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土法造大明 > 第248章 剩下的你们看着办吧

土法造大明 第248章 剩下的你们看着办吧

作者:贫道小沙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7: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胡濙的话虽然看起来似乎是为景泰皇帝朱祁钰大唱赞歌,事实上人家能够坐到现在这个位置上,绝非只是因为人家“忠于王事”,能力也是绝顶一等一的。

因为他知道,今天这个大朝议室肯定要载入史册的,所以,对于不知道什么原因,打定主意要禅位的景泰帝朱祁钰来说,结果并不重要,甚至就是满朝的文臣都反对,他也是一样能禅位。那么今天的这些朝臣参议对于皇太子朱见深来说就变得至关重要,他关系到朱见深继位之后的一些重大的礼制问题。

于是他便说了一下三点,第一很明确的为景泰帝朱祁钰定下了代为执政的明君称呼,然后说了是天下信守承诺的楷模典范,谁还能说啥?太上皇和景泰帝是亲兄弟,都是宣宗章皇帝的孩子,兄弟俩有啥可说的?

这一下就把景泰帝的地位给摆正了!

第二,人家说了,皇太子是太上皇朱祁镇,也就是正统皇帝的长子,在钱皇后——也就是钱太妃没有异议的前提下,他就是太上皇朱祁镇的合法继承人,再加上景泰帝无后,那么朱见深就是宣宗章皇帝第三代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根正苗红!

第三,人家朱见深的皇太子的地位,是景泰帝亲自指定的,也是当年孙太后定下来的,这叫传承有序,你们说的再多,难道还能大过景泰帝,大过孙太后?

所以什么叫着专业,这就叫专业!

要不人家怎么是礼部尚书呢!

当然老胡是不会告诉所有的人,他进来的时候注意到守卫紫禁城的禁军多了一些人,这些人的精气神和原本的那些人截然相反,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满身的杀气,却又年轻力壮!

如果他没有认错的话,那一定是驻扎在丰台大营的那只府军前卫精锐,据说太子东宫内称之为人民革命卫队。而他虽然是礼部尚书,可活得久总有比别人多点什么优势,比如他又恰好知道在皇太子最为心腹的皇家供销总社下属的西山大营中,有一位名之“人民上仙”的神,听说是皇太子一手推动封神的!

这不就结了。

人家皇太子把保卫人民上仙的人民革命卫队都调来了,你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们就算是再闹腾,难道还能胳膊拧得过大腿?

所以,识时务为俊杰!

于是在钦天监说两个月后的腊月初三是个好日子,黄道吉日,适合皇太子殿下登基的时候,景泰帝朱祁钰只是微微想了一下,毕竟那个时候李惜儿也才三个月,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应该没人会发现……

于是点点头,便定下了这事,并把禅位和登基大典的事情交给了礼部尚书胡濙和内阁!

毕竟,南书房和武英殿是太子的,而他只有内阁。

景泰帝朱祁钰一脸满足,精神焕发的样子走了,剩下了满朝文武面面相觑的不知道该说点啥,毕竟,这么干净利索的解决如此重大的事情,在整个景泰朝都不多见啊!

啥时候咱们的景泰帝也这么独断乾纲了?

等到一大群,尤其是那一群刚刚还跪在大殿之内要求景泰帝三思的官员们离去之后,偌大的朝堂里只剩下不多的几个人,当然首当其冲的便是咱们的皇太子朱见深殿下,其次便是礼部尚书胡濙,剩下的便是景泰帝的内阁和朱见深的内书房了!

这要讨论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虽然事情是定了,可有很多事,景泰帝未必能插手,他也未必要插手。

比如,禅让好说,登基也好说,这都是历史上发生过多少回的事,身为文官出身的他们还真不怕这些,翻翻典籍,什么样的典仪流程搞不出来?

重点是景泰帝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为自己八年的代政生涯结尾,一个完美的结尾,这就需要跟朱见深,这个皇太子,这个未来的皇帝商议了。

毕竟禅让是三皇五帝之时,仁政的代表。是儒家乃至于天下文人墨客都下意识要歌颂的事实。但,这就给景泰帝朱祁钰落一个仁政的明君英主定论?那致别人于何地?

还有太上皇呢!

事实上,朱见深有很多政策都想着借用景泰帝的名义去倡议执行,比如摊丁入亩,比如官绅一体纳粮,比如开海禁进行外贸,比如商税等等,但现在形势赶不上变化他也是无可奈何。

看着他们商量了许久,也无非就是什么大赦天下,什么开恩科,晋尊号之类的,这些东西,千篇一律,与自己来说也并无太多的用处,对景泰帝来说,也并无多大的加成作用。

不由的看了一眼老太师王直王老爷子,王老爷子虽然年纪很大,但很是明白,一直都在等待他的信号。见到他的眼神,也知道他有话说,便轻轻的咳嗽了一声。

他这一声,虽然声音不大,看似跟人老了时不时的清一下嗓子一样,但谁有敢真的当他只是清一下嗓子呢?

这位可是货真价实的太子嫡系,而且还是货真价实的帝师!更别说他自身的资历和地位!

于是众人都看向老天官名义上也是实际上的吏部尚书王直王老爷子。虽然名义上的吏部尚书王文很是有几分不服气,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他在人家面前,也只是个小老弟。

只见那王直王老爷子很是自然而庄重的对折朱见深施礼之后说道:“此等仁孝之事,还请殿下示意一二,我等也好照本宣科,普惠大明!”

朱见深想了想,淡淡的说道:“第一,为静慈法师上尊号,为孙太后上尊号,并释放建文帝之幼子“建庶人”朱文圭;允其兹有生活婚嫁,一应支出由宗人府承担!”

这一条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不但是没有想到“建庶人”朱文圭,就算是静慈法师胡太后也没有想过。毕竟孙太后可还活着呢,但既然皇太子说了,这也算是仁政忠孝之名,那就只能执行了。

“第二,废除妃嫔殉葬制度,有子女者各应其事,抚育皇子,无所出者,于西山择一处建家庙一座,用于祈福;”

殉葬制度起源于商周,在秦汉采用陶俑之后渐渐稀少,到了隋唐,尽管还有,但已经很少见了。可到了宋辽时期又渐兴起,尤其是北方的辽、金、元,乃至影响到了明代!

这亦是明君仁政,大家也乐于成全,便俱都点头。

“第三,重修大明一统志及鱼鳞黄册,以景泰八年人口为准,永不加赋!”

“剩下的你们看着办吧……”

剩下的看着办?

还怎么办,你这是要把路走绝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