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春秋王旗 > 关山月 第119章 海碗倒扣,海水如酒

东海高阳城,四大边城之一,坐落在石矶洲以东海面上。

当初四大剑宗驰援边城时,在石矶洲的大半个龙泉剑宗门下剑修全都仗剑跨海来了这里,与儒兵两家修士,还有一部分来自九洲各地的散修、谱牒仙师一起,共同守卫九洲东侧海疆。

虽然近两个月间,这座边城都没有太过激励的两军厮杀,但四面重围的海妖一脉也并没有就此撤围的意思,依旧陈兵四方将这座海上孤城重重围困。

高阳城中多酒肆,也多书斋。

读书人不用打仗的时候,就在那一方方书斋之中静心读书,注解训诂,讲书治学,做的都是读书人爱做和该做的事。

那些不是儒门子弟的兵家修士和江湖人,则都爱在大战之后擦掉血迹,埋葬同袍,然后呼朋唤友去往那一座座酒肆之中酣畅大醉,喝到一个个开始醉眼迷蒙大舌头,再到全都睡在桌子底下,酒桌习惯里从没有提前开溜的说法,当然也根本就走不掉。

有位个头高高,身材壮硕的白发老人,顶着一个红彤彤的酒糟鼻,手中提着一只酒葫芦,醉醺醺走在街巷中,摇摇晃晃去往城东的某处登城马道下。

老人晃晃悠悠路过某间酒肆门口,那四面敞篷、窗户大开的酒肆之中,便有个相熟的粗犷汉子开始笑着打招呼,“韩老狗,差不多就该进门了,老子特意留了一口酒在碗里,就等着你来舔碗底了!”

这人一段不太客气的盛情相邀,酒肆之中就跟着响起一阵此起彼伏的哄堂大笑。

老人见气氛热烈,不能不给面子扫人雅兴,于是便也跟着嘿嘿一笑,还朝那满脸虬髯的粗犷汉子拱了拱手,回道:“秦大侠酒肉包子打狗,着实是赏脸得很诚意了,要按往日的规矩,小老儿一定让秦大侠那只酒碗锃光瓦亮,光可照人!”

说着,老人又抬手扬了扬手中酒葫芦,惋惜道:“只是今日不巧,城头那边有贵客买酒,小老儿领了掌柜的送酒差事,就实在是没这个好福气了,要不咱就改日?到时候韩老狗一定来给秦大侠赔礼道歉,自罚三大海碗!”

那粗犷汉子见这韩老狗言辞婉拒也不生气,继续大笑道:“你个老东西想得倒是挺美,当老子不知道你那‘老狗道歉三大碗’的美名?拿老子的酒来给老子赔礼,商家那位范掌柜来了都得叫你一声祖师爷吧?”

酒肆之中又是一阵起哄大笑。

老人也陪着笑与诸位酒客挥手打招呼,只是脚步不停,很快就走过了那间酒肆门面,那些在里面的饮酒客也不见怪,不见了那老狗的身影也没人会追着计较,复又开始各自划拳行令,忙着鲸吞牛饮,任他来去匆匆。

高阳城历来酒风很好,从没人会仗着喝大了就去街上耍酒疯,顶多是拆了店家酒肆,然后等酒醒了再赔钱修一座新的。

所以高阳城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酒肆是越新越好,酒水是越陈越香,谁家酒铺要是能扛住一个月还不修新店面,那就是生意要黄了的意思。

此刻酒肆气氛热烈,估摸着也快到了该有人动手的时候了。

老人一步步走过临街相连的许多间宾客满堂的酒家,在每一处都会有人与他打招呼,叫他去舔碗底,但老人的脚步一直都没有停,直到临近那条登城马道的入口处。

高逾数千丈的城墙下,手提酒葫芦的老人抬起头,先是看了眼那几不可见的城头高处,然后就低声呢喃了一句,“城头咸海风,斩妖在云中,仙人饮水饱,老狗酒肠空。”

一段不伦不类的打油诗朗朗上口,老人摇头晃脑自得其乐,啧啧赞叹一声“好诗,实在是好诗”,然后就顺手抬起手中酒葫芦,一口气下去就空了一大半。

未曾尽兴的老人本还想再来一口,却又突然想起来手中这只酒葫芦不是自己的,紧接着就是脸色一变,一双老眼骨碌碌直转,左顾右盼,四处踅摸,好巧不巧正看见不远处一口水井那边,有半桶水放在那井沿上。

老人看了眼那只木桶,又看了眼手中酒葫芦,满脸挣扎之色,“不成不成,好酒兑水缺大德,岂不是要坏了我家掌柜的名声?吃着人家的饭,还要砸人家的碗,忒不地道!”

