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506章 起降测试提前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506章 起降测试提前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1: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几天后。

渤海湾的初冬清晨。

辽省号航空母舰庞大的钢铁身躯划开平静的海面,留下一道绵延数公里的白色航迹。

舰艏14°滑跃甲板刺破薄雾,如同一头苏醒的巨兽,掀开笼罩在身上的一层轻纱。

舰岛顶部的双面雷达天线缓缓转动,发出几不可闻的嗡鸣。

这是华夏第一艘航母下水后的第十次海试,也是正式入列服役前的最后一次全面检测。

舰桥内,舰长张铮大校双手背在身后,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右前方辽阔的海域。

他今年四十六岁,从护卫舰长一路走来,有着超过二十年的航海经验。

但指挥一艘超过六万吨的巨舰,还是让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的沉重。

按照计划,辽省号将在下个月底被编入战斗序列,让华夏海军彻底告别没有航空母舰的历史。

同时也将取代排水量2.8万吨的维拉特号,成为整个亚洲范围内吨位最大的军舰——

实际上,无论是公开还是内部场合,海军都很少把印度同行列为自己的对标对象。

丢不起这个人。

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印度确实是亚洲唯一一个拥有航母操作经验的国家。

要说对这种现状一点想法都没有,那也是自欺欺人。

而现在,扬眉吐气的日子总算快要到了。

“报告舰长。”

轮机长王海峰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打破了舰长有些不着边际的思绪。

“轮机系统检查完毕,锅炉和蒸汽轮机工作状态良好,随时可以进行最大功率输出。”

张铮微微点头:

“继续保持监测,尤其是高压蒸汽管道的压力和振动情况,有情况随时向我汇报。”

在被选中登上辽省号之前,轮机长特地被安排到同样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的杭城号驱逐舰上进修过一段时间。

但两艘船的体量相差近十倍,显然不可能简单进行类比。

“航海部门报告,导航系统、通信系统和气象雷达全部正常。”

航海长的声音紧接着传出。

张铮的目光转向舰艏右侧的武器平台,同时把联络频道切换到了武器系统负责人:

“防空导弹和近防系统?”

导水长的声音混杂着风声,没有前面两位那样清晰:

“红旗-10防空导弹系统已完成模拟锁定和发射测试,1130近防炮的雷达跟踪系统校准完毕,反应时间比上次海试缩短了差不多半秒。”

这些常规汇报并没有让张铮产生什么情绪波动。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舰长,他对这些系统了如指掌。

真正让人格外牵挂的,是那些他,或者说整个华夏海军都还相对陌生的航空作业系统——

也是将决定辽省号能否真正成为一艘战斗航母的关键。

“舰务长,报告情况。”

张铮转向站在一旁的林志远上校。

后者的任务相对复杂,因此在历次试航中都是当面汇报。

林志远翻开手中的检查表:

“报告舰长,飞机升降机和弹药升降机已完成100次载荷测试,未出现卡滞现象;阻拦索的电磁阻力模块进行了50次模拟受力测试,最大缓冲能量达到设计标准的120%;助降系统的菲涅尔透镜光学着陆系统已完成海上动态标校,激光测距仪精度达到±0.1米。”

张铮注意到林志远停顿了一下:

“还有呢?”

“航空燃料储存系统已完成压力测试,所有阀门和管道密封良好;弹药库和机库的环境控制系统运行正常,温度维持在18±2℃,湿度45%±5%,盐雾含量和酸性指标均优于**标要求。”林志远继续汇报,“我们和船厂技术人员分别进行了两轮检查,所有惰性模拟弹经过拆解验证,没有发现任何结构腐蚀或电路失效问题。”

对于一艘已经服役的航空母舰来说,上面的很多部分实际应该由航空作业部门负责检查和维护。

但他们毕竟还在试航阶段,所有属于“船上设备”的部分都和舰务长有关。

直到这时,张铮紧绷的眉头才稍稍舒展。

辽省号将在入列服役后立即进行首次舰载机起降试验,中间几乎没有调整的时间窗口。

任何细小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推迟。

“很好……”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舰桥外响起,打断了舰长的指示。

很快,一名穿着蓝色工作服、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子出现在舱门口。

是来自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的驻舰代表郭春雨主任。

“你回去之后,跟机电长再对接一下相关工作……”

