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二八九 还是要考!

迷失在一六二九 二八九 还是要考!

作者:陆双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1:42: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二** 还是要考!

对上一节“开科”的后半部分作了点小修改。这一节是根据修改后的内容继续下去。

特此说明

接下来,费了点功夫,王璞向庞雨具体介绍了一下他们明王朝的考试制度。

大明的考试制度是三极没错,但这所谓“三极”却是包括了童生试和会试两部分,每部分都是三极,合起来其实要考六次。

具体到琼州府的情况,王璞身为代理学官,最多考到童生试中府试一级,如果没有来自朝廷委派的学政出面,地方上连童生试中最后的院试都无权考,更不用说国家正式轮才大典的会试了。

“庞军师太高看在下了――按照大明律法,下官连点秀才的资格都没有,遑论举人。”

所以到最后,王璞还是苦笑着推辞了庞雨的“好意”。

“是这样啊……”

庞雨有些沮丧,挥挥手示意老王自便,自己也无精打采的离去。

不过仅仅两天之后,他庞某人又来找王推官了:

“老王,我想过了,咱们还是要开科考试!”

“哦?”

王璞看看对方,见庞雨神色坚决,心想这帮短毛历来都是见风就是雨的主儿。想干什么就一定要干成,既然如此,也没必要跟他硬顶。

“那好吧,我可以组织一次府试,反正也差不多到时候了。不过考出来的廪生如果不经过进一步的院试,还是拿不到秀才功名的。”

考虑到这一年来拿了他们不少银子,也算做些事情报答下,王介山决定妥协一次,却不料对方的要求远不止与此:

“不不不,老王,我希望你能组织一次能出举人的那种考试……叫什么来着?噢,乡试。咱们自己选拔一批举子出来。”

“不可能!乡试要在一省的布政使司所在地进行,咱们琼岛这边隶属两广管辖,就是在以前,秀才们想考举人都要渡海去广州府那边――庞军师,我上次就跟你说过了,大明朝的科举不是儿戏。你们就算自说自话考出一批举人来,朝廷不承认,不能参加选官,还是没用。”

王璞先是愕然,随后便大声反对,但庞雨的态度却很是坚决:

“老王,我这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仔细考虑的……”

庞雨随手拖了条凳子,在王璞对面坐下来,开始跟他谈心:

“这几天,有城管队的人向我报告:很多乡绅人家。他们的读书子弟,大都在收拾行装。而且四处打听渡船,想要去广州府赶考。”

“不错,马上就是朝廷的大比之年了,士子们多年苦读,都指望一朝高中,鱼跃龙门。只是现在这种情况,不知道广州那边会不会接纳咱们琼州府的考生。”

王璞兼任学官,对于这种情况当然是一清二楚,多少年来一代代的学子都是这样漂洋过海,去大陆那边鱼跃龙门――他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正常。但对面庞雨的想法显然和他不同:

“不管那边会不会接受,只要这些读书人离开了琼州府,恐怕就不会再返回来了。在没有得到大明王朝的认可之前,我们这里大概也不会再有文官被委派过来……长此以往,本地的读书种子外流,而外面却没有补充进来,读书人越来越少――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一句话说得王璞悚然而惊,原先不以为然的神色也终于郑重起来。

“所以说,哪怕不怎么正规,哪怕是顶着僭越之名,。我们也要和大陆上一起开科。这样至少可以给岛上的读书人一个往上走的阶梯,让他们看到往上爬的希望。至于考出来的举人朝廷认不认可,这其实无关紧要――只要我们这边能给他们官做,朝廷是否承认,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

王璞目瞪口呆,愣了半天,方才苦笑连连:

“下官算是明白了――庞军师,你们嘴上说不是另起炉灶,其实还是想另搞一套么。就好像你们说自己不造反一样……还是压根儿没把大明的律法放在眼里。”

不愧是正牌子的两榜进士出身,眼光还是很犀利。不过说到最后,王介山只是一拱手:

“下官不过一介书生,无力维护朝廷体制,但也不会做那破坏名教之事,背上千古骂名。所以,庞军师,你们开科也好,举士也罢,爱咋玩咋玩――但别扯上我。”

说着,王璞就要掉头走路,后面庞雨并未阻拦,却嗤笑了一声:

“老王,想清楚了?你要是不管这事儿,那以后可难免被人戳脊梁骨哦……千古骂名什么倒不至于,但被人骂一声尸位素餐,不务正业,怕是免不了。”

王璞马上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眼睛瞪得溜圆:

“此话何解?”

