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378章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本卷完)

都督请留步 第378章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本卷完)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师父说笑了,天子乃是在下岳父。在下若是造反,岂非是白眼狼一般的人物?”

刘益守讪讪笑道,将陈庆之手里的册子拿了过来,对方果然就直接松手了。

“嗯,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陈庆之淡然说道,就像是刚才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

刘益守忽然好奇问道:“院子里真有刀斧手?”

“兵法有云:虚虚实实,兵不厌诈。你乃是纵横两淮的大都督,这个道理难道还需要我再教一遍?为师清贫一生,家无余财,哪里请得起刀斧手?

所谓关心则乱,不外如是。

刚刚这一手无中生有,算是为师离世前教你的最后一招吧。”陈庆之轻叹一声,然后就不说话了,示意刘益守翻翻他写的那个册子。

陈庆之并不是个文采飞扬之人,这本册子记录的是他从领兵出征以来所遭遇的敌情,以及应对之法,后面还有点评得失。

册子里有不少行军扎营的布置图,还有临阵指挥的战术选择,这正是刘益守最缺乏的东西。

毫无疑问,这本册子对于其他人来说,不过是个退役将领的无聊唠叨罢了,但在刘益守这里,却不亚于无价之宝。

“呃,如果刚才……”刘益守想问,如果自己刚才不答应陈庆之,那对方的诈唬套路不就被戳穿了么?

似乎明白刘益守的疑问,陈庆之叹息道:“纵横两淮的强藩,若是真要造反,必定是国家天翻地覆。别说是一百刀斧手,就是一万精兵,亦是难扼其势。

此情此景百年来不断上演,多你刘某人不算多,少你刘某人亦是不算少。

当年天子亦是作为强藩在襄阳起兵,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所谓尽人事知天命,为师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将死之人,又有什么值得羞愧的?”

明白这一局游戏自己全面落于下风,刘益守亦是领悟了陈庆之这招不是兵法的“兵法”。

他有点理解为何陈庆之可以在北伐时面临强敌最后进退自如了。

临机决断,就是讲求一个“快”字,快鱼吃慢鱼,而非是大鱼吃小鱼。这本册子里面也记载了陈庆之当时的想法以及应对,算是言传身教,耳提面命了。

果然,只要是名将,都不希望自己这身本事后继无人,希望如同孙武韩信一般,兵法流传后世。

刘益守双手拢袖,对着陈庆之深深一拜。

“好了,去台城吧,天子在等你述职。”陈庆之似乎还想说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刘益守看出了陈庆之的犹疑,于是问道:“师父可有什么要交待的?”

“没事,天子对你绝对没有恶意,你放心入台城便是了。”

这好像是句废话,刘益守也不认为自己刚刚把辛纂抓回来让萧衍出口气,对方会把自己怎么样。对于爱面子的萧衍来说,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发难的。

“师父,今日一别……”

刘益守站起身对陈庆之行礼,对方却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道:“快滚”。

等刘益守千恩万谢的离开后,陈庆之这才幽幽一叹。

有件极为重要的事情,他压着没跟对方说,毕竟,那是萧衍的选择,他不好介入进来。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罢了,反正都与我无关了。”

陈庆之身心疲惫的闭上双眼,事实上,前几天他都不能下床,今日忽然身体又可以活动了,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回光返照”。

……

“主公,我们这么单枪匹马的入台城,会不会不安全啊。”

建康内城西明门前,源士康拉了拉刘益守的衣袖,有些担忧的问道。

“萧衍如果要出手对付我,早就出手了,犯不着在建康动手,落人口实。”

刘益守暗暗揣摩,自己这一年来似乎没什么事情对不起萧衍的,如今两国闽浙与广州地区叛乱此起彼伏,萧衍实在是犯不着让两淮也烽烟四起。

不过倒是有件事挺让人在意的。

自从上次寿宴下毒事件后,萧衍就很少出台城了,也不像从前那样,兴致来了就去江北的寺庙讲经。

被人引到显阳宫,源士康和刘益守随身的佩剑都被扣下,孤身一人进入大殿,就看到萧衍正坐在软垫上数佛珠。

“辛纂朕已经命人斩首,将首级送往荆襄曹氏那边,你不会怪朕多此一举吧?”