舰长示意林志远离开,接着转向门口:

“请进吧,郭主任。”

“张舰长,打扰了。”郭春雨的声音温和但透着专业,“我们的大气传感器阵列已经全部安装完毕,可以开始进行海上实船气流场测量了。”

张铮转头望向另一侧窗外,看到原本平整的飞行甲板上如今竖立着数十组鞭状传感器,每隔约15米就有一组,让这艘外形简练的巨舰看上去像一只炸了毛的刺猬。

除去桅杆部分以外,多数水面舰艇并不会特别细究流体动力学层面的设计,但航空母舰要考虑到飞机起降问题。

尤其在高速航行过程中,不对称的舰面设计往往会导致甲板风极不规则,加上舰载机又不是平行于舰艇的航向降落,无疑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而郭春雨一行人,就是在尝试破解这个问题。

“我看到了,郭主任。”

张铮点点头,随即拿起舰内通讯器,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方案下令:

“各部门注意,加大轮机功率,改变航向至180,以最大速度逆风航行,准备配合气流场测量……”

“……”

随着命令下达,各部门负责人迅速回到各自岗位。

舰桥内也很快变得忙碌起来。

“郭主任,这些数据能在入列仪式前处理完吗?”

张铮压低声音问道,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控制台。

郭春雨推了推眼镜,回答道:“请张舰长放心,这个项目是我们院目前的最高优先级,只要不出现极端天气或其他意外,肯定能在期限内完成。”

或许是看出对方眼中仍然存在疑虑,郭春雨又紧接着补充道:

“根据**标要求,实船气流场测量只是CFD模拟和风洞测试的补充验证,并非舰载机起降的必要条件……实际上,即使是美俄这样的海军强国,也只在部分航母上进行过类似测量,而像是法国海军和英国海军,甚至从来都没有进行过全面的气流场测试。”

“我知道标准要求。”张铮的目光重新投向窗外逐渐加速的海浪,“但辽省号是我们的第一艘航母,我希望它能以高于标准的规格完成舰载机起降之前的准备工作……”

舰长扶着面前指挥台的右手愈发用力:

“毕竟,历史会记住我们的每一个细节。”

郭春雨愣了一下,接着郑重地点了点头:

“好。”

这个时候,舰桥的门突然再次被打开。

这一次,进来的是舰政委梅汶大校,手里还拿着一份文件,脸色略显凝重。

眼见这副架势,郭春雨当即转身想要回避。

正好他也准备回到甲板上,亲自组织整个数据测量过程。

但还没等迈开步子,就被对方伸手拦住。

“郭主任,先留步。”

梅汶说着快步走到指挥台旁,把手中的文件递给舰长:

“通讯部门刚刚接到命令,要求我们尽快完成一份全舰准备情况报告,还说如果条件允许,上级正在考虑提前进行舰载机起降测试。”

后者接过文件,眼眉微微挑起:

“提前?可入列仪式的时间不是已经确定了吗?”

航空母舰的入列不比普通驱护舰,属于高级别首长都会出席的大事。

“仪式时间不好动,所以起降测试可能会改在入列之前进行。”政委解释道,“考虑到现在已经是第十次海试,所以单从技术上看,相当于只是调换了一下流程……但我们这次回港后,可能只有几天的休整时间。”

张铮快速浏览完文件,沉思片刻后回答道:

“海试的出航时间都比较短,又一直在近海范围,无论舰艇还是舰员都远没到疲劳期,我相信同志们的水平和决心。”

说完,抬头看向郭春雨:

“郭主任,您看气流场数据“

“我理解情况了。”郭春雨立刻回应,“如果确实需要提前,我可以申请额外的计算资源加快数据处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