下一刻,老人干脆直接抬起酒葫芦,一眨眼就旋完了剩下的那半葫芦美酒,然后鬼鬼祟祟小跑两步到井边,开始往那酒葫芦中灌井水。

等老人终于登上城头,满身酒气早已被城头罡风卷得点滴不剩,只余一脸清明,他放眼打量了一大圈,终于找到了那个花钱买酒的冤大头,正独自一人站在城墙靠海一侧的边沿处,静静看着城东的无尽海面,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老人也不犹豫,更无心虚,笑眯眯朝那个一身青衫的冤大头走过去,与他并肩而立望向东海,顺手将手中酒葫芦递到那个青衫儒士身前,“尝尝,掌柜的新起出来的陈年佳酿,可香可甜。”

青衫儒士也不回头,自然而然接住葫芦提在手中,笑道:“没有兑水吧?”

老人闻言大怒,“姓崔的,老夫可是脑门上刻着‘诚信’二字的正经酒肆店小二,岂会贪墨你那都不够塞牙缝的区区三两酒?你崔大先生好歹是儒家圣人,读书治学、为人处世也都是要讲究一个有礼有节的,说这话就瞧不起人了不是?”

老人一边说话,胸脯拍得梆梆响,“你今日要是能从这葫芦里喝出一口水味来,老子以后就改名叫韩老狗!”

崔觉闻言笑了笑,也没反驳,算是默认了老人的打赌自证清白。

老人嘿嘿一笑,然后顺着儒士的眼神看向东方水天相接处,好奇道:“总看着那边,能看出个啥?”

青衫儒士自从到了这里以后,像是也入乡随俗了一样,少了些读书人的规矩讲究,多了一份随意洒脱,闻言便耸耸肩道:“就是想知道有没有人去过这大海的另一头。”

老人闻言翻了个白眼,“早年间那么多人出海寻战功,吃肉的吃屎的,一个个都如狼似狗,咬人生怕咬不死,抢功唯恐不够大,都恨不得将那帮海外异族祖宗十八代的棺材板都给掀一遍,他们哪里没去过?至于最后有没有活着回来的本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崔觉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但想了想之后又补了一句,“那退守海外的鬼族背后的那些地方,又有什么呢?”

老人看着这个往日里像是学问很高的读书人,此刻觉得他怕不是个傻子,没好气道:“读书读傻了?鬼族的背后有海妖啊,这还用想?”

儒士笑了笑,第一次转过头看老人,又道:“那海妖的背后呢?”

“海妖的背后?”

这个问题像是终于戳到了老人的盲区里,他皱了皱眉道:“那谁知道?兴和洲那边不是有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歌谣?你们儒家那位三掌柜不也跟人议论过类似的说法?”

说着,老人眼神一亮,突发奇想,笑道:“说不准啊,那海妖背后就是海碗的碗边,海水如酒水,倒扣在碗中,就等着有人来翻碗再喝酒嘛!”

崔觉挑了挑眉,看着这个满脸浑不在意的老人,笑道:“韩先生高见。”

老人摆了摆手,无所谓道:“高不高见不重要,我倒是有些好奇,当初在盐官镇,你们最后那一出到底是个啥意思?亚圣都出面了,竟然还是放走了那些人?就不怕养虎为患?魔尊剑没了剑身不假,可你们给他一百年去缓一缓,他到最后能缓成啥样那就真是不好说了,练剑的没有一把剑在手,难道就真不能打架了?”

距离两人不远处,有个衣衫朴素的少年人,正在手持一柄木剑从远处练剑而来,剑招单调只有一招拔剑术,不断地拔剑出鞘,在招式末尾力求剑尖端正,每一次剑斩走向都要是在同一条线上,剑尖落点也必须在同一个位置。

少年人似乎对某些事要求极为苛刻,但凡是有哪怕一丝丝不一样,他就要立刻收剑入鞘再重新拔剑,继续重复前一个循环,力求那个结果唯一,孜孜不倦,循环往复。

这招看似简单的拔剑术,也不知这少年人练了多久,又练了多少次,但他从不曾因为已烂熟于心就生出丝毫的疏忽与怠慢。

诚意正心,金石为开。

那本就站在城墙边沿的两人都不是剑修,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本事在身的,所以都能看得清楚明白,这少年如今虽然还是做不到每一次拔剑都能精准无误,但随着他不断地动作练习,手中剑术确实会有丝丝缕缕的进境,虽然微乎其微,但确实是有那么点味道在其中的。

老人从少年身上收回目光,看着那青衫儒士,淡淡道:“看见没,一个境界不高的剑修少年人,这才练剑多久?就都已经能将一些他自己的道理用在了手中长剑上,你再看那摩羯,他可是当年的魔尊佩剑,何等的人物,真的会如你们所愿受制于一个藏身器?”

