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467章 没分过手,怎会知道前任的好

都督请留步 第467章 没分过手,怎会知道前任的好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自从韦孝宽带兵返回关中后,贺拔岳就立刻暂停了进击河东的计划,收缩兵力,将其布置在蒲坂城和龙门一线。

这天,贺拔岳将亲信将领谋士召集起来议事,除了侯莫陈顺和侯莫陈崇兄弟屯扎汉中不在以外,其余的基本悉数到场。

贺拔岳之所以要召集众人议事,那是因为去年关中旱灾爆发,几乎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虽然汉中送来一批粮草,可以解燃眉之急,但韦孝宽和达奚武出兵南阳,最后功亏一篑,没有将大部分粮草转运回来。

今年估计等不到秋收,关中就会彻底断粮,不管是世家大户还是升斗小民,都会一样挨饿,无非是看谁先饿死罢了。

因此贺拔岳也着急了,此番就是想看看众人态度如何,好决定下一步应该如何行动。

其实贺拔岳想干什么,众人也都知道,无非是要出关中抢劫呗!要不然,开会的地方也不会选在蒲坂城了。

关中缺粮,现在兵马都带到黄河边了,很多事情明摆着的,不必煞风景一样拿出来多说。

“诸位,此前南阳筹粮不太顺利,今年日子难过,敢问有何良策可以应对呢?”

贺拔岳环顾众人问道。

他话里有话,前面说南阳筹粮不太顺利,言外之意便是,不用再提这一茬,先想想别的办法吧。

“若要得粮,有三处可寻。一为弘农洛阳,二为河东,三为塞外部落,主公可以选其一而为之。”

坐在贺拔岳身边的苏绰开口说道。

作为贺拔岳身边的头号谋主,苏绰讲究的是办事利索,不要玩水磨工夫。一开口就点题,根本不讲那些有的没的。

“苏先生所言不假,诸位,就按这个来讨论吧。”

贺拔岳点了点头,这些事情,他之前都跟苏绰商量好了。

“主公,北上塞外求粮,不亚于缘木求鱼,不说也罢。北地部落经常南下抢粮,若是他们有粮,何苦一再南下?”

说话的这位小胡子中年文士名叫长孙俭,原来是北魏的官员,新投靠贺拔岳不久,被任命为录事参军,平日里颇有献策,很受重用!

不过他这条建议算是正确的废话,苏绰本身就是随口一说,大军都开拔到蒲坂了,谁会没事再北上出塞啊!

“庆明(长孙俭表字)言之有理。”

贺拔岳微微点头说道。

开会这种事情,肯定不能一上来就丢大雷,要不然把手下都吓得不敢说话了,那会还怎么开呢?

像这种召集一大堆人开的会,其实往往只是起一个“凝聚人心”的作用,不是要真正来定策,而且也定不出什么像样的策略来。

真正决定战略发展的会,往往都是几个人的小会,那种会议,经常都是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那就是两条路,要么按照既定方略去攻打河东,要么就出潼关到弘农,劫掠一番之后,再返回关中,诸位以为,哪一条路为好?”

贺拔岳沉声问道。

终于来了!

众人心中一紧,前面那些都是废话,到现在才刚刚点题。

他们这支军队,本身就是冲着河东去的。只不过现在河东的尔朱荣军已经败退走了,被高欢的人马占据。再加上他们在南阳筹粮不顺,无法保证后勤,所以不得不暂缓攻略河东。

打弘农的好处在于,这条路是“单行道”。从关中出潼关是可行的,从关东入潼关,那就完全不行了!

而经略弘农的局限性在于,此处地域狭小,弄不到多少粮食。而且弘农到洛阳一带经过战乱后,十分残破,单独劫掠的话油水太少,以此为战略突破进入关东的话,贺拔岳反而没有这个本钱了。

“经略河东,势在必行。末将愿意为先锋,出兵河东,以解燃眉之急!”

膀大腰圆的李弼出列,对着贺拔岳拱手说道。

“不可不可,如今高欢势大,我军无粮,拿什么去跟高欢争夺河东?不如派一军精锐速击弘农,一击而走,夺粮而归,岂不妙哉?”

