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公子威武 > 第0435章 建康府缺人

公子威武 第0435章 建康府缺人

作者:血沃中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8: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匡思思却是一脸怒气的说:“不。她决不再认这门儿亲啦。”

说罢,女人又伏在茶几上伤心的抽泣起来。

洛铭秋见没招了,心里着急,马上想到此间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公主赵飞燕。匡思赢是飞燕的舅舅,安置不安置让赵飞燕决定,要弄走匡思赢,只要赵飞燕给顺风司的吴雨琦大总管知会一声,还不是分分钟的问题。

这丫给老李公公使了个眼色,叫她守着丹凤夫人,自己风一样的出门去见赵飞燕了……

建康府的百姓和成都找事的匡思赢一样,都在街头巷尾热议新宋国新任国主赵飞燕呢。

《成都旬报》头版登载了成都中枢院的集体决议,曹友闻禅让国主之位给了前朝公主赵飞燕,中枢院臣工宣誓奉赵飞燕为国主啦。

报纸由来往的商旅带着一路到建康府,赶脚的行商都晓得啦,一个个扬起手中精贵的报纸大呼小讲的编排着故事,周围一群看客竖起耳朵的聆听精彩段子。

新宋国的国主采取推举制,首先推出了喜蜀先生丁公做首任国主,没两年丁公主动辞职让贤,换了曹国主,今天又换成了前朝的飞燕小公主,真是新鲜呐。

城里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三个一伙,五个一桌的约起吃酒,高谈阔论。码头上新开的柴火鸡就有这么一桌客人在关心国事。

一位文气十足儒生的说乱套啦,全乱套了,短短时间就换了三代,新宋变得没规没矩,把祖制都抛弃得一干二净。

立即就有人不买账,边上一个少年书生问他:啥叫换了三个朝代?啥叫规矩?新宋国还是新宋国,不过就是换了主事的罢了。

新宋第一任国主丁公讲了:以后的国主、官员都是为民做事的,不是等着我等去跪拜的,这样不好吗?

此君何时看到朝廷改了人人平等,公平公正的规制?何时见到新的国主上位称帝,要天下人山呼万岁了?

真是迂腐。

就是咱们新任的飞燕国主,还在成都的安福寺发过誓要坚守共和,让老百姓吃饱饭、穿暖衣,过上好日子,就没有提过要黄袍加身。

各人看报纸嘛。

年轻帅哥振振有词的说道。

几个人见争议大了,马上劝解叫小声点,其中的一位老者马上做起了和事佬,端起酒碗招呼吃酒、吃酒,莫论国事。

一个瘦削的书生却不以为然的说无妨,越议越明嘛,他认为现下规矩就很好,没看见布衣都进城来吃陈义烧啦,这是他们挣到银子了。

新宋国的规制叫人人都有饭吃,只要勤劳肯干,总能找到挣钱的法子。过去就是想出卖劳力,还要看有没有人要呢。

如今朝廷修渠修路,大搞修造,左右都找不到闲耍之人啦,据闻要想去北边种地,官府还要给盘缠,为其修房造屋送耕牛呢,四门都有布告。

就说咱读书人吧,愿意当兵吃粮,队伍上抢着收,去川蜀的各大书院学满三年还可以做官,这在前朝可是闻所未闻,闻所未闻呐。

几个人渐渐的又你一言我一语的吹起来。

正在这时,只见几个身材魁梧的大头兵高喊借光、借光,神威军三少爷来建康府啦。

再往后看,一群身材魁梧的卫士护着三个大官人和一位英姿飒爽的娇小娘子走了进来。前面一位小将军模样的对着小二高喊,神威军三少爷携夫人到咱建康府,孟大将军吩咐,上好酒好菜招待。