老人见儒士还是一脸淡然的笑意,倒是也没有生多大的气,只是斜睨着这个家伙,没好气道:“你可别拿什么‘天道有意,人道循之’一类的说法来糊弄人,老子是叫老狗,又不是傻狗。”

青衫儒士默了默,无奈道:“那也总不能逼着让人把天捅个大窟窿出来吧?”

这话倒是像句真话,老人微微眯了眯眼,但下一刻就突然开始抱着脑袋摇头,“哎呀脑壳痛,不成不成,韩老儿当年就是脑子没用对地方,所以才会混成一条老狗,如今这狗脑子可就不能再白瞎了,想这些有的没的有甚用处?还不如多喝两口酒来得更实在!”

之前那个练剑少年,此时已经一边练剑,一边走到了距离两人不远处。

他似乎是因为先前练剑太过专注,所以没有注意到这里还有两位前辈在,此刻突然看到二人在眼前,少年表情上就有了一丝赧然,赶忙收剑归鞘,恭恭敬敬朝二人抱拳行礼。

青衫儒士微笑着点了点头,作为回应,恬淡娴静,如沐春风。

可那个惯爱被人称作“老狗”的老人,却是突然笑眯眯道:“小欧阳啊,天天这么傻练剑可不成,年纪也不小了,你家那位老祖宗就没张罗着给你寻门亲事?”

少年人平静摇了摇头,并没有开口回答。

那老人可不觉得少年这个反应是不想聊这个话题,他一贯认为少年人就是脸皮薄,有些事情不好意思说出口,所以就得有像他这样的江湖前辈给领个路,再带个门。

老人笑眯眯突然就开始挤眉弄眼,看着少年语带蛊惑,“小欧阳你想啊,那些偷偷摸摸到处采阴补阳、祸害女子的邪修,总被无数正道中人喊打喊杀,追得四处乱窜都成了过街老鼠,可他们为啥就是不愿意给些归正呢?你想过没有?”

少年欧阳还是不说话,只是静静看着老人。

韩老狗眨眨眼神秘一笑,“那自然是因为这里头也包含着某些大道在其中的嘛!修为能长进是个好事,有些诀窍虽然不能直接拿来使,但你也可以琢磨着怎么用更好的方式给自己加菜不是?就比如去闹腾你家那位老祖宗,让他给你张罗个道侣回来!”

少年欧阳的师门乃是龙泉剑宗,他还曾代师门去盐官收徒,又怎么会不知道绰号“采花”的某一类邪修,为什么会为人所不齿,又为什么每发现一个都会被人四海追杀,那可不仅仅是像这老头所说的这么简单。

只是这老汉也是个古怪人,他当然也不会是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之所以会在这里说这么一段颠倒黑白的浑不吝说辞,大概就是他一贯的性格所致了。

少年看着这个老家伙,表情有些古怪,“韩前辈说得有理,晚辈记下了,回去就跟我家老祖宗说道说道。”

那老人闻言哈哈大笑,抬起双手鼓掌道:“是极是极,正该如此,果然老夫这个老前辈不是白当的,福泽绵长,造福晚辈,德高望重得很了。”

下一刻,自高阳城中某处院落内,一道出手极快的剑气一闪而逝,下一刻就出现在三人所处城头,前一刻还一脸得意的老人,在一瞬间就被那一道剑气给直接撞出了城墙去!

只来得及双臂交叠身前硬扛剑气的老人,不仅倒飞出城,更是一路后退,直接撞在了城外百里某处负责围城的海妖军帐上,又连带着那座军帐一起被剑气砸进了海底。

有个似笑非笑的声音隔空传来,只入三人耳中,“韩老狗,闲着没事就去多偷几口酒喝,至于好为人师这个习惯,很好,但下次要记得改。”

城外百里的围城海妖们,在这刹那间狼烟四起,乱作了一团。

双方相安无事了两个月了,可这被围的高阳城头上却突然砸出来一个人,这就不禁让无数海妖立刻警觉,风声鹤唳,全军备战的同时也在议论纷纷,猜测那高阳城中人族修士是不是准备要弃城逃跑了?

