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387章 痛殴我方队友(上)

都督请留步 第387章 痛殴我方队友(上)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陛下!紧急军情,刘益守派兵解围历阳,柳将军退守采石!”

贴身太监将采石那边传来的战报交给萧纲,后者气得浑身发抖,显阳宫内所有人都是战战兢兢,不敢妄动。

“都退下,把柳太傅找来。”萧纲沉声说道。等所有人都退出宫殿,他这才心急火燎的来回走动,心中预感大事不妙!

坐镇两淮的刘益守,如果他拿着那根鸡毛,也就是当初萧衍所封的“都督两淮诸军事”当令箭,那么可以节制两淮所有兵马。包括目前在重镇合肥的韦氏,也要受其节制。

如今刘益守派兵击退柳仲礼,虽然在军事上说自己这边损失并不严重,但它所反映的动向却十分危险,令人警觉。

很快,一直住在台城的柳津就进入显阳宫,他也知道了前方的战局变化,不敢耽搁懈怠。

“元举(柳津表字)啊,朕要怎么办才好,想调兵也无兵可调啊!”

一见到柳津,萧纲就拉住对方的衣袖不肯放开。

“回陛下,江北有合肥重镇,进取虽然无力,但防守绰绰有余。如今之计,唯有守住采石、芜湖等地,防备大江南岸的藩王诸军。

只要到了建康附近,敌方必定因长途奔袭而力竭,我军以逸待劳,颇有胜算。犬子率军退守采石,此举并无不妥。”

柳津耐心劝解萧纲,让对方心中稍安。萧纲并不担心柳仲礼的忠心,毕竟他爹现在就在自己面前。

其实柳津的话跟羊侃的方略并无不同,之所以萧纲听不进羊侃的话,不过是因为本身就不信任羊侃罢了。这便是典型的“因人废言”。

“诸王各怀鬼胎,难以形成合力。只要陛下守住这一波,到后面我们一定是越来越轻松。

再有,可以适当加封三吴豪强,让其为我效力。比如说曾经在吴兴担任多年太守的萧映,他既是宗室,又手握重兵。若是萧映肯出来收拾局面,一定可以逆转当前的被动。”

柳津不愧是萧纲的智囊,这番话也算是老成持重之言了。

萧纲看到柳津似乎有话想说欲言又止,便故作随意道:“柳太傅有什么想说,可以畅所欲言嘛。”

他都这么说了,柳津也不好藏拙。于是柳津压低声音道:

“陛下,现在采石的兵马尚有不足,而且除了要防守采石外,沿江陆路亦是需要大军把守。

如果将这两万人分开,那就什么用都没有了。不分兵,又容易被人钻空子。不如令兰钦将军统帅剩余的禁军兵马,在丹阳到江宁一带防守,既可以随时支援采石,又能查漏补缺。

若是藩王大军主力来袭,则与犬子的兵马合兵一处,跟对方决战。兰将军久经战阵,兵法娴熟,骁勇善战。不妨派兰将军出马。”

这条计策堪称是金玉良言,找不到任何破绽,只不过对于萧纲来说还有一个极大的问题。

“若是兰将军带兵出征了,那建康岂不是会空虚?”

萧纲提出了一个拷问灵魂的问题,把建康最后的精兵都带走了,剩下的那不就都是类似羊侃一样心思未定,不知敌我的人么?

“陛下,非常时刻行非常之法。若是前方失利,待各路藩王大军兵临城下,人心动摇,台城里有多少人都没用了。”

柳津哀求道。

现在都这个节骨眼了,萧续的兵马已经攻克石城(安庆)。兰钦所统帅兵马作为最后一道杀手锏,这个时候不打出去,难道真等对方兵临城下?

皇位之争,那些当兵吃粮的将校士卒们,换个主子卖命又不是什么稀奇事,到时候建康城能存在多久呢?

“朕……”

萧纲沉吟不语,犹豫不决。这种感觉就好像身上穿着一件衣服,哪怕那件衣服薄如轻纱,也跟完全不穿衣服是不一样的!兰钦和手里的兵马,就是萧纲身上的“最后一件衣服”。

要是兰钦的兵马都派出去了,势必要让羊侃守台城。总不能说让台城内毫无防备,几个蟊贼都可以进来撒野吧?

