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547章 嗜欲深者天机浅

都督请留步 第547章 嗜欲深者天机浅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刘益守之“善断”,不仅麾下文臣武将知之甚详,甚至连敌人也有所耳闻。临机决断的迅速果决,是寻常人不可比拟的,这个年代找不到任何相似的人物。

真要说找个参照的话,可能和历史上五代末年的柴荣有些类似。

在得到萧坚与黄法氍两边踢过来的皮球以后,刘益守几乎是不假思索,很快便给了回复。

刘益守派阳休之去鄱阳县,告诉萧坚等人他的意思:江州豪酋已经被朝廷“招安”,我会尽量安抚这些人。你们放心在鄱阳县待着即可,黄法氍会退兵的。

至于黄法氍这边,刘益守则是派了个不会游说的军士去他大营,然后告诉黄法氍:如果能打下鄱阳县,你自取之。打不下来,我让余孝顷来帮你,但军功要另算。成与不成,都是看伱自己的本事,我是无所谓的。

得到刘益守的答复后,黄法氍立刻带兵即刻前往鄱阳县,再次组织兵马围城。然后派人送信回巴山郡,要他老爹黄廷用带兵增援,能带来的都带来,全军压上!

举重若轻,刘益守处理江州的事务得心应手,甚至还很有余力。他利用很多空闲的时间,在湓城府衙的书房里面看韩非子的相关着作。

像是什么《孤愤》《五蠹》《说林》《说难》等等,都是看了几十遍,颇有感悟,日子过得很是充实。

然而阳休之却发现,刘益守虽然很注意学习,没处理政务的时候也看书,但脸上却不见了往日的笑容。

没有比对就没有鉴别,哪怕是上次北伐高欢,走那么远的路,都不像现在这样,脸上时有愁容。

这天刚刚入夜,刘益守将手里的书卷放下,独自一人在油灯前发呆。

阳休之终于忍不住,小心翼翼的走过去压低声音询问道:“主公是想家中哪位娘子过江州,还是想在江州本地找几个得体识趣的小娘来暖床呢?”

“我这样子看着像是在想女人么?”

刘益守一脸莫名其妙的询问道。

“那倒没有。”

阳休之不会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其实他就是这么想的。

比如说上次北伐便有高欢嫡女高伶,那高挑有致的身段,在床上办事的时候怎么看怎么有趣啊。事实上也确实是极大的减轻了刘益守带兵出征的苦闷与寂寞。

“人与禽兽相比,其实在很多方面都还不如。人在陆地上不如虎豹跑得快,不如它们凶猛,在水里不如鱼儿自在,更是无法如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翱翔。

但何以人乃万物之灵,而野兽却不是呢?”

刘益守轻叹一声问道。

阳休之拍马的功夫不错,文章也写得好,但学识远不如王伟与陈元康。这种问题,他是没有办法去回答的。

“请主公赐教。”阳休之双手拢袖深深一拜。

刘益守连忙将他扶起来说道:“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思辨,知廉耻,懂是非,明善恶。我们所做的一切,皆是因为我们践行这些。

否则,哪怕锦衣玉食,也不过是人面兽心,不提也罢。

可如今的世道,黑白颠倒,是非不分,道德沦丧,礼乐崩坏。

我看萧纶一家子所作所为,子杀父,父杀子,为了求存求荣,可以不择手段,他们做的那些事情,就不太像人。

当世如萧坚之流,卖父求荣之辈也比比皆是,这样的人,是杀不完的。杀完了也有后来人。

如何去浊扬清,重铸国人之精神?我心里没有底。

老实说,荡平江州并不难,余孝顷黄法氍之辈,皆在我掌控之中,不过分化拉拢之策以驱使,不值一提。

难的是收拢人心,教化人心。

仓禀实而知礼节,这只是必要条件,不意味着富起来以后人心就会变好。我本欲将来北伐一统天下,可那时候天下一统后,世人若还是如萧纶一家那样。

那要这天下何用?

我劳心劳力,又岂是为了这些蝇营狗苟之辈享福?

我思虑这些,只觉得有生之年精力亦是有限,如炳烛之光般微弱,将身边之人照耀已经难能可贵,何谈救苦救难?

