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金鳞开 > 四五六 星宿煌煌日月光(二)

金鳞开 四五六 星宿煌煌日月光(二)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0:39:48 来源:蚂蚁文学

“左良玉身死,楚镇诸将各自为政,割据一方,明廷需要三十万大军方能平定湖广。所以京畿方面的精锐明兵,也可能会被调派下去。”多尔衮身体尚未恢复,消瘦的身形几乎被铺着虎皮的座椅彻底吞没,有气无力地跟自己的铁杆心腹通报咨询。

宋弘业因为最近立场坚定,也获得了参与机密会议的“恩赐”,站在班尾,听得冷汗淋漓。

因为这则情报正是皇太子交给他,让他去获取多尔衮进一步信任的敲门砖。

是哪里出了问题?宋弘业拿到情报之后没让第二个人知道,肯定不是出在自己这边。而且这则情报用的是“死投法”,是由一个不知情的交通员投在一个不会有人去看第二次的死地址,十分安全。

莫非皇太子身边有内鬼?

宋弘业心中暗道。

“宋弘业。”多尔衮点了点宋弘业的名:“我也曾派你做过这个差事,怎的一丝进展都没有?”

见多尔衮因此对他有了不满,宋弘业只得硬着头皮道:“主子,这消息其实奴才也拿到了。”

“哦?”多尔衮眯起了眼睛。

“主子,奴才以为:这消息恐怕不切实,多有妄想之辞,故而不敢送到主子面前。”宋弘业道。

“说说。”

“主子。”宋弘业在心中整理了一下,道:“传言左良玉身死,这本身就不可信。明廷最会玩这种虚虚实实的消息,那左良玉刚刚起兵作乱,怎就会死在半道呢?奴才以为多半是明廷放出风声,不让其他藩镇起策应之心。”

多尔衮也觉得这实在有些太过巧合,如果说是明廷故意传出左良玉的死讯,不让其他藩镇有机会浑水摸鱼,这倒还说得过去。

“其次,楚镇号称二十万。实额八万,就是满打满算也用不着三十万大军前去弹压。更何况都已经说了那些悍将各自为政,割据一方,那正是击破的好时机,真有必要从北京这儿调兵?”宋弘业理清了思路,嘴上也利索多了。

“调过去也是师老兵疲,不堪用了。”宋弘业补充道。

“此事关系到我大清出关安危。还是要探查清楚。”多尔衮终于还是选择了相信宋弘业。

宋弘业渐渐放心,又暗自道:无论哪里来的消息,显然多尔衮还有其他情报来源。这种竞争者岂能留着?就算是留着,也只能用它的错来陪衬我的能干。

“主子,倒是有一桩事,奴才今日过府之前才得到确认。还来不及具本题奏。”宋弘业在脑中一阵搜索,找到一条不影响大局,又能表现自身能力的消息来。

“此处都是心腹之人,但说无妨。”

“嗻,”宋弘业应道,“是打着大西旗号的张献忠日前弃了重庆,逃入贵州境内。明廷已任命杨展为四川总兵官。刘宗敏为四川总督,顾君恩为四川巡抚。闯逆入川的部曲,赐名‘忠贞营’。”

“远在四川的事,与我大清倒是没甚关系。”多尔衮只觉得事不关己,下意识里对宋弘业的能力却也给了一分肯定。

宋弘业却又有不甘抛出的情报只取得这点收获,躬身又道:“主子,这恐怕比楚镇那消息更有用呐。”

“哦?湖广是天下粮仓,所谓变生肘腋。四川不过边陲蛮夷之地。就算乱起来又能如何?”多尔衮不以为然。

“主子,这刘宗敏是李自成手下头号战将,号称小徐达。顾君恩又是李自成的第一谋主。两人一文一武,一个总督一个巡抚,正是将四川握在了手里,焉能不变?一旦四川有变,便是十数万大军突入湖广、汉中之势。明廷岂能不调重兵?”宋弘业推理道。

多尔衮心里顿时一轻:若是如此,北直这边果然会轻松许多。

“主子,所以奴才思量着:若是四川有变,明廷很快就会的对我大清用兵了。”宋弘业非但需要情报方面的地位。更需要一个谋士的身份,否则多尔衮许多想法都不能侦知,那可是天大的浪费。

“哦?”