“很简单啊……”

庞雨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刚才也跟你说清楚了,咱们海南岛想要发展下去。吸收来自民间的人才势在必行。所以这科举是一定要办的。我们想请你负责此事,但如果你坚持不肯,那我们只好自己搞。”

“那又如何?”

王璞皱眉道,庞雨则嘿嘿一笑:

“若是你来出题,想必无非是考些四书五经之类吧,也许还有一篇八股文?但如果是我们自己搞,咱们对这套不熟悉,那只好按我们从前的习惯来出题了……在我们那里,也有类似于这种科举的考试。”

“你们打算考些什么?”

王璞返回身坐下,眼中倒显出几分好奇之色――他确实很想知道这批短毛是通过什么手段教育出来的。

庞雨想了想,扳着手指头一点一点计算道:

“语言文字能力肯定是要考的,大概也是作一篇文章吧……不过我们的要求不会太高,因为目的是考察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只要能流畅表达思想就行;另外数学会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需要了解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今后跟西洋人打交道会比较多,所以还会开设外语科目,搜集懂西班牙语或荷兰语的人才;嗯,其它还有些杂学。比方说我个人也许会出几道有关建筑的题目,招收一些工匠学徒……诸如此类。”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王璞一下子跳起来:

“你们打算让工匠学徒都参加科考?那简直是有辱斯文!”

庞雨两手一摊,很无辜的样子:

“没办法呀,我们只会这些。如果你王大进士不肯出面,咱们只好勉为其难自己干。不过我相信,一旦放开这个口子,让工匠学徒也能参加科考。咱们岛上愿意读书的人肯定会增加许多……”

“工匠学徒都去读书科举么……那我肯定将成为千古笑柄!”

王璞额头上冒出几滴冷汗,他总算明白庞军师刚才那话什么意思了――如果自己不插手,任凭这些短毛乱搞一气,他们那套肯定会大行其道。到时候正宗的儒家学问,恐怕还真要在海南岛上失传。

考虑到如此严重的后果,王璞果然犹豫了。

“这样的话……请容下官考虑考虑吧……”

这一考虑就是整整两天,王介山在这几天中心理斗争甚是激烈,两眼熬得通红。

不过在两天之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因为庞雨又跟他谈了一次。这一回,庞某人换了一个角度――上次是威胁。这回改利诱:

“由你来搞这次乡试确实不太正规,不过,换一方面想想――老王,如果那些举子都是从你手里考出来的,他们都算是你的门生了吧?如果按正常步骤走,你可是连秀才都没资格点的……”

这句话让王璞的心跳速度骤然加快,大批的门生故吏,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官场根基!大明素有成例,非翰林不得入阁,就是因为翰林院的人有机会出去考试,有机会收到大批门生,从而建立起自己的人脉系统。

按照他王介山的年龄资历,就算一切顺利,至少也要十多年之后才有可能去担任乡试考官,还肯定不是主考。但如果在这里开上一科,就没有任何人和他竞争,无论点中多少学生,都要恭恭敬敬叫他一声“老师”!

“只是……这种举子,朝廷还是不会承认的呀……”

王璞终究还是拘泥于这一点,但庞雨则微笑着又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们现在的身份,大明朝不也没承认么。不过,老王,招安肯定会进行,我们这些人,用不了多久,肯定能在大明朝中混个一官半职的,不是么?”

“那倒不假……朝廷拿你们没办法,也只有招安了。”

王璞低声咕哝道,他已经从广州陈元朗那里得到消息,朝廷招安的旨意很快就要下来。只是因为目前新总督没到位,两广官场上群龙无首,混乱得很,一时间还顾不上这边。

“那么,如果谈判的时候我们把承认这次科举也作为条件之一提上去,你觉得有没有可能被接受呢?”

“这个,恐怕很难……大明肯定不会让我们点的举子到其它地方做官。”

“如果只要求在海南本地为官呢――承认这批举子的功名,但仅仅在海南岛上有效。那会不会被接受呢?”

“仅仅在岛上为官?那倒是很有可能的……反正这边还是你们说了算……恩,如果将来做得好,还有可能被提升调任的……”

考虑良久,王璞终于点了头:

“那么好吧,我同意主持这次乡试!”

-

感谢几位热心读者的提醒,我对于明朝科考制度原先不太熟悉的,为此修改了部分内容。

耽误了一天时间,抱歉。不过明天更新会照常进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