“陛下,羊将军为其他几个藩王开台城宫门,是图什么呢?”

柳津反问萧纲,后者顿时无语,不知道要怎么去回答这个问题。羊氏北来之人,能在南朝立足,所凭的就是“忠义”二字。

如今各路藩王起兵,无论羊侃投靠谁,似乎都跟“忠义”二字不沾边。名声坏了,再想做好人做贤臣,可就没有路给你走了。

坐镇两淮的刘益守就是个例子,到现在都不敢轻举妄动,他亦是面临道义的压力,宁可两不相帮。

“如此,那朕便任命兰钦为领军将军,建康周边兵马都归其节制。羊侃恢复直阁将军,率本部人马镇守台城。

命韦粲前往合肥,为南豫州刺史,节制合肥兵马。

嗯,柳仲礼带本部人马北上镇守京口,以免他跟兰钦产生冲突。”

萧纲一番任命倒是有模有样,不过究竟能有多少效果那就难说了。

“陛下圣明。”

柳津双手拢袖对着萧纲深深一拜。在这关键时刻,总算萧纲没有出昏招。萧纲是被刘益守的名头给吓住了,有合肥重镇在,寿阳的兵马无法轻举妄动。

至少柳津就是这么认为的。

……

寿阳城的府衙大堂内,面对前来寿阳“面圣”的萧范,裴之高二人,刘益守脸上堆满了笑容。如今他已经命赵贵屯兵历阳,守住渡江的通道。

嗯,换句话说,等同于收编了萧范和裴之高二人的残兵。这两人在历阳担惊受怕了一个多月,当刘益守提出可以派兵接管历阳的防务时,他们想都没想就直接同意,带着家小来到寿阳避难。

“当初,天子一念之差,立萧纲为太子。后又写下诏书,改立前太子嫡子萧欢为新太子。不想诏书尚未发出,就遇害于显阳宫。

如今在下几经辛苦将太子接到寿阳,准备起兵入建康勤王,你们意下如何?”

刘益守一脸肃然问道。

萧范和裴之高看了看“人畜无害”的刘益守,又看了看对方身旁一脸期盼的萧欢。两人顿时跪下表忠心道:“我等愿意跟随大都督奉新太子入建康勤王,拨乱反正,讨奸伐罪!”

事情都到这地步了,不表忠心怎么办呢?他们辛苦坚持这么久,不就是为了等这一天么?

有萧欢这面旗帜,可以想象,凭借着手里的百战精兵,刘益守可以后发先至的入建康。他们也会跟着名垂青史。

何其美哉!

果然这一个多月的苦头没白吃。

“大都督,我们现在是不是就要发檄文,讨伐萧纲,讨伐各路起兵造反的藩王呢?”

“古玩达人”萧范十分会看眼色,捧哏的水平很到位。

刘益守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发檄文是必须的,甚至先帝遗诏,也要拓印下来,散发各地。”

萧欢不说话,萧范和裴之高也不说话,都在等那个“但是”。

果然,刘益守来回踱步说道:“但是,各路藩王的兵马不少,三吴地区的豪强态度不明。贸然入场,难免兵疲师老,打成混战。那样是不可取的。”仟千仦哾

“所以,暂时我们还是按兵不动,只要守住历阳,就能确保渡江。至于江南那边要怎么闹腾,随他们去吧。目前寿阳乃至两淮所辖州郡都在厉兵秣马,要出兵,也就一句话的事情。

此乃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刘益守十分文雅的来了一句典故。

其实他更想用通俗易懂的话告诉萧范等人:等那些藩王们的狗脑都被打出来的时候,拿个垃圾桶就能把他们回收了,何必费劲先出头呢?