这回出列说话的汉子名叫赫连达,塞外赫连部的领头人,听闻贺拔岳扫清关中,特意带部曲内附后投奔而来的。

论劫掠,他可是一把好手,算是技艺精湛了。

两种意见都有人说,一时间大堂内窃窃私语者不少。

平日里馊点子最多的韦孝宽因为此前作战不力,在军中有人耻笑他华而不实。因此这次韦孝宽在大堂内眼观鼻鼻观心,就当自己没长嘴巴,在堂下一言不发。

“两个方略各有优劣,一时间我也难以决断。不如你们今日都想想,明日再议不迟。”

贺拔岳一声令下,众人各自散去,唯独韦孝宽被留了下来。

“今日你一言不发,可是因为上次作战失利而心有芥蒂?”

贺拔岳轻声问道。

此刻他连苏绰都撇开了,显然是要从韦孝宽口中听些实在话。

“主公,其实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便是出兵河东。主公屯兵蒲坂,就是奔着河东而去的,不存在偷袭弘农这样的事情。既然如此,末将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

韦孝宽叹了口气说道。如果不是贺拔岳开口询问,韦孝宽才懒得提什么建议。

贺拔岳脸一黑,他还以为自己秘而不宣,手下人什么都不知道。没想到韦孝宽这个大嘴巴居然就这么直接说出来了,搞得他贺拔岳跟弱智一样!

这种一眼就被手下看穿的感觉,非常不好!

“咳咳,道理嘛,确实是这个道理。那我们要如何应对呢?总不能让关中就这样继续无粮啊。时间长了要出大事的!”

贺拔岳无奈的问道,懒得跟韦孝宽计较那些言语上的磕碰了。

“高欢在河东立足未稳,若是能联合河东世家一起动手,那么此战还是有办法速战速决的。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韦孝宽双手拢袖说道。

这个建议,只能说是真的狗。要是贺拔岳能说动河东世家,如裴氏、王氏、薛氏等投靠过来,那么击退高欢,问题还是不大的。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河东世家如果真要投靠贺拔岳,那么就必须要离开河东,因为关中的军力,无法保护河东地区。

将来贺拔岳的兵马一走,或者是被打败,你走了不要紧,那些世家可还是要过日子的。

你不能保护别人,如何能让别人来投靠?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韦孝宽的建议说了等于没说。

“明白了明白了,你先去忙着吧,我再一个人静一下想想。”

贺拔岳苦着脸摆了摆手,韦孝宽只得告辞后行礼离开。其实也不怪韦孝宽,因为他作为一个将领,只能提关于军事方面的建议。

河东世家为何会投靠关中,那些真不是韦孝宽应该管的事情。

……

蒲坂城外不远处就是黄河岸边的风陵渡,烟波浩渺,风景十分优美。春夏之交,气候宜人。

黄昏的时候,贺拔岳与苏绰在风陵渡的凉亭内饮酒,贺拔岳眉头不展,似乎内心十分纠结。

“令绰(苏绰表字)啊,关中大旱,青黄不接,我内心十分忧虑,只是苦无良策。之前派兵入南阳筹粮,最后功亏一篑,我知道他们已经尽力了,可是……世道艰难,只论成败,为之奈何?”

贺拔岳叹息一声说道,远处日落黄河,残阳如血,看上去悲壮而美。

“主公多虑了。河东世家众多,肯定不希望仰高欢鼻息。主公此番出兵,胜算颇大。问题只在于主公不能对河东世家长期保护,如此一来,难免众人心中疑虑。

所以必定会有人暗中串通高欢,沆瀣一气。这才是难的地方。”

河东是一个统称,其实是被地形天然的分成了南北两块。

北面的那一块是以平阳郡为核心的临汾盆地,南面那一块是以河东郡、高凉郡为核心的河东盆地。

如今高欢在平阳郡屯扎重兵,并且与西河郡来往畅通,可谓是牢牢控制。而平阳郡以南,只是刚刚击败尔朱荣的兵马,控制力很是薄弱,当地的地形也很复杂。

更主要的在于,跟平阳地区世家大族力量被不断削弱不同,包括闻喜裴氏在内的河东世家大族,都是居住在南面河东郡这一块。

高欢一时间也是难以控制这个区域。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河东大族跟谁玩,河东郡等地就会听谁的。特别是对于贺拔岳来说,若是没有河东大族入场帮忙,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想击败高欢那是不可想象的。

