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民国诡闻实录 > 第九百四十二章:农神古镇

民国诡闻实录 第九百四十二章:农神古镇

作者:漆奥峤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8: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岳青山和金鼠会众人来说,如果不是米老伯,他们可能根本就出不了神农架,当初,因为谭雁邱受伤,米老栓几乎是用光了家里打下的猎物,换成了看大夫和抓药的钱,才让谭雁邱安稳修养半年。

最后,谭雁邱用散伙金补偿了米老栓,这才全了这份扶助恩情。

有道是钱债易还、情债难偿,他固然是把钱给还清了,人情债却始终都在,也是因为如此,谭雁邱才要帮着老农打理铺面,让他们的生意不止拘泥于乡村之间,也能到镇上县里换取更高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从现在的视角看,谭雁邱做的这些确实不值一提,可放眼当时,却是他困顿受伤之际,能做的最好报答。

几十年来,谭雁邱商海沉浮,几经沦落,米家也知趣儿,没有因为他失势而故意冷落,也没有因为他得势故意巴结,始终都坚持朋友之义、君子之距,家中但凡发生什么生意上的大事,都会给谭雁邱发去书信或者电报,叫他给把把关。

在这过程中,米家也就越来越上道,成为兴山县数一数二的大商行。

自从谭雁邱离开直到如今,已经那么多年过去,谭雁邱走的时候立柏、立杨还是个几岁孩子,立梅甚至都还尚在襁褓,如今,立柏、立杨也已经到了不惑之年,至于立梅,年纪估计也不小了。

这期间,他和米家只是互相联系,还没来过几次,像今天这样安安静静喝杯茶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还是要先打听了米家情况再说。

米立柏放下茶盏:“老爷子如今已经八十有六了,身子骨还算硬朗,就是头脑已经略有些糊涂了,有时候会突然记起来以前的事,有时候又忘得干干净净,反正就这么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他不理事以后,我就接手了商行,立杨刚好接手商队,家里的事情如果没有立梅操持,我们俩还真的没办法。”

“我听你的意思,立梅到现在还没有婚配?为老爷子的事情,不会连婚事都耽搁了吧。”

谭雁邱话音未落,米掌柜无奈摆摆手:“哪里的话,立梅可是我们亲妹子,就是老娘没得早,我们也犯不上那么苛待她,从十几岁开始,就一直都在替她物色婆家,不是这不行、就是那不行,硬生生给耽搁了。”

“以前我还以为我这妹子眼高于顶,非要嫁个皇亲国戚呢,谁知道人家自己不愿意配人,还说现在放眼兴山县,她也没把谁看在眼里,眼看已经接近四十岁,都快成老姑奶奶了,算是砸手里了。”

“索性家里也不缺这点钱,就一直养着算了,家里有她和嫂子拿主意,我也没了后顾之忧。”

说到这一点,他叹了口气:“听说最近迷上了一个男旦,又是送金银又是送珠宝,弄得五迷三道。”

“不知道,还以为她要嫁这男旦呢。”

说到这一点,他放眼周围:“光顾着和您说话了,这些您还没跟我介绍呢。”

谭雁邱放下茶杯解释道:“这些都是些亲友,班殊、班婼,还有岳观潮、宋思媛、岳观海、徐侠客、花玉岫,最后这两个,是我昔日的兄弟,岳青山、孙大乔,他们俩啊,我可要好好跟你介绍。”

“当年,岳二哥和孙三哥可是金鼠会里的能耐人,米老伯正是带着我们这些人进的神农架,说起来,他们二人也曾经受过米老农恩惠,这次来也有拜会老爷子的意思。”

谭雁邱没有多说,米掌柜估计没少听家里人提起当年的事,只略微提起往事,他就已经心领神会。

米掌柜拱手道:“原来,二位和老爷子还有这样的渊源,那可算是老朋友了,我竟然有眼无珠没认出来,都已经那么多年过去了,什么恩情不恩情的,只要能来都是米家的贵客,我们该好好招待才是。”

岳观潮听着米立柏的话,看来谭雁邱还真是没少教米掌柜,这通漂亮话直接把二者地位给拉平了,再不讲什么还恩报情,也算是豁达知趣。

“幸会,幸会。”

“好说,好说。”

堂中人各自介绍后,米掌柜坐定好奇问道:“谭先生,我在信中提起白化动物,也无非是想跟您说说最近情况,没想到您竟然带着人来拜访了,可是因为这件事?”

