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民国诡闻实录 >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藏地佛塔

民国诡闻实录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藏地佛塔

作者:漆奥峤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8: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几乎完全坍塌败落的古城中,一座浮屠塔居然还能矗立千年,这至少证明浮屠的材质很坚固,能抵御近千年的风沙侵袭,再看看浮屠周围其他建筑的败落,众人也就明白,这浮屠塔中必有怪异和蹊跷。

“来活儿了,先把浮屠清理出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材质,那么耐折腾。”

岳观潮示意徐侠客,众人拿出各自带着的工兵镐,开始清理起黄土封层,这种类型的浮屠多是实心塔身,占地面积比之后世能进出的宝塔要小很多,塔基最宽也不过房顶长宽。

他们挖开塔基的黄土封层之后,很快将宝塔的塔脚和塔身清理,宋思媛仔细观察被清理出来的塔身和塔基,塔基的材质是很常见的巨型灰石,到塔脚的部分已经能见到金属光泽。

仔细观察,椭圆形塔脚表面分布着规律的铆钉阵列,材质类似于玄铁,到了塔身就变为黄铜材质,被风沙侵蚀后外表已经有铜绿锈迹,拿工兵镐去敲击塔身,声音低沉清晰、震颤不已,可见不是空心材质,大概是实心浇筑。

在黄铜塔身之上,从铜锈的痕迹,可以看出上面绘制着诸多红色梵文,看起来就好像沿着塔身均匀篆刻,将塔身完全包裹。

他们正好奇这些东西是什么,王元箓随后也紧赶慢赶,走到他们身后。

“王道士,你不看着骆驼,跑过来干甚?”克力见王道士过来问道。

王元箓摆摆手:“这些骆驼有那个小兄弟看着,我在那里也没什么用,索性过来看看,刚才我听见这些声音里总有股隐隐约约的诵经声,也许有老道士帮得上忙的地方。”

他拿起匕首,刮去塔身上残留的黄沙,解释道:“我当时为研究佛经典故,也向千佛洞附近的僧人学习过梵文,西域的很多城池都受佛教的影响,在城内中心或者四角铸有浮屠。”

“这种浮屠为了保证安稳坚固,塔脚用的是镔铁,这是隋唐时期的优质钢铁,可以做到经历千年而不腐蚀生锈,这种镔铁同时也被用在制作陌刀上,那克制胡族、人马俱碎的陌刀,就是用宾铁锻造出来的,可以说,同体积的镔铁基本上等同于同体积的黄金,至于塔身和塔顶,用的大多是精炼黄铜!”

王道士随后又仔细分析了塔身上的梵文:“梵文的内容,多是当年修建浮屠的大僧、供养人、修建匠人的名讳,然后就是一些祈福经文什么的,从这些梵文的内容来看,大概修建于唐末五代时期,当时这里已经不是唐的领土,被吐蕃国占据,是吐蕃国组织百姓在这座城池修建的祈福浮屠。”

宋思媛点点头:“那就对得上了,这座浮屠的风格,和藏地的喇嘛庙很像,能出现这样的浮屠,这就证明这座城池确实受到吐蕃国的建筑文化影响……”

王元箓所说的这段历史,与盛唐的衰落有着很紧密的因果关系。

自从贞观年间开始,大唐打通丝路吞并西域,从此以后,西至中亚葱岭、北至天山山脉、东至突厥草原、南至雪域昆仑山在内的广大西域地区,尽数被盛唐吞入疆域,唐朝在此地设置安西大都护、剑南都护、庭州都护府,以羁縻制度维持起对西域的统治。

那时候,西域诸小国的胡人,都以长安的大唐皇帝为天可汗,遥拜上国,尊奉正朔,视能去长安做官、贸易、交流为荣耀,这种情况直到安史之乱,才被彻底改变。

天宝十四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安禄山裹胁河朔三镇的精兵强将,在河东起兵造反,消息传到长安,唐明皇与贵妃带着皇族亲眷、文武近臣望风而逃,期间又经历马嵬坡之变,杨贵妃被停滞不前的叛军勒死,唐明皇几经颠沛流离,这才逃到蜀地避难。

这次闹剧就此拉开盛唐衰落的序幕,也为大唐国祚敲响了丧钟!

当年,唐明皇好大喜功、喜好捷报,为了让边镇武将为他开疆拓土,将士兵的征募权下放藩镇,其后更是开放税收、官吏任免的权力,使得边镇成为国中之国,权责过于集中。

在这种制度之下,安禄山兼任幽州、魏博、成德三镇节度使,麾下兵马二十万,这些全都是能够上阵杀敌、保卫疆土的精兵强将,安禄山在三镇节度内,总揽军权、税权、行政权、官吏任免权,已然是河东的土皇帝。

此人最惧怕李林甫,等李宰相去世,杨国忠上位宰相后,再无人可以压制安禄山,他当然也就裹胁河东,举兵造反。

相比之下,关内的府兵多是老弱病残或者是招猫斗狗的街溜子,他们平时欺压百姓还行,遇到真正在战场厮杀过的河东旱兵,被砍得脑袋都找不到北了,关内的防线当然也就一泻千里、溃不成军。

不过数月半年,安禄山就已经攻破洛阳,直接在洛阳登基称帝,年老的唐明皇雄风不在,就此龟缩在蜀地不再出山,太子李豫趁乱在灵武登基,紧急召回在安西大都护的河西兵,这才让溃败的唐军扳回一局。

老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河西精锐被调入关中平叛时,安西之地基本上就只剩下留守的河西兵,防务空虚之下,如果被有心人钻了空子,那必然会迎来灭顶之灾。

这个有心人,就是吐蕃人。

大概在安史之乱后不久,吐蕃人趁着关内平乱河西,趁机从雪域高原下来,直接占领了河西走廊的西端,等于把河西走廊这个联系西域的脖子给掐断了,从此以后,安西大都护就此和关中失去联系。

在此后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吐蕃国对大唐曾经的安西大都护连年用兵,最终将安西之地蚕食殆尽,暂且不提期间有什么凶险战争,河西最后的结果是全盘被吐蕃人占领,成为吐蕃人的疆土。

这座城镇位于河西走廊西端,估计就是在安史之乱到唐朝末年时期被吐蕃人占领的城池之一,这些吐蕃人自然也就把藏地的佛文化影响到这里,形成了藏地色彩浓郁的浮屠塔。

“既然是要追求坚固,为什么不把塔身也用镔铁浇筑,这样不是更容易保存?”

岳观潮看向塔身,玄铁塔脚基本上没有任何腐蚀的感觉,唯有黄铜做的塔身腐蚀严重,若非是实心铜浇筑,估计早就倒塌了。

王道士解释道:“老道士猜想应该是为了篆刻梵文,镔铁太过坚固几乎没法在上面篆刻过多文字,黄铜却不同,是可以篆刻文字的,再一个,这些塔楼虽然是实心浇筑,塔下的位置按照浮屠塔的制式,大概是个塔下地龛,可以用来藏经传诵、供奉舍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