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413章 政治正确

都督请留步 第413章 政治正确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一开始,建康城内的那些原中枢朝臣是对刘益守有些不以为然的。毕竟,也就是个年轻点、长得帅点、顺便还是驸马身份的董卓罢了。

哪怕前面有那么多定语,也不过是藩镇出来的而已,顶多加强版桓温。

然而很快他们便领教到这位刘都督厉害。

刘益守是很讨厌拿着刀架在别人脖子上,逼迫对方妥协的。所以他以建康中枢的名义,下了两道政令,用来震慑建康城内那些蠢蠢欲动的旧官僚们。

第一条政令:鉴于这次藩王闹事,建康城内的官僚系统有人图谋不轨,而且数量惊人,导致朝廷捉襟见肘。

所以建康中枢将会组织专门机构,分批次,对建康城内所有官员,从最高层到底层,进行“重新考核上岗”。

具体来说,就是考察“业务能力”和“忠心程度”,以及在之前的建康围城时候有没有不轨举动。这三个里面任意一个出现问题,都将被清退,甚至问罪。

该政令补充说明:朝廷只选择“德才兼备”之人。为了公平起见,接受来自各方的举报与意见反馈,并在台城南门外的专门看板上,将考核官员的信息“公示”。

第一期考察,先从中枢朝臣的中高层开始。第二期则是建康地区和周边地方官员的高层,最后一期则是底层的办事人员。

至于宗室之人担任官员的,不参与考核。

这条政令一出,建康城内城外皆哗然。但在“宪兵队”止小儿啼哭的威名下,无论什么立场的人,皆是不敢公开表态。

第二条政令更离谱了,鉴于此番建康城遭遇大难,有不少官员遇难,还有不少人是立场或者能力有问题需要被清理的,所以空出来很多职位。

所以建康中枢将破例举行“抡才大典”,面对全国招募人才,不限文武,不限出身,不限籍贯,持续时间为半年。

只要你觉得自己有才华,就可以来试试,一经录用,立即授予官职。

当然了,考试的内容,流程,会授予什么官职都保密。由刘都督亲自出题考察,并亲自把关选拔,绝对的“公正无私”。

建康城内很多人,特别是世家之人,都对此表示疑虑和不满。这些人其实在萧衍上位初期,就已经被清理出了中枢高层,并任用朱异这样的寒门子弟。

但是世家的影响力,在梁国官场还是很强的,基本上把持了各州郡的地方政务与中枢的中层官员,其实他们也想把持基层,然而因为眼高手低并不具备实际办事能力。

所以那些辛苦又麻烦的基层政务,实际上还是在寒门子弟手中。

梁国的官场,都是按资排辈,哪怕什么都不做,也可以步步高升混到退休。刘益守的第一条政令他们无所谓,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你洗过一遍,换上来的还是他们的人。

但是第二条,就令那些人有些不满了。当然,也只是不满而已,稍微肉疼一下。说穿了,这种“抡才大典”,不过是一条临时性的政策,半年之后就会取消。

这些世家派人联络当初在建康拉关系的陈元康,委婉的暗示刘益守不应该把事情做绝,有什么事情都好商量。这王朝更替,皇帝改姓也是常事,但世家终究还是世家,乃是铁打的。

简单的说,就是只要你不破坏规矩,送你上去当皇帝也并无不可。

刘益守的回复则是:你行你上啊,又不是禁止世家子弟参加抡才大典!你是嫌家里钱多,想让宪兵队来查一查么?

住在乌衣巷那边的很多人顿时就不说话了。

……

台城内的卫尉府里,刘益守正在书房内跟羊侃喝酒。羊侃“守台城有功”,被任命为九卿之一的卫尉卿,依旧担任直阁将军掌控台城禁军,只是职权又大了一圈,连建康守军的府库也可以管理了。

“得亏你来得及时,萧纲身边那些人,不提也罢。”

羊侃叹了口气,萧绎派兵攻城那段时间,几乎是他人生当中最艰难的时刻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以前哪怕很难,但身边都是得力干将,如臂指使。

输了不过是技不如人而已。

可在萧纲麾下当差的时候,对方不但是昏招迭出,手下也尽是猪队友。坑死人不偿命那种。

“听说你把萧纶放了,还封他为豫章王,他跟你有私仇吧?”

羊侃夹了一筷子菜,眯着眼睛问道。刘益守这个操作,他没看太明白。

“我怎么说也是迎娶萧衍之女的人,怎么能动手杀他子嗣呢?”

