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春秋王旗 > 关山月 第126章 言语赐教

春秋王旗 关山月 第126章 言语赐教

作者:花下一壶酒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1: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东月国柱石郑开山,一位御风境的武道大宗师,也是东月国开国太祖的胞弟,自当年两兄弟打下江山开始直至今日,这位七境武夫就一直是东月国的镇国柱石。

七境武夫的实力,足够在周边十数国之内打遍江湖无敌手,故而东月国在这石矶洲北境一定范围内,就一直都是霸主一样的存在,傲视群雄。

今日当道拦路,郑开山一开口就是一句咄咄逼人的锋锐言辞,挑衅意味十足。

不过,当楚元宵说出“请赐教”那句话时,那姓郑的老武夫却并未直接出手,而是笑意盎然看着挽起袖口拉开拳架准备打架的少年人,摆了摆手有些好奇道:“不过在动手之前,老夫还有些问题想问一问道友。”

楚元宵手上动作微微一顿,有些不解看了眼那个老人,但并未说话,只是静等着他的问题。

郑开山笑道,“老夫想请教,我那后辈纵马撞人一事,若是换个人来打架讲理,恐怕那个孽障此时都已经重伤了,若是有些足够刚直强硬的人物,大概还会选择当着老夫的面让他以死抵罪,只是道友你为何会只是让他道了个歉而已,不觉得太便宜他了?”

楚元宵闻言皱了皱眉头,对于那个郑紫桐之前纵马撞人一事,其实他在心底里是有些犹豫的。

以牙还牙,杀人当场可不可以?当然是可以的,人在江湖,快意恩仇,后果自负,那郑氏子弟本就是杀人未遂,且从他道歉的动作上来看,其实也能看得出来诚心并不多,或者说干脆就没有,郑紫桐只不过是慑于楚元宵的拳头够硬,所以才会扭着性子低头服输,也所以如果楚元宵真要杀他,理由也不算不充分。

可问题在于,轻轻松松收掉人命这种事容易做,但能不能做,有没有道理,是个什么样的道理,这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往高处看,中土有临渊学宫诸子百家,还有制定出来无数年的礼制规矩,再低下头放眼四顾,还有天下各地大大小小的王朝律法、仙家门规,那么有人犯了错,再让一个路过的江湖人去代人施法,是不是真的应该?

有些人的罪责,是不是交给那些法制规矩去杀人或者罚人会更好?

如果一个人行走江湖,路遇不平事,即便是站住了理,也站住了大义,是不是就可以磨刀霍霍去砍了那恶人的头?如果可以,那么杀人这件事是不是就谁都可以做?

楚元宵对此一直心怀疑虑,甚至是直到此刻,他依旧不太明了。

人间拳高法厚的神仙老爷不计其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山还有一山高,就比如那个郑紫桐觉得自己可以在周边十数国江湖上横着走,结果到头来还可能会遇上一个楚元宵。

江湖中人走江湖,各国王朝的王法可能会顾虑的少一些,但如此一来,就会变成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郑紫桐。

杀人要不要讲规矩,这是一个问题,站住了理字之后要不要杀人,也同样是个问题。如果人人可杀人,那么有些人拳高于人后,会不会愿意只在占理的时候才杀人,就是最大的问题。

楚元宵从礼官洲盐官镇一路东行,直到此刻驻足在这东月国北方关城前数十里,他走了这么久远的一趟山海路,从头到尾其实就只杀过一个人,正是北海渡船上的那个渡船使赵中宸,一刀砍了他的头,毫不犹豫。

除此之外,即便是当初在龙泉渡口,少年与余人两个合二为一,最终被堵在渡口边沿处陷入重围,少年彼时也依旧只是以手中刀拍倒了方氏麾下那些修士,但并未取走任何人的性命。

为何能杀赵中宸,自然是因为那个渡船使在前一刻选择向守山武将下手,就已经等于选择了叛族,这种人就不需要犹豫,人人可杀!

