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639章 机会!机会啊!

都督请留步 第639章 机会!机会啊!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

这天入夜后,成都的武陵郡王府内一切如常,但直到深夜,书房的油灯都一直亮着。

萧衍幼子,被封为武陵郡王的萧纪坐在书桉前,已经整整一天,眉头不展。

为自身的处境感到担忧。

平心而论,萧纪虽然跟梁国朝廷斗法屡战屡败,但实际损失并不大,也没有跟朝廷彻底撕破脸。双方的斗争,始终都是被压制在“政治层面”。

一方面,朝廷并未在汉中以东屯扎重兵,只是例行在汉水中游的始平郡(湖北武当山)附近屯扎了一支规模不大的兵马,而且几乎没有出过郡。另一方面,萧纪也很有尺度,没有出蜀地挑衅刘益守的权威。

他似乎对自身实力也有很清晰的判断,感觉不可能打得过朝廷的兵马。

萧纪原本的打算,就是在蜀地安顿下来,当个天高皇帝远的藩王。

刘益守不来惹他,他就不去做那些无用功,至于篡位不篡位的,萧纪没有放在心上。

萧衍都已经死了,萧纪最关心的当然不是怎么给爹上坟,而是自己要怎么过下去啊。

哪怕生前再厉害的人,死了也就死了,什么也没有了,所拥有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这些年萧纪在蜀地苦心经营,还是颇有政绩的。毕竟蜀地远离中枢,萧纪一切都要靠自己,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把身边环境搞好,自己才能过得更好。

因此来到成都,并安定下来后,萧纪就招抚蜀地僚人,充实人口,鼓励百姓开荒,实行宽松的土地政策;蜀地因为梁国与北魏数十年拉锯战,已经民生凋敝,于是萧纪又下令重建了空置百年的邛州(四川邛崃)与戎州(四川宜宾)县城,部署军队招揽百姓入驻;收缴蜀地各处盐矿盐井,特别是自贡地区的富世井、大公井等超大型盐井,大肆贩卖私盐赚取不菲的财货,用以充实军备。

总而言之,萧纪享受着梁国朝廷提供的军事保护,向朝廷缴纳着数量很少的“保护费”,安心在蜀地猥琐发育,且颇有成效。

他能夺回汉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靠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而不是自身的军事实力有多么出众。

没有梁国朝廷作为依托,贺拔岳早就派兵入蜀了!

萧纪对此有着清醒认识,因此时常担忧朝不保夕。

客观的说,虽然与刘益守政治立场不同,但这些年萧纪在蜀地还是作出了很大功绩,为发展蜀地民生提供了很多便利,比他那些倾覆灭亡的兄长们要强不少。

也幸运得多!

然而如今萧纪却面临一个问题:上次出蜀地攻克汉中,直接将他跟朝廷的关系闹僵了。

刘益守下令册封萧纪长子萧圆照为汉中王,就是一道凌厉的反击。

这是一件很令他恶心的事情,堪比热翔湖脸!

而且这次册封影响深远,导致后续的麻烦事情一波接一波。

萧纪无奈接受朝廷的册封后,就与长子萧圆照打商量:你还是世子,将来这些都是你的,汉中你就假模假样过去就藩,掩人耳目,潇潇洒洒的过日子就行了。等外面风头不紧了,再回到成都来,反正也没人核查你到底在不在汉中。

汉中那边的政务军务,为父我会接手,不必你操心。

听萧纪这么说,萧圆照满口答应,态度极为恭顺。

然而当萧圆照到汉中去“就藩”后,立刻就翻脸不认人,推翻了他们父子二人之前的约定。

出发前萧圆照还信誓旦旦的对萧纪表示:亲疏有别,儿对朝廷那边只是敷衍而已,汉中的事情,还是父亲一言而决。

可是去了以后,萧圆照马上就忘记自己曾经说过什么了,在乘人不备的情况下,将萧纪派去监视的人全部驱赶走,又收买了派去驻守的武将,对他们大肆封赏提拔加以笼络。

事到如今,汉中已经完全脱离了萧纪的掌控!

汉中是粮仓,地处要害,而且面积并不算小。萧圆照占着这块宝地简直要乐疯了,压根就不想履行之前跟父亲萧纪的约定。

朝廷封他为汉中王!他在这里镇守一方,有什么理由去听萧纪摆布呢?至于继承萧纪的爵位,将来统治蜀地,呵呵,这年头谁比谁傻啊!

在萧纪没有拿到汉中以前,萧圆照对此是很期待的,因为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越过萧纪掌控权力。也只能等着盼着。

但自己老爹控制了汉中,而且朝廷将他萧圆照册封为汉中王后,这位武陵郡王世子就再也按捺不住了。

他现在就是名副其实汉中郡的一把手啊。无论是实控,还是名分,萧圆照都捏手里了。

既然现在就可以爽翻了,那为什么要等以后呢?

