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君子岳大掌门 > 第一百四十七章 讲学

君子岳大掌门 第一百四十七章 讲学

作者:何子易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04:33: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岳不群笑骂道:“这岳子大贤也叫够了,该适可而止了,如让他人知晓,非治你个不敬圣贤之罪,而我则是妄称大贤之罪。qiuyelou”

谢迪笑道:“正如王伯安所说的,‘老师立言数百万,句句皆是至理名言,他人如能得其中万字精髓,就可称之为世之大贤。老师如何不是圣人。’小弟不过称声岳子大贤,岳大哥就受不了,这可不行,岳大哥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气概才是。”

岳不群只是摇头不语,谢迪等人太过年青,还不懂世界的黑暗性,这是好的、积极的一面,可不能打击到他们,只让谢迪不要乱叫及可。岳不群向谢迪介绍了宁中则,一起入府闲坐。谢迪献宝似的拿来厚厚的一叠新书,岳不群拿起一看,书名写着《通微先生学说》。共二十六卷,七十八本,每本百页,共万余字,字迹清晰,全是岳不群之说辞。

岳不群浑身颤抖,大为感动,此时印书可不像后世那样方便,八十万字的长篇巨作,光是校检排版及用文言文的方式缩编,就不知花费多少人手功夫和钱财。想后来的李时珍,一本《本草纲目》,花了三十年时间的编写,至死也不见出版的一日。没想到自已一言未发,一力不使,先有路伯龄路老爷印制《五德教圣经》。后有谢迪等百名仕子印制的《通微先生学说》。如此恩德,真不知该如何报答才好。穿越七年时间,总算是在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份自已的印迹,可算是不虚此行了。qiuyelou

傍晚时分,闻迅回来的王守仁、唐寅、祝允明、文壁等百余仕子全回来了,忽啦啦的跪了一地,大叫“拜见老师”。

惊得岳不群也跪下叩头还礼,最后还是谢迪扶起岳不群劝说道:“他们既学了岳大哥之学说,自然全是岳大哥的学生,拜岳大哥一拜也是应该的。”

岳不群满脸通红,连连摆手,忙称不敢,说道:“岳某才疏学浅,不学无术,连个诗词文章都写不出来,如何敢称诸位贤才之师啊。”

谢迪笑道:“岳大哥过谦了,《通微先生学说》一出,何人敢说岳大哥才疏学浅,不学无术。如果岳大哥真的才疏学浅,不学无术。诸位兄台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自会弃岳大哥而去,另投他门。”岳不群只得厚颜受了,毕竟老师和学生不如师徒严谨,去留自便,不能强求。

在众仕子的要求下,岳不群开书讲课,更详细的解说自已的学说,一说又是一月之久。这日,王守仁提问道:“老师,弟子这一年多来,曾游历了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九地,每地都至少寻孤问贫了上千人,总共接触不下万人,其中感触良多。发现各地官员大都高谈阔论,对于治下的百姓不闻不问,胥吏差役狠毒之辈比比皆是……老师,不知如何去做,才能让孔圣人所说的大同世界早日到来啊?”

岳不群不明答,反问众士子道:“孔圣人曾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尔等该如何理解?”

有士子举手答道:“孔圣人的意思应该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岳不群摇了摇头,说道:“古人曾说官员牧民,如牧群羊,应该就是你的这个意思了。可孔孟之道至深至博,要想真正理解清楚没有其他办法,唯有‘与时俱进’四字真言。”

“哦?”众人皆都感到新奇,与时俱进这四个字还是第一次听说。唐寅开口道:“请问老师,何为与时俱进。”

众人皆盯着岳不群,宁中则的俏目更是一眨不眨,看岳不群如何解释与时俱进。岳不群一笑,说道:“所谓与时俱进,指的是常人的思想与行为要随时代一起进步,正所谓时移则势异,势异则情变,情变则,则理解不同。”

祝允文站起拱手问道:“老师,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时事变了,形势就不一样了?形势不一样了,所以我等理解孔圣人的话也要不一样?”

岳不群点头笑道:“对,我们的思想必须跟着时代一起进步,才能真正理解孔圣人话语中所包含的意思。”

众仕子皆点头,若有所思。谢迪插言道:“岳大哥,你说的意思我都明白,可是我还是没有想明白我们该如何‘与时俱进’的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啊。”

“其实很简单,只要结合到当今的具体情况,具体时事来理解孔圣人这句话就无差错了。”岳不群说道:“在上古之时,混沌初开,民皆愚昧,唯圣人先知先觉。在这个时候,究竟何为对,何为错,怎么行事是好,怎么行事又是坏,基本上只有圣人才清楚。故三皇之伏羲天皇教先民结网而渔,神农地皇制耒、耜教先民耕种五谷。如果先知先觉的伏羲天皇与神农地皇不是果断采取先行再说的办法,而是先向百姓解释为何要编网、为何要制作耒、耜。编网、制作耒、耜会带来何等的好处,我想等所有的百姓都弄明白了,先民也就都饿死了!”

岳不群的比喻向来粗浅通俗,但是却很形象的让所有仕子都理解了其所要表达清楚的意思。岳不群又道:“这个时期按照孔圣人的说法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阶段,就是可以让百姓跟随着走,不一定要让百姓知晓这是为何如此。这个阶段可称之为启蒙时代。第二个阶段,就是孔圣人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阶段,正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广为传播的时期,百家学派纷纷著书立传,收养门徒,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百家争鸣盛典。此时,文化知识由世卿士大夫,逐渐向士与国人传播,百姓的文化素养比起远古洪荒时代已然大有提高。在这个时期,孔圣人的话其实已经变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