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577章 李代桃僵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577章 李代桃僵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1: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实际上,如果付琴霞稍微理智一些,或者自我认知稍微清晰一些,再或者多找几个人合计一下,都能意识到情况不对劲。

十分甚至九分的不对劲。

别的不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博后,何德何能收到那样几乎是量身定制的岗位邀请?

要知道,虽然化物所里面有很多人都收到了挖人的邮件,但具体内容可都是不一样的。

更进一步地,她现在面对的人生困境,就连亲属、父母乃至关系一般的同组学生都未必知道,怎么就能被隔着一个太平洋的加州大学给摸得一清二楚?

背后显然有诈。

但付琴霞自己心里本就有鬼,肯定不会把这种事情大张旗鼓地拿出来讨论。

唯一聊过此事的林涵,还在客观上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效果。

所以到这一步,她其实已经基本丧失了判断能力……

付琴霞特意选了一个离化物所很远的网吧。

对于网络世界而言,物理距离其实并非重点。

学校门口和城市另一端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这样做,多少能给她带来一些安全感。

在烟雾缭绕、键盘噼啪作响的角落里,付琴霞开了一个小包间,关紧房门。

她的心脏怦怦直跳,手指也有些发凉。

几乎是凭借本能地开机、打开浏览器、登陆邮箱……然后再次点开那封邮件。

照着里面一个伯克利官方的联系邮箱,敲下了一封措辞谨慎的回信。

其中表达了对哈德森教授和伯克利的感谢与向往,询问这个教学岗的具体要求、申请流程,以及是否还有进一步交流的可能?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她感觉指尖都在发麻。

……

而与此同时,在付琴霞已经看不到的地方

林涵正坐在她的电脑前面,检查着浏览器上面的历史记录。

对于同处一个屋檐下的人来说,要想搞清楚一台电脑的开机密码,简直不要太简单。

“无痕浏览是个好功能,可惜会用的人实在太少……”

她一边自言自语地吐槽,一边打开了付琴霞的邮箱,以及搜索引擎。

果然看到了最近两天那密密麻麻的、跟伯克利以及威廉·哈德森相关的搜索记录。

再想想刚才对方离开时那近乎于失魂落魄的样子。

林涵的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实际上,正如张韬院士最开始担心的那样。

那些批量发送的邮件并不是真的在挖墙脚。

而是在给更早布下的暗桩打掩护。

付琴霞接到的邮件之所以针对性极强,正是因为林涵此前所给出的人物画像。

本来,后者还准备了一系列话术,打算从几个重点关注对象里挑一个,一步步引诱上钩。

结果这封邮件的效果实在太好,以至于给她剩下了不少麻烦。

但林涵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重新关掉电脑,把一切恢复原状。

现在距离春毕还有几个月时间,远没到适合动手的时候。

……

第二天,付琴霞仍然没敢在实验室或者宿舍登陆邮箱,而是直接去到了昨天的那个网吧。

果然,一封新邮件安静地躺在里面。

发件人:David Miller

主题:RE: Inquiry regarding Faculty Position - Follow up from Prof. Hudson

不是哈德森教授本人,而是一个自称大卫·米勒的人,头衔是哈德森教授的特别研究助理。

邮件很官方,确认收到了她的问询,并感谢她对伯克利的兴趣。

米勒表示哈德森教授近期行程繁忙,委托他进行初步沟通。

并附上了自己在伯克利的个人主页链接,以及一份正式的伯克利工作证明扫描件。

邮件的核心内容是:哈德森教授希望能安排一次简短的在线视频通话,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付琴霞的研究兴趣、教学理念和未来职业规划。

“这只是一次非正式的初步交流,旨在增进相互了解。”

米勒在邮件末尾强调。

付琴霞盯着邮件,心跳再次加速。

初步了解……似乎很合理。

她再次说服自己:只是聊聊研究兴趣和职业想法,不涉及具体项目细节,应该没什么风险。

后续的沟通过程非常顺利,甚至把见面时间直接定在了当天下午。

她按照对方的要求,登录了一个临时注册的zoom账号,并输入了米勒提供的会议链接。

短暂的连接音后,屏幕亮起。

一张典型的、带着阳光笑容的西方年轻男性面孔出现在画面里。

金色的短发打理得很精神,碧蓝的眼睛隔着屏幕望过来,显得真诚而富有亲和力。

“嗨,付博士!我是大卫·米勒!很高兴终于见到你本人!”

