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末之我为刘辩 > 第八十三章 分局势

汉末之我为刘辩 第八十三章 分局势

作者:cm厘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10: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袁绍得多么愤怒才会喊出这样的口号的,如此癫狂,并州是那么好踏平的吗?刘辨是那么好生擒的吗?若是那么容易,南匈奴也不会被打散了。如今袁绍军连冀州都打不出去,谈什么踏平并州?可笑的事袁绍麾下的武将们还真信了袁绍的话,个个叫嚣着要报仇,情绪愤慨,神情激动,这些人的配合无疑正中袁绍的心意,总之不管干不干得过,口号反正是要喊到位的。

其实一大帮人就是嫉妒!

但袁绍手下的谋士还是很理智的,冬季已经来临,天冷的跟什么似的,冻得人呼吸都觉得压抑,就这样的恶劣天气,还怎么出兵?

于是几个谋士就轮番的劝袁绍,明言主公你可不要意气用事啊,就这样的天,没等行军到并州,咱们的部队在路上就得给冻得解散了。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勾践尚且卧薪尝胆,韩信还有胯下之辱,咱们应当负重前行,小不忍则乱大谋,切不可意气用事啊!再说那刘辨小儿,且让他得一时之意,待来年开春,我们整军待发,一举直入并州,定然是能够大获全胜的。

诸如此类的话是轮流的轰炸袁绍的耳朵,袁绍纵使再不爽,他也只能够听了劝。袁绍又不是傻子,他自然明白如今时候不适合出兵,他只是对麾下人表明态度而已。

这事也就草草收场,可怜了才十六岁的袁熙,原以为出道就是巅峰,没曾想出道就直接入了土,死的那叫一个憋屈。袁绍有丧子之痛,心中悲愤,便有情绪要发泄,所以这个冬天,袁绍又多纳了两门小妾,练的儿子的号被注销了,那就再多创建几个。

至于季雍,袁绍表示他对这家伙没什么印象,给点安家费意思意思就算了。

袁绍这边有很多人顾及袁绍的情绪,都不多讨论此番事宜,到心里面却是幸灾乐祸的,比如袁绍的大儿子袁谭,他就对袁熙的死表示喜闻乐见,尽管表面上还是做出一副可惜如此的模样,但他内心里却是欢呼雀跃的。

门阀世家子弟当中勾心斗角的事多了去了,夺嫡争权这事在皇族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就是袁绍这里也逃不过这个定律。袁谭早早的就把袁熙当做对手了,什么兄弟之间和睦,温良恭俭让的,统统都是屁话,袁谭戒备的就是袁绍不喜他而喜袁熙,下面还有个袁尚,虽还在襁褓当中,到指不定他长大之后更得袁绍喜欢。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生为嫡子,袁谭的压力也很大,有时候他不得不提防一些事情,好在袁绍的儿子并不多,目前就三个,如今还死了一个,袁谭这下就表示他的压力没那么大了。

袁绍还有女儿,一个袁芳,一个袁杏,姿色到算不上闭月羞花,但容貌尚佳,毕竟袁绍也是个大帅哥,他睡的女人更是美人,这造出来的小人儿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自刘辨回到邺城之后,他与甄宓花前月下的时间近乎是没有了,郭嘉、董昭连连与他协商冀州部署,荀攸、沮授也参与进来,等着好不容易把这几个大佬给搞定了,刘辨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中阳城,张氏和甄宓自然跟随。等着回到中阳城,刘辨把张氏和甄宓暂且安排好之后,他都没有什么时间和唐瑛、蔡琰、伏寿三女温存,就被荀

谌、韩奕、卢浗等人拉着开会。一打仗就耽搁政务,处理好政务还得巡查各个部门,再慰问安抚百姓,更要问安何秀儿等等,事情几乎就是堆积着的。

幸好刘辨搞出了内阁,不然他都得忙到屁股都没地方坐,年纪轻轻就会因为政务而劳累过度。白天有白天的事情,晚上自然有晚上的事情,修心功法是要补充的,公粮还得交,唐瑛和蔡琰两女如今很是配合刘辨上演一龙戏二凤的情节,就是伏寿这里不太好把握,容易擦枪走火,也常常把刘辨搞得不上不下。

毕竟没有正式娶进门,刘辨下手过早的话,有损伏寿的名节,但这事也不能够再拖了。

年关将近,刘辨治下各地状况皆好,并州自然不用多说,作为刘辨的大本营,并州发展自然是重中之重的,就没有人是闲着的,哪怕是上了年纪的王越和童渊都练兵积极,再有早从洛阳撤回的史阿等人都又分往各地督察情报去了。就如此奋发的气氛下,并州想不发展的好也难。

各地太守频繁传来捷报,粮食丰收,府库充足,税收达标,民生稳健,一切都在呈现上升趋势。只是有个别地方太守因为年纪大了而想要辞官回去养老,比如韩奕的父亲韩说,但刘辨没准,因为一旦韩说辞官了,刘辨麾下又没人可以顶上去位置,所以只能够再让韩说就任,大不了少做事好了,有政务就让郡丞他们去做好了。

