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百工匠心 > 第11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百工匠心 第11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04:05:10 来源:蚂蚁文学

电视上纪大学士正直、机智、英俊、洒脱,他与和珅针锋相对,时时伺机捉弄对手,自己又每每能够成功避开和珅的报复,简直是正义的化身。

可惜历史很残酷,真实形象和民间传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史书上的他被记载为貌寝短视!

貌寝指相貌丑陋,短视就是近视眼,风流倜傥的大学士不光是屌丝丑逼,还有口吃的毛病,有诗描述纪晓岚:河间宗伯姹,口吃善着书。

当然这些话不能说出口,纪华诚感叹道:“对于所有书画名家来说,有四件事最苦恼,”首先是想找几张得心应手的好纸,此乃第一难。”

“然后是毛笔,除非有制笔高手的朋友,私人订制,否则想买几枝挥洒自如的笔也是十分困难。”

“第三就是凝厚深润的好墨和砚台,老坑朱砂,色彩精炼的石青石绿,灵秀淡荡赭石藤黄,现在都变成可遇而不可求的瑰宝。”

“最后是跟书画关系极为密切的印泥,更是稀世珍宝,至今想找几两不沾不滞,磨而不磷,沉纯不炎,历久弥新正朱或深紫的好印泥,比前面几项的难度,有过之无不及!”

鲁善工叹口气,十分认同,慢慢体会到字画博大精深的内涵所在,果然不愧是国之珍宝。

“自古文人墨客多有雅癖,先祖喜欢藏砚,把书房取名九十九砚斋。收藏之砚台,有皇帝赏赐,有师友馈赠,有门生敬献,甚至也有跟同僚抢夺而来。”

纪华诚笑道:“当然他也向别人赠送,也有被别人抢走心头所爱的时候,经手到底有多少方砚?没人能说清楚。”

“把玩之余,常在上面铭刻文字,铭文造微入妙,标格新奇,言简意赅,多有精辟警策之句,亦有含蓄隐奥之语。”

“凭他的地位和名望,想得到端溪上品、龙尾精粹,不会太难。同时还注重收集一些稀有品类,诸如青州红丝、齐都淄石、吉野松花、白龙堆石等等。而更让他心仪容动的则是那些经古今名人使用、收藏、摩挲过的珍品。”

“比如这方瓦砚,乃大学士阿桂赠给先祖,从材质上看,算不上佳品,可老人十分看重它,上面作铭曰:上相西征,用草露布,归以赠予,用编《四库》。虽片瓦哉,予奇其遭遇。”

“还有这一方赤石砚,砚铭是:迂士得之,琢雕为朴。所谓迂士,指的是不懂得圆滑处世,有点迂腐之气的读书人。”

“在砚铭中自称迂士,并且说琢雕为朴,一个迂字和一个朴字,真切表明他的处世之道。”

纪华诚拿起紫云砚,用手把玩道:“拿到一方砚,用手摸一摸。如果摸起来感觉像小孩皮肤一样光滑细嫩,说明石质较好。”

“高手鉴定将砚面用五指托空,轻轻击打,或用手指弹砚,闻其声。若为端砚,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三种不同的声音,分别体现出端砚石质的嫩与老。”

“而歙石砚敲击则以清脆的铛铛金属声为上品,如果声音为噗噗,就说明该歙石多泥质,或石质有暗伤痕,为下品。”

鲁善工点点头,松石苍鹰图所用砚台乃是齐白石心爱之物,养砚四十年,虽然只是中品歙砚,但经过多年滋养,灵性十足,也算难得之物。

想到这里试探道:“这块紫云砚您也养了很多年吧?”

“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一日不洗砚!”

纪华诚自得道:“砚台也有生命,一方砚台如果养护的非常仔细,那么就会活力四射,发墨性一定非常好。”

“砚台的本性是爱水而不畏水,需水而不吸水,所以需要水养护。在砚池中注入清水,每日一换,以滋养砚石,保持砚之莹润。但是砚堂不能有水,以防久浸不发墨。”

“这块紫云砚经过几代传承,每日细心滋养把玩,宝光内蕴,包浆深厚,灵性十足。”

说完拿起一块普通墨锭,慢慢研磨,果然几下墨色均匀,浓淡适宜,发墨自然,妙趣横生。

鲁善工嘿嘿一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算找到紫玉光,还发愁去哪里找适合砚台磨墨,现在搞定。

“徽州自古出宝贝!”纪华诚笑道:“不只是墨,还有砚台。黄山山脉与天目山之间的歙州,砚石以龙尾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

他发现鲁善工好像对歙砚很有兴趣,介绍道:“花纹十分突出,分为鱼子纹、罗纹、金晕纹、眉纹、刷丝纹等类型。由于其矿物粒度细,微粒石英分布均匀,故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受到历代书法家的称赞。”

“苏东坡曰: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

“米芾道: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

说着递给鲁善工两方砚台,一手拿一个,比较道:“试试手头,感受分量,掂之沉感愈重愈好,说明质地致密坚实,密度大,自然可取。两块如同是婺源龙尾,但老坑明显比新坑沉许多。”

“特别是这块,乃早年高价收藏的极品老矿,你用力哈口气试试!”

鲁善工拿起右手明显更压手的砚台,凑到嘴边,用力哈口气,吃惊道:“哈气成雾!”

纪华诚哈哈大笑道:“好的砚面质地细腻,如孩儿面,似美人肤,呵气盈珠,毫不夸张。”

“纹理精细,表面平滑,易于磨墨,磨出来的墨均匀细腻。既发墨,又不损亳。若表面不平,上砚有声,墨必粗劣不匀,且损笔锋,不堪大用。”

鲁善工点点头,仔细观察手里的砚台,看似青黑可蕴含淡淡金光,团团奕奕,如晚霞中的金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

金晕大小了然不定,给人以一种独特的朦胧美,乃玉带金晕,难得一见之精品。

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耍秦人十五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