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508章 归港与重任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508章 归港与重任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1: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天,清晨。

旅顺港的清晨被一层薄雾笼罩,远处的海面泛着微光。

常浩南透过舷窗向下望去,看到港口设施如同棋盘上的棋子般整齐排列,大小数十艘艘军舰静静地停泊在各自的码头边。

其中最为显眼的,无疑是两艘排水量超过6000吨的区域防空舰。

在052C尚未大批量入列服役时,这两艘用俄制防空系统临时拼凑起来的驱逐舰妥善承担起了拱卫京畿的重任。

时至今日,它们仍然是北海舰队麾下排水量最大的主战舰艇。

当然,时至今日,几乎所有人都已经知道——

很快就不是了。

常浩南紧了紧安全带,感觉到直升机开始减速下降。

连海的海军基地里面没有可供固定翼飞机直接起降的跑道,因此他只好从西郊机场乘坐一架同样隶属于空34师的AC139直升机前往目的地。

纵然在乘坐体验方面已经是意大利严选,比直9和米17好了不知道多少个级别,但终究不可能和他坐惯了的固定翼飞机媲美。

不到俩小时的行程,已经让常浩南的耳膜感到了几分不适。

“常院士,我们五分钟后降落。”

飞行员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

常浩南点点头,整理了一下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包。

他过去没少跟海军打交道,但基本都航空兵部队,这还是第一次来到正儿八经的海军港口。

直升机稳稳地降落在停机坪上,螺旋桨卷起的风搅动着周围的雾气。

舱门打开,常浩南摘掉耳机和护目镜,弯腰走出机舱,目光很快锁定在停机坪边缘等候的一行人身上。

“常院士!”一个熟悉的声音穿透发动机的轰鸣传来。

海军装备部主任杜霖快步上前,军装笔挺,肩章上的将星在晨光中闪烁:“一路辛苦了,欢迎您。”

常浩南握住杜霖的手,半开玩笑地回应道:“杜部长亲自来接,可不敢说辛苦。”

二人之前就有过两面之缘,工作过程中的交流次数更多,算得上是熟人。

“哪里的话。”杜霖笑着朝身后不远处的军车示意道,“走吧,会议室已经准备好了。”

一名副官小跑着上前,为两人打开车门,车内空间宽敞,空调已经调到了舒适的温度。

杜霖示意身后的参谋们分别登上其它车辆,只留下连海造船厂的副总经理张涛坐到副驾。

“辽省号今天早上刚刚结束第十次海试,正在返回连海港。”杜霖一边系安全带一边说,“这次海试很成功,舰艇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预期。”

常浩南点点头:“我在路上看了简报,动力和船电系统的表现都很稳定。”

“我记着99年冬天,也是个这样的早晨。”杜霖的目光突然变得深邃,开始回忆起早年的往事,“我当年还是项目管理中心下面的一个处长,突然接到消息,说是黑海造船厂那帮人突然松口,同意把图纸和技术人员一起打包。”

常浩南微微一笑:“当时他们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对于习惯了老国企风格的那批人来说,我们给的全方位保障可比美国人开的空头支票实在多了。”

这个时候,副驾驶上的张涛回过头来,插话道:“常院士您可能不知道,那些专家后来有差不多一半都成了我们的技术骨干……我们还专门设置了每年一评的‘友谊奖’专门面向这些来华工作的国外专家,效果非常好。”

杜霖接着开口道:“我也是后来才听说,常院士您当年在这里面也起到过不少作用。”

这俩人跟商量好了一样的连珠炮让常浩南有点招架不住,连连摆手:

“举手之劳,举手之劳……辽省号能赶在2010年结束之前正式入列服役,关键还是靠你们海军装备口和船舶工业口的努力。”

听到这句话,张涛却突然正色起来:

“不瞒您说常院士,在瓦良格号既有船体基础上改建新船的工作量其实比我们预想中要多得多,也幸亏是有全套的设计图纸和那些参加过1143项目的技术人员,省去了很多熟悉原始设计的时间,否则工期进度恐怕还要再往后延上个一年左右……”

“……”

当年经手此事的吴懿范如今早已经不在敏感地区一线拼死拼活,但他的公司毕竟涉及到99年那次惊天动地的“误炸”,很多涉事细节都仍然是秘密,因此常浩南也不太愿意过多提及相关的事情。

军车驶过几道哨卡,进入基地内部。常浩南望向窗外,看到远处码头上停靠的几艘驱逐舰正在补给作业。

“对了杜主任。”他找了个机会转移话题,“辽省号入列之后,关于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航母,现在有没有什么更具体的计划?”

一年多以前,杜霖就说过关于下一艘航空母舰的事情,总体思路会是一个采用全平甲板和电磁弹射器的放大版1143.6,但仍然有很多细节尚未得到确定。

常浩南比较关心的,自然是跟动力有关的部分。

不过,杜霖似乎并没有领会他的意思,只是回答道:“具体设计方案仍然在讨论当中,具体情况……”

张涛见状马上接过话茬:“在辽宁号进行改造,包括坞内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发现了1143型航母在基础设计上有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机库布局、升降机布置、甲板区域划分、消防安全系统……”

他的语气中隐含着些许苦恼:

“黑海造船厂的技术人员也在这个过程中告知了很多原计划在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上面完成的改进,还有就是,得等到舰载机起降测试开始之后,再观察一下航空系统还有没有其它需要改进的细节,总之很多工作目前都处在等待的状态……”

常浩南本想再聊一些细节,但随着刹车发出的一阵尖锐响声,车队已经停在了基地机关楼的门口。

“常院士,早餐时间还没过,咱们这的伙食虽然赶不上空勤灶,但也绝对过关,您看……”

杜霖一边打开车门一边问道。

常浩南摇头,把皮帽子扣在头上:

“飞机上垫了一口,还是先看看正事吧,吃太饱了容易犯困……”

……

几分钟后,一行人走进了位于顶楼的会议室。

里面已经坐着十几个人,见到大门被打开之后,几乎同时站起身。

一名穿着深蓝色棉服的男人主动迎上前来。

“常院士,这位是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的郭春雨主任,负责这次舰面气流测量项目。”杜霖介绍道。

郭春雨眼前一亮:“常院士,久仰大名!”说着主动跟常浩南握了握手:“您那篇《大尺度分离流场的非线性控制》我读了不下十遍。”

“过奖了,过奖了……”常浩南一边跟对方客套一边找到自己的名牌落座,“那本书是大概六年前编写的,其中很多细节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已经有些过时了,只是后来一直没机会重新修订。”

郭春雨提到一本书也只是做个暖场,并不是真靠着这东西当指导手册,因此圆滑地切入正题:

“本来,这个项目其实没必要弄出太大动静,但测试计划突然调整,大家又都希望能够超标准完成舰载机起降准备工作,不得已才只好请您出马。”

坐在常浩南旁边的杜霖则补充了背景情况:

“五天前,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离开横须贺向南航行,准备访问马尼拉港,明显是为了给周边某些国家撑腰,但对方的航线远离敏感区域,我们也不好直接派军舰去拦截,所以上头才决定,提前进行舰载机起降测试作为回应。”

“情况我大概都清楚。”常浩南微微点头,然后转向对面的郭春雨,“既然现在情况紧急,那我们直接开始处理数据吧。”

后者转头看向坐在自己旁边的史文强:“全部测试结果都在小史同志那里,随时可以进行分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