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金鳞开 > 四五五 星宿煌煌日月光(一)

金鳞开 四五五 星宿煌煌日月光(一)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0:39:48 来源:蚂蚁文学

崇祯十八年元旦节真正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在虏难区的百姓连张灯结彩都省了,而明统区为了支援天津之战,克勤克俭,不允许官府举办奢华的放灯活动。豪门大家也因为财不露白的道理,装出一副寒酸相。

“希望能够在万寿节前光复北京,也好为圣上贺寿。”萧东楼在天津城墙上巡视,有意无意地提起攻打北京的话题。

围攻天津的清军已经退兵了,但是朱慈烺并没有发布新的作战任务,只是让第一师巩固保定,第二师巩固天津。突如其来的安静让萧东楼十分不适应,又因为之前犯了过错,不敢开口讨要收复山海关任务。

要在万寿节前光复北京为圣上贺寿的事并非萧东楼首创,许多人都这么说。作为与冬至、元旦并列的大节日,崇祯朝的万寿节是在立春日,也因此失去了风头,只在宫中热闹一下罢了。

朱慈烺很反对献礼、贺寿之类的说法。在他看来,任何事都不能为了某个纪念日期而做出决定。唯一能够做出时间决定的,只能因为事态本身到了瓜熟蒂落,或是不得不为的程度。若为了向圣上贺寿,贸然发动攻势,让士兵在不成熟的条件下作战,这足以称之为“暴虐”。

更何况皇太子已经与吴甡定下了策略,并不愿将满清逼得狗急跳墙。

徐徐图谋就必然可以拿到手的果子,没有必要为了赶时间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除了京师这边的劫掠之外,阿济格在山西大同一代广征民夫,突然之间出关逃入蒙古,这消息让朱慈烺有些意外,更让多尔衮十分震惊。谁都没想到阿济格有这样的“眼光”。但更可能的情况是单纯觉得打不下去了,想抢了人口、财物,回盛京过自己的小日子去。

姜瓖没有珍惜明廷开出的条件,骑在墙上冷不丁发现墙已经塌了。又因为阿济格带走了满洲精锐,导致大同防务空虚。他因此急急忙忙派出使者,希望能够起义。然而单宁可不愿意自己成为罗玉昆第二,见也不见那个使者,径自发起大军攻打大同。

大同守兵早就不满意顶着绿旗被人当王八一样看,更不愿意为姜瓖卖命,临阵倒戈、起义的营伍甚多,第三师除了在大同城外打了一场不成比例的碾压战,十分顺利地占领了整个个大同,挥兵东进,剑指居庸关。

……

“陈哥。看情形似乎有变。”一个壮汉走近陈一元,低声说着话,眼睛四处瞄,显得十分警惕。

陈一元从天津捡了一条命回来,仍旧被编入绿营,莫名其妙就成了守备。不过他们在天津撤退时并没有回京,而是被分到了抚宁县驻防。满洲人信不过汉兵,有绿营处必有八旗。前者用来干苦力脏活,后者负责监视。

至于对满洲而言生死攸关山海关。那里驻防的八旗兵越来越多,已经跟绿营兵将近持平了。

“这些日子过去的人马越来越多,听说大同也已经光复了。”那壮汉低声道:“鞑虏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看得出来。”陈一元站在城头,看着下面络绎不绝地百姓穿过城门。从百姓队伍里传出的哭喊声中可以得知,这些人都是被东虏劫掠的生口。青壮队伍里用了绳索将人串起来,老弱妇孺的队伍里连绳索都没有。几个满洲真夷骑马挥鞭子。像是赶牲口一样将人赶往山海关。

山海关地处辽畿咽喉,北面是山,南面是海,根本没有那么多土地安置百姓。每天这么多百姓被赶过去,不问可知。都是要被鞑虏掳去辽东的。

那壮汉看得睚眶欲裂,后槽牙忍不住地紧紧咬合,道:“这么多人,竟然被几个鞑子驱赶,真是丢人!还不如暴起杀他一场!”

“人家有刀。”陈一元叹道。

那壮汉道:“就算站着让鞑子砍,砍得刀卷刃了也砍不完这么多人。”

“你第一个站出去?”陈一元瞥了一眼自己的伙伴:“就你张翰民是英雄,是英雄怎么顶着绿旗站在这儿?”

张翰民脸上一红:“咱也是迫不得己,谁知道自己就这么被卖了呢。陈哥,日后怎生是好?难不成真去辽东过那茹毛饮血的日子?”

“哼哼,你想得美。”陈一元指着城下这些人道:“你看看他们,若是能够茹毛饮血都算老天爷开恩了。鞑子可不把咱们当人看,到时候的事还两说呢。”

张翰民低声道:“陈哥,我还没给我家承继香火呢,我不想去辽东。”

“你跟他们说去。”陈一元朝城下那几个的满洲大兵指了指:“跟我说有个屁用?”