萧衍叹息问道。如果可以,他也不想把事情做这么绝,可是曹氏那边的面子不能不给。

“不过一败军之将而已,天子可以任意处置。”

刘益守没什么要说的,他跟辛纂又不熟,再说对方早就料到有此一劫,求仁得仁罢了。

“来,坐到朕身边来。”

萧衍指了指身旁的软垫说道,神态亲切。

对方肯定没什么诈,萧衍长期吃素而且还吃得少,身体根本没什么力气,这种鱼腩刘益守一个人可以打五个。现在又没什么外人,刘益守自然是不担心萧衍对他怎么样。

小心翼翼的坐到萧衍身边,萧衍笑眯眯的问道:“长城公主生下一女,起名字了没?”

“尚未取名,乳名囡囡。”

刘益守老实答道。

“那她的名字朕来取好了,就叫刘敬言吧。”萧衍很“随意”的起了个名字,很难说是不是之前想了很久的。

“谢陛下赐名。”

刘益守无可无不可的说道,回去问下萧玉姈喜不喜欢,要是喜欢就叫这个了。

“这次让子云(陈庆之)请你来,其实也是朕怕你误会,唉!”

萧衍似有心事,不过病根好像不在刘益守身上。

“陛下可是有什么难以决断之事?”

刘益守忍不住问道,大概萧衍也是等着自己这么“捧哏”吧。

“子云不在了,朕忧虑京畿无人看护,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萧衍一直在叹息,刘益守不知道对方跟自己说这些有什么用,难不成让自己这个北来之人守建康?萧衍这心未免太大了点吧?

不过其实也难说,比如说前世历史上羊侃对于萧衍就是忠心耿耿,胜过了绝大部分南朝将领。如今羊侃也是被任命为直阁将军镇守台城,很难说萧衍会不会搞一个“翁婿组合”。

果然,萧衍微笑看着刘益守说道:“朕希望你能移镇丹阳,担任扬州刺史,都督京畿诸军事。当然,地盘不可能像你在寿阳那么大,朕也会补偿你一些土地。”

萧衍抛出来一个重磅炸弹!

如果说猫要考虑怎么抓耗子的话,萧衍此举就类似于把猫丢到了耗子窝。

“陛下,这……”

刘益守被震惊到说不出话来,萧衍此举也太儿戏了吧?当然,以萧衍晚年的种种作为看,他还真不是个省油的灯。

“微臣不敢受此任命。”

刘益守苦笑道,坚决拒绝。

“陛下,可是京畿出了什么事么?”

刘益守低声问道。

“朕决意换太子!”

萧衍嘴里吐出六个字,差点没让刘益守一个踉跄摔倒在地。

“陛下,太子乃是国本,不可轻动啊!”

刘益守低声惊呼道。这简直不科学,萧衍没事换什么太子啊!

“朕的太子,参与了上次寿宴下毒之事,如此你也认为朕不该换太子么?”

萧衍板着脸问道。

其实萧纲比较无辜,事发之后他的亲信被查出来参与此事,可那人已经被萧绎收买,是听从萧绎的指示。然而,那件事谁又说得清楚呢?萧纲说此事跟自己无关,萧衍会信么?

萧衍几个儿子当中,萧纲与萧绎因为文学上的爱好,彼此间的关系比较好,而且他们同样看不惯“浪子”萧纶,还有最受宠的幼子萧纪。

萧纲在内,东宫近在咫尺,登基顺理成章。

萧绎在外,荆襄手握重兵,负责勤王清场。

这一对组合让萧衍都感觉后背发凉。

于是算是自己半个儿子的驸马刘益守,就进入了萧衍的视线。

能打,又是女婿,而且也不太可能投靠北面,更不可能登基称帝或者投靠其他皇子。这样的人用来镇守京畿,难道不合适么?

萧玉姈生了个女儿,刘益守再怎么混账,也不可能让这个女儿当皇帝吧?

萧衍左思右想,感觉废太子一事刻不容缓了,必须要提上日程了。但他不敢跟群臣商议,萧纲在朝中也有眼线和亲信。

“废太子一事,你无须劝朕了。”

萧衍摆了摆手,把刘益守想说的话堵了回去。

“陛下,前太子仁德着称于世,其子萧欢萧詧尚在,何不立其一为太子,以明正统?”