想要粮草,就必须要从河东弄粮食;然而想经略河东,就必须要河东大族支持;想河东大族支持,就必须要击败高欢,长期保持这地区的军事优势;最后要击败高欢,就不得不弄到充足的粮草。

逻辑转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原点,没有粮草根本完全玩不转!

这些鬼事情搞得贺拔岳焦头烂额。

“主公,达奚武将军回来了!”

正在贺拔岳跟苏绰在凉亭内喝酒的时候,亲兵来报,达奚武回来了,而且有要事禀告!

“成兴(达奚武表字)回来了?”

贺拔岳高兴得站起身,失而复得的喜悦溢于言表。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达奚武是他出道以来就一直跟随的亲信,他对达奚武的信任程度,远在李弼、韦孝宽这样后来投靠的人之上。

达奚武是无论如何也是不会背叛他的。

被亲兵引到凉亭,贺拔岳一看达奚武完好无缺,便死死抓住他的双臂,哈哈大笑,一句话也不说。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你怎么不在长安养养身体呢?”

引达奚武落座后,贺拔岳微笑问道。

“末将护送粮草时,被梁军偷袭,被俘后一直在襄阳。南阳之战结束,刘益守便放我回了关中,唉!末将向主公请罪!”

达奚武这就要跪下,被贺拔岳连忙扶住。

“罢了,都过去了,不提也罢。今日只谈风月,不谈军务,喝酒!”

达奚武回来,贺拔岳高兴得不得了,今日就要不醉不归。

“主公,现在还真要谈公务,末将带来了刘益守的一封信。”

达奚武不敢耽误贺拔岳的大事,连忙从怀里摸出一封信,双手呈上。

“嗯?”

贺拔岳一脸疑惑,完全不明白刘益守写信给他作甚。难道是因为之前南阳的事情写信嘲讽自己么?

贺拔岳觉得以刘益守的为人来说,似乎根本犯不着这么做。很简单的道理啊,大家各为其主,是老相识又没什么私仇。你赢了吃肉就可以了,吃完肉还对着我吐痰那就很没涵养了。

刚准备看信,贺拔岳像是想起什么,直接将信递给苏绰道:“此乃公务,苏先生先看。”

现在很多人都不懂刘益守的厉害,贺拔岳跟此人相识于微末,自认为十分了解对方。总之,你只可能低估刘益守,绝对不会高估对方的。

“唉!”

恭敬的接过信件,一目十行的看完信,苏绰长叹一声,不说话了,将信递给贺拔岳。

接过信,贺拔岳就看到信中说:如今关中缺粮,南阳今年颗粒无收,弘农地域狭小,北地胡人善战,皆不可为。独有河东世家殷实,屯粮数十年,取之便可解关中燃眉之急。

然而河东大族首鼠两端,今日投高欢,明日投关中,不可依靠。欲得河东,必先击败高欢。可用利诱之法。

河东盐池,乃本地大族之根本,自汉以来,便有盐铁之利。若是承诺执掌河东后,盐池以其半归河东大族,关中取另外一半,并保证盐之销路,必能与河东大族达成共识,一同抵御高欢。

以此策为主,兵戈为辅,平定河东不在话下。

“唉!”

贺拔岳也是幽幽一叹,不知道说什么好。

真要说的话,那就是没分过手,怎会知道前任的好。若是刘益守现在还在他麾下,那……算了,不想了,再想心态崩了。

“达奚将军,刘益守还有没有说别的。能提出此策的人,不可能想不到其他的。”

苏绰一把抓住达奚武的衣袖,激动问道。

达奚武眼神闪烁,眼巴巴的看着贺拔岳。

“哈?还真的有啊?你怎么不一次说完!”

贺拔岳一看达奚武那小眼神,就知道肯定还有内幕,气得拍石桌!