“我不能让我儿子生出来就是人家的奴才。”张翰民仿佛没有听到陈一元的回答,从喉间挤出一句话来。他见陈一元脸上微微变色,方才又道:“当年跟着哥哥弃了大明,跟着大顺,本是想讨个安生日子。后来弃了大顺跟着大清,也是想着好死不如赖活着。可偏偏现在头也剃了,人还要赶着去关外做牛做马,这是连活路都不给咱们留哇!”

见陈一元不说话,张翰民又道:“陈哥,老百姓手里没刀,咱们有啊!不如反了吧!”

陈一元心中一动,旋即打消了这个疯狂的念头。他手下说是有一个营,其实不过五百多人,堪战的主力不过一百多。满清在抚宁也没有布置重兵,只有一支百人来的人马,摆明是在监视绿营。

“抚宁县城好说。”陈一元沉声道:“只是永平府鞑子合起来也有大几千上万的人马,西面是卢龙、昌黎,东面就是山海关,你看咱们上哪儿能找条活路?”

张翰民想了想,道:“我听说鞑子现在都在往关外跑,山海关也没什么重兵,要不咱们将山海关给夺下来,献给朝廷,也好谋条后路。”

陈一元着实在心中打了好几个弯,终于点了点头。由他这一方主将点头,张翰民自然振奋非常,两人说干就干,纷纷去联络部众,甄别可靠的心腹出来,第一步当然是要把去山海关的路搞清楚。

这二人天天听着山海关的名号,却从未去过。当得知山海关不光光是一座关城的时候,也是颇为意外。他们手底下撑足了就一百多个壮汉,几十把刀、枪,十来副盔甲,要说偷关,还能试试,可偷了关之后可就被东西两罗城、南北两翼城彻底围得死死的了。别说守城,这点人手连个城门都守不住。

这不是谋反,分明是作死。

张翰民就算再牛气,此时也只能退了占领山海关的念头。

只是每日里看着哀嚎东去百姓越来越多,陈一元与张翰民都是心中扯得紧,也真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想想自己很快就要步其后尘,整日介寝食不安。

出了山海关是辽西走廊,并东虏熟地。各旗要将人口财物送回家里,这些人就要穿过这三百七十里走廊,进入辽河平原方能停歇。经过这三四百里的驱驰,天寒地冻缺衣少食,能有一半人活下来就纯属不易了。至于要想再活着返回故土,更是难于上青天。

然而这些鲜活的人命对于高高在上的决策层而言,只是一个数据。

区别在于数字的详细程度。

多尔衮拿到的八旗掠夺人口的数字,精度在“万”这个级别上。而朱慈烺得到的数字,精确到了“百”。为了方便日后制定作战方案,朱慈烺还让宋弘业提议多尔衮在辽东编户齐民,确定各旗的人数,以及最大可能的战斗力。

宋弘业与多尔衮一说,重点落在了了解其他旗的丁口数目上。多尔衮私心极重,死抓着自己的牛录和两白旗不放,同时又贪婪地盯着兄弟、侄儿手里的人口,自然对此大加赞赏。

以前的人口难以统计,但这些新掠夺来的人丁却是十分方便点算,反正本身在出关的时候就要清点一遍,以免各家藏私,不肯按照比例上缴公中。

宋弘业也终于做到了谍报人员的最高境界:影响决策。

为此,朱慈烺必须增加宋弘业在满洲贵族、尤其是多尔衮面前的分量。他站在多尔衮的角度上分析,自己当前最需要什么。

是善战的兵马么?

不,满洲人不会承认诸申勇士会被人击败。

是能统军克敌的大将么?

或许是,但这个自己无能为力,宋弘业作为汉人的出身决定他不会被赋予兵权。

是耳聪目明么?

对!这才是多尔衮最希望得到的东西。

在奴儿哈赤和黄台吉时代,明军所有动向都在建州人眼中盯着。尤其是黄台吉后期,明军九边重镇的所有军事部署和调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因此满洲铁骑才能做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以恰到好处的优势兵力击败明军。

这些优势是如何建立的?正是靠忠心耿耿的晋商贡献情报啊!

然而这次因为入关仓促,晋商也没有来得及收罗南方的军民情报,宋弘业虽然受命开展对明廷的情报搜集,却因为时间太短,看不到收获,以至于竟然落入耳聋眼瞎的境地,处处受制于人。

有这样惨痛的经历,如果宋弘业能够证明自己在情报工作无可替代的地位,那么未来就能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情报,也能对东虏决策作出更大的影响。(未完待续。。)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