刘益守微微摇头,喝了一口酒说道:“这种事情啊,我是不能做的。萧玉姈对我很好,我不能让她痛心。”

羊侃嘿嘿冷笑,一脸嘲讽的模样。

“你就吹吧,不过是行伊霍之事罢了。”

说完他叹息道:“只是这条路不好走啊,搞不好就是身死族灭。”

“如今我若是解甲归田,遣散部曲,就能安安稳稳的过完余生么?”

刘益守反问道。

羊侃一阵无语,顿了半天才讪讪说道:“你这么年轻,大概没那样的可能了。”

“只是建康人心未付,很多人都在暗地里蠢蠢欲动,你又不能把他们都杀了。几个藩王到地方也会兴风作浪的,按我说,这波就不该放萧绎他们走。”

刘益守不知道要怎么跟羊侃去解释。

“还有啊,你玩的那些招数都很好,但时间长了就不管用了。如今北面有强敌,又不是四周安定。那些权术玩得太多,只会把国家玩垮。你对付了藩王,也必然导致地方上兵力不足,豪酋们兴风作浪。”

羊侃耐心劝说道。这话他可不是以老丈人的立场来说的,如今刘益守已经是政治上的亲密盟友,而且足以信任。出来混江湖的,当然要依靠自己人,哪怕十恶不赦的自己人,也比外人强。他说的都是肺腑之言。

“先等天子登基以后再说吧。”

刘益守长叹一声,下一步要如何,其实他还没有完全想好,先把萧欢扶上位,兑现自己的政治承诺再说。至于其他的,那真是走一步看一步。

“梁国之所以能立国,全因为占据三吴之地。如若不然,粮饷都是大问题。如今萧纲在吴兴,你真就指望他能安安分分的不动作么?”

羊侃疑惑问道。这个问题,他已经想了很久,都不明白刘益守到底是个什么想法。要是以萧欢的立场来说,肯定是巴不得自己这位亲叔叔快点死的。刘益守借着萧欢的手整死萧纲,难道不是应有之意么?

将其放走,还放到豪强遍地的吴兴,简直不知道要怎么去形容才好了。

“萧纲有六子六女在建康,尤其是嫡长子萧大器。萧纲若是不回建康重新登基,他连站稳脚跟都很难。现在的状态,是不可持续的。”

刘益守淡然说道。

萧纲的身份摆在那边,如果他没有奋起的心思,那么哪怕萧欢什么也不说,喜欢媚上的某些地方官员,朝廷中枢大员,也会想方设法的整萧纲。

比如说每年给的封地产出,截留一大部分,就可以让萧纲的生活窘迫起来。

再说这波三吴那边明显的想勤王萧纲,现在建康换了天子,难道不会秋后算账?就算刘益守什么也不做,三吴那边的豪强会放心么?

“果然,你放萧纲去那边,是故意为之。”

羊侃叹息说道。

“只是如今建康大定,再去折腾三吴那边,好像会被人诟病。吃相太难看了。”

他摇了摇头,觉得刘益守这波实在是有点那啥,不知道该怎么说。你要么就把人给整死,要么就光明正大的不清算。说是不清算,马上又出兵,显得毫无政治信誉。

这一点对于当权者来说是致命的。

除非有理由正式出兵三吴,否则萧纲就能在那边豪强的支持下,阴搓搓的支撑很久。只要有机会,那边就会拥戴萧纲,并觊觎建康的政权。

更要命的是,三吴离建康太近了,而且水路很方便。要是萧纲在那边兴风作浪,说实话,羊侃在台城卫尉府都睡不着觉!

“岳父大人可以放心,我都安排好了。”

刘益守慢悠悠的说道,对羊侃的疑虑不以为意。

“安排好?怎么个安排法?”羊侃疑惑问道。

“现在还不能说,说出来就不灵了。”

……

刘益守带兵入建康后,萧欢在合肥本来是不想前往的。原因无他,太危险了!在听说了前线的战报后,萧欢这才明白进建康城是多么不容易。

一直到刘益守多次派人去请,萧欢这才不情不愿的进入台城,却怎么也不肯住在皇宫里,最后多番妥协下,萧欢和亲随搬到东宫居住。刘益守每日请安,凡是大事都会向其禀告,态度甚为恭敬。