不多说并州,河东郡这边的时局也很稳定。高览和徐晃二人继续和牛辅对峙,且只对峙,根本没有任何的军事冲突,就连小小的试探都没有。若不是为了稳妥起见,以防多生事端,刘辨都想要撤回来一部兵马了。

白波军依旧是河东郡内不可小觑的一股势力,他们夹在牛辅和并州军中间,充当了极好的缓冲。而据李乐传报来说,杨奉那几个人好似跟牛辅有些眉来眼去,暗中似乎有些龌龊。但刘辨对此并不在意,他知道董卓已经是日薄西山,就算白波军投靠过去也掀起不了什么风浪,况且高览、徐晃二人驻守河东郡也让刘辨放心,至少钟繇还在那边看着,河东郡的优势不会轻易丢失的。而就算白波军背刺,并州还有刀盾军可以去驰援,完全不虚。

目光转向蒙州,自刘虞上任蒙州牧之后,他采取的怀柔政策使得胡人更加归心,而蒙州两城的发展也渐入佳境,人口已经达到近十万户,这个数字还是很喜人的,并且是胡人居多。这完全说明刘辨的民族融合政策是起到作用的,而且未来可期。

蒙州的良好发现自然是离不开审配的竭力付出,而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刘辨给予审配的待遇也是相当高的,当然刘辨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努力的部下。

此外,刘辨有打算让张辽领西蒙军而回,蒙州稳定,已经没有战事,西蒙军没有继续驻守下去的必要。另外冀州和幽州的战事必然是需要援助的,归来的西蒙军可以分摊极大的压力,巩固局势,或更给予袁绍军致命的一击。

所以西蒙军的回归势在必行。

关于冀州和幽州的局势,冀州暂且不提,反正以刘辨如今与袁绍的关系来看,他们也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冀州必然只能够存在一个诸侯,结果已经是注定的了。

而幽州方面,刘辨倒是觉得公孙瓒还可以再争取一下,毕竟两个人的局面是死敌,三个人的局面就是和稀泥了。

且看卢植上任幽州牧之后,刘辨治下的幽州五郡皆是一派祥和,其中刘同和荀攸自然也是起到很大作用的。而公孙瓒的局面就很尴尬,他与刘辨其实没有仇恨的,若真要敌对,他也得好好掂量才是,至于他答应袁绍联盟的约定。

呵呵!

听听就算了!

毕竟直到现在,公孙瓒也没有真正的动兵,只是试探试探而已。

马日磾所掌管的幽州书院在卢植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建立完毕,学子招收了有近乎三百多人,其中幽州本地人巨居多,再其中官员子弟也居多。由苏双和张世平牵头,幽州商贾子弟也有入院,而孤儿学子只有少部分。

马日磾毕竟出生士族,他还是偏向于士族子弟的,关于这点,刘辨并没有介意,什么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肯不肯投效,肯不肯合作,肯不肯为他所用。反正与刘辨背道而驰的人,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这一点很多人都清楚。

而秦三儿,傅干等人也出力许多,此番他们也都回往中阳城,以待刘辨嘉尚,更是要面临毕业季了。

左慈建立的全真道教幽州分部也已经铺开局面,起初人手还不够,左慈便向史子渺借人,史子渺只好把他收的几个徒弟派过去,再有全真道教总部的一些护法之类,而后左慈才放手一搏,打开了局面。

整个这一年,刘辨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最明显的就是地盘加大,而天下局势发生很大的变化。刘协这个皇帝好似已经无关紧要了,地方上诸侯强势,许多势力都不再听从朝廷的约束。董卓掌控的这个朝廷下放的旨意,很多人都不听从,其中尤为刘辨这里最为明显,朝廷好似名存实亡,只有董卓还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刘辨与袁绍刚开始争夺冀州的时候,董卓还派人来调停,结果没人搭理他,派来的使者更是被打发走,灰溜溜的回去向董卓传报,搞得董卓都气坏了。

等到年关将近,春节前几天,刘辨才把积压下来的政务全处理完毕,他当惯了甩手掌柜,可是把荀谌等人给忙坏了,就连刘和与田畴都跟着累。

时间一空闲下来,刘辨卯足了劲的与唐瑛、蔡琰儿女造小人,他成亲许久,还没个子嗣,这是个问题,而刘辨也没有什么办法,他的身体检查过躲多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量变产生质变,刘辨就只能够多多研究一龙戏二凤的绝招,以待有朝一日,开花结果。

当然,刘辨还得照顾伏寿的情绪,可不能冷落了这位小主,谈情说爱是少不了的,眉来眼去更是家常便饭,亲亲啃啃摸摸抓抓,其中滋味,不足与外人道哉!

只是甄宓与张氏回甄逸那去了,刘辨暂且不能够与她时常见面,但是有些可惜。不过这个妹子现如今还太小,刘辨也不着急,反正也跑不了,等着过几年再见面,或许更有一番风味呢!

与刘辨这里花前月下不同,大汉天下其他地方还是有很多不平事发生的,细细数来,道有几件事情值得关注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