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475章 海军方面的需求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475章 海军方面的需求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1: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所谓量子化学计算,其实说到底还是计算化学的一个分支,通过量子力学基本原理来对各种材料的性能、结构进行研究,尤其擅长处理微体系中的各类基元反应及其反应机理。

不过,代价也是非常明显的。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求解薛定谔方程严重依赖经验,难以应付航空燃料这样的复杂组分,并且对硝基乙烷促进热解这样的非键作用过程计算误差很大。

只能选择返璞归真的从头算方法。

准确、不依赖任何经验参数、在数学上极其优美。

但难度更高、占用的计算资源也更多。

因此,在大致确定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任务之后,常浩南就回到火炬实验室,进入了相对封闭的研究状态。

至于项目团队的日常工作,则交给了老练的副总师刑牧春。

半个月后。

怀柔科学城。

刑牧春站在风洞控制室外,有些别扭地活动着紧绷的衬衫领口。

这件衣服是当年高超音速验证弹试射成功之后,他参加庆功大会时专门找人量过尺寸订做的,但随后持续两年的高压工作以及怀柔科学城良好的伙食供应,导致身材难免有些走形,以至于再次穿上之后,甚至有些呼吸困难。

其实这颗扣子在99%的情况下都是不会系上的,所以平时倒也不会感觉这么明显。

但今天的情况略有不同。

作为“凌霄“项目的副总设计师,他马上要接待海军装备部主任杜霖中将。

项目总师常浩南院士已经闭关两周,专注于解决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热解机理和成分设计问题,这个重担自然落在了他的肩上。

“刑总,杜主任的车队已经到大门了。”助理快步走来报告。

刑牧春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次接待非同寻常。

“凌霄-1“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在首次测试中暴露出的散热问题让整个项目陷入停滞,而海军方面虽然不可能急着催什么,但毕竟是投入了巨额研发经费的甲方大爷,既然来都来了,那总归希望能看到进展。

很快,五辆军牌越野车出现在视野尽头,并缓缓驶入科学城主干道。

刑牧春整理了一下表情,快步迎上前去。中间那辆黑色轿车的车门打开,一位肩扛两颗将星的中年军官迈步而出。

杜霖中将身材不高,但举手投足间透着军人特有的干练。

“杜主任,欢迎莅临指导。”刑牧春伸出手。

他的握手力道恰到好处,并不像一些军队出身的大佬那样强硬:

“刑总客气了。”

高超音速研究项目本就是天字第一号工程,在东风17掀起巨大波澜之后,更是被提高到了接近两弹一星的程度。

一个军种装备口领导,就算是甲方之一,也不能真拿这个乙方当孙子。

“听说常院士最近不在这边?”

杜霖一边跟着刑牧春的引导往里面走,一边找了个双方都比较容易接纳的话题作为起手。

“常院士正在攻关'凌霄-1'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已经闭关两周了。”

刑牧春解释道,同时带着杜霖一行拐向风洞控制室的方向,“不过项目组其他工作都在按计划推进,整体研发已经逐渐步入正轨。”

在标准回答后面,他还特地强调了一下“步入正轨”,以降低对方的心理预期。

意思是东风17才公开两个多月,我们这新项目也才刚起步,您可千万别抱着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

杜霖微微点头,没有多说什么,而他身后的随行团队则已经开始关注两边墙上贴着的各项宣传牌——

主要是验证弹和东风17研制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节点。

刑牧春注意到这一细节,心中暗自警惕——海军方面显然不只是来“看看“那么简单。

“这边就是风洞中心的最核心区域。”

他刷卡打开一扇电子门,重新聚拢了身后的几十道目光。

此时的控制室内,十几块显示屏实时呈现着JF10和JF14两台风洞的工作状态。

见到军方视察人员到来,除去几名正在操作设备离不开手的技术人员之外,纷纷起立致意。

“这是我们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高超音速风洞群,可以模拟从1.5马赫到12马赫的长时间气流,并对测试结果进行高精度复现。

”刑牧春指向中央大屏幕上的数据流:

“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的基础研究,东风17的乘波体外形设计、当然还有'凌霄-1'发动机的前期测试,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作为一名海军将领,杜霖确实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这样的大型风洞设施,于是快步上前,来到其中一块屏幕附近,盯着上面的图表看了几眼。

然而很快,他就注意到横坐标轴上的单位竟然是毫秒。

“长时间……”

刑牧春对这里每一块屏幕上显示什么内容早已烂熟于心,见到这副反应,马上明白了对方的疑惑,解释道:

