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荒野时代 > 第126章 进入省桓

荒野时代 第126章 进入省桓

作者:烟竹海棠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6-22 02:32: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表妹继续说道:“门口的兄弟,你们也别站着了,你们出来一个人帮我送送三位大夫。”

说罢,从枕头下面拿出三锭金子分别递给三位大夫,作为诊资,弄得王、张、颜三位大夫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接吧,自己连主家是什么病都没看出来,更没下药,心里亏得慌,如果以后传出去,也丢不起这个人;不接吧,看着表妹坚定的眼光,再想想这些门神似的人,又担心不收钱而得罪了这些人。

金泰看他们磨磨唧唧的,早已经的不耐烦,“拿上!让你拿你就拿,磨叽什么!”

三位大夫赶紧拿上金子,朝表妹鞠了一躬,跨上药箱,转身就走。表妹见他们走了,接着说,“大喜、二喜,你们两个再去请两位。请不来人的话,你们也就不要回来了。”

大喜、二喜平时没见过表妹这么泼辣的一面,没吃伺候吃饭的时候,也还以为她就是一位娴淑温良的主母,当下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心想以后得用心伺候了,转身就朝外跑去。

表妹继续说道:“门口的几位弟兄,你们进来,从现在起,你们只留一个人在这里守卫,再去一个人给老家发飞鸽传书,告诉他们坚守老家,不得放任何人进出,其余的人到门口去,守住门口,不让任何可以的人进到会馆来,同时不准住在会馆里面的人随意走动。”

表妹对金泰说,“王掌柜,多亏了你主持。但眼下还有一件大事要办,有劳你亲自去跑一趟。你去请赵长庚赵总爷立马过来,商量事情。你就说大爷请他。”

金泰刚出大门没多远,就见长庚骑着马,边走边哼着小曲,摇摇晃晃地朝这边走来,他还不知道这是大儿子安排人过去请的,还只当是碰巧碰上了。

长庚见他来了。还以为是大儿子派去催他的人,老远就笑呵呵地说:“你们家老板真是心急之人,我来晚一点,就让你来催我。我这不是来了嘛。”

说完还打了一个大大的饱嗝。似乎一口饭菜马上就要喷涌上来,看样子昨夜吃的酒,到现在还没醒过来。金泰见他这个样子,连忙跑上前去,扶住马头。牵了就走。

进得会馆,长庚这才听金泰说大儿子突然昏阙过去了,这才立马召集起来,当下就要闯到后院去看过究竟,幸亏有金泰拉着他,说后院有主母在,不方便。

他说话时,恰好被等候在门口的小云听见了,小云告诉了表妹,表妹就来到门口。专门请长庚和金泰进去,说都是自家兄弟,不要见外。

长庚和金泰这才一前一后地进了后院,直趋大儿子静卧的房子,只见大儿子双眉紧锁,似乎睡着了在做梦一样,只是脸色泛白,没有血色,有时还浑身微微发抖。

长庚虽在行伍,砍砍杀杀之间。却也学得一些救死扶伤的医道,当下就学着大夫的样子,试了试鼻息,又摸了摸脉搏。再对比了自己的情况,满脸狐疑地说,“没问题啊。不像生病的样子啊。”

表妹不信,也用手过去试了一下大儿子的鼻息,又侧耳听了一下他的呼吸声,感觉正常。就像是平常睡着了一样,感觉不可思议,前面三位大夫在的时候,摸着鼻息还是若有若无,面色也是百里泛红,不是血色的那种红,而是接近紫色的那种红,就像是血流不畅的样子,怎么一转眼之间,就已恢复正常。