为何会选择不杀其他人,是因为他一直觉得,人族自家事,无论有多大的罪,都应该交给可以做这件事的人去做,而不是他一个普普通通的过路人去动手。

承云帝国陇右狄州的那位丁城隍,还有那位知府崇宰之,是被帝国亲王李璟拿下的;巴山渡口那位大将军胡少荣,则是被青云帝国皇帝亲自派人将之收监;龙泉渡口的方氏,最后是由岳王府背嵬军将之拿下,主犯全部斩首示众,从犯交由中土来人勘验核查…

所有的事都由该做的人去做,就是名正言顺,顺理成章。

当然,如今的天下江湖,并不是楚元宵希望的江湖,有些人出手伤人杀人很随意,但也正是因为江湖是这样的江湖,所以就实在是让少年人有些喜欢不起来,十多年前在凉州城外,被截杀在某个山坳里的那三十几口人就是被如此随意屠杀的,后来的老酒鬼和老梁头也是同样的缘由。

那些出自无数小说家之手的江湖话本,戏曲折子,反派杀人从不讲道理,因为他顶着反派二字头衔,可以理直气壮。可楚元宵虽然自觉算不上主角,但也不觉得自己是个反派,杀人这种事,就不能太顺手。

先前逼着那个郑紫桐低头之前,青霜曾在楚元宵耳畔说了几句话,内容其实简单,就是说有个大约七境左右的武夫到了附近,但并未选择直接现身,猜测应该是那位坐镇东月国的一国柱石大宗师。

楚元宵当时会选择三言两语让那个郑紫桐朝着余人两个道歉,然后便带人离开,就是想看看这位当着后辈子弟大靠山的大柱国会如何?

所以此刻,楚元宵沉默良久之后,对于那郑开山的问题,给出的回答就很简单,“我只是想看看,他这样做事,你这位老祖宗已经亲眼看在了眼中,又会如何做?”

郑开山闻言挑了挑眉,虽然面上笑意不减,但其实内心里是有些复杂的,大概就跟那个曾中意郑紫桐的女子傅如意一样,是个差不多的心态。

心绪如此,老人却并未表现出来,只是叹息道:“家法不严,教出来个人前人后两张皮的纨绔子,老夫确实有失察之罪,但有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古来还有‘八议’之说,郑紫桐再怎么说也是王公贵胄,更是我郑氏子弟,亲亲相隐,道友又希望老夫能如何?一掌毙了,还是关在牢里永不见天日?”

楚元宵听着那老人轻描淡写说出来这么一堆,不免有些皱眉。

严格说来,眼前老人有些话里提到的某些道理,虽然各有出处,但放在楚元宵这样一个小镇孤儿眼中,即便他如今也算儒家门生,却也还是会觉得有些话说得过分。

儒门有些人,时移事迁和顽固守旧两件事,全让同一家人给占了个全,借着祖师爷的名义,干着徇私利己的事情,到最后黑锅全被那位祖师爷一个人顶在头上,说有些人欺师灭祖是一点都不冤枉的。

就比如千秋万代的儒门读书人,只记得祖师爷说过“君臣父子”,却不记得祖师爷还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到最后还要把人间高低有异,崎岖不平事的罪过全怪到祖师爷的头上,那位坐在大成殿里的老人家,大概是有些委屈的吧?

少年看着那个满脸笑意的老人,最后还是点了点头,“亲亲相隐一说,我是同意的,大义灭亲的人值得尊敬,但其他人要不要学则见仁见智,可所谓‘刑不上大夫’这个话在我看来,就很值得商榷了,反正我不觉得这话对在了何处,作恶的人不分高低贵贱,一断于法又凭什么会有贵贱之分?”

“至于所谓‘八议’…”楚元宵话说了一半更是突然停下话头,冷笑了一声,似乎是懒得评价。

少年人一路上很听崔先生的话,读书不辍,认真明理,有些事情他虽然没有真见过,但多多少少还是能从书上看到一些的,关于某些稀奇古怪的规矩在他看来,就等于是明目张胆的偏私,有些人也好意思将之拿出来放到明处去说,还真是将“不要脸”三个字贴在脑门上了!

