宵看了眼白衣姑娘的表情,想说什么话,却被那姑娘的眼神表情拦了回来没能说出口,半晌之后就只能点点头算是认可,有些账算得越清楚越好,但有些账就最好是继续算,而且算得越久说不定会越好。

自今日起,跨洲远游的少年人身后要背的剑,就要从原先的一把桃木剑再多出来一把,养剑练剑再背剑,刀剑双行,三径同修。

欧阳坐在一旁看着这两个同龄人先前还在一追一逃,现在突然又开始换剑做人情,不免在心底一叹,看起来西河剑宗与青莲剑宗两家,保不齐就真要做亲家了。

……

楚元宵这一行人,包括他们师徒,也包括隔壁院子的那一对师姐妹,都在高阳城中落脚整整半年,直到当初大战时的各自伤势彻底复原,双方才准备离开边城回返九洲。

自从当初校场一战之后,楚元宵去往城头跟着欧阳练剑的次数便少了许多,走到哪里都要碰上城中人略带异样的眼神,和路过之后的指指点点,这种像极了当初在盐官镇时一样的境遇,楚元宵虽然早已习惯,但多多少少还是不太愿意多经历几回的。

欧阳还是日复一日去城头练剑,但并不是用那把佩剑龙鳞,而是他自己心血来潮自制的一把木剑,不过跟楚元宵的不一样,他的木剑材质取自城中栽种极多的槐木,是一柄造型精致的槐木剑。

李玉瑶也很少再去城头练剑,即便是楚元宵在的时候她也很少会跟去,多数时候都是呆在小师姐李竹养伤的那座小院中,练剑练气都在院中,极少抛头露面,大多的时间精力都花在了温养佩剑“七里河”上。

剑修养剑是个功夫活,手中剑想要如臂使指,就得先让人与剑之间产生某种玄之又玄的联系,这跟某些仙家法宝滴血认主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相对要比之更难一些。

滴血认主这种事往往都是通过有人帮法宝开门,再以血契建立怜兮,很多时候就更像是一锤子买卖,旁人想要让法宝易主,也同样能通过相同的方式完成剥离,只需要找个修为层次更高的人强行开门即可,但养剑一事不经血契,而是经过常年日久的气机侵润,就像一砖一瓦盖起一间房,后来者想要取而代之,只能如前者一样花时间温养,或是干脆推倒了重建,哪一种都不会太简单。

楚元宵与李玉瑶同样都要面临这个问题,两人之间又是邻院而居,反倒多了更多的切磋机会,能聊的话题也就变得更多了一些。

那位白衣大剑仙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在校场一事之后他反倒不怎么再呆在小院中,开始每日里在城中四处闲逛,一座又一座酒肆挨个喝酒喝过去,交了一大堆城中修士朋友。

如此一来,楚元宵关于练剑一事,有很多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全来自住在隔壁的那对师姐妹,西河剑宗门下某些压箱底的东西不能学,但只是学一学基础的剑理自然还是可以的,就跟当初苏三载甩给楚元宵一本拳理一样,都是人人皆可学的东西。

半年之后,四人离开高阳城时,城头上唯有儒门圣人钟淮安与龙泉门下欧阳两人相送,那位常年在小院廊檐下盘腿打坐的龙泉祖师欧剑甲并未来此,而李乘仙的那些酒友们,则早已在酒肆之中都已经道过别了。

钟淮安笑看着风轻云淡的李乘仙,有些话并未明说,只以仙家传音笑着调侃了一句,“你这个当师父的要是说自己修的是逍遥道,你这徒弟信不信我不知道,反正我是真不信。”

李乘仙笑了笑并未回答,反而故意直接开口问了一句,“钟先生,我家徒弟几个月前曾拜托你查一查那几个年轻人的身份,你查的结果如何了?”

