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二八八 开科?

迷失在一六二九 二八八 开科?

作者:陆双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1:42: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二八八 开科?

“我的爷,全都拿上火铳了……他们真是大明的军队么?”

当肩扛西洋火绳枪的新琼州卫官兵挺胸凸肚出现在白沙港时,码头上无论新老客户,眼神都有些发直。一直以来在当地百姓的印象中,总是短毛,西洋人用火器,而大明军依然是使用传统冷兵器居多。

但自从前些日子那一战后,火器的巨大威力已经四处传扬开来。老百姓可不知道火枪之中还有种种复杂区别,他们只晓得拿火铳的军队肯定比拿大刀厉害。眼看短毛军杀出去一大批,这边守备明军却又都换上了火器,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觉得――短毛新打了胜仗,势力大涨,这是要开疆拓土啊!

于是庞雨原先仅仅为了充实本地守备力量而加强准军事部队的手法又带来一项意外收获――很多原先对他们保持敬而远之态度的人――主要是一些读书人,这时候反而自己找上门来主动要求投靠,其中甚至包括那个当初给他们送过嘲讽匾额的酸秀才吴某也在其中。

对这些人他全部丢给王璞安排了,王介山已经抱怨过好几次人手不足。随着海南岛各处对短毛势力的臣服,各地的人事要求又重新集中到琼州府城来,而州府却不能像以前那样继续向大明中央政府要求派遣官员,在府城这一环就卡住了。

不仅仅是地方上缺人,琼州府本身也缺人――现在短毛控制区的管理机构是两条线:凡是和穿越众有关的项目,例如贸易,工厂,市场,基础建设之类,都是穿越众自己在管理,州府衙门不敢干涉。但其它和穿越众没关系的,或是他们懒得去管理的民政事务,依然是原来的明朝官府在处置。

在临高这样的“老占领区”,因为当地土地和人口大都被纳入了农场,工厂,以及港口码头和修造船场等穿越众所建立的单位,临高县衙已经差不多被架空――程叶高程大县令基本处在半失业状态,偶尔上个堂也就打打瞌睡。他的师爷李长迁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帮短毛做事,县衙门里的差役绝大多数跳槽去临高城管大队当差了,剩下一些没有被短毛挑上的老弱病残,只好每天和长官一起打瞌睡晒太阳……不过他们倒没什么怨言。因为短毛从来不少他们的薪水,程叶高本人反正拿盐场分红的,也乐得轻松。

琼州府则是典型的双轨制,在这里穿越众负责管理港口,大市场,以及城中的几家商业连锁机构,此外附近的煤矿和新近纳入农业组范畴的几家合作社,当然还有兵营和战俘营等也都归短毛管理。不过除此以外,作为海南岛的首府,平时还有其它许多日常繁琐事务要处理,穿越众可不会自找麻烦把当地几万百姓的吃喝拉撒全扛肩上,于是这些事情仍然是原来的大明琼州府衙门一肩挑――确切点说是王璞王介山以及一批原先的明朝官吏在管理。

明王朝的地方政府,和后世相比,班子本来就不算大。穿越众占领此地之前吓跑了一批,占领之后处置赶走了一批,还有些人,例如严文昌等,则跳槽专心为短毛干活去了……于是当前的大明琼州府衙门就变得非常“精干”。再加上王璞最近开始有意识学习短毛的施政方式,却不知穿越众所习惯的大政府样样管模式乃是需要大量行政管理人员才可能实现,王介山刚开始尝试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手上人太少了。

如果琼州府还是在朝廷手里,地方上有实缺那是再好不过,这边一封文书报上去,吏部马上会派来替补人员。有多少派多少,绝对不愁没人――在朝廷吏部的名册上,等实缺等白了头,送礼送到倾家荡产的候补官员都不知有多少。不过眼下琼州府还无法从朝廷要到人,王璞倒是不管不顾的往吏部发过几次公文,说这边官员缺额甚多,希望朝廷能派人补足。不过显然人家并不能理解他的“好心”,到目前为止,还没见过有和他一样大胆官员敢来这片“沦陷区”上任的。

地方上倒是有人,但在没弄清短毛的心思之前,王璞可不敢从地方上招募――人家肯保留你大明官府已经不错了,还敢扩大规模?另外他所效忠的那个朝廷体制也不允许这么干。不过现在,在看到张陵手下的大明军队居然被允许扩大编制,还更换火器装备,庞雨又随手把那些投效过来的地方士子全丢给他之后,王璞自认为已经摸清了短毛的思想脉络。

“庞军师这是在为招安作准备么?你们打算重新恢复大明朝廷对琼州府的管治?”