原本还在高阳城头的一群九洲修士也同样有些愕然,那个被城中无数人戏称“韩老狗”的老头,这突然间又是闹的哪一出?也没听说城中下令要对围城的海妖动手了啊…

双方愣神之际,那个被砸进海底的壮硕老人,根本懒得管被他砸成一堆泥的那座军帐,也不在乎身后的海妖大军都是什么反应,下一刻就从海底破海而出,带起水柱千丈高,他在飞出海面的那一刻,立刻就火急火燎往城头闪去。

老人瞬间回到城头,微微抖了抖身形,那一身浸水的衣衫便重新恢复干燥,还撒了一圈盐碱在身周地面上,画出来一圈白线。

老人笑嘻嘻看着身旁读书人,“有如此一出好戏佐酒,崔先生赶快尝尝,看看我家掌柜的好酒,到底香不香?”

——

白毫渡船。

这座隶属于石矶洲马鞍渡口的跨海渡船,造形神似一支白玉狼毫,船头为笔尖,船舱聚集处则如那白玉笔杆,搭乘渡船的船客要来往于渡船各处,就等于是在那中空的笔杆通道内穿行,除了每间船舱内的窗户可以赏景以外,渡船上并无用以赏风览月的渡船甲板。

楚元宵两人听见有人在外敲门,都以为是隔壁的青玉或青霜有事来找人,可等到二人打开客舱看到来人后,就都有些莫名,因为眼前这个一身儒士打扮的读书人,他们并不认识。

来人一身长衫,面如冠玉,头戴纶巾,手中还提着一本看起来正读到一半的书卷,见有人从里面开门出来,他就稍稍退后一步,行了个正正经经的儒门揖礼,道:“在下燕云帝国赵正纶,见过二位仙师。”

楚元宵一瞬间有些皱眉,先前在龙泉渡口时,那位茶摊老徐掌柜就曾提醒过他,说是燕云帝国那边已经有人在盯着他了,结果这刚从渡口乘船南下,他连板凳都还没坐热,那边就已经上门来了?

这得是有多着急?

楚元宵在离开龙泉渡口之前曾专门找了间书铺,花出去几颗铜板,买了一本名为《山川略解》的仙家书籍,简略描述九洲陆地上一些比较出名的山水脉络,仙家山门,人物掌故,还有神话传说等等。

不算什么正儿八经的官刻正本,更像是某些稗官野史一类的杂书,但有些写在字里行间的诸如背景介绍一类的段落,细读下来还是很有嚼头的。

在这本字数并不算太多的书卷上,关于燕云帝国的介绍不过寥寥百字,但有件事说得很明白,就是这座三品帝国的国姓,正是姓赵。

赵正纶眼见对面这个背着木剑的少年脸色不太好,也不说话,于是就赶忙笑着摆了摆手,“小仙师别误会,赵某并不是为了寻衅而来,只是有些事想与小仙师相商。”

对方话说得客气,但刻意没有提及楚元宵的名字,好像还有一种似有若无的提醒。

楚元宵闻言微微皱了皱眉,“你知道我是谁?”

“这是自然。”赵正纶笑着点了点头,回了一句。

少年闻言脸色就不太好了,对方上来一张口就能说出“寻衅”二字,那就能说明他已经知道了某些事,至少也是知道其中一部分,比如当初北海渡船上那个渡船使赵中宸安排的那一幕,又比如巴山渡口的胡少荣,再比如龙泉渡口的方旭。

楚元宵自忖记忆力还算好,但他并不记得自己之前曾见过眼前人,这种对方知道自己,但自己却不能知彼的处境,让少年人心中有些不太舒服。

“关于你们燕云帝国的局,你应该找的人不是我。”

少年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淡然,也没有要让对方进入客舱的意思。

赵正纶笑着摇了摇头,“小仙师误会了,赵某此来并不是为了这件事。”

楚元宵闻言一愣,看着眼前人,难免有些莫名所以,如果不为这件事,双方还会有别的瓜葛?