带有加州口音的英语透过有些廉价的耳机传来,清晰而热情。

对方再次介绍了自己和哈德森教授,热情洋溢地描述了伯克利优越的学术环境、旧金山湾区的迷人风光,以及这个教学型岗位的独特优势——专注于培养学生,享受纯粹的教书育人乐趣。

“教授非常欣赏你在复杂纳米结构合成方面展现的扎实功底,他认为这正是我们未来课程建设急需的技能。”

米勒的语气充满肯定:

“坦率地说,能进入伯克利的学生从不缺少天才头脑和奇思妙想,反而是基础能力远没有上一代人那样可靠,教授也经常抱怨这一点,认为学生们不应该忽视理论学习……”

“……”

这句话貌似平常,却奇妙地触动到了付琴霞心底的某个地方。

那是她多年没有感受过的、已经快要忘掉的……

被需求感。

对于一名研究生而言,本科成绩属于一块敲门砖。

把门敲开之后,就基本不会再有人关心。

但那却是付琴霞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第一次通话的内容确实很“干净”。

米勒问了她博士课题的大方向、在化物所做博后参与项目的公开领域、她对教学的理解和是否有设计课程的经验。

付琴霞小心翼翼地应对着,回答都控制在已发表或公开可查信息的范围内。

实际上,米勒的问题专业且适度,根本没有触及任何敏感点。

其中有大约一半的时间都在聊付琴霞的助教经历。

通话结束时,米勒微笑着说:“付博士,和你交流非常愉快。你思路清晰,表达流畅,而且……”他停顿了一下,笑容加深,“我必须说,你本人比我想象中更有吸引力。”

这句话其实可以有很多理解方式,但配合对方还算不错的建模水平,很顺利地把付琴霞引导到了略显暧昧的方向上。

也像一阵微风吹散了她心中最后一点紧绷的弦。

警惕性在专业而友好的氛围,以及这小小的个人魅力攻势下,悄然降低了。

此后几个月,这种“中等频率”的联系成了付琴霞生活里一个隐秘的期待和负担。

平均两三周一次,米勒会发来邮件或发起视频通话。

话题逐渐深入,但依然巧妙地维持在“学术兴趣”和“职业发展”的框架内。

他会分享一些伯克利正在进行的、非核心的教学改革项目,询问付琴霞的看法。

也会“请教”一些关于“复杂纳米结构表征中的共性挑战”这类宽泛的技术问题。

偶尔,他会不经意地提起:“你们在化物所,团队氛围怎么样?合作紧密吗?”

或者,“听说你们最近在某个材料方向很活跃?”

付琴霞的回答依旧谨慎,但不知不觉间,为了展现自己的价值和对合作的诚意,她分享的信息边界开始变得有些模糊。

一些尚未发表但自认为不涉及核心机密的阶段性观察,实验室里某些通用设备的使用体验,甚至团队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非技术性的小困难……都被她当作拉近距离的谈资,在米勒温和的引导和恰到好处的共鸣中,一点点透露出去。

米勒始终保持着专业、友善甚至略带倾慕的姿态,让付琴霞在不安中又沉溺于这种被重视、被倾听的感觉。

但她不知道的是,这些看似零碎的碎片,正在大洋彼岸被专业的情报分析人员,像拼图一样,耐心地拼凑着关于那个核心项目的轮廓和环境信息。

并等待着配合林涵发动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