苦思救世之策而无所得,故而叹息。”

刘益守轻叹一声说道。

从前他不知道自己穿越到这里来干啥,甚至还有些嫌弃,觉得或许自己来这里只是为了潇洒走一回的。

然而当他经历过很多事情之后,便逐渐明白了自己想做和要做的事情。

是不是一统天下以后就算大功告成了呢?

以前他也这样想过。

但自从来到江州后,看到萧纶一家子的所作所为,看到江州本地那近乎野兽直觉的淳朴民风,刘益守便觉得天下若是在他的领导下只能表面上一统,那还不如他刘某人不来。

说不定让杨坚和李二收拾局面,结局更好一些呢。

还真不排除这个可能性!毕竟人家有成绩单交出来了,而刘益守现在还在参加考试。

“主公,有道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想这么多也做不了什么啊,这样又图个什么呢?”

阳休之小声劝慰道。他知道问题在哪里,却无法给出答案。

这种情况,就跟癌症病人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却不知道要怎么根治是一个道理。

“罢了,去歇着吧。处理完萧纶的问题,就要进军临川郡,打通江州和晋安郡之间的联系了。到时候便可以跟宇文泰会师,集中兵力南下广州!”

刘益守摆了摆手,不想继续聊那些沉重的话题了,如今军事上打败国内豪酋势力和各方山头,反倒是摆在明面上的问题,只要按部就班便能处理。

难以处理的永远都是人心!

当没有北方而来的威胁时,当南面经济得到极大发展时,谁还有心思继续北伐呢,北伐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既然南方有那么大的荒地可以开垦,既然刘益守本人就十分有能力,可以将南方治理好,那为什么要去北伐呢?

人生短短数十年,在江南好好躺着享受不好么?当你手下人都这么想的时候,难道你一个人单枪匹马扛着把刀就独自去北伐么?

看到又蠢又坏的萧纶一家人,刘益守很担心自己和自己的后代自己的属下,将来变成下一个萧纶。

“主公,运粮的船队在江边渡口靠岸了,现在正在卸货。”

斛律羡走进书房对刘益守禀告道,却感觉这里的气氛有点沉重。

“你去处理吧,都是些许小事,你以后也是要独领一军的人了。”

刘益守微微点头说道,对这些杂事提不起精神。

“不是啊主公,属下是想说,那个叫祖暅的老先生来了,还给主公带了一箱子印出来的书籍。”

斛律羡略有些兴奋的说道。

读书好啊,他就体会到了读书的妙处,读了书以后,脑子会更加清醒,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不能做。

“快请!罢了,我自己去接吧。”

祖暅今年已经八十多岁的高龄了,这次随着运粮的船队一起来,肯定不是为了叙旧。

刘益守带着阳休之等人来到岸边,就看到祖暅站在一艘模样奇怪的船跟前,在船尾有一个巨大的明轮!

“家父当年造了一艘千里船,老朽这些日子命人将其复原了,这次特意来江州,给都督一观。”

祖暅开门见山的告知了刘益守自己的来意。

“千里船啊,有意思!”

刘益守看到船尾巨大的明轮,微微点头笑道,心中却是纳闷,不知道这玩意到底有什么稀奇的。

明轮船不是新鲜玩意,三国时期东吴就已经有了,当然,明轮的尺寸比较小,不像这个一样看着有点吓人。

“船内部有一套装置,可以很多人一起踩踏板,共同出力。此船若是逆行,比普通漕船快不少。就算是顺风而行,亦是可以挂起船帆。”

祖暅很是自信的说道。老爹祖冲之当年试航过这艘船,可惜南齐朝廷一点兴趣也没有,然后就被扔到一边了。到了南梁时期,萧衍更是提都不提这一茬。

能这么快就把船恢复,其实是因为里面的推进装置当初被好好的保存下来了,而这艘千里船则是新造的。

刘益守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他瞬间就明白这玩意是怎么回事了。

虽然没有用蒸汽机,但是当年祖冲之居然搞了个变速箱一类的机械传动装置,让很多人可以一起踩,增加输出功率,然后这船就能带得动那么巨大的明轮了。

在冶金、锻造行业还不发达的年代,搞螺旋桨推进是很不靠谱的行为。明轮船就已经是天花板了!