那老人郑开山见少年人态度明显,表情也不好看,就跟着摇了摇头,“道理是那么个道理不错,可道理跟实事有时候也未必是一回事,道友自己不好决断的事,就想交给老夫自己去处理,是不是也有些推卸责任的嫌疑?”

楚元宵耸了耸肩,倒也坦然,“一路上总有人帮忙拉屎尿尿擦屁股,时间久了,就习惯了。”

两人之间原本是要动手的局面,可到了此刻,少年人突然开始有些古怪,这个老人此刻一点都不像是要打架,更像是在找人聊天?好像还有那么一点想诉苦的意思?

郑开山见少年古怪,于是便也笑了笑,干脆开门见山,“一国之大,事情极多,老夫虽不是皇帝,可总要照顾皇帝的心情,若是我郑开山这一脉,世世代代都是贤明清廉,公正无私的贤王爷,恐怕那皇帝一脉就该离心离德,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搬倒我郑开山了。”

老人表情到了此刻变得有些莫名,转过身看向东方遥远的天幕,叹息一声道:“老夫倒也不是怕死,被搬倒了也无所谓,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不是谁都有龙池洲姜桓楚一样的本事,皇帝一脉既然要坐龙椅守江山,应该是没机会再出来一位太祖大宗师了,我东月国若是少了这个七境,说不准一时三刻就要被周围这些面和心离的豺狼虎豹们给分着吃了,若是等到国祚断绝,老夫到了黄泉之后,又该如何向我那兄长交代?”

楚元宵听着老人的絮絮叨叨,有些无语,最后干脆撇撇嘴坦言道:“你要取信于皇帝,就放任自家后辈子弟作威作福欺负人,你们东月国要是只能用这种方式才能保证国祚长存,那还不如直接亡国来的痛快,老祖宗苦心孤诣,后辈子弟作威作福,很潇洒吗?”

对面那老人本来还有些伤怀,可被少年人这么一通戳心窝言辞之后,突然就伤怀不下去了,有些古怪看着这个好像脾气不太好,又好像脾气有些好的少年人,眼角抽搐。

楚元宵还没从先前的不痛快里回过神来,所以说话就有些冲,“我是个江湖晚辈,一路上还在读书写字走桩练拳,学会的东西太少,懂得道理不多,可我还是想说一句,前辈要是诚心想当着这一国柱石,就不应该放任自家子弟去挖皇家的墙角,取信于人的办法多的是,为何偏偏选这种?”

“要是真正爱民的皇帝,可不会喜欢自己的朝堂上,站着一个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亲王,前辈难道就不怕自己到头来,哪边的祖宗都当不好?”

堂堂的七境武夫大宗师,原本还因为少年人横冲直撞的语气言辞略微有些愠怒,但当楚元宵问出来最后一句的时候,他就彻底愣住了。

东月国皇室姓郑,七境大宗师郑开山活着,而他那个当开国太祖的胞兄死了,十几代皇位传下来,总体上其实也还是分成这两脉,如今这两脉之间有同一个老祖宗,所以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冲突,但是基本上历代皇帝都会对郑开山一脉的人略有微辞,虽无伤大雅,但到底是有一些不舒服在其中的。

这一点,郑开山当着俯视朝堂的老祖宗,他心里当然清楚的很。

郑开山总以为放任他自己的直系后辈子弟成为纨绔子,是在取信于皇帝,加上他自己从不插手朝堂事,故而历代皇帝对于老祖宗郑开山,也都尊崇至极,从无不敬与不恭。

但此刻被眼前少年人一句直言戳破,郑开山又恍然惊觉,原来皇帝那一脉不是对此事没意见,只是因为有他这个老祖宗压着,皇帝给面子不敢说而已。

这还真就是两边的老祖宗都没当好。

少年人一语惊醒梦中人,老武夫郑开山皱眉沉默良久,最后终于是长叹了一口气,转过身恭恭敬敬朝着那个少年人拱手抱拳行了个武夫江湖礼。

楚元宵看懂了老人眼神中的释然,也是第一次认认真真给了对方一份江湖前辈该有的礼敬,抱拳拱手,武夫还礼。

老武夫此时好像突然忘记了之前说过的,东月国皇室不可轻辱,要让少年人给皇室一个交代的话,反而笑呵呵对着少年道:“老夫练了大半辈子的拳,到最后还把自己给练傻了,今日承蒙小友赐教,醍醐灌顶,拨云见日,实在不胜感激!”

