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末之我为刘辩 > 第二卷 黄巾终始乱 第九十三章 导火索

话说尤俭可不认为自己是个偏才,他只是觉得他的想法比较新奇而已,大概是受到当年北抗鲜卑战事的影响,他使用了太多奇招战术,而使得现在想问题的时候都下意识的喜欢用奇招。

奇招想的多了,脑子就不太正常了。

为此尤俭可没少给甄逸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主要这家伙还脸皮厚,能磨人,但在钟繇到任之后,况就发生了改变。

用钟繇的话来说就是,要答应你的要求也不是不可以,先把这本书读熟了再说。

那尤俭是能读书的材料吗?看到字他就头大。

面对钟繇的智商压制,尤俭的奇招想法便毫无用武之地,于是定襄郡很快就稳定下来了。

英雄人物:钟繇,字元常。

份:士族。

年龄:36岁。

格:冷静。

四维:武力25,统率68,智力83,政治95。

品质:红色。

评定:智者,尊者。

悟资质测试:优秀。

忠诚度:100。

特:聪颖,才智,能者,规律,虚实,洞察,统筹,经论,文笔,思想,能吏,郡官,文臣,名声,明辨,眼力,辅佐,明镜,忠义,忠君,死忠。

效忠:刘辩。

官位:郡丞。

驻守:定襄郡。

提示:经服用全能造化突破丹已达到培养上限,不可培养。

——

钟繇的能力无疑是让刘辩肯定的,担任郡丞这个位置,刘辩也是有所思考的,颍川钟氏前俩投靠,刘辩自然也不会寒了这一大士族的心,为钟繇奠定基础,而后才能平步青云。

大雪已完全覆盖北方草原,鲜卑内乱打的难解难分,魁头与阙居之间的纷争是解不开的,除非有一方彻底被剿灭,而这一天也终于来临了。

三只快马从北门直入善无城,这是八百里加急,“快,换马!军紧急,北方大捷!”

这声叫喊使得驿站一阵动,十来个驿馆兵卒急忙牵来好马,那三个送信的探子换马而走,丝毫不敢停留。

钟繇立在驿站口,他清楚的听见了那声叫喊。

北方大捷,是魁头获胜了吗?是精骑军打赢了吗?

喜悦之显露于表,钟繇欣然一笑,并州军强劲如斯,抵御外族,此乃大义之举,钟繇心中肯定此番投效刘辩绝对也是正确的选择。

大汉王朝风雨飘零,想来唯有并州王乃救万民出水火的不二人选了呀!

内阁中,刘辩看完军战报便不由得大笑起来,他动作颇为潇洒的一下子把信件掷于桌案上,“刘同果然没让我失望,魁头这家伙果然也是藏了一手,阙居大败,十万军队被打的溃散,张飞于乱军当中砍了阙居的人头,哈哈!好一个黑莽子,壮哉!”

刘辩的喜悦之很快就感染厅中众人,荀谌、田丰等人相继认真的看了看军战报,荀攸派人送来的这份战报详细的讲述了战事的经过。原来这场战事自始至终都是魁头与扶罗韩导演出来的一场戏,阙居轻信了扶罗韩而起步造反,战事持续拉缓,于进入冬季之后,扶罗韩与魁头里应外合,阙居大营被夜袭,一夜之间,阙居的十万大军被击溃。于阙居兵败逃亡之际,刘同率领精骑营在凌冽的寒风中追赶二十余里,最终是张飞砍杀阙居,无奈的是骞曼终究还是逃脱了。

骞曼逃脱,想必他只能够拖回鲜卑东部,而此战得利,魁头必定会收拢鲜卑东部。鲜卑东部的况可要比鲜卑西部混乱多了,魁头想要彻底的让鲜卑东部效忠,估计还是要花很长一段时间的。

可以看到的是这一战得利,魁头那鲜卑大首领的位置势必会坐的更稳当了,有拓跋部和柔然部的鼎立支持,加上扶罗韩,步度根的拥护,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魁头也不用过于担忧鲜卑内部的稳定了。

倘若鲜卑西部与匈奴左部的战事也能稳定下来的话!

精骑军已经在回归途中,魁头很够意思的分了不少物资给刘同带回去,他这也是在向刘辩表达友好的善意。

“的确是有些出乎意料,鲜卑人打仗向来是直来直去,这一次竟然也使出了谋略,真是让人意外!”田丰感慨一句。

魁头这一次的表现太超乎平常了,这使得田丰不得不过分关注,尽管魁头与刘辩交好,但外族始终是外族,而这种强势的学习能力让田丰警惕,他向刘辩提了几个小建议,以用于抑制并州军军事力量的外流,刘辩一一都同意了。

“精骑军这边得胜,神机军那边的动静也不小啊!”荀谌接上话题说道:“辩爷果真有慧眼明珠,识人善用,大善矣!”