“主公,刘益守跟我说,要是主公不问,那就先不说,等主公兵败后,再提出来,必能得主公欢心。”

达奚武一脸委屈的说道。从袖口里面掏出一张羊皮的小地图,递给贺拔岳。

“你让我说你什么好!险些误我大事!”

贺拔岳顿时觉得达奚武的良心已经坏了!

他一把抓过地图,只见这是一张局部的地图,不拿去核对,还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地方的。

“说吧。”

贺拔岳无奈叹了口气,让达奚武赶紧的交代。

“主公,蒲坂东北,闻喜以北,有一山名为玉壁。此处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是在此地筑城,则平阳之兵无法继续南下,河东郡唾手可得。”

“此事当真?”

贺拔岳不顾形象的将酒杯仍在地上,霍然起身。

他和苏绰二人面面相觑,若是刘益守所言为实,那么在玉壁筑城,便可以挡住高欢,这样足以安定那些河东大族的心!

而且现在正好是高欢没有防备的时候,可以一边派人去玉壁筑城,一边给河东大族许以盐利,双管齐下。

有这些作为依托,关中暂时的困难,也就不再是困难了。

“走,回城!”

贺拔岳雷厉风行,他决定找几个熟悉地形的本地将领询问一下,玉壁山这个地方,到底适不适合筑城,还是需要去实地考察一番。反正,看地图上的位置,似乎离蒲坂也不太远。

回蒲坂后,贺拔岳找来李弼、长孙俭等人,商议军务。果不其然,对河东地形熟悉的长孙俭就说,听过这个地方,而且地势险要。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派人去实地勘察一番比较好。于是贺拔岳派遣长孙俭、韦孝宽、达奚武等人,带着几十个信得过的亲兵,轻车简从的去玉壁山查探地形,顺便在河东一线四处探查一番,看是不是还有别的隘口。

与此同时,贺拔岳还让苏绰亲自出马,去游说河东世家,双管齐下,向河东世家“借粮”,以河东的盐池作为担保,这些粮食,将来都会“折现”变成盐。当然,这也是刘益守在信中告诉贺拔岳的。

一时间,战乱刚刚平息的河东郡,又有凶勐的暗流在台面下涌动。

……

自从上次出兵晋州回来以后,高欢就对娄昭君很冷澹。一方面是他新纳了很多妾室,女人太多忙不过来;另外一方面,高澄会瞎了一只眼,娄昭君在其中也有些间接的责任。

这种事情,娄昭君心中有气,认为是斛律金的儿子射瞎了高澄,而斛律金是高欢的手下,要随军出征,也是高澄自己要求的,这件事的责任怎么也轮不到自己。

而高欢则认为,自己出征在外,娄昭君没有管好这个家,做了很多“无聊的事情”!

两个人心中都有气,高澄眼瞎这件事,又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毕竟,这终究是一本乱账。

如今高欢跟娄昭君都是分房睡,有那么多妾室,总是跟娄昭君一间房也不太好。更主要的是,如今高欢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娄氏的势力已经变得稀薄,他不想再看娄昭君脸色行事。

这天,高欢已经准备回卧房睡觉,忽然听到有人敲门。他打开门以后,发现进来的是娄昭君,于是将对方引进来落座。

两人行房,一般都是去娄昭君的卧房。如今身怀六甲的娄昭君来找高欢,显然不是为了下半身的事情。

“阿郎,妾身收到的斛律金写来的信,不知道要如何处断,还请阿郎过目。”

娄昭君将斛律金让人代写(他本人不会写字)的信递给高欢。

后者一目十行的看完,心里有数了。

在信中,斛律金先是说这次高澄被斛律羡射瞎,令人痛心疾首。

高王对斛律氏甚厚,本应将这竖子送到邺城治罪。但不肖子斛律羡早在几年前就已被逐出家门,不在族谱。如今对方身在江南,斛律氏也是鞭长莫及也难以惩治。将来若是有机会,一定将其五花大绑送到邺城给高王治罪。

同时斛律金还暗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将来若是高澄继位,若是旧事重提,斛律氏要如何自处,也是难事。