众人立即看向刚才进来的官员和四周的卫士。

有小公子、小娘子的已经在发出惊呼赞叹了。

哇噻,当真是三少爷来啦,三少爷到咱们建康府来啦。

一个个惊呼起赵玉林的卫士好帅呀,就像一棵棵挺拔的青松。很快就有公子哥儿看到呼兰的模样,赞叹起三少爷的夫人来了,偌大的庭院里吃客都放下手中的筷子伸长脖子扫描他们。

的确,正是赵玉林到了,孟珙要好生招待一下他,选了码头上的柴火鸡,拉起曹友万陪客来啦。

赵玉林听见开道的军将大呼三少爷来了,觉得老孟如此造势不好嘛,再见到满院子的食客都站起来盯着他们马上拱手作揖,歉意的说叨扰诸位进膳啦,叨扰诸位啦。

食客们先是一愣,立刻欢喜了,大声喊着三少爷,三少爷吉祥,三少爷威武的围了上来。

卫士就紧张啦,赶紧护着朝里面的僻静处走去。

孟珙却是哈哈大笑,乐呵呵的说建康人仰慕赵指挥使已久,指挥使深得青年才俊欢喜,做梦都盼着指挥使大人亲临呐。

赵玉林却是不喜欢这样敲锣打鼓、游街似的大曝光,他一边连呼孟珙过奖了,一边拉起呼兰疾步朝里走,谦让一番后终于坐了下来,竟是老孟头的小夫人亲自置办的酒席。

呼兰见了孟珙满身灵秀之气的小夫人眼里一亮,两人居然很快就热络的聊了起来,这倒是让他没有料到。

孟珙十分开心,笑哈哈的告诉他这家柴火鸡的师傅全是从哥儿的宜宾请来,咱们吃得可是正宗的码头柴火鸡哦。

赵玉林乐了,都说孟珙只会拿刀砍人,拼命杀敌,现实之中孟大将军还是蛮风趣的嘛。宾主吃到尽兴才回到驿馆住下,呼兰竟应邀去了孟珙的府衙和小夫人叙话了。

正好,老孟拉着友万和他一起去临江的春水楼吃茶。

大将军还小声告诉他,别看就是个勾栏,这里的茶艺绝对是建康府一绝,而且打掉后台的恶霸交给顺风处盘下啦。

赵玉林看着精巧别致的建筑点点头,只晓得在此处说话安全,他跟着大将军转弯倒拐的去了后面精致的雅舍,三杯新茶散发着屡屡热气,卫士已经封锁了四周。

曹友万赞叹真不愧是建康府,居然藏着这样一处精巧楼宇。

孟公叹息一声说临安没得银子供军需,却有大把的银子来玩乐,前任知府便是这里的常客,据闻自从抓了前任知府和他的一帮死党之后,这城里勾栏瓦肆的营生就减了两成的收益。

赵玉林暗笑不语,叫柯镇邪续水之后出去,问孟公将他唤到此处,不只为吃碗茶吧?

老孟马上笑了,说哥儿就是敞亮,他也不愿意藏着捏着,有些事必须要和哥儿议议。

接着就摆出第一道难题:余街在徐州会战结束后就给他写信,认为自己在指挥作战上脑子不够使,不适应新军作战了,有点灰心丧气的要辞去军职,问他咋办?

孟公突然给他出题,赵玉林还一时拿不定主意,端起茶碗来吃茶考虑。

曹友万说当年他们在青野原初次接触神威军,还不是一样的看不透,不适应,如今同样挥洒自如,无妨的。

新军发展速度太快,他都有些不适应,余公长期隔绝在建康这一代,对神威军的装备、打法了解甚少,一下子统领三军上阵杀敌,难免有许多不适应,这是很正常的。

孟公给他俩解释:徐州会战结束后兵部总结经验,余街发现他的队伍战损最大。赖传芳硬拼掉口吻不花,伤亡的人数没他多,歼敌可是好几大万。就连周平带的水师,包括船工和攻击队的战损也没他手下的伤亡大,周平的水师这次在落马湖大战可是有目共睹,是消灭了蒙军水师主力的。

赵玉林算是听明白了,余街在此次大会战中已经发现他不适合带兵了,有意离开军队。

他放下茶碗问孟公:余公有何具体打算?

老孟说他没提,只是说有点疲惫,想好好休养一下。

曹国主多次来信催在下去成都赴任,他希望在离开建康之前把余街的事情办妥了。

赵玉林完全理解,江东抗蒙之时,他和余街并肩作战,形同兄弟,肯定不希望余街就此沉沦下去。

赵玉林说兵部对伤兵的和老兵的安置都是一样的,余公没得要求吧。

孟公摇摇头说没有、没有,兄弟们晓得神威军是一碗水端平了的,绝对没有。

他说:余公若是执意离开军队,他觉得可以去成都看看,疗养一段时间再做事。眼下新宋即将收复全部国土,今后最需要的是搞水利修造,让江河更顺畅,使百姓免受洪涝的祸害。他认为中枢院可以设置一个水部,余公来做首任尚书,专门谋划全国的江河湖海改造,把全国的水给管起来。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孟公去了成都,建康府无人值守,可请余公暂代建康知府一职。

孟公已经乐呵了,他笑呵呵的说余街闲暇时节就喜欢搞些修沟修渠的修造,让他做全国的水部真是对路了,我这就亲自去给他讲。

赵玉林说这样一来建康就缺人手啦,友万兄可以去邳州接下余公的差事,这里怕要中枢院再派人来了。

孟公回到成都可否提议荆州的转运使李公来接下这副担子?

李迪夫这个人他是熟悉的,当年孟珙就坐镇荆州嘛,一起同堂共事的。赵玉林觉得此人一身正气,应该对得上孟珙的口味。

果然不出所料,孟珙当即答应,还说李公饱读诗书、一身正气,是前朝皇帝钦点的状元郎,足以胜任。

赵玉林端起茶碗请茶,笑着说这就对了,问他还有啥事需要商议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