几个人也都觉得不可能,这不像是生病的样子啊,再一摸手心和脚心,也是温润如常,大家这才放下心来。

可是即便如此,人醒不过来,也不行啊,就像大夫前面说的,即使身体恢复如常,但是不能醒过来,不能说话,那这样的人有和没有那不是一样的嘛。

表妹看着看着,突然细声地哭了起来,晶莹我的泪珠吧嗒吧嗒地从眼眶里冒出来,一颗一颗地滑落脸庞,被扯成老长老长,掉落在大儿子的嘴角。

抱着最后一丝,表妹抱着大儿子的脚板,想起小时候两个人在一起玩耍淘气的情景,不由自主地用手指头扣起大儿子的脚板心来。

“咯咯咯,咯咯咯。哈哈哈,夫人饶命!”正在这时,大儿子猛然大笑了起来,吓得表妹吧嗒一下把抱在手上的脚板扔到了床上。

等醒转过来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刚才是大儿子故意逗自己开心,两个人打闹了好一阵才停下里,这才意识到旁边站立着朋友、家人和弟兄,立马弄得满脸通红。

“好你个老西哦,故意戏弄我们啊!”

长庚率先开起了玩笑。金泰是知道前面的事情的,知道刚刚此前,大儿子还生死攸关,命悬一线,连婺江城最有名的三位老大夫也束手无策,怎么一会的功夫,就完好如初,就像是睡了一觉一样,他怎么也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主家醒过来了,并且病愈如初,确是大好事,否则,撂下这么大一摊子事情,自己该怎么办呢?

主家这么些年待自己不薄,给的钱足够十辈子花的了,可是自己为着报恩,还是愿意在这里继续服伺下去,直到老故。

大儿子一翻身坐了起来,笑眯眯地望着他们,他们也不好意思,赶紧退后几步,到门外站定,等他收拾好了再说。

约摸一顿饭功夫,大儿子出来了,这期间表妹给他讲了刚才在他身上发生的吓人事情,也讲了自己处置的经过,大儿子说,这么些年跟着我不错,长进不少,表妹笑着锤了他几拳,眼角却不争气地流下泪来。大儿子出来后说,“长庚,你来得正好,我不是叫人过去请你嘛,正要有事跟你谈。”

接着又对其他人说,“我没问题了,你们就散了吧。”

虽然大家都散了,不过还真把大家虚惊一场,这么些年来,大儿子身体非常好,从没有生过病。只是偶尔感冒一下,但也很快就过去了,更不要说像今天这样吓人的了。

他们走了以后,大儿子让表妹和小云也去忙别的事情。不要管他了。端着一杯茶,大儿子说,“你姐夫高升了。”

“我知道,你看我这吃喜酒的劲还没醒过来了嘛。”

大儿子暗自吃惊,他是今天早晨早早地才最终确认玉刚升任中堂的。昨天上午也才只是听说,他怎么就这么早得到消息了?

转念一想,其实也就明白了,自己不管跟玉刚多好的关系,自己毕竟只是个民,在玉刚的眼里,自己就是“与民同乐”的一个例子和典型,而长庚跟他可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人家有什么消息,自然是先跟亲戚说了。所以当天夜里得知的消息,而第二天一早才通知自己,自己知道后,全城也就都知道了,这才有了自己出门的时候门口等了那么多巴结的人。

想想也就释然了,大儿子笑嘻嘻地说,“难怪看你睡眼惺忪的,原来是跟小妾喝酒去了,难道这个未过门的小娘子又为你生了一个?”

大儿子故意装糊涂,而长庚的这个小妾。则是金奎专门给他送上去的,也是一位苦人家的姑娘,过去之后享了不少的福,以您以后还给长庚添了一个大胖小子。

长庚怕老婆管。就放在了别业里边养着,养小老婆的费用和地方都是金奎帮着给张罗的。

而长庚也知道这背后都是大儿子帮忙安排,而小妾最近肚子又鼓了起来,似乎又怀上了,所以长庚对大儿子心里一直心怀感激。

这么些年来,他们的关系早已超越了官民和江湖弟兄的关系。双方有什么事情也不避讳,这才有了这一出。

长庚解释说,“老大,你别见怪我,昨半晚上,我姐夫叫我过去说有事相商,去了之后才知道他的吏部升职文书先圣旨一步已经来了,去了之后非留着我喝了半晚上的酒。

我那时想溜出来给你通报一声,可是走不开身,后来一想反正天亮你也就知道了,我这才放开吃酒的。”大儿子哦了一声,表示在听,不过这对他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