“常规爆轰波驱动的超高速风洞,像旁边那台JF10,持续工作时间一般都只有几十毫秒,还是常院士之前优化了激波反射腔的结构,才把周期拉长到零点几秒的水平……当然这是严格的实测时间,如果考虑模拟水平的话,那还是可以达到分钟级别。”

有了对比,杜霖也终于意识到了眼前这台巨型设备的强大能力。

当然,他今天专程过来,肯定不是为了研究这两台风洞的。

所以在气氛进入状态之后,便立即话锋一转:

“我刚才在门口看到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的概念图,好像没有助推段?我记得美国人那边的X51A,好像是带着个显眼的固体火箭来着。”

刚才在外面等着的功夫,刑牧春就已经准备好了各种预设问题的答案,只不过确实没想到对方会从这里切入。

好在他的反应也快:

“杜主任果然细心……我们确实省去了助推段,因为'凌霄-1'是一台能够同时兼顾亚燃和超燃工作的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其中亚燃模态工作下限可以降低到马赫数1.5甚至更低,如果是歼11这样的战术飞机,或者图160这样的超音速轰炸机携带,完全可以从载机速度直接启动。”

在吸气式高超最开始立项那会儿,常浩南还不太确定这个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的可行性究竟有多高,所以仍然保留了类似X51A那样明显的火箭助推器。

至于更换,或者说升级技术路线,那都是X51A第一次试射失败之后的事情了。

只有极少数高层首长和院士级别的审批团队知道。

杜霖的保密级别当然足够,但上级也不可能为了这种具体技术问题专门发个文出去广而告之。

所以听到这里时相当惊讶:

“1.5马赫以下?”

他的眉毛微微上扬,

“这个工作范围……甚至比我们亚燃冲压的鹰击12都宽?”

如果说,前面那些问题还只是视察过程中例行的常规询问,那现在他可是真的来了兴致。

“是的,这是我们团队在进气道-燃烧室耦合设计方面的突破。”刑牧春语气中不无自豪,“当然,如果是舰载或潜射平台发射,我们还是会配备一套紧凑的内埋式火箭助推器,类似鹰击12的解决方案,对体积和重心的影响很小,外观上几乎不太看得出来。”

杜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示意继续参观。

一行人穿过长廊,来到存放测试发动机的厂房。

三台“凌霄-1“原型机被固定在测试台上,其中一台的外壳已经被拆解,露出内部复杂的流道结构。

“这就是出现散热问题的发动机?”

杜霖走近那台被拆解的样机,密密麻麻的金属部件让他有些眼花缭乱。

刑牧春点头:

“是的。在10.5马赫以上持续工作时,燃烧室壁温超过了材料耐受极限。常院士认为问题出在燃料的吸热能力不足,所以亲自带队攻关新型燃料配方。”

杜霖下意识想要伸手轻触发动机外壳,但旋即又闪电般缩了回来:

“刑总,我直说了吧。”

他整了整制服,用尽量郑重的语气问道:

“海军方面想知道,导弹的总体设计指标什么时候能确定下来?”

这个问题来得过于突然,让刑牧春心头一紧——

东风17公开亮相才不到两个月,上面肯定知道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难度,不应该这么着急才对。

退一步讲,就算是急,也不应该直接过来催。

如果常浩南本人在这里,那当然无所谓怎么表达,有什么说什么就行,甚至怼回去都无所谓。

但刑牧春还是没有这个底气,只好尽量捡积极的部分说:

“杜主任,目前我们只是初步确定了串联乘波体的宽速度适应方案,但具体结构和外形还需要等'凌霄-1'的最终参数确定后才能敲定……相比于传统的涡轮发动机和亚燃冲压发动机,超燃冲压模态下的工作参数与来流预压缩能力高度相关……”

听到一半,杜霖抬手打断:“刑总,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我问的不是具体设计方案或者原型弹,只是想知道,能否提前拿到一些基本的物理参数……比如长度、直径、质量、重心和升力分布……”

刑牧春的眼神瞬间变得有些疑惑。

杜霖只好进一步解释:

“海军现在面临的情况是,歼15舰载机研制和固定翼舰载航空兵部队组建已经到了关键阶段,我们目前正在编制舰载机的使用载荷谱……”

“包括近中远距离的空空弹、电子战吊舱、副油箱、伙伴加油吊舱、各型自由落体和滑翔炸弹,还有鹰击83K反舰导弹这些常规弹药都已经测试过了,所以上面就希望能提前拿到未来更高级别弹药的物理数据,最好是一个有亚燃冲压点火能力的训练模型弹,也好一步到位,给后面省去一些麻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