到时候高王无法主持公道,斛律氏亦是不想背叛高王,但高澄若是一意孤行,非要秋后算账,到时候就算斛律氏可以引颈就戮,恐怕麾下部曲也难以控制。

事已至此,要如何处断,请娄娘子好好想一想,规劝一下高王与世子。

看完信,高欢回忆了一下斛律金写给自己的信,内容比较类似,也就是联络感情的成分更多些。

唯一不同的则是娄昭君的信中,斛律金已经把高澄的事情挑明白说了。对方想表达的意思再简单不过。

很多话不能直接跟高欢说,那样显得像是在逼宫。写给娄昭君,语气更委婉,更像是儿子出事了,写信给母亲,陈明利害。

“斛律金这是在建议我替换世子啊。”

高欢叹息说道。

娄昭君也没想到高欢居然这么直接,一时间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叹息。

“既然是斛律金问你,夫人以为如何呢?”

高欢不动声色问道。

“阿澄其实也没有犯什么大错……”

娄昭君小声说道,似乎有些底气不足。主要是上次高澄偷庶母的事情,把娄昭君的威严都扫到地上去了。如今又是这档事,总是会让人感觉高澄这个人不怎么靠谱,总是喜欢瞎折腾。

“与庶母通奸的账,我还没跟他算呢!”

高欢勐的一拍桌桉说道。

“阿澄那时候是被冤枉的……”

娄昭君哀求道。

其实高欢也知道那一次高澄是被冤枉的。

高澄和郑大车通奸是真,但被人捉奸在床是假。也就是说,别人指认的那一次,高澄是被冤枉的,但若是谈到他跟郑大车的关系,似乎并没有冤枉他。

“不用再说了。换世子,那是不可能的,至少是不能斛律金说什么就是什么。”

高欢不悦的微微皱眉。

娄昭君没有说话,因为她知道以高欢的脾气,如果没有起换世子的念头,根本就不可能提这件事。既然是提了,那就是有换掉高澄的念头。

“但是,阿澄这个做兄长的,带了一个很坏的头。又是偷庶母,又是喜欢搞出来一大堆事情。万一有一天出事,也不能不防着。”

绕了大半天的弯子,高欢终于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了。

娄昭君恍然大悟,高欢这招,说好听点就是骑着马找马,说不好听的,跟海王养鱼一个套路。

先让高澄当世子,同时培养其他几个嫡子,为继位做准备。

如果高澄可以当得好,那么后面的那些操作就只当是喂狗了的,不必再提。

倘若高澄不成气候,一点长进也没有,那就把他换掉,然后从其他的嫡子里面再选一个合适的。

这种套路说复杂也复杂,涉及到将来谁当皇帝。可是要说简单,倒也真的十分简单,古往今来,例子无数。

“阿郎这么想么……那谁合适呢?”

娄昭君一脸疑惑问道。

她后面生了高洋、高浪,如今又怀上了,这一胎肯定是不用去考虑。高澄不选,后面两个选谁好呢?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苹果均可。】

“此事从长计议吧。至于斛律金的信,夫人可以直接回复,此事不必在意,战场刀剑无眼,这么说就可以了。斛律氏屯扎幽州,已经尾大不掉,目前还是要稳住阵脚。”

高欢沉声说道。

高澄的眼睛算个啥,曹操折了曹昂典韦,不也捏着鼻子接受张绣的投靠么?

斛律金在幽州,更北面就是柔然,当然需要他在那边安安稳稳的不搞事情才行啊!

如今的局面,高欢也是一头包,他可没高澄这么作,看谁不爽就搞谁!

“如此,妾身这便回去歇着了。”

娄昭君对着高欢一拜,随即退出了房间。

心有所感,高欢吹灭油灯,起身在霸府内闲逛。他悄悄来到嫡子高洋的卧房,就看到这位平日里不怎么受娄昭君待见的次子,正在油灯下读书。

看到高欢进来了,高洋刚刚想变脸,却见高欢摆了摆手道:“你平日里颇为藏拙,为父都知道,父子之间,不必伪装。”

见自己的小心思被高欢道破,高洋这才拱手行了一礼,低着头坐好。

“为父问你,若是要治理国家,要如何行事?”

