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金鳞开 > 一百章 西风催客上马去(五)

金鳞开 一百章 西风催客上马去(五)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0:39:48 来源:蚂蚁文学

朱慈烺尚未出宫的时候有一大休闲活动,便是从邸报中寻找自己记得的历史名人,看看他们的人生轨迹,乃至于生老病死。渐渐的,他发现很多人都跟历史书上的记载不一样,与电视剧里的形象更是大相径庭。

更让他迷茫的是,哪怕知道某位名将是战死沙场的宿命,却完全无法更改。一则是他自己的力量有限,连后妃都不能预政,何况一个年幼的少年。二则却是现实中充满了曲折,前一刻还阳光灿烂,后一刻便是雷霆暴雨。作为一个非历史专业的文科生,朱慈烺怎么可能知道那么多隐藏在故纸堆里的曲折故事?

他曾十分属意卢象升,很为这位忠勇之臣挂心,但卢总督却是战死在朱慈烺认为最不可能出事的时候。

他也曾希望曹文诏、曹变蛟能够摆脱宿命,甚至恳求崇祯在这两位总兵回京叙职的时候多留几日,去东宫给他讲解兵法。然而崇祯却嗤之以鼻,让他好好读书练字,兵法晚几年再学也来得及。

结果大小曹将军直到战死都不知道东宫曾经希望能够见他们一面。

几次三番的无奈最终磨了太子的性子。

朱慈烺很快就明白,要想逆天改命并非不可以,但绝不能蛮干。只有投身历史之中,顺着大势走下去,才能在关键时刻出手,扭转乾坤。若只是一个冷眼旁观的看客,即便带着百度穿越过来,也别想有什么作为。

朱慈烺超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让他很快改变了思维方式,摆正了立场,首先以皇太子的身份考虑问题,然后以皇帝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当朱慈烺听到自己病中的弟弟对父皇陛下说:“九莲菩萨说陛下待外戚太苛,所以子息困难……”他第一个反应竟然是:这小子就算没病。也必须夭折。

发现自己竟然下意识地产生了这个念头,朱慈烺终于确定自己已经融入了“历史”中,成为了一个“古人”。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皇明臣子,首要原则就是:不要跟皇帝对着干。

其实任何一个朝代都一样。

事实证明,在外不要跟执政对着干,在家不要跟老婆对着干。只有做到这两点的人。才能无灾无祸健康长寿。

吴甡是皇帝钦点的案犯,虽然罪名有些模糊,更谈不上什么证据,如果以法律专业眼光来看,简直可说是荒唐。但作为皇太子,朱慈烺身为儿子不能议论父亲的过失,身为臣下不能议论主君的过失,所以最好的处置就是保持沉默。

“当年众辅臣之中,吴甡、蒋德璟、黄景昉并为相。蒋德璟善理财、治兵。黄景昉有识人用人之能。”冯元飙努力平抑着呼吸,道:“惟独吴甡有大器。”

“当日也是冯先生将吴甡举荐给周延儒的吧。”朱慈烺道。

冯元飙心下打了个疙瘩,又是一阵咳嗽。

这事说来真是官场错综复杂的明证。

冯元飙当初在言路时,与周延儒极不友善,可谓政敌。

崇祯十四年,周延儒复相为首辅,想为冯铨“复冠带”。冯铨是著名的阉党,当日钦定逆案“论杖徒”。后来赎为民。当时朝中言路多是东林故旧,周延儒想为冯铨翻案。压力之大可以想象。

然而冯铨与冯元飙又是同宗,冯元飙是希望冯铨能够起复的。他进言周延儒,启用吴甡为助力,分散压力。周延儒当时想与东林结好,故而同意吴甡入阁。盖因吴甡也算是此时朝中名望甚高的东林人士,曾受惠于东林“三君”之一的星。又施惠于另外“一君”邹元标。

谁知吴甡入阁之后,并不同意冯铨起复,直接找了当时的户部尚书傅淑训,否决了冯铨起复之事。后来周延儒想以张捷为南京右都御使,也被吴甡阻拦。因而彻底分裂成了两党。

吴甡入阁之初,肯定是知道周延儒要以冯铨起复为交换筹码。——内阁辅臣又不是不值钱,没道理人家白白给你。

入阁之后,吴甡掌握权柄便不认账,直接就坑了推荐他的冯元飙。

照常理说来,冯元飙不乘现在落井下石就不错了,竟然请太子去营救吴甡,实在有些反常。

朱慈烺点破两人过往,实在也是无奈之举。即便以他的阅历和认知,也不知道为什么冯元飙要推荐吴甡。

朱慈烺看了看李邦华,突然醒悟道:“是因为东林?”