好嘛,三言两语说到了心坎上,转过头就连称呼都改了,前面还是不生不熟的“道友”,此刻已经开始“小友”了,一字之差,远近之别不要太明显。

楚元宵此时表情依旧不好看,他对余人抱着孩童被那战马撞飞一事还是耿耿于怀,不是少年人小气,实在是此举太过于恶劣,且不说余人是自家兄弟,即便是换成个旁人,要不是有修为在身,此刻余人跟那个孩子恐怕都已经死了。

楚元宵自己在杀人讲理这种事上有障碍,但这不代表他会乐意作恶的人无法无天,更况且护短这种事,先生苏三载可是已经教过他好几遍了。

郑开山一眼就看懂了少年人的表情,不免也有些尴尬,最后思虑了片刻,保证道:“小友不必介怀,老夫在此与你保证,我郑氏今后不会再有人敢如此无法无天,东月国的朝堂也好,江湖也罢,只要有老夫在的一天,就绝不会再有这种恶事发生!至于伤到你家同伴的郑紫桐…”

说到这里,老人脸色微微犹豫了一瞬,最后还是长叹一声,干脆道:“他毕竟是老夫家族后辈,摘了他的脑袋这件事,老夫确实是下不去手,但我可以保证,今后东月国的朝堂与江湖,不会再有郑紫桐的身影出现,若是以后族中谁敢再犯,与他同样下场!”

说罢,老人还悄悄看了眼少年的表情,近乎“小心”般问道:“小友以为如何?”

楚元宵听懂了老人的保证,那个“郑紫桐不会再出现”的说法算是比较委婉,但其实就等于是将其禁足至终老,不能再出圈禁之地一步,这对于曾经张扬恣意的富家子弟而言,其实与杀了他没有多大的区别。

楚元宵回过头看了眼那个抱着孙子的梁姓老人,以及被青玉扶着,基本已缓过来的余人,道:“你们觉得呢?这个结果能不能接受?”

余人并无顾忌,看了眼对面做出保证的那个老武夫,又皱着眉想了想,最后坦言道:“如果事情确能如保证的一样,我没有意见,这总比杀一个人但风气不改要好。”

那个抱着自家孙子的梁老头有些犹豫,张了张嘴,但并未说话。

他跟楚元宵四人不一样,毕竟他们一家人都是在这东月国以及周边生活的平民百姓,有些话事关东月国皇室,无论说好还是说不好,都不是他这样一个老百姓可以说的,自己老了可以不顾忌什么,但他还有儿子儿媳,还有抱在怀里的小孙子,这些自家后辈可不能不顾及。

楚元宵沉默了一瞬,明白老人的顾虑,也没再多问,转过头看向郑开山,“前辈的处置,我们没有意见,但是晚辈有句话希望能得到前辈的保证。”

郑开山摆了摆手,先一步道:“小友放心,老夫行走江湖这么多年,事后报复这种事,从来不屑为之,我今日以自己的脸面为凭,把话撂在这里,若是以后有人因为今日之事,以任何形式无端报复这位老兄弟及其家小,那便是踩我郑开山的脸面!”

这话说得斩钉截铁,铿锵有力,不是随便的泛泛之言,就差以天道誓言共证了。

那个抱着孙子的梁老头终于微微松了一口气。

楚元宵认认真真看了眼对面老武夫的表情,还是有些不太放心的样子。

郑开山在一瞬间都被气笑了,“怎么,小友难道还要老夫共证天道誓言不成?后辈子弟犯了错,我这个当老祖宗的,就在江湖朋友面前,连这点脸面都要不来了?”