他为什么要等着萧纪咽气后,再去继承武陵郡王这个虚无缥缈的爵位呢?

谁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万一萧纪想不开让次子继承爵位怎么办?

所以归根到底,及时行乐才是王道!

宗室子弟无故拒绝朝廷的册封是大罪,要亲自前往建康面见天子阐明原因,可是萧圆照敢去么?就算去了没事,他也不想跑一趟啊!

面对从天而降的大馅饼,一步登天的巨大诱惑,有多少人可以把持得住呢?

一边是拒绝就藩的大罪,一边是唾手可得的“汉中王”,萧圆照的身体很诚实,决定玩一招“瞒天过海”的计谋,把老爹萧纪当猴耍。

萧圆照一边跟父亲萧纪信誓旦旦的保证,一边阴搓搓的打算脱离萧纪的掌控。从未想过儿子会玩出什么花样的萧纪,竟然对此毫无察觉!

等萧纪发现大事不妙的时候,萧圆照已经完全控制了汉中郡,局面没办法挽回了。

萧纪不是梁国朝廷,很多动作他不能做,更不敢做。相当于手脚被捆着跟萧圆照斗法,一着不慎吃了大亏。

如果萧纪出兵攻汉中,那这件事就不再是萧纪一家的事情,而是武陵郡王派兵离开封地,攻打另外一个藩王,性质形同谋反!哪怕这个藩王是他的嫡子!

如此一来,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到时候朝廷便可以名正言顺的派兵来支持萧圆照,顺便接管汉中郡。

萧纪不仅投鼠忌器,更是害怕汉中得而复失,被朝廷或者西魏的兵马突袭。这种感觉让他近期一直吃不好睡不好!

今日,他收到了萧圆照写来的回信,这位“汉中王”口气甚大,一副藩王自居的口吻,说什么藩王有守土之责,摆明了就不肯把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

不得不说,“汉中王”这个爵位,确实不太一样。刘邦当初就是被封汉中,当了汉中王。并且以此地为根基最终夺取了天下。

萧圆照被朝廷册封为汉中王,老实说,他内心的兴奋与激动,萧纪并没有体会到。

萧纪被这个逆子气得半死,却又束手无策。

“主公,疏不间亲乃古训,但属下还是要说一句:世子毕竟血浓于水,殿下岂能被朝廷的离间之计蛊惑,与世子兵戎相见呢?

如今木已成舟,不如送世子兵戈与士卒,让其镇守汉中,将来徐徐图之方为上策啊。”

萧纪的心腹陈智祖小声建议道。

陈智祖说的这种情况,就有点类似儿子玩了明媒正娶的后妈,还搞得火热。最后老爹成全二人,将继室送给儿子当老婆。

这种事情谁都不能忍啊!

让萧纪捏着鼻子把汉中送给萧圆照这个小兔崽子,让他跟自己平起平坐……这种事情,萧纪不知道谁可以忍,反正他是忍不了的。

“本王欲在蜀地称帝,你以为如何。”

萧纪沉声问道,面色阴沉。

“殿下……”

陈智祖大惊,不知道萧纪这是在发什么疯!

“刘益守已经掌控朝廷,篡位只是迟早而已。到时候我萧氏一族便不再是宗室,本王在蜀地无法名正言顺的统治一方。到时候不反也得反,却是为时已晚,对方早已有了准备。

还不如现在就称帝,发檄文讨伐刘益守。那样的话,汉中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萧纪咬牙切齿的说道。不管怎么说,萧圆照是他儿子,总不可能帮着朝廷来对付自己吧?

听到这话,陈智祖很想问一问,自家这位主公今天是不是脑子被门夹过了。要不怎么会说出如此疯狂的话来呢?

以如今格局,刘益守不来找萧纪的麻烦,他就已经要谢天谢地了,萧纪怎么敢反过来撩拨刘益守呢?

这简直就是想自取灭亡啊!

“主公不可啊。刘益守虽然狼子野心,但现在却没有称帝,也没有大开杀戒屠戮朝臣。殿下率先发难,反而让朝廷找到了对付我们的口实。这不是明智之举啊!”

陈智祖急了,直接给萧纪跪下了。

他真不知道要说萧纪什么才好!

如今刘益守在梁国名声很好,反对他的人,只是政见不一样,而不是觉得他这个人在倒行逆施。更何况梁国刚刚夺取了河南之地,刘益守有开疆拓土之功,威望正隆,已经彻底把持朝堂内外。

用如日中天来形容也不为过。这妥妥的雄主之姿。

萧纪难道没听过什么叫“奉天子以讨不臣”么?刘益守现在就捏着天子,然后为所欲为。

“那你说到底要怎么办!”