若说李邦华、冯元飙、吴甡三人有什么共同标签,那就只有东林了。虽然李邦华一直不承认自己是东林党人,并且表示不认同东林党人的许多方针和做法,但他是邹元标的亲传弟子,想否认都不行。

冯元飙的履历中虽然没有东林印记,但他是浙江慈溪人,父亲冯若愚是南京太仆寺少卿,光凭这两条就充斥着浓浓的南党气息。

李邦华无奈道:“天下哪里还有东林?殿下用人,当局量才器大小,不当以党取人,因人废才。”

天下的确只有东林之名而无东林之实。江南士子一度聚在复社旗下,想延续东林正气,但是张溥一死,再没人能扛起这面大旗,最终沦落为才子佳人的娱乐会所。

朱慈烺想起沈廷扬也跟复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笑道:“是我多心,误会了二位先生。”

“东宫幕中实在不见有鼎力者。”冯元飙无奈道:“臣荐吴甡,的确是出于公义。”

朱慈烺被冯元飙说得越发有些愧疚。他很清楚吴甡的才干器量,的确是有宰辅之姿。东宫外邸之中,刘若愚可以看一座紫禁城,吴伟业只能看一间办公室,而自己身为太子却还需要一个能够鸟瞰天下的真宰辅。

如今首辅陈演是个庸人;蒋德璟掌握着户部,是不可能随太子去洛阳的;黄景昉已经在强烈要求退休;魏藻德虽然是崇祯三年的状元郎,却也是绣花枕头一肚子的草。若是能从诏狱里将吴甡拉出来,想来他是不可能复相的,却大可以挂个太子宾客的名头,在东宫幕中行走。

“二位先生,”朱慈烺闻言道:“我身为人子,不敢与皇父有丝毫悖逆。吴甡是钦点要犯,当真值得我犯此等不韪?”

“殿下纯孝,天下共睹。”冯元飙吸了口气,硬挺着道:“然则,宰相之才原本不得世出,吴甡当此才而虚耗于牢狱,实在为天下憾事。”

“吴甡真能济世?”

“只要吴甡肯做,断然没有做不成的。”冯元飙又咳了两声:“臣以为他可比一人。”

“何人?”

“万历首辅,江陵张居正。”冯元飙压着肺里刺痒,大声道:“殿下欲成大事,当得有他相助。”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并不是大明臣子的最佳榜样。但他在任内力行考成法,的确让暮气沉沉的大明再次焕发出朝气和潜能。无论其个人人品如何,才干上却是无人能够质疑的。冯元飙以吴甡比作张居正,可说是极高的褒扬。

朱慈烺已经过了追星的年纪,他更注重的是整体实力的提升。不过眼看着一个王佐之才在侧,却不能将之拢入彀中,的确是一桩憾事。

“本兵向来有料事如神之风评,”朱慈烺笑道:“我便从善如流,去与皇上要人!”

李邦华闻言,脸上的皱褶也抹开了许多笑,道:“吴甡此人顽固,殿下若是真心要收用他,还当亲自去见见才好。”

“若真是王佐之才,我自然亲去诏狱迎他。”朱慈烺道:“到时候,也要多谢二位先生举荐良才,助我大力。”

冯元飙知道自己如此力荐一人实在是冒了极大的风险。一旦日后吴甡开罪了太子殿下,牵连到自己那是必然的事。

想想自己宿疾缠身,请求致仕的奏疏已经上了好几封,能够为朝廷做的最后一点事,也就只有推荐几位良才了。他在奏疏中已经推荐李邦华或者史可法接任兵部尚书,尚未有批复下来。上次与太子说起这事,太子也不置可否。若是吴甡得用,自己兵部这一摊子事也就再无牵挂之处了。(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公布一下群号,欢迎读者加入聊天:193761120汤氏小说史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