钟淮安倒也不意外,这对师徒有时候确实是脑子不太好,旁人得多习惯习惯,于是笑眯眯道:“查自然是查过了,不过你徒弟的猜测怕只是一句空谈。”

楚元宵对此并不意外,他当初在校场上之所以要那么说一句,不过只是学着对方恶心人而已,真要是这么容易抓出来一个异族奸细,天下之争恐怕就简单的太多了,至于那个贺伍行身后有没有并非异族的其他人,钟圣人并未明说,楚元宵师徒也有意没有问。

边城之内不宜大动干戈,有些事还是放在九洲之内为好。

欧阳与李玉瑶之间的话不多,但他跟楚元宵在这半年里倒是成了真朋友,双方作别,这位龙泉门下还笑着说了将来有机会要再去一趟礼官洲,到时候楚元宵作为东道主,得负责招待好他这个外乡来客。

双方就此作别,四位剑修仗剑离开高阳城回返九洲。

李玉瑶与小师姐李竹并未跟着李乘仙师徒去往石矶洲的某座酒肆,而是在踏上石矶洲陆地之后就立刻北上去往马鞍渡口,直接回返礼官洲。

李乘仙带着徒弟站在云头,目送着这对师姐妹仗剑远游北去,随后笑眯眯转头看了眼身旁目光有些呆愣的徒弟,调侃道:“看见没,以后出门在外,风流债记得少欠一些,这姑娘摆明了是不乐意看你那半路收来的女子伴当,所以才不跟我们去酒肆的。”

楚元宵有些无奈,侧头看了眼自家师父,没好气道:“师父啊,再怎么说你好歹也是堂堂大剑仙,怎么还爱操心这些事,咱就不能好好教一教徒弟怎么练剑?你徒弟我到现在都还没练出来剑气,你就不着急?”

李乘仙哈哈一乐,笑道:“为师也有两句话送你,一句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他转头看了眼两人西侧天幕,随后笑着补上了另一句,“第二句叫‘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

东海高阳城一战的消息传到中土之后,临渊学宫之中负责值守议事的诸子圣人们无一例外都被震惊得不轻。

当初关于魔尊剑由楚元宵一人送往石矶洲去找青帝这件事,诸子之中知之者并不太多,基本都是诸子百家各门中的祖师爷,最多再加上某几位二掌柜知道。

临渊学宫本就是诸子共治,并非一家一姓说了算,所以这件事最开始是有人不同意的,只是因为三教的那三位祖师爷都点了头,所以这件事才勉勉强强算是按最早的谋划推进了下去。

楚元宵自凉州出门,一路跨洲远游去往石矶洲的这一路上,各位大神仙们尽心尽力保驾护航,也是因为这一趟少年游不容有失,故而少年人每每遇险,就总会有人特意出现在半路上为他排忧解难。

如今成果显现,魔尊剑不仅成功封印,还加了个算是凑数的剑灵进去,除此之外更是趁势做局一剑斩了海妖一脉的四海共主,这样一份滔天般的巨大功劳彻底在临渊学宫中传开的时候,无论是提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几乎都被震惊到无以复加。

但是,天下事往往只要有人拍手称赞,就必然会有人明里暗里说一些不合时宜的风凉话,即便是到了诸子百家圣人的这个地步,也总会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那里摇头。

先前楚元宵一行走到礼官洲长风渡口的时候,曾有位道门天君跨海而来,却被李乘仙挡在了岸边,最终没能登岸见到那个少年人。

当时李乘仙就已经猜到了那位登真天君齐重楼,并非只为他一人的所思所想而来,他的身后必然还跟着一大堆人,李乘仙在跟那位道门剑仙海上一战之后,还曾跟他打了个赌。

如今结果已现,可其实那位登真天君身后的那群人依旧并不服气,理由则跟之前高阳城中的那个甚嚣尘上的理由大同小异,只说此功劳当归于镇守高阳城的儒兵两脉,顶多再加上青帝、欧剑甲以及李乘仙,至于那个少年人,纯粹只是运气太好,又有各位大神仙们扶着走路,算不得有什么功劳。

