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末之我为刘辩 > 第二卷 黄巾终始乱 第一百零一章 思索

刘辩对于新建军制的考核在于各个营部将领的资历和军功,其中张辽的资历最长,军功很高,但他年纪不够,所以未作人选。而关羽的军功最高,武艺超强,但他在太行山中遭遇伏击而使得刀盾营损失惨重,这事是一个战略错误,所以他也未作人选。

剩下的将领要么资历没高顺高,要么军功没高顺多,排除之后也就只有高顺的陷阵营适合建军。

而陷阵营作为刘辩麾下最为强力的重甲步兵,一旦兵力达到两万人,那在战场上所发挥出来的效果绝对是意想不到的。两万覆重盔甲,架四尺皮铁大盾,挥动锋利斩、马刀的大军齐头推进,纯碎收割,强势突进,谁能阻挡?

弓箭不穿,骑兵撞不乱,若是没有强大的狙击器具造成范围的超强打击,完全就无法对这样的一只军队造成致命的伤害。

为此刘辩很期待顺利建军之后的陷阵军,他更加期待陷阵军在战场上的强势表现,他认定高顺是不会让他失望的,就算是赌上军人的荣誉,刘辩认定高顺会为他打造出一只空前绝后的超强步兵。

而在陷阵军军事司马的人选上,刘辩却是犹豫颇多的。内阁谋士四人,荀谌铁定是不能动的,这位是并州大主管,铁打的位置,无人可以撼动。而荀攸和董昭都各自出任精骑军和神机军的军师司马,所以剩下的只有田丰一人可以出任陷阵军的军师司马。

但田丰此人格刚直,而高顺也是一个耿直boy,刘辩觉得若是让这两个人凑到一起,恐怕不会起到什么优良效果,反而会相互束缚。

至于韩奕和卢浗,这两个人就更加不用考虑了,他们已经兼多职,平常就忙的跟狗一样,根本没工夫搭理军队的事。更不用说这两个人根本不懂军事,去了也是完全抓瞎。

若是要考虑格互补的话,刘辩到觉得何安是个不错的人选,这家伙圆滑又皮厚,他与高顺的交也不错,不会影响到高顺练兵,但何安格懒惰,进了军营恐怕也熬不住,指不定没多久就会向刘辩诉苦。

于是刘辩想到了另外一人,那便是沮授。

讨伐黑山军一战,沮授立下大功,谋略得当,是个不错的人选,而他格宽度,能够容人,与高顺比较匹配。所以刘辩下定决心一纸诏书就把还在太行山脉里面围剿张燕的沮授给召了回来。

围剿张燕的行动已经经历许久,除了只抓捕一些小角色之外,其他毫无结果,索这个行动直接被刘辩取消,省的浪费人力物力。而沮授因功直接加入内阁,顺势担任陷阵军军师司马一职。

在陷阵军正式成立之后,高顺很快就带兵出去拉练了,入军的兵卒都是从新兵营招募来的,人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属于那种装备武器就可以投入战场的,所以拉练都是小意思。

新兵营这一下被抽空了人,王越只得新招募人,兵力来源有很多,光黑山军俘虏就有大把,新招募两万人只不过是三五的事而已。

刘辩打算在接下来的三四年的时间里面把并州兵力扩充到近乎二十万人,如此一来他便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本,而这么多的兵力也需

要建立在足够多的人口基数上。好在这几年里面并州的外来人口源源不断,就拿去年来说,不算流民和俘虏,光正是迁徙登记造册的就有近乎六万人,其中大多是士族和商人,平民百姓只占据少数,毕竟迁徙也是大事,没一定的经济实力是完不成这么长的旅途跋涉。

在这些外来士族当中,颍川钟氏算是其中的佼佼者,钟氏族长可谓是以刘辩马首是瞻了,在许多事项上,他都率先表达支持态度,捐钱又捐粮。刘辩自然也向颍川钟氏表达善意,各种优待政策和福利重点照顾,这使得颍川钟氏在并州是站稳了脚跟,而由颍川钟氏的带头,带来士族与刘辩也保持了十分不错的良好关系,他们原本那种害怕被打压的心态也逐渐扭转,合作再合作,便不会被打压。

颍川钟氏现在已经可以成为并州钟氏了。

刘协相信未来的三四年里面,并州的外来人口只会越来越多,毕竟富强的并州对大汉百姓是有着很大吸引力的,再算上刘宏的配合,必定会驱使那些为生活苦苦挣扎的百姓们会前往并州这轻赋税,高福利的地方。此外还有并州地方本提倡多生孩子,多养猪的政策,去年光中阳城里的新生儿童就有近万人。

新生儿的顺利出生自然是离不开中阳医馆的功劳,医大夫张宁居功至伟,她曾在一个月里面为百来名的孕妇接生,忙到近乎虚脱,却是咬牙支撑了下来,正因为如此张宁也收获了百姓们的称赞和认同。为此刘辩大力奖赏了张宁一番,物质奖励不提,光各类丹药就不下百来颗,价值等同于十万两黄金,更为她张罗了一门亲事。

