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四七四 把大市场开到北京去!

迷失在一六二九 四七四 把大市场开到北京去!

作者:陆双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1:42: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于是他们只好找到宫里着名的“热心人“曹化淳帮忙“人道过曹化淳找上了曹如意,之后又一起去仪宾馆找短毛使者陈涛,陈涛这边很好说话,说既然你宫里要用,那这边还剩半车你们先拖走,但再多也没有了。

可那御膳房大太监经验丰富,却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的这官场上向来讲究个“无例不兴,有例不废”。你御膳房要么完全不进鲜货,这一旦进了第一批,有了成例,若再断掉……虽说当前上头袁妃也没说要一直持续下去,可到时候上面吃顺嘴了。一旦御膳房停止供应鲜货。多半就会引来询问、为啥先前天冷时还能弄来,现在反倒没有呢了?

即使可以把责任推到短毛头上,但上头如果找不了短毛麻烦”那这股气多半还是会撤到自己头上的作奴才就是这点不好,固然有很多时候可以狐假虎威,但成为出气筒被迁恕的时候也不少。她们只好厚着脸皮问陈涛。能否让琼州那边今后继续送菜过来?陈涛这下子有点不高兴了。这是后方兄弟送来给咱改善生活的,让人是情份。不让是本份。结果我自己都没吃上多少,几乎全让给你们了,居然还想让我再去要?

总算陈涛经过这段日子的磨练,为人处事也圆滑了一些,没有直接开口拒绝,只说自己这边已经要求过一回”不好意思再给后方朋友添麻烦了。你们若有需求,直接派人去琼州府采买就是,只要价格出高点,想必海南那边会很愿意源源不断把菜送来的。

那两太监一听之下就暗自撇嘴虽然现在还只是崇祯五年”紫禁城里上上下下却都已知道他们的皇帝是个极端俭省之人。

别的不说,就连日常穿着衣服都是宫妃在替他缝缝补补,田妃之所以受宠就是因为在针线活儿上特别好,补过的衣服一点看不出痕迹来,皇帝的日常衣裳往往是她亲手缝补。

时鲜菜是个好东西”可要当今天子同意huā钱去买那可太不现实了。他们御膳房压根儿没这笔额外款项,也不可能向上头要求拨款。袁妃那边开口提要求很简单,真问她要钱肯定被一脚踢回来。找骂的事情他们才不干。

于是这两太监掉头又去找了钱谦益,希望他能出面跟琼海军的人谈谈,让那些短毛再表现一下忠君爱国态度,搞个进贡算了。老钱一听这笑话了,我堂堂士大夫闲着没事干去帮你们御膳房要菜?虽说他现在为人处事灵活了很多,知道跟内宦们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但也不可能去做这种低三下四的事情,那不成了整个士林的笑柄么!肯定会被政敌们大肆宣扬攻击”这种蠢事可不能干。

不过钱谦益当然更不会直接拒绝对方了。只是笑眯眯一句话:在下近日不便出京啊。但是倒可以修书一封,两位不妨再派人专程去一趟海南,和琼海镇的人面谈,把当前状况说清楚,琼海镇那边几位首脑都是通情达理,更兼足智多谋之辈”必定可以为你们解决困难。

老钱的口才何等了得,一番话说得那御膳房首领太监和曹化淳两人都晕晕乎乎,觉得颇有道理。于是两人一合计,各自派了个干儿子出马。带着钱谦益的介绍信直奔天津,明朝对太监的管制比较松,不像后世清朝。严格规定太监不能出北京城,违者立斩。

天津这边的港口原本只供军队和漕运之用,因为靠北京太近,管制极其严格,基本上不对外面民船开放的。有段时间海漕开启时还热闹些。一旦大运河恢复通行,海漕关闭,天津港的作用就大大减小了。而且在明朝无论官员还是商人。大都没有坐海船旅行的习惯,所以这里对外的航线很少。但俗话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形成路海上航线也是如此。自打琼海军的船几次三番从海南直奔天津靠岸之后,当地人也开始正视这条海路的便捷了。两位太监持着京城里大员的手书到来,在这边很容易便找到了一条船。扬帆起航”虽然速度不像琼海军的纵帆船那么惊人,却也总算一路顺风的到了海南岛……

下得船来”两人到处询问琼海军首脑。听说在这短短个把月内竟然全部换了一批,两个人顿时一身冷汗”还以为这里发生政变了,不知道自己小命能不能保住和先前王璞一样。看来明朝人的想法都差不多。不过后来这边派了和他们熟悉的茱lì与林锋二人出面交流,总算澄清误会,大家正式坐下来谈判。曹如意拿出钱谦益的书信,并说明来意。海南岛上的大伙儿这才知道,他们为陈涛送去的那区区两船果蔬,居然会在京城里引发了如此巨大风波,并且还惹出这么一档子事情来……