不得不说,这玩意还有点含金量,在军事上也有些用途。

“江边风大,请祖先生入书房一叙。”

刘益守很是感动,人家老爷子八十高龄了还来江州一趟,一定是有大事,绝不仅仅只是为了这艘“千里船”。

众人一齐来到府衙书房,阳休之等人将装着书籍的箱子放到一旁,就很是识趣的退了出去,就剩下刘益守和祖暅二人。

“老朽年事已高,如今心愿基本上都被吴王实现,对尘世已经没有太大留恋,九泉之下,对家父也有交代,故而无事一身轻。”

祖暅爽朗笑道,一个人身上的情绪是很难装得别人看不出端倪的。刘益守明白,眼前这位高寿的老人,确实是一副人生无憾的模样。

“请祖先生赐教。”

刘益守双手拢袖对着祖暅深深一拜。

无事不登三宝殿,人家没事找你,又不是求你办事,何苦半夜到书房一叙?

“吴王之聪慧,凡人难以企及。老朽不过是有一番肺腑之言要跟吴王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朽没什么顾忌,吴王也就当老朽弥留之际的痴言妄语,不必放在心上。”

祖暅从箱子里拿出一本书,交给刘益守。这是雕版印刷的书籍,采用刘益守的建议做成了线装书加“保护匣”的模式。

一本书就是一堆纸和一个木盒子,平日里看完后就装木盒子里保护起来。

这本书封面上写着“易义”二字。

“先父对《易经》的理解,都在这里头。这一箱书籍,都是先父的着作,吴王有时间,可以先看易义。”

祖暅将书盒推到刘益守面前。

“这本书有时间我肯定会看的,祖先生直接说明来意吧。”

刘益守将那本《易义》放到一旁。

“黄河出河图,洛水出洛书。自文王参悟河图洛书,便在狱中悟得《易经》传于后世。

此乃上天爱人,先贤以解天意,遗泽后人。”

祖暅婉婉道来,刘益守微微点头,等待下文。

“春秋诸子百家,无不参悟河图洛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争到最后,百流入海。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世人修德以得天庇佑。昊天不问人间事,遂有天子代天牧守之说。”

听到这话,刘益守继续点头。

“天子能号令天下,皆在于道,皆在于德。道为表,德为里,道德乃为人之本,人无道德,则与禽兽无二。

道者,替天行事,补不足而损有余,以泽万民;德者,世人表率,铸礼乐而定规矩,以泽万世。

天子不行道又无德,自然无法代天牧守,应该退位让贤,此乃有德者居之。”

刘益守继续点头,他已经知道了祖暅想说什么。

“何以为德?”

刘益守沉声问道。

“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子能替天行道,让更多的子民感受到天爱世人,便为有德,便为行道。

若是公卿笑而百姓哭,那便是无道了。

既然天子不能替天行道,那么天子有德无德,也就没人在乎了。”

祖暅意味深长的说道。

“谢祖先生解惑,大道至简,今日真是受教了。”

刘益守双手拢袖,对着祖暅深深一拜,心悦诚服。

“吴王虽然现在还未代天牧守,但若是能夺回河图洛书问世的地方,便是离昊天的光辉更近,更容易参悟天机。

想来,那时候就算不是天子,也应该很接近天子了。”

八十多岁的祖暅,说话已然没有什么顾忌,也没人会把他怎么样了。

“如何参悟天机呢?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刘益守恳切问道。

“吴王惊才绝艳,仁而爱人,并不需要老朽提醒什么。只是须注意嗜欲深者天机浅,贪欲多了,就会被上天所抛弃。老朽也就言尽于此了。”

说完这句话,祖暅仿佛是了结了所有心愿,再也没有遗憾。他闭上眼睛,低着头像是睡着了。

刘益守还以为他是太过劳累而睡着。过了一会,发现祖暅似乎完全不动的模样。他上前去摸了一下对方手腕,果然已经没有脉搏了。

“祖先生,我不会忘记你教诲的。”

刘益守跪下给祖暅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