萧纪气急败坏的吼道!

刘益守狡诈也就罢了,毕竟吃他亏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萧纪心里也时常安慰自己,哪怕萧圆照被封汉中王是恶心了自己,他也认了。

蜀地一隅,敌不过朝廷,这是大势决定的,萧纪无法反抗。

可是被儿子萧圆照摆一道,那就不能忍了啊!

“不如属下去一趟汉中,对世子晓以利害。无论如何总要去试试再说。”

陈智祖恳求道。

萧纪默然,萧圆照毕竟是自己的嫡长子。虽然被朝廷强行封了汉中王,但在萧纪的传统意识里面,那还是继承自己家业的子嗣。

“姑且去试试吧。我修书一封,你带去汉中吧。”

萧纪叹息了一声,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陈智祖领命而去,马不停蹄的赶到了汉中。

等他到了汉中与萧圆照见面后,将萧纪的亲笔信交给后者。陈智祖对萧圆照晓以利害,几乎好话说尽。

在他的循循善诱与苦心劝说下,萧圆照终于答应了萧纪的要求:等自己安顿好汉中的诸多事务后,便会回到成都,不再管那些烦心的政务。

然而,等陈智祖前脚刚走,萧圆照就立刻写信,派人送到离汉中最近的梁国重镇襄阳,向朝廷求援,让朝廷派兵入主汉中,保护他的封地!

吃到嘴里的肉,还有吐出来的道理么?萧圆照根本就不相信老爹萧纪的承诺,却也知道凭借着手中对他忠诚度并不高的军队,无法保护汉中。

不过他也有几分急智与头脑,知道自己是朝廷册封的汉中王,朝廷也必然会保护他的封地不受侵害。要不然,朝廷中枢的权威何在?

这封信很快就到了掌管荆襄政务,坐镇襄阳的毛喜手里。脑子活络的毛喜,顿时就明白,这是一个入主汉中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若是等萧纪回过神来,攻克汉中虽然也可以办到,但所付出的各种成本肯定要高不少。

事关重大,毛喜根本不敢委托别人,只能暂时把政务交给副手来管,自己则是亲自带着萧圆照的亲笔信,坐船水路火速前往建康,几天之后,正好在刘益守生辰那天赶到!

于是便有了寿宴上的这一幕。

……

“主公,之前我们封萧圆照为汉中王,就是为了离间萧纪父子。无论计策是不是会成功,终究会让他们父子间产生裂痕。

如今看来,效果似乎比预料之中要好。主公觉得我们下一步应该要如何应对这件事?”

毛喜沉声问道,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严重不符的沉稳。毛喜好奇计,胆大心细,常有惊人之举。而且出的点子一个比一个毒辣,风格可谓是独树一帜。

“兵贵神速,今日便从建康派兵,以换防为由,逆流北上汉中!”

刘益守一脸肃然说道!

“今日?现在已经是夜里了啊!”

毛喜惊呼道。

别的不说,大军粮草都没有准备呢!

“来不及了,你去传令杨忠部一个营五百精锐,接到命令马上出发。沿途再行补给。”

刘益守之前就建立好几支“快反部队”,在一日之内便可以整装待发的那种。

两个步卒营各五百人,一个掷弹兵营一千人(为保证火力双倍配置),一个骑兵营五百人,一个斥候侦查营(配备弓弩)五百人。

加在一起也只有三千人。

这些人全部脱产,不必回家务农,都是从军中选拔出来的好手,身为职业军人当做尖刀部队使用。若是五代十国时期,这些人妥妥的银枪孝节了。

“主公,五百人是不是……”

毛喜觉得刘益守有点托大了。

那是五百人,不是五千人啊!一场大战下来,战死的人都不止五百,调动这点人能顶什么用?

可若是要调度五千人西进汉中,真不是一两天就能搞定的事情。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像调度五百精锐这样轻松写意。

到底是追求时间上的优势,还是追求兵力上的优势,很多时候,是一个令所有统帅都头疼的问题。毛喜忽然意识到,刘益守刻意压缩最精锐部曲的编制规模,不是没有理由的。

“明白了,我这便走一趟。”

毛喜拱手行礼道。

等他走后,刘益守才微微皱眉,长叹一声。

这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他根本一点准备也没有。嗯,也不能说完全没准备,只是说没有跟萧纪开战的准备!可是刘益守觉得自己虽然没准备,但估计萧纪更没有准备!

这一次就是比拼执行力与快速反应能力。萧纪有距离上的优势,刘益守有组织度与人力财力上的优势,最后鹿死谁手,还真不太好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