看到刘益守似乎并没有做曹操的打算,萧欢这才放下心来,等着被砸坏的太庙修好,然后举行登基大典。

建康城的一切都归于平静,无论是普通人在修整城墙,搬运土山的泥土,还是官僚的审核再上岗,都是波澜不惊,没有引起什么风浪。

这天,王伟和陈元康等人终于敲定了刘益守的官职,麾下众将的官职与赏赐,三人在书房内密谈,不日就会公布出来。.qqxsnew

吴王,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加九赐……等等。

刘益守无语的看着写了一页纸的官职名称,无声叹了口气。

“这个官职太长了,像什么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之类的,毫无意义。写上去等于是告诉别人我马上就要取而代之了!”

刘益守看了看王伟等人说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吧?”

“主公,这是权臣的一种象征。主公现在哪怕说自己不是权臣,也没人信啊?”

王伟嗤笑道:“在世人眼里,主公取而代之也是迟早的事,或者一不小心就全家奔赴九泉之下,难道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么?”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听过这首汉乐府的《陌上桑》么?”

刘益守翻了翻白眼,都懒得呵斥王伟等人了,一个个嗷嗷叫的猴急。

“连那种好色之徒强抢民女都知道问美人要不要上车坐一坐,难道我就直接在自己脸上写自己想篡位?”

“划掉,划掉,划掉,这些没用的全都划掉。”

刘益守将那张写满了称谓的纸上划掉一串,只剩下:吴王,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就连开府仪同三司都划掉了。

“淮南王英布造反,淮南王刘安还没造反就胎死腹中,淮南袁术率先称帝,这个淮南王很不吉利,天生就是造反的,给人观感很差。改为吴王正合适。”

刘益守微微点头,对“吴王”这个称呼很满意。

“主公,那些官职都是细微末节。三吴之地,我们要如何掌控?”

陈元康忍不住开口问道。

这次虽然只是跟三吴那边的兵马稍有交战,但对方展现出来的恶意,却是不加掩饰的。刘益守把萧纲丢那边,不过是希望将这些人全都一网打尽罢了。

说是这样说,落到实处,却依然不能只靠嘴炮。

“师出无名,容易破坏朝廷的威信。如今建康很多人都闭口不言,不过是忌惮我们兵强马壮。若是贸然出兵,又是师出无名。一旦战败,现在的稳定局面就维持不住了。”

刘益守对这些早就了然于胸,本来是不想说的,可手下谋士问起来,还是不能不提一嘴。

果然,陈元康和王伟二人都微微点头,赞同刘益守的想法。如今的情况就是这样,打三吴有些投鼠忌器,不打又不行。毕竟,南梁的财税,多半都是来自三吴地区。

侯景之乱后期,侯景之所以战败,有个重要原因就是补给不足。三吴地区的豪强都反对侯景,失去了财税重地,建康的政权怎么能维持呢?

“等萧欢登基后,我们会把军令下到三吴地区。一个是让那边支援钱粮到两淮和河南地区,二个是让那边出兵,如今新皇登基,正是一扫颓势,北伐收复旧都河山的时候。”

刘益守斩钉截铁的说道。

“北伐?”

王伟和陈元康大惊,如今可不是北伐的时候啊,出兵北面那是要动员全国之力的!

“不是北伐,是告诉三吴地区的豪强们,我们要北伐。”

刘益守摆了摆手,纠正二人的说法。

王伟和陈元康都是聪明人,一下子就听出来了刘益守的言外之意。

“主公是说,如果三吴出兵出钱,我们就直接笑纳,北伐亦是有了很多底气。若是对方不肯就范,我们则可以用各种手段对付他们,直到最后出兵三吴。是这个意思么?”

陈元康恍然大悟道。

这招够狠,三吴豪强出兵出钱等于肉包打狗,想来他们是绝对不肯出兵出钱北伐的。而一旦对建康朝廷的军令阳奉阴违,刘益守就有机会借口平叛,把妨碍北伐的大帽子扣到对方头上。

到时候怎么收拾这些人都可以甩开膀子干!

如果你会武功,那你一定是犯人;如果你不会武功,我会让你爽到极点!

刘益守果然不是好惹的,肚子里坏水咕咕往外冒。北伐就是梁国的“政治正确”,谁跟这个作对,谁就是坏人。

众所周知,既然是坏人,那就是一定要被制裁的。三吴的豪强想不想当坏人,还真是耐人寻味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