赵正纶见状笑了笑,开门见山道:“赵某此来是想与小仙师谈一笔买卖,我想要花钱买下放在你须弥物中的那只鱼龙佩,当然如果小仙师愿意的话,也可以将那根行山杖也一并给我。”

此言一出,楚元宵瞬间就眯起了眼。

当初在盐官镇,白衣少女李玉瑶曾将一枚鱼龙玉佩交给少年,以作为他将来去长安城将那把“大夏龙雀”赎回来的信物。

这件东西在楚元宵出了小镇之后,就从未曾将之现于人前过,因为有些事是摆在明面上的,当初在小镇乡塾中,少年的那两位先生一个处心积虑,一个选择了默认,他们二人针对那个姑娘的算计并无恶意,更是把某些意图都摆到了明面上。

在这件事情里,作为当事人的少年和少女两个人都没有说什么,甚至是等于选择了默认。

这当然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接受了那个善意算计的结果,只是在当时的双方眼中,相比于那块玉佩放在少年手中的必要性而言,某些自主权很高的事情,在结局未定之前反而不太重要。

不过,从这件事的过程上而言,楚元宵几乎都不需要太过求证就能明白,那块玉佩对于那个姑娘的重要性,远比她当初随意说出口的那个“也算珍贵”四字要高得太多。

那么此刻眼前这个家伙张口就说要买那块玉佩,其意图就必然也不会是什么太好的事情了。

赵正纶见楚元宵拒绝,于是笑着摇了摇头,“小仙师这个决定未免给得太早了些,人在江湖,有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也不是说你想拒绝就能拒绝的。”

楚元宵看着对面这个一脸笑意,但说出口的话已经带上了威胁意味的读书人,道:“仙家渡船之上,赵公子难道还打算强抢不成?”

赵正纶耸了耸肩,摇头道:“大约一年多前吧,我曾作为燕云帝国鸿胪寺卿,与这白毫渡船所属的那座马鞍渡口谈过一场买卖,所以你想说的那些事,对我的威慑力道其实并不高。”

一直呆在隔壁的那个少女青霜,下一刻出现在门口,拧眉盯着站在楚元宵对面的那个读书人,眼神冰冷。

赵正纶侧头瞥了眼少女,笑着点头道:“练气士七境金丹,确实算很不错的修为了。”

他再次转头看着楚元宵,自信一笑道:“但是我既然要来这里谈买卖,就必然不会不知道你们都是些什么境界,又会有什么底牌,所以你如果不想让你这位婢女白白送死的话,就还是劝她回去关上门,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为好。”

楚元宵眯眼看着这个一步之遥的家伙,平静问道:“所以你是在吓唬我?”

赵正纶将背手提在手中的那本书籍拿到身前,一下又一下轻轻磕碰另一只手掌,“你也可以这么认为,不过我这个威胁,会比你刚才的那个威胁,要实在得多。”

这个读书人打扮的燕云皇室子弟,此刻突然有些惆怅般叹了口气,摇头道:“想不到我一个好好的读书人,有朝一日却要用这种以势压人的办法来买东西,实在是对不起各位圣贤教诲,但这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掌权的时间多了,就总是最习惯用这种手段的,它也确实最好用,希望你能理解。”

楚元宵定定看了眼对面这个看似装模作样,实则来者不善的家伙,他也真的就转过头看了眼青霜,朝她微微摇头,示意让她回房呆着,不要冲动。

青霜见状微微皱眉,但沉默良久之后还是选择了听从建议,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也关上了房门。

赵正纶满意一笑,看着楚元宵赞赏道:“关于识时务的那句话都已经被人用烂了,此刻拿出来在这里显摆,会显得我有些跌份,但我还是不得不夸赞一句,你确实懂形势利弊。”

楚元宵沉默不语,但却还是不曾有要掏出那枚须弥物儒字牌的意思,只是微微握紧拳头,一步步退回了船舱之中。

——

龙池洲岳王府。

那位大多数时间都在操心那片自耕田的衣着朴素中年人,此刻正提着一把锄头,仔仔细细给那片田垄除草,精心细致,认真劳作。

田亩之外的田埂上,蹲着个黑纱蒙眼的年轻人,他好像也不太着急与这位绝顶王侯搭话,反倒像是个监工在盯着佃农劳作一样,“看着”那中年人的每一个动作。

中年人有些无奈,微微直起腰身,锄头拄在地上,双手搭在长长的木柄顶端,转头看着那个一脸笑意的年轻人,道:“你就不能换个人坑?我都破例帮了你那么大一个忙了,你还想如何?”

魏臣笑了笑,“殿下这话说得我就不爱听了,你明明是帮了龙池洲百姓一个大忙,怎么能携恩图报到我这里来?”

中年人挑眉一笑,“你不是龙池洲的?”

年轻人回以一笑,“我也可以不是。”

中年人摇头苦笑,转过头望向南方天幕,“坏规矩的事果然是不能做的,有一就有二啊…”

蒙眼年轻人依旧蹲在田埂上不挪窝,满脸和煦,笑意热络,“其实也可以是好事成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