其实张宁的容貌是不错的,不说是美艳绝伦,那也是秀外慧中了,幸好刘辩不是种、马,要不然他肯定收了。那么刘辩要把张宁嫁给谁?这人自然就是刘新了。

张宁是张角这个黄巾魁首之女,这份是见不得光的,刘辩为她掩饰的很好,若她与刘新成亲,那自然是更多了一层保障。而刘新老早就念叨刘辩帮他张罗亲事了,张宁就是份上差了一点,但论相貌、学识、人品和德行,都是很不错的,配刘新也合适。

敲定事宜,刘辩特此询问过张宁,张宁听闻后哪能不明白刘辩的用心良苦,她自然是没异议的。而后刘辩便写了信派人送于刘新,刘新会如何回复,暂且不能得知。

送信的人是报局的,自韩奕接管报局之后,这个部门就一直是半死不活的,虽然刘辩多次下达指令要韩奕着力发展,当面韩奕都是应下的,可回头这家伙就沉浸于兵造厂中,在科造事业里沉沦而不能自拔,什么报局早就被他忘记的一干二净了。

说到底,韩奕就不是一个可以去搞报的人,他现在就更像是一个发明家,研究学者,报局交在他手上完全就是糟蹋了。

索刘辩就撤了韩奕报局长的位置,他为韩奕新建了科造院,专门以供韩奕发明创造,其中项目包含工商业、手工业、农业、军备物资、航海、天文等等,项目杂多,包含万千,专款专项,并且是先申报,后拨款,再组建项目组,定期上缴研究成果。

成果合格,则奖励项目组,成果不合格,项目组直接

砍掉。

而至于报局长一职,刘辩则毫不犹豫的把何安给安了上去,虽然何安与韩奕都是差不多的尿,但何安好歹是闲人一个,只要把他全部的精力投入在报局上,多少还是能够做出一点贡献来的。

若何安偷懒不做咋办?那刘辩有的是办法督促他,减少零嘴,或者直接断他口粮,再不济就让甄脱与他不再相见,何安的软肋太多,他总会就范的。

此外刘辩也把报局的权利分了不少给史阿,有史阿坐阵,刘辩觉得以后的报局会走上正轨的。而一旦报局走上正轨,那对刘辩来说,既可以监管百官,又可以探查外请,还可以刺探军,用途甚多,诸如掩护、遁走、接应、运送等都将成为轻而易举的事。

刘辩对报局的期待是很大的,报这种东西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不可缺少的,而有商贸往来作为基础,地方酒楼作为接应点,只要报局把班底搭好,收获一定很多。

所以说186年到底会发生哪些大事?刘辩是真的记不清楚了,若有完善的报局,他定会料天下先机,也不用此刻苦苦思索了。

“启禀下!”书房门口响起的武曲卫的一声叫唤突兀的打断了刘辩的思绪,他略微皱起眉头砍了过去,“何事?”

“荀大人等几位内阁近臣前来拜见下,已于外厅等候了。”武曲卫说的是荀谌、田丰和荀攸三人了,董昭随神机军还在西蒙城,沮授随陷阵军外出拉练,这二人都不在城中,至于韩奕和卢浗,他们两个基本是不会主动来寻刘辩的,倒不是他们不愿参与政务,而是因为他们真的忙。

刘辩听完才舒展开眉头,荀谌三人同时来访显然是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了。对唐瑛和蔡琰儿女示意了一个眼神,刘辩当即起而走。

并州王府占地颇大,这一路来到外厅,刘辩倒还饶有兴致的欣赏了一番走廊旁的花草树木。等见到荀谌三人,刘辩先开口说道:“你们三人今一起来,想必肯定是有好消息要告诉小爷了,小爷刚在书房思索了一些事,结果是差强人意,所以兴致不是太好,你们可千万别说什么坏消息,要不然小爷这一生气,可是会迁怒他人的!”

刘辩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意,显然他是带着开玩笑的态度,荀谌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彼此都笑了起来。

并州王刘辩行为举止轻佻,言语随意,这个习惯想来是一辈子都难以改过来了。

“辩爷,还真是好消息。”荀谌把话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了一下,他见着刘辩丝毫没有捧更的意思,他便假意咳嗽两声好掩饰尴尬,然后继续说道:“西蒙城传来军报,张辽收河西鲜卑,大破匈奴左部,顺利占领河地区,神机军策应追击,也立大功!”

刘辩顿时精神一振而急忙说道:“战报呢?拿来给小爷看看。”

荀谌立即掏出一封厚厚的信件递了过去,刘辩一手接过,他又对着外厅门口喊道:“老夏,老夏呢?快让他备酒上菜,小爷要与三大内阁共饮一番,河地区的战事终于是有结果了,也不枉费小爷等候这么长时间,幸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