按照惯例,在岛上的委员会成员都要聚在一起商讨此事,其他人虽然也有权利参加会议并发表意见。不过大多数人平时都懒得来的,毕竟所谓“委员会”的权力主要在于管理各种杂务琐事。如果事不关己,愿意这样浪费时间的人不是很多。

从前还有几个对集体事务感兴趣的闲人。如今却都成为委员会正式成员了。而上一届委员由于老爷子说要尽量锻炼新成员,也大都不在这种时候露面只有胡叟例外,只要有时间她都尽量抽空参加此类会议。

会议开始后,肖朗对那两位太监的要求立即表明了反对意见一他们压根儿没想过要付钱,依然是打着想要让这边“进贡”的念头。总觉得堂堂大明天朝,要你短毛几船蔬菜不算过份吧?

殊不知这边都是习惯用市场经济头脑考虑问题的人,对于大明的权威也从没什么畏惧之心。如果是上一届管理委员,还普遍对明帝国抱有相当好感。对于大明的一些额外要求也还可能接受。但这一届新选上来的却大都属于实用派,看问题很直接:有没有好处?没好处的事情坚决不干!

首先询问起农业组和海军两方面同志的态度,毕竟提供蔬菜以及相关运输是他们直接负责。一番咨询下来,吴有福和王若彬对于向北方额外多提供一批蔬菜水果都持无所谓态度…反正他们本来就要定时定量向山东威海那边输送补给。到时候只需要把补给船队的规模放大一点,安排几条船跑远一点,很容易就能抵达天津。

技术上不成问题”那就要看经济以及政治上是否值得这样做了”对此参与讨论的人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点蔬菜是不值钱,可这样张口就白要,未免太拿自己当回事了。况且我们的纵帆船也不可能老用来干这种事情,叫我说让他们滚蛋算了。”

肖朗一上来就摆明了自己的态度,也得到了几个人的附和,在他们看来对于大明根本不必那么客气,反正这是一个迟早要灭亡的朝代。即使不想与它为敌,也没必要象前任委员会那样对其几乎是有求必应。待在海岛上安心发展,等它完蛋后去接收遗产就好了。

不过也才人想法与其相反的,比如菜lì。胡叟,林锋,以及石亦生等过去与大明打交道较多的人。都主张不要这么生硬的对待明使一这两个太监虽然不代表朝廷。却也能算是皇帝的使者了。

眼下与他们的关系还不错。平白无故为这种小事败坏掉,岂不白白浪费了先前的努力?

另一方面,作为大明帝都。北京城的商贸圈子可不是那么好进的。他们先前虽然几次放船到天津。但想在那里建立一个正式商品转运点的努力一直很难实现。而眼下既然是紫禁城里面有求于这边,正好可以正大光明把海南天津口北京的贸易航路建立起来。

只用几船蔬菜作为敲门砖,便能进入北京市场,那简直太便宜了!

“如果你们能设法把蔬菜卖给他们,而不是白送,那我就没意见!”

肖朗难得表现出通情达理的态度。对此茱lì也表现的胸有成竹:“放心,我来跟他们谈好了。”

隔天和那两位太监碰面时。负责谈判的茱lì果然向那两人提出:把南方的蔬菜水果运到北京去,对于琼海军来说并不难,但他们不能同意直接向皇宫里进贡。

原因很简单这些东西是食品”要入口的,而且还是供给宫廷里的贵人们享用。从海南千里迢迢运过去,中间环节众多,经手的人也必定复杂。万一发生腐烂霉变现象,或是有谁存心使坏在里面放点什么东西。出了事情,到时候这责任谁来承担?

那两太监一听就傻眼了、琼海镇用这条理由确实可以理直气壮拒绝上贡。自古贡品中食物最麻烦就是为此。他们先前明知道市面上才新鲜菜也装作没看见。不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吗?

两人正在失望时,却听茱lì话锋忽然一转”但是,一琼海贸易公司可以在北京开辟一处市场,运送南方的时鲜货在北京销售,到时候市场方面保证卖出来的东西都是新鲜卫生,而东西被买回去后自然也就由你们自己负责安全了。

两太监一听这主意还真不错,可是咱们没钱啊!

茱lì哈哈一笑。告诉他们另外一个好消息:你们可以不用付现钱,所有的商品记账即可,反正。按照于大明帝国的协议,琼海镇每年都要向大明上交一笔款项。到时候一年一结账,把钱从那里面扣除就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