不仅如此,天下之争是事关人族千秋大计的大事,将魔尊剑这样事关大局的神器,托于一个一文不名的少年人之手这种事,在他们看来应该被直接拿下问罪,无论是设局之人,还是执行之人,一个都逃不脱,必须全部召回中土临渊问责。

这个说法本身不算全无理由,所以在刚开始不知道是被谁提出来之后,几乎不需多久就立刻传遍了临渊诸子,支持一派与反对一派之间吵吵嚷嚷,经久不息,到后来更是大有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架势。

读书人惯爱认死理,有些人读书读多了之后自认明理,所以咬定了什么事就更容易一条道走到黑,甚至可能会比某些不爱动脑子的莽夫更容易不听劝。

临渊学宫的这些位诸子圣人便是如此,双方之间的架越吵越大,到了最后,甚至都连人家兵家一脉战死了一位武庙圣人这样的事,都已经被他们抛诸脑后,非要在那里脸红脖子粗争一个该不该问罪的结论出来。

兵家武庙忙于调动各地战力,一则继续攻伐金钗洲,另一边也在时刻防备不出现上一次金钗洲陷落一样的误漏,以免人族八洲再失其一,所以他们对于临渊学宫里那帮人的吵吵嚷嚷反倒懒得搭理,一门心思调兵遣将干点实事。

要不是那位武庙副祀说了要等学宫那边先给结论,这帮兵家中人估计都能直接发一份战报传遍四海,直接说一句东海龙王都死了,你们还吵个屁的吵,老子家的人也死了,你们这帮读书人怎么就没人出来问问?净说废话,有个蛋用!

干脆直接,简单粗暴,省事太多。

今日的临渊学宫来了个老人家,手里提着一根雀头拐杖,一身儒袍,白发苍苍,正是那位曾到盐官镇送信,后来又专门跑去找灵源公出山的仲先生,也是楚元宵先生的先生,祖师爷座下亲传之一,辈分极高。

临渊学宫作为天下共治的聚议之地,修筑建构自然是花了功夫的,当初负责主建的是以兼善机关术的墨家为首,再加上能工巧匠最多的公输氏,极尽所能才建盖出来的一座学宫,占地极广气势磅礴,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有天下明珠之称。

老人家提着雀头拐杖进了学宫的正门之后,并没有直接去往一大帮人吵架的论道之地,而是先一闪身去了学宫西侧的某间巨大院落之外,而那座院子里面则有个每天忙着酿酒的山羊胡老头。

仲老头站在院外,也没着急进入其中,反而是伸长脖子鬼鬼祟祟在门口巴望了良久,一脸的垂涎之色。

院中山羊胡老人每日里忙着酿酒,对院外的事稍有过问,但这不代表他对外面的事一无所知,当那个改拄着为提着雀头杖的老人出现在门外时,他几乎瞬间就知道了有来人,但却始终不曾开口说话,依旧忙着为手里的酒坛做泥封,还要赶着时间埋进地下。

门里老人与门外老人,一个死活不愿意开口请人,一个脚下扎根说不走就不走,就像是耗上了一样开始较劲。

光阴流转,提着雀头杖的仲老头生生在院门外站了两个时辰,自始至终都是伸长了脖子巴望院内那一大堆酒坛的架势,可他眼神越炙热,里头那位山羊胡老人就越不愿意让他进门来。

直等到院中老人做完了手里的活,一镐头又一镐头挖好了坑埋了酒,再将土填回去踩瓷实,尘埃落定,仲老头依旧还是不曾离开,被逼无奈的山羊胡老头才叹了口气,没好气念叨了一句,“他娘的装什么犊子,你个老东西什么时候这么讲规矩了?老夫难不成比你家夫子的面子还大了不成?”