王璞兴高采烈去向庞雨求证,却被后者迎面泼了一盆冷水:

“招安是要搞的,但就算招安以后这里也不可能恢复以前那种统治模式,我们是不可能接受明王朝统治的……之所以增加你的人手,只是为了方便你施政而已――你没发现你那个衙门最近基本瘫痪吗?老百姓连打官司都跑城管队去了。而且马上这里要开始大规模搞基建,涉及到民生事项很多,人少了怕你们那个衙门管不过来。”

“呃……是这样啊?”

王璞有些失望,但也没太沮丧,这段时间他的思想转变了许多,至少学会了如何平静接受那些和自己截然不同的思想――在短毛这边一年多,各种各样离经叛道,甚至是大逆不道的言论也不知听了多少,每次除了苦笑一下还能咋样,扑上去咬他们一口?换了以前的王璞或许会这么干,现在是绝不可能了。

想了想,王璞又道:

“就算把那些人全部收下,人手还是不足。况且,庞军师,实话实说,那些人虽然也读的孔孟之书,但其中很多人恐怕……并不适合为官为吏。”

庞雨笑了,王璞这家伙倒挺精明――其实对于那些前来投奔的人,他早就暗中调查过,水平实在不咋样。真要高水平早当官去了,也不会就混个生员秀才之类。

穿越众其实并不反感投机分子,但拖延到现在才来投效,可见其眼光实在不咋样。他们唯一的优势是能够读书识字,那些士子们也许因此而自视甚高,却不知在现代人眼中,读书识字根本算不上什么本事――就是给他们打工的乡下汉子,培训几个月后也能识的几百个常用简化字,身上还没那股子明朝酸腐气,岂不比这帮士子好用得多?

所以庞雨才很大方把这批“人才”全扔给了琼州府衙,但王璞王介山兼任州府学官,本就是管这帮士子的,自然知道他们是个什么德行,也不想收垃圾。不过庞雨答应他扩充人手,这个优惠条件他绝不肯放弃,于是,王介山提出了他的建议:

“庞军师,下官倒是有一个想法。”

…………

“科举?你要在琼州府开科考试?”

庞雨听完王璞的建议之后并未回应,而是上上下下看了他半天,正当王璞莫名其妙之际,前者忽然哈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王啊老王,想不到你这样浓眉大眼的也会背叛朝廷啊――这科举一开,我们再说自己不是反贼,不想推翻大明朝取而代之……还有人信吗?”

“呃……误会!庞军师,你完全误会了!”

王璞忙不迭做解释,说了半天才让庞雨听明白,原来王璞要开的科举并不是另起炉灶,而仍然是在明王朝的体制框架内折腾。

明朝的文化考试分三极,县试在县城进行,考出来的文凭称为秀才;再上一级为乡试,考出来称举人,有了举人文凭就可以参加选官,成为朝廷的正式编制成员;只有最后一级会试才要去京城,考出来的进士是未来地方大员和中央领导备选。再往上的殿试属于让皇帝亲自选拔人才,没有淘汰作用,状元榜眼探花等只是荣誉称号,对于日后的前途发展并没有太大影响。

王璞想要举办的就是乡试,乡试通常三年一考,短毛占领此地两年,差不多又到了要开科的时候。王璞兼任州府学官,对这方面时间自然算得很准。

“本地虽然僻处海外,但从唐朝以来,有不少文官举族被流放至此,文风颇为鼎盛。在当地大家族子弟心目中,读书,科举,做官,乃是唯一正途。如果因为诸位先生的关系断了他们的前程,那些人难免会心怀不满。与其这样,不如咱们自己开上一科……”

听着王璞的介绍,庞雨挑了挑眉毛,微微一笑:

“哪,老王,我对你们大明的考试制度不太了解,不过好像记得――咱们琼州府是无权开乡试的吧?咱们自说自话开科,考出来的举人,将来大明朝会不会承认?”

好像又掉出榜单了……

大家帮忙支持下,多谢多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