“兵法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明廷要调兵去四川,肯定得先在这儿跟咱们打一仗,而且还得打得……”宋弘业差点说“打得我军尽快逃出关去”,硬生生憋住后,转道:“打得让咱们相信他们是要在这儿死磕。”

多尔衮点了点头,望向洪承畴,似在询问这位谋士的意见。

“那为何不布下空城计,突然撤防,让我军以为他们另有诡谋呢?”洪承畴只好上前问道。

宋弘业想了想,道:“洪督所言极是。只是明廷由太子朱慈烺主事,此人一向谨慎,用兵慎重,用空城计的可能极小。再不济,也会发兵略作试探。”

洪承畴并不否认,只是退了下去,其中判断还得多尔衮自己来做。

多尔衮此时仍在虚弱状态,脑子也不甚灵敏,想了半天没有所得,索性挥手命众人退下,只是让两白旗尽快退出关去,将殿后的任务交给统领两红旗的代善和博洛。两黄旗是皇帝的亲领旗,此刻护送着顺治和后宫诸人已经到了遵化,打算从喜峰口出关。

喜峰口既是唐时卢龙塞,大明景泰三年筑城置关,称喜峰口关。满洲几次破关掠夺,走的都是这条路,十分熟稔。而且相比走山海关,喜峰口回去虽然路远,但是更加安全。现在明军水师占据了整个辽海,而辽西走廊一侧是山,一侧是海,万一明军从辽海登陆,对圣驾造成的惊动也是非同小可。

而且从喜峰口出关,还可以顺道用大军威慑一下蒙古各旗。虽然满洲人自己知道这回是踢到了铁板,但绝不能让盟友看出来。就算盟友已经起了疑心,也得装出大获全胜的姿态,否则日后谁还跟你卖命?

再者,林丹汗固然已经死了,但保不齐哪个蒙古王公见满洲势弱兴起一点别的念头,那时候再动用大军去镇压可就是得不偿失——蒙古人穷得连铁锅都没有,跑得比兔子还快,打了也没甚油水。

紧跟两黄旗出走的是两蓝旗,用以拱卫圣驾。

两白旗作为多尔衮的嫡系,在两蓝旗之后退出北京,走山海关回盛京。这样非但可以多几天掠夺时间,也可以比圣驾更早回到盛京,在安置上再占些便宜。

洪承畴知道这是苏克萨哈出的主意,只觉得此人也是小家气,但见多尔衮那么高兴,自然不会去犯颜进谏,否则就是犯贱了。

“连根针都不要留给明廷!”这是两白旗的共同呼声。

甚至还有人建议走之前将北京城烧掉,一来可以断绝那些汉人的归乡之念,二来也是发泄胸中怨愤,祭奠那些战死关内的同族亲戚。

好在满洲上层对明廷已经有了畏惧,也害怕做出这等决绝的手段,日后引来明军的血腥报复。

不过不烧北京城,可以烧紫禁城,这样心理压力轻了许多,也可以平息族人的呼声。

“的确妙极,李自成走时就想烧了紫禁城。”洪承畴看似赞同,却让多尔衮想起了李自成的下场,觉得不很吉利,从此焚城之说也就偃旗息鼓了。

“东西带走了,尼堪还会运过来。屋子就别烧了,日后还是咱们的。”多尔衮强撑着说了句硬气话,听起来却是底气不足。

……

“东西也不能让他们随便就都带走。”朱慈烺轻轻敲了敲书案:宫里的古董日后各个都是天价,随便打个碗都能让人心疼几天。

何况朱家御极三百年的积攒,那些书画宗师送进来的上佳之作,历代皇帝自己的作品,四方藩国进贡的特产宝物……若是就这么让满清全都带走,一方面国家面子不好看,另一方面……难道让皇室和爆发户一样去买新的?

满清对于那些不能吃用的东西倒没有朱慈烺这般的执念。他们优先带走的是粮食和人口,其次是牲口和金银财宝,最后才是古董、书画、艺术品。至于用了两百多年的金辂之类的礼器,满洲人只会诧异明廷有如此破旧的垃圾,一丝带走的念头都不会有。

所以除了被两黄旗带走的皇家日用品之外,大头都在两白旗手里。

宋弘业很轻松就窃取了一份带走宫中文物的单册,同时也发现了一个以宫中太监为主体的盗窃集团,只是因为现在京城风头不对,而且满洲人搜刮得实在太厉害,以至于市场萎缩严重,可以暂且放放回头再说。

“殿下!打吧!”萧东楼听闻皇太子殿下不让满洲人搬家,终于忍不住喊出心声:“我第二师上下,惟愿一战!”

“我军若是要派一万兵登陆觉华岛,水师需要运几天?”朱慈烺望向坐在左手边的沈廷扬。

天津行辕设立之后,沈廷扬就赶到了天津,一方面进献自己定稿的《伏波今策》,一方面也看关于辽东方面是否有新的任务指派。

沈廷扬心中默算,以一船三百余人算,一万人需要三百船次。若是大军在复州集结,到觉华岛只有两百里海程。只要借得风力,五七日里便能完成任务。若是留个余量,报个十日总是没有问题的。

ps:感谢大家支持~~求推荐票和月票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