门外的仲老头闻言终于嘿嘿一笑,提着拐杖搓着手笑眯眯进了院中,看着那个一脸冷笑的山羊胡老头,满脸狗腿表情讪笑道:“祁先生这话说的,您与我家夫子是旧识故交,我这个当晚辈的哪里敢不讲规矩,要是一个不小心冲撞了您,我回去就得被夫子骂死!”

山羊胡老头嗤笑一声,斜睨着仲老头,阴阳怪气道:“这话让你师兄来说,我还能信个七八分,你个狗东西偷喝老子的酒还少了?你又什么时候是个怕挨骂的人了?”

这话说得仲老头有些尴尬,这一刻跟他那个徒孙一模一样,先是挠了挠后脑勺,然后才尬笑道:“祁先生你可冤枉我了,我以前搬回去的酒,全是孝敬我家夫子的,我可多一口都没敢动。”

山羊胡老头看着这个睁眼说瞎话,吹牛皮连个草稿都不打的家伙,被气笑的同时也有些无奈,这家伙连在他家夫子面前都敢撒泼打滚,在自己这里能给面子说几句瞎话,已经算是很客气了。

老头也懒得废话,只是看了眼站在门口的老人,冷哼道:“有话说有屁放,没事就滚蛋!今日老子的酒你是一口都别想带走,否则别怪本座打烂你的狗头!”

仲老头赶忙摆了摆手,笑嘻嘻道:“不敢不敢,我今日就是刚好路过学宫,所以想着进来探望一番,看一看前辈各处可好,回去也好跟我家夫子报个平安不是?”

山羊胡老头闻言再次冷笑一声,反讽道:“你这老东西要是不偷我的酒,我就哪里都好,你不来看我就更好!”

一句好话都没捞到的仲老头一瞬间满脸的委屈,直接一骨碌坐在地上就开始嚎啕大哭,“祁先生你可是太伤人心了,大家都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了,不说交情深不深,最起码也该来者都是客嘛!好酒好菜就不说了,你这上来就一口酒香都不让人闻,咱还是不是一个墙角里撒尿的兄弟了!”

山羊胡老头被这滚刀肉给嚎得有些头疼,抬起手揉了揉额头,最后才没好气道:“少他娘的废话,老子最多准你在学宫里头打一架,再多了想都别想,什么酒香酒气,一口也没有!”

前一刻还在号啕的老人瞬间收声,竟是干打雷不下雨,此刻直接直勾勾看着那个白发苍苍的山羊胡老头,有些不确定般再次问了一句,“真的?”

山羊胡老头不顾威仪翻了个白眼,“至多给你半个时辰,你要是完不了事,别怪老子踹你进天牢!”

仲老头直接摆了摆手,道:“不是不是,我是问一口酒都不给?”

这话再次成功气到了那位祁先生,老头儿一瞬间火冒三丈,顺手抄起手边那把镐头,直接就朝着仲老头冲了过去。

前一刻还坐在地上撒泼的仲老头此刻哪里有什么苍老之色,直接又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转身就往门外跑,一边大声嚷嚷道:“祁老头你过分了!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咱就不说了,你咋还能追着打人呢?”

提着镐头的山羊胡老头追到院门处才停了下来,也没有再往远处追,只是指着跑得远远的仲老头骂道:“你给老子滚一边去,让你进门就不错了,敢再多说一句,老子让你半个时辰变成一炷香!”

仲老头此时已经转过身往论道碑林那边走去,闻言只是高高抬起手摆了摆,回了一句,“不用不用,一盏茶就够了,用不行一炷香。”

山羊胡老头站在门边,此时脸上反倒没了多少怒意,只是微笑看着那个渐行渐远的老朋友,沉默无言。

他从很多年前就呆在这座学宫里,不爱听那些废话连篇的老东西们胡说八道,就只能足不出户用酿酒来打发时间,只可惜他一把年纪却耳聪目明,有些声音即便他不想听,都能生生往耳朵里灌。

今日这老头来得刚刚好,也好好叫那帮废话太多的老东西们看一看,什么叫干脆利落,以直报怨!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