只不过这两人跟自己不熟,类似粗话他们未必能领悟其精髓,还是按规矩来吧。

一时间,刘益守看起来有些郁郁寡欢的矫情模样,让察言观色的萧范等人一阵错愣。

“殿下,如今虽然尚未登基,但并不妨碍给朝廷的忠义之士授予官职。”

刘益守对萧欢使了个眼色说道。

“啊?嗯嗯,刘都督所言极是。本王就……”

萧欢一时间想不到封萧范和裴之高二人什么官职了,毕竟都是空头支票,你封他们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也没有任何意义。

“不如封萧范为南谯州刺史,镇东将军,裴之高为南豫州刺史,镇南将军。分别为历阳与乌江太守,待平定建康周边叛乱后,再去赴任。”

刘益守拱手对萧欢建议道。果然,萧范和裴之高二人都面露喜色,对刘益守投来感激的目光。

呵呵,刘益守才不会吝啬封赏呢。反正是慷他人之慨,借花献佛不亦乐乎。

正在这时,王伟急匆匆走进来,似乎有军务要汇报。刘益守看他欲言又止的模样,微笑说道:“但讲无妨,这里不仅有未来的天子,还有一众股肱之臣,有什么都可以说。”

“回大都督,萧续已经从石城出发,沿路攻占临城(安徽青阳)、定陵(铜陵东北)、繁昌(芜湖繁昌区)。与萧纲大军对峙于芜湖。”

终于来了!

萧欢面色一紧,萧范与裴之高二人互相对视,刘益守面色如常。府衙大堂内众人表情各不相同。

“嗯,继续派出斥候,每个时辰都要回报,无论白天黑夜,去吧。”

“喏!”

王伟领命而去。等他走后,萧欢不动声色拉了拉刘益守的袖口,压低声音问道:“姑父,本王的叔叔们已经带兵来了,如何是好啊?”

萧欢不比萧詧,萧詧野心勃勃,为人坚毅。萧欢则是因为不得不出头,才被迫站出来的,二者在性格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殿下稍安勿躁,此战我们可以坐山观虎斗。二者相斗,无论谁输谁赢,对我们来说都没有坏处。那些藩王们,对在下也是百般拉拢,殿下看在下激动了么?”

刘益守走到桌案旁,将厚厚一叠书信塞到萧欢手里。这位前太子萧统一脉的后人瞬间面色就变得不自然起来。

“姑父不必如此,本王是相信你的。”

萧欢如同手里握着毒蛇一般,闪电般的将那些信件塞到刘益守手中,连看的心思都没有。

看到敲打的效果还可以,刘益守温言道:“殿下不必担忧。在下如果要当那乱臣贼子,早就当了,多的是机会,何苦舍近求远,将前太子一脉后人接到寿阳呢?

如今国家丧乱,心怀叛逆之人趁机作乱。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有殿下在,出兵建康,入主台城,乃是天经地义,而且实现了先帝的遗愿。

正是时不我待,舍我其谁。殿下莫要妄自菲薄便是了。”

听到这番话,萧欢激动的握住刘益守的双手说道:“姑父真乃国之柱石,本王心中激荡,实在是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了。”

“殿下可安心在寿阳修养,可以在城内外随意走动游玩。在下还有军务就不陪殿下一起了。”

说完,他对一旁老神在在不知道想什么的斛律羡招招手道:“你带着殿下去寿阳城里城外逛一逛,陪殿下打猎游玩一番,不必着急回来。”

“殿下请。”

斛律羡做了个请的手势。

萧欢依依不舍的离开,倒是没感觉到刘益守这个人有多可怕,只觉得与之相处如沐春风,很是舒适。果然,外界传言刘益守在两淮飞扬跋扈之言是不可信的。

……

繁昌到芜湖之间,很多人工开凿的水道,引长江水灌溉开垦良田用的。如今,这里水网密布,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防线。

而这其中,有个叫“石硊戍”的地方,四面环水。河道不仅宽,而且其中礁石密布,行船危险容易搁浅。若是没有当地人指引巷道,船队很容易搁浅。

此处乃是萧续进军的必经之路,石硊戍为东西走向的突出部,不占领这里,想要渡河难如登天。兰钦得知萧续的人马来势汹汹,便以石硊戍为核心,沿着漳河(位于江苏的南漳河)布防,以逸待劳等着萧续的军队到来。

春天的夜晚还是带着寒意,这天兰钦在木制的城楼上吹着冷风,凝神看着远处隐约的火光,那是萧续大营所在,离石硊戍其实已然不远。

萧续是萧衍众多子嗣里面最为勇猛的,开弓没有回头箭,兰钦可不认为这位少点脑子的宗室在没有撞得头破血流以前会收敛。

“报!萧续军大营中人逃卒前来报信!说有重要军情禀告!”

忽然,远处跑来一个亲兵,在萧续身后小声说道。

“有点意思,带到签押房里,我亲自审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