他赶紧把话题岔开来说,“你我兄弟还这么见外。不说了。我们说正事。

冯中堂今早也跟我谈了,他老人家的想法是让我也跟他到省桓去,把生意做到全省。

我觉得这也是个非常好的机遇,我就答应了。

不过,在我走了以后的一段时间,这边的生意还得你关顾,别在这交接时期,被乱七八糟的人钻了空子。”

大儿子指的乱七八糟的人,长庚心里也是有数的,就是指新到任的府尊郑文治。

这个人与玉刚本是同年中榜,二人作为同年,原也是同气连枝,在官场上互相支持帮衬,很快都相继从微末小吏晋升为府州之尊。

在此之前,文治为边城府尊,玉刚为婺江府尊,两个人也是过从甚密,经常书信往来,可是这两年玉刚在朝廷的影响一浪胜过一浪的时候,明眼人知道他迟早是要升官的。

作为同年的文治心里感觉有点失落,这一下得知同年玉刚猛地一下连升三级,不仅巡抚全省,更是署理总督,权倾一方,心里的不平衡感肯定是更强了,何况他还是来接玉刚的位子,本来好好的同年今后就势必水火。

所以,作为玉刚的小舅子,长庚必须尽快有个决断,去还是留,如果要走就早点走,如果要留,也要有个留的章程。

同时,玉刚让大儿子马上就走,这一点他能做到,这里的生意不影响,继续开张就行了,大不了在省桓之地临时设个办事处,慢慢地再把生意开张起来。

而长庚就不一样了,他虽说只是个千夫长,可大小也是朝廷的人,一升一降、一举一动,都需要朝廷发布命令,否则半步也不能挪窝。

从隶属来说,他的这个职务属于府尊管辖,只有府尊有直接的权力调动他,而作为上宪的一省巡抚和总督,则只是个间接的管理权力,具体执行还是要靠府尊来做,如果府尊识相点,只要巡抚一个眼色,他就痛快麻溜地办了,如果两个人有了龌蹉,闹起了别扭,甚至巡抚、总督弹劾府尊,最终的结果就需要朝廷裁决,那这个过程就长了。

所以长庚的这个事情还在两可之间,也正因如此,大儿子就要拜托他在这段时间内继续关照生意,尤其不要让文治搅乱了他们的生意布局,更不要可以在他与玉刚、长庚的关系上做文章,否则自己夹在中间,只有两面受气。

后来的事实证明,大儿子的这些担心都是必要的。

文治到任之后,一改前任治理风格,大搞阔斧推行革新,把玉刚一番心血打理起来的盘子局面弄了个稀里哗啦,玉刚几次问起,文治还振振有词,说什么鼎故革新、振奋人心,还说什么越是升平日久,丰衣足食,越要居安思危,着眼长远。

刚开始,玉刚碍于两人此前的关系,也就只是问问,并没有干涉,甚至一些同僚在说文治诸多不好的时候,玉刚还开销了几个人,要他们少说多做,并从侧面为文治开脱,也是为自己下不来台的脸面找个地方放。

可是后来文治行事越来越乖戾,决定撤销长庚的千夫长职务、并组织师爷盘账,要清算他前任玉刚施政之中的一些问题的时候,玉刚再也不肯忍让,直接用巡抚关防封了婺江府衙的门,任何人不得进出。想不到文治还是不是好歹,竟然私自撤下刚刚贴好的封条,要开府办公。

这一下,一个决绝的念头在玉刚的头脑里面闪过――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了断了这桩公案。

原来,玉刚署理总督之职后,朝廷为了方便玉刚剿匪靖边,赐予他先斩后奏之权,三品以下官员人等,可以不经请旨,直接砍头,而文治是四品官。

紧要关头,玉刚好歹是读书人出生,残害同僚甚至同年的事,他做不出来,还是寻了个理由,让朝廷开销了文治,让他回家休养去了。

这边才算清净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