早两天前,审配的信件也送了过来,信中言明匈奴左部与鲜卑西部在河地区对持,双方有动手打的架势,每天叫骂也不少,但一直都没有打起来。

审配明白这是缺少导火索了,于是乘着节时候,审配派人在夜间赶了一群羊到河草原上。这一群羊就成了导火索,第二天时候,匈奴左部和鲜卑西部的人就因为这一群羊打起来了,这一边说羊是他们的,那一边又说羊是他们的,谁都不服谁,于是决定用拳脚分胜负。

本来是一对一的单挑,然后就演变成了十几个人互殴,接着就变成了几百人的群殴,再后来双方打的红了眼就有人暗中动了刀,刀一出手就成了军事行动,最终双方彻底交战。

你们不打,我就让你们打,这大概就是审配的用心了。

匈奴左部与鲜卑西部一交手,神机军自然是要去劝架的,但这劝架的功夫,审配却是没有用心,雷声大,雨声小,走走过场,全程围观。匈奴左部和鲜卑西部该怎么打还怎么打,神机军每次都是在一边旁观,搞得跟裁判一样。

审配这是希望匈奴和鲜卑的人马相互消耗,等耗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是神机军出动摘果实的时候,但大雪纷飞满冬,仗是没那么冬打的,天是真的太瘠薄冷了,别说是人了,就连马都不愿意出马厩。

所以这个消耗的过程实在漫长,冬季恐怕是没什么出手的机会了,审配也很无奈。现在神机军已经入驻西蒙军城,等着雪过风停,阳拂面,再寻机会了。

回顾185年,对刘辩来说所还没能够来得及处理的也就这一场战事了,而对整个大汉天下来说,这一年发生的大事还有不少,三辅的战乱还在继续。十一月,董卓等大破边章军,斩首数千级。边章等退至榆中。张温命汤寇将军周慎率兵三万追讨之,又命董卓率兵三万进讨先零羌。参军事孙坚建议周慎断敌粮道,周慎不听,引军围榆中城。边章、韩遂分兵屯守,反断周慎粮道。周慎遂弃辎重而退。董卓所部被先零羌围于望垣,董卓以计赚羌人,才得以突围。于是张温诸军皆败,复退于三辅一线。

外面在打仗,里面刘宏还在继续享乐,张让、赵忠等人想着法子的讨刘宏欢心,而刘宏也大肆的赏赐宦官。宦官得势,又开始大搞特高,朝堂内外勾结,上下贿赂,乌烟瘴气。司徒陈耽上疏陈说公卿结党营私,好人蒙冤坏人逍遥之事。谏议大夫刘陶上疏言政事八条,认为天下之乱,皆由宦官。这二人因而得罪宦官势力,随后被诬陷下牢,后都死于狱中。

这等事一从洛阳传出,便引得天下学子纷纷声讨宦官,而中阳书院乃学子首府,其声讨阵势是最为浩大的。张让、赵忠等人远在洛阳,又势重力强,学子们只能声讨,却不敢抗衡。但刘辩治下却不同,因刘辩一向仁义,中阳城中的学子们就放得开很多,他们大举在城中散布官宦罪行言论,又每在茶楼酒庄演讲,更有甚者,连游行质的活动都搞出来了。

而其中最为夸张的是学子们除了声讨张让、赵忠等十常侍之外,他们记恨的乃是整个宦官集团,于是夏恽突然中招,也被诬陷其中。

现在的夏恽已经算是深入浅出了,除了例行公事之外,他多待在并州王府里,而后常去中阳书院而已。夏恽虽然是宦官,自他跟随刘辩之后,便改了许多陋习,还立下不少功劳,此番被学子们诬陷,实在是无妄之灾。

但已经闹昏了头的学子们压根就不管明理是非,他们搞不了张让、赵忠,就来搞夏恽,还美其名曰帮刘辩清除边的小人,‘清君侧’这词可不是随意能够用处来的,若是用了,那必定要搞出大动静的。

夏恽实在是没有想到城中的学子们竟然会闹的这么凶,他虽然已经听闻了一点风声,但却没当回事,可这下被堵在书院里,大门外面挤满了人,人声鼎沸,叫骂喧嚣。

门里门外完全是两幅画面,门外是群激动的学子,他们好似是正义的化,他们咒骂着,对着天空挥动拳头,还向着大门砸着鸡蛋,他们好像不是学子,倒像是山贼土匪,不讲道理,蛮横无理。

门里面,书院的护卫满脸慌张的候着,夏恽面无表的立着,他已经被堵了一个多时辰了,若不是今该来书院派送物资,也不会遇上这等事。

书院的先生、教员都不敢轻举妄动,更有不少学子怯弱观望,院长周进已经是着急的满头大汗,蔡琬与张宁极力的在安抚学子们的绪,书院中有不少学子年纪尚小,根本受不得这种可怕的仗势。

“派人去寻三儿了吗?”秦氏问道。

“派了。”刘香儿回答。

“走的小门?”秦氏再问。

“嗯!”刘香儿点点头。

听到回答,秦氏好似放下了心,她继续张罗手上的刺绣,丝毫不理会而依稀能够听到从窗外传来的喊骂声,刘香儿抿了一下嘴唇,她还是担忧的问道:“阿母,不如再派人去禀告兄长吧?”

秦氏抬起头,安然一笑说道:“区区小事,何必打扰下呢?”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