米立柏瞅了一眼这些人,形形色色、三教九流,不像是谭雁邱的家人或者仆人,如果说是朋友的话,未免有些太杂了,当即好奇起来。

谭雁邱已经看出了米掌柜的意思:“是,你给我的信我早就收到了,我原本也只是当个新奇事看了,这不,正好在江汉城碰到当年的弟兄,我和他们提了一嘴,他们也都想来再拜会老爷子,我们也就带着晚辈们过来了。”

提起这一点,谭雁邱也没打算瞒着米掌柜:“当时,我们迷失神农架时说过,来日谁要是发达了,就代替其他弟兄来给农神社稷祠大修上香,这次来我就想着一起做了,也算是还愿了。”

“原来是这样啊,那你们保管放心,在农神镇的衣食住行,全都包在我们米家身上了,等我上午忙完了事情,晌午我就带你们回去,也好叫老爷子高兴高兴,诸位行车劳顿,估计也都挺累的,就暂且在商行歇息吧。”

米立柏走后,花鱼岫上下翻动眼眸,略有些挑剔:“米家不是兴山县的首善之家吗,这可和江汉城没法比,略有些财力的豪绅,都比这里要富态些。”

兴山县的店铺,跟江汉成的摩登洋场确实没法比,看起来,不过是行客商人略繁荣的市镇商街,就连灯箱都很少见到,大多是前朝时的招幌和灯笼旗,若非是有电灯和电报,还真的和前朝没什么区别。

谭雁邱拍了下她的手背:“这里跟江汉城可没法比,不过兴山县有兴山县的好,这里至少山清水秀,再往西北走就是神农架,看作一个亲近自然的园林古镇也不错。”

半晌的功夫,米立杨已经回来,米掌柜带着他见了谭雁邱,弟兄俩当即让自家车队,带着岳观潮他们出了兴山县城,赶往十几里外的农神镇。

……

神农架东南方向,以兴山县城为中心,再往西北走个十几二十里,就已经到了农神村,到了这里,基本上已经进入神农架边缘,只要出了村子进入某个山头,兜兜转转一般就能拐进神农架。

离得远时,他们就已经见到那近在眼前的高山密林、原始森林,这座农神村就位于起伏丘陵之下,形如“器”字被周围林海和丘陵包围。

谭雁邱下了马车,颇为感慨:“几十年不回来,农神村都成了镇子。”

在他们面前的,是个规模中等的镇子!

这个镇子,三山两林合抱,湾河延伸穿过,各处都有百姓挖出的吃水渠和洗衣池,好似河道上的翡翠珠子,衔接到各个街巷,城镇的街坊靠着湾河的众多支流,如同蜘蛛结网似的铺开民居宅邸。

马头山墙、白墙灰瓦、鸡犬吠鸣、炊烟袅袅,就是个很传统的江畔古镇。

在众多房子中,他们一眼就可以看到,那位于镇子边缘靠近林海的四合套院,地基高了周围房子半墙,大概就是米家的宅子!

乡野之间,最忌讳的,一是邻居比自家房檐高,二是邻居比自家地基高,这两个东西一出,就代表被邻居压了一头,可能自家的运势都受影响,往往要吵得你死我活。

当然了,这种压屋檐的情况也要分情况决定,像米家这样的乡绅就可以是例外,对这些村民来说,能成乡绅富户都是家里有运势的,房檐地基高点也就高点了,自家比不过就是比不过,反倒容易接受。

每到一地,照着这样的规矩,但凡发现屋檐比周围人都高,或者地基比周围人都高的,大概是当地的乡绅乡贤一类的门户。

他们走到米家门前时,米家多半是已经听到消息,两房连带着立梅已经迎出门。

一番寒暄后,谭雁邱被米掌柜带进后院荣寿堂,今日午后阳光还算好,仆人在走廊下摆了圆矮桌,米老栓坐在太师椅上,斜盖着毯子,任由家里的孙子一晃一晃晒着太阳。

“老爹,你看这是谁来了?”

米老栓八十多岁,形如枯槁的勉强挂着一层薄薄皮肉,好似瘦干茄子没了精气神,人老了,皮肤都成透明的了,手背上的血管清晰可见。

这老头子抬眼看了下谭雁邱,浑浊老眼猛然聚光,抬了下脑袋:“是谭雁邱啊,你可老十几年没来看米老伯了。”

说罢,老头子颤巍巍伸出手,谭雁邱赶紧把手接过去:“米老伯,您老身子骨还算硬朗吧。”

米老栓拉着谭雁的手,半晌才想起来要放开:“嗨,土埋半截也就那样吧,趁着还硬朗,多晒几天太阳,幸好你们都来了,要是再晚来几年,说不定老头子我就入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