刘益守小心翼翼的说道。这个答案是标准答案,换成立别的王爷,那都是包藏祸心。

萧衍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朕知道你一直以来都是深明大义,也不枉朕把女儿下嫁于你,此言深得朕心。

没错,朕当初就是思虑不周,才导致宗室猜忌恶斗。如今朕便要拨乱反正。”

萧衍这次似乎下了很大决心!

听到这话刘益守差点吐血!

人的欲望被勾起来了,那是绝对不会轻轻松松就能放弃的。如果之前萧衍不立萧纲,那么其他几个儿子也不会去想当皇帝的事情,总之太子就是萧统一脉的后人。

然而现在萧衍要把萧纲废掉,再把萧统的儿子们立为太子,以为这是“拨乱反正”,那就大错特错了!

萧纲、萧绎、萧纶、萧续乃至最小的儿子萧纪,现在谁都以为自己是有机会的。然而萧衍再把皇位继承权转移到已故的萧统一脉,试问人走茶凉的萧欢、萧詧两位孙子辈,要怎么跟野心勃勃的叔叔们斗?

如何能斗得过?

刘益守本来只是有此一说,没想到萧衍竟然真这么想,他竟然以为把太子之位“改回去”以后就可以当做无事发生。

“陛下,微臣实在是难以担当重任。兰京将军对陛下忠心耿耿,不如将其调回,镇守京畿。”

“如此也好吧。朕已经暂命兰京接管建康防务,你不愿意镇守丹阳郡,那便让他镇守吧。”

萧衍叹息一声,对刘益守的决定感觉惋惜,却没有挽留。因为刘益守的回答表明他对于梁国的皇位是没有野心的,这样一个人放在两淮也好,万一出事,刘益守可以勤王。

“朕把光州、义州两个州的刺史之位给你,你自己安排。都督两淮与河南诸军事。

没事就算了,有事的话,你可以便宜行事。

顺便,此番离京后,你亲自去一趟荆襄,把萧詧与萧欢二人接回建康。”

萧衍沉声说道,一连串的任命看起来动作颇大,实际上指向异常明白。

光州、义州,都是挨着安丰州,靠近河南之地,这里是防备荆襄那边起兵的第一道防线。看样子,萧衍不但是要把萧欢或者萧詧扶上位,似乎还有“削藩”的意图啊!

此举就是针对萧绎而来的。

不过以萧梁王爷外镇的制度,外放藩王造反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微臣领命。”

刘益守双手拢袖行礼道。

“此事切不可张扬。等接回萧欢与萧詧二子,朕即会宣布新任太子。一切就拜托了。”

萧衍抓起刘益守的双手,用力的握了握。

“请陛下放心,此事微臣一定办好。”

“嗯,你办事从未让朕失望过。”萧衍微笑点头说道。

等刘益守告退以后,萧衍这次叹息一声,几个儿子的那点心思,真是一点隐藏也没有了。此番换回萧统一脉,也算是“拨乱反正”吧。

“陛下,请用膳了。”

一个宫人端着盛满豆粥的小碗,来到萧衍身边。

“放在这里就可以了,朕等会吃。”萧衍不耐烦的说道,对于这个打断自己思绪的宫人有些不满。

“你这奴婢,为何还不退下?”萧衍迷惑不解的看着眼前这位面目狰狞的宫人问道。

……

带着源士康来到建康外城,还未出篱笆(建康外城郭没有城墙),眼尖的源士康就看到有一队人马在盘查来往行人。

“主公,情况有些不对劲,这些人的军服,并非禁军制式,倒有点像是边军的。”

进城的时候啥事也没有,出外城的时候反而盘查森严,联想到萧衍刚刚给了自己两个州的调兵权,绝不可能算计自己,那么答案似乎也就呼之欲出了。仟仟尛哾

“走,从北面玄武湖溜出去!”

当机立断,刘益守带着源士康往建康城北而去。他觉得,萧衍有极大可能是出事了。

刘益守猜得不错。

这年冬天,临近春节。萧衍被人刺杀于台城显阳宫,太子萧纲接管了宫城,并有宫人指认不久前面圣的刘益守身怀利刃,行刺天子后扬长而去。

萧纲随即下令全城搜捕刘益守一行人,同时宣布继位为天子。(本卷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