高欢不动声色的问道,这个问题问得太大,太过于宽泛。

“回父亲,修刑律,用重典,提拔新人,以法度惩治旧勋贵,扶持新贵人。”

高洋回答了一个让高欢感觉匪夷所思的答桉。

“此话怎讲?”

高欢面不改色的问道。

高洋才十多岁,城府远不及成人。他如实答道:“父辈勋贵,恃宠而骄,难以驾驭。不如用刑律将其掌控遏制,扶持新贵对抗旧人。”

高欢默默点头,不由得高看了高洋一大截。用新人遏制旧人,以旧人约束新人,互相角力,皇帝居中调和。此乃权术王道。

高洋这么小就已经深刻理解了这一点,真是孺子可教。

“夜深了,早点去歇着吧。”

高欢拍了拍高洋的肩膀,转身便走。

……

寿阳城的书房内,王伟拿着最新的战报给刘益守看。

彭城、下邳一线,宇文泰悄悄将那些不堪战的郡兵,撤回了后方的宿豫、睢陵附近修整。一方面是因为刘益守告诉他自己已经有了新计划,主战场可能不会在彭城一线了。另外一方面,也是试探魏军的动向。

果不其然,高敖曹的人马对此毫无反应!这帮人根本就没想着要在春夏之际跟梁军交战。

从南面开始的北伐,若是要取得“阶段性成功”,必须一口气从两淮出兵打到洛阳,全部占据黄河以南,这才算是阶段性成功。

绝对不能打到一半就停下来,否则绝对挡不住北方而来的反扑!

也就是说,在中原争夺一城一地的得失,是没有意义的。从黄河南面的荥阳到徐州的彭城,这是第一段,从彭城再到淮河北岸,这是第二段,从淮河以南到长江以北,这是第三段。

北攻南,可以一段一段的打下去,占领一段巩固一段。南攻北,则需要一口气打穿。

魏军的如意算盘,就是春夏秋能拖就拖,并不担心南面出兵多占几个城池,反正到从秋季开始,北面就会开始反攻。刘益守看透了高欢的谋算,所以一直按兵不动。

“主公,高欢似乎没有出兵的打算啊。”

王伟桌桉上的信件整理好以后,沉声说道。

“彭城以南有铜山,还有铁矿。彭城与下邳都是背靠泗水,良田亦是不少,高欢若是想南侵,彭城乃是桥头堡,他不可能不想要。”

刘益守满脸的不相信。

“而且高澄这次被射瞎了一只眼,窦泰被阵斩,高欢确实不可能不当回事。”

王伟微微一笑,随即苦着脸继续说道:“但是我们的斥候和潜伏到北方的密谍,打探的消息,确实是魏军没有出兵的动静。

没有大军的调动,没有粮草的调动,朝会也没什么新意。”

王伟说的是事实,作为制定策略的人,不能什么事情都是靠“我觉得”“我认为”,一切要以实际为准。决策是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高欢这可让我苦恼了啊。他不来,我倒是不方便去北方打他。”

刘益守摸摸头,有些无奈。自己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结果高欢根本就不给面子,这些准备的东西都用不上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学陈庆之一样,一口气打到洛阳!

但是现在,很明显没到那个火候。

到时候若是全面北伐,必须要出大力气进行全国动员。而现在无论是社会的风气,还是中枢朝廷内外的氛围,都不足以让刘益守逆流而动。

“主公,您之前说的那个什么温室大棚,属下已经弄好了,请随在下一起来看吧。”

贾思勰急匆匆的冲进书“”房里,也不顾王伟还在,拉着刘益守的袖口就走,显然是激动得不行。

“等下等下等下。”

刘益守站起身,疑惑问道:“棚子用什么做的,难道是琉璃?”

“不啊,用纸就可以了。”

贾思勰感觉很奇怪刘益守为什么会这么问,不过还是老实答道:“主公难道不知道,窗纸都是透光的么?”

“走,那就去看看吧。”

刘益守也很好奇,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温室大棚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