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土法造大明 > 第249章 仁政明君

土法造大明 第249章 仁政明君

作者:贫道小沙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7: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剩下的你们看着办,我们还能看着办啥?

先不说静慈法师胡太后本身就太宗文皇帝永乐帝选中的儿媳,一直都受人爱戴,母仪天下,深得国朝上下的爱戴,如果不是宣宗章皇帝陛下偏心的话,哪里轮到孙太后?

真以为孙太后母仪天下,智谋无双,谋国英雌?

不过是跟着当时的仁宗皇帝的张皇后长大,近水楼台先得月,又仗着有张太后的撑腰,这才算是能在皇宫之内持娇恃宠,再加上手底下小手段不少,这才凭借正统皇帝朱祁镇得以胜出。

这事,说白了还就得是正统皇帝和景泰皇帝这哥俩才有资格来上尊号,朱见深借着景泰帝的名号来做,未尝不是为景泰帝拉拢永乐和洪熙国朝遗老们的主意。

但无论如何,这在中原传统文化中,在儒家文化中,这乃是首孝,毫无毛病,仁也!

仁孝之君,难道不是明君乎?

还有妃嫔殉葬制度,起源于上古夏商周时代,尤其是商代,延续到了春秋战国依然不绝,这事,孔老夫子没少批判,后来随着秦汉隋唐的文明程度上升,而逐渐消亡,可到了唐末,那契丹辽女真金乃至蒙古元,都是些落后民族,导致了殉葬制度又开始兴起。

到了本朝,无论是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还是仁宗昭皇帝、宣宗章皇帝,哪一个没人陪葬?

今日,小太子借着景泰帝禅位之机,直接断了这个陋习,甚至永为定制,这便是要传明一朝都要遵守的祖训。这乃是大仁。

这种行为,难道不能称之为明君?

至于永不加赋,这他么更是明君之中的圣君啊!尽管前面还有重修大明一统志及鱼鳞黄册,这也是小太子最在意的事情,但在大义名分前,永不加赋便是能够名垂青史的存在。

这已经不是明君,而是圣君的地步了。

一个仅仅只是侄子的小太子能够为了自己的叔叔皇帝做到这般的程度,够了!

甚至如果换成他们,他们即便能想到,也会留给自己,让自己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可眼前这个只有十三岁的小太子就这么轻飘飘的给让了出去。

这种人登基之后,他想要做的事情又将是何等的波澜壮阔?

所有的人都被震惊了,然后不约而同的跪伏在地,恭送朱见深的离去。

等到朱见深走远之后,一众白胡子老头中夹杂几个风度翩翩老帅哥的大臣们才缓缓的站起来,王直没有理会众人,只是轻飘飘的说了一句“明君啊!”,便也潇洒的离去。

李贤看了看旁边一圈坐着的诸位阁老,发现没有自己和其他人的椅子,不由的一笑,拱手便也是离去。、

不大一会,整个房间里便只剩下内阁和礼部尚书胡濙胡老爷子面面相觑。

你们都走了,那意思就是不参与呗,就剩下我们这帮遗老了呗?

这里面其实最尴尬的是内阁王文王千之,毕竟刚刚还反对景泰帝禅位呢,现在却要和礼部尚书一起张罗起禅让登基大典来,心中多少有些膈应,这么不尊重老夫啊!

看了一眼纸糊首辅陈循陈老先生,很是没好气的说道:“这还怎么干?干脆把内阁解散了得了!他现在就对咱们这般态度,以后咱们内阁啊,可好受喽……”

说真的,这也就是他摊上景泰皇帝朱祁钰和老好人的首辅陈循,换个人依照王文的性子,都未必能走到现在这种地步。但无论如何,内阁的首辅是陈循,而不是你王文。如果没有外人在的前提下,你王文嚣张跋扈一点,陈循陈阁老不在乎为了维持内阁的大好局面,不跟你一般见识,但现在不行。

礼部尚书胡濙在呢!

这位大佬看起来似乎是老好人,一直也不争不抢,但是这种人的关系网可就太可怕了。要是这老爷子哪天老糊涂了,把今天这事当成趣事一说,他内阁首辅的面子不要啊?

“怎么,简斋有什么不同意见,那你可以上书陛下,或者给皇太子殿下写奏章啊,你放心,老夫一定让通政司的人优先递交!”

不当人子啊!

我特么上书?给景泰帝就算了,给太子干啥?

人家要登基,我特么上书说你干的不是人事,走我们的路,让我们无路可走,你还是别登基了?

“我这不是觉得既然能做到永不加赋。这大明的口赋本身就不多,小太子又这么能赚钱,那皇家供销总社可谓是日进斗金,那不如索性全免了……”

王文这话让身为内阁首辅的陈循第一次感觉,小太子看不上内阁,或许不是因为内阁是景泰帝留下来的内阁,而是因为内阁实在是不称职啊!

你王文还一直都自诩为内阁影子首辅、景泰帝最信赖的心腹,合辙你就是这么办事的?

人家小太子是看不上口赋这点,至于全免不全免,到了下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执行。但是人家的目的就单纯的只是要为叔父皇帝景泰帝塑造明君的名字吗?

人家的目的是重修大明一统志及鱼鳞黄册啊,同志哥!

但是这话能说吗?

想到这里,陈循陈阁老给了同样身为内阁的高谷。毕竟这王文是你高鼓包高阁老推荐入阁的,虽然你俩经常死掐,这王文也经常排挤打压你,你又一直想要退休,但今天这事你还是要说两句啊!

高谷跟陈循还是太上皇正统皇帝的时候入的阁,俩人也算是熟悉,当然知道这位首辅的意思,想了想,缓缓的说道:“依老夫的意思,这事就按照皇太子的意思直接拟旨,然后请陛下批准,难得陛下仁慈,太子殿下仁孝,我等身为大明朝臣,圣人子弟,这等仁政,不可不宣也,弘载,这旨意看来还是要麻烦你来拟写了……”

高阁老不愧是多年的老内阁,一番话,直接不去谈论禅让继位的政治问题,直接就扣住仁慈、仁孝、仁政三仁,谁都无话可说。

商辂微微躬身,只是微微躬身,笑着说道:“此人明君仁政,拟旨乃是我的荣幸,乐意之至!”

胡濙看着眼前这一幕,也是点点头,能不出啥争执就能定下来的事,在景泰朝还真是难得啊!想当年宣宗章皇帝的时候,是皇帝下令没人敢争,太上皇正统皇帝在位的时候,是皇帝和内阁和大臣们争,到了现在景泰帝的时候,那是皇帝不说话,大臣和大臣们争,皇帝和稀泥!

现在这小太子还没上位呢,就已经让内阁这般轻描淡写的服从,没有争吵,难得啊!

难道说,这小太子有宣宗章皇帝之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