楚元宵缓缓摇了摇头,认真道:“事关人命的大事,多小心都不算太小心。”

郑开山哈哈大笑,“好,老夫虽不常出门,但也算见过几个江湖人,但像小友这样的,确实不多见。”

说罢,老人干脆抬起双手,右手为刀直接划过左手,一道血线瞬间出现在左手掌心,老人连眉头都不皱一下,直接以掌心血为墨,右手双指沾墨,在空中写下一个“誓”字,而后重新将刚才的保证说了一遍,并在最后加了一句,“今日之誓,天道共证之,如有违反,天诛地灭!”

在场有修为在身的,都能从冥冥中听到一句回应,只有一个字“准!”

楚元宵是正儿八经第一回见到发天道誓言的,当初在盐官镇时,春分夜大战之后,楚元宵从重伤中醒来,听到老猴子复盘时有说过,亚圣曾要与那魔尊剑灵摩羯共证天道誓言,让他百年之内不得踏足九洲,结果那摩羯不愿意,反而导致魔尊剑身最后被亚圣押了下来,那件事无论最后结果如何,从那魔尊剑灵的态度就能看出来,天道誓言的威力何等庞然。

此刻这老武夫郑开山为了一个保证,竟毫不犹豫直接以天道誓言为证,还得到了一个天道回应,这就足以说明很多事了。

江湖人尤其是很多练气士,总爱说武夫粗鄙,五大三粗没脑子一类的嘲讽言辞,但有些武人一旦认真起来,其实是很可敬的。

既然对方愿意投之以桃,楚元宵自然也愿意报之以李,再次恭恭敬敬朝着这位差点打起来的老武夫抱拳行礼,“晚辈谢过前辈高义。”

不怪少年太小心,这一路上勾心斗角的事情见得太多,有些事当真马虎不得。

一座堂堂皇室,真要是心怀怨怼去报复一个普通百姓之家,能想的办法就太多了,有些人随随便便就能扣几十个看起来合情又合理的帽子过去,朝堂律法,事在人为,官字两张口,怎么说怎么是。

有些人心一眼可见,有些人心,经不起推敲。

高位之人随随便便一句话,砸在人间百姓头顶上,就会是一场扬风搅雪,天塌地陷的灭顶之灾。

若此事只是楚元宵一个人,他其实可以不在乎,也不需要有什么担忧,因为他背后跟着一大堆或正或反的大神仙,狐假虎威也好,狗仗人势也罢,总还是能想一想办法的,可放在那个抱着孩子的梁老头一家人身上,只要稍微一个疏忽就可能是他们一家人的灭门惨祸。

双方到了此刻,终于算是前嫌尽释,握手言和了,老武夫郑开山也没打算直接闪身走人,更没有要去管被丢在后面的后辈子弟郑紫桐的意思,干脆直接混进人群中,开始与楚元宵一行一起去往前方的东月国北境边关。

此地已然陆续开始出现南北两国互相防范的边军斥候,也是直到这一刻,楚元宵才终于发现,这个从最开始奔着寻衅而来,到最后却化敌为友的武夫老前辈,堂堂东月国的镇国定海针,竟然跟许许多多的边军斥候都认识。

那些马上来往的边军行伍,有些人见到这个老人,竟然连马都不下,只是一脸高兴坐在马上,举着马鞭与老人打招呼,“老郑,这又是偷溜着去什么地方了?也不怕被将军发现,打你个老东西的军棍!”

郑开山每当此时就都会笑哈哈骂回去一句,“你个兔崽子要是敢打老子的小报告,等老子从挨军棍的板凳上下来,一定掏了你个兔崽子的鸟窝!”

双方嘻嘻哈哈,全无身份地位的恭敬与忌惮。

面对楚元宵有些疑惑的表情,郑开山看了眼那远去的斥候,压低声音小声道:“一个在边军混了很多年的老军户,得了大将军赏识可以不常驻军营,只要偶尔去上番点个卯就成,看着很奇怪?”

楚元宵嘴角微微抽了抽,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一个将后辈养成混账纨绔子的老祖宗,转过头又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混饭吃的边军斥候的军户老大哥,还荤话连篇,荤素不忌,嘻嘻哈哈…

不奇怪,你可真是一点都不奇怪。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