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 第286章 南人北人间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第286章 南人北人间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2 01: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司空北辰也是这么认为,因此他相信了白川君的判断。

心月狐的母族吴郡简氏,连其大宗长也即简嫔之父也不过中正四品,授八品官位,实在不算朝堂之上的重要人物,族中子弟但凡在行状上有失缺失,中正评级极有可能落于五品之下,那就根本没有入仕的资格了,总而言之,吴郡简氏虽然也算世族,且还是江东的本籍世族,然而心月狐跟司空北辰差别不大,都具没有母族为靠的“先天不足”。

像简、乔这样的中品门第,其实单凭他们,不可能影响皇权大统,跟司空皇族共治天下,这些门第只能依附权阀才有望使势力、家品得以提升,具备干预政事的能量,吴郡简依附的家族正是江东顾,可这样的依附关系,自然不可能有多牢固,远远达不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紧密性。

而君父对心月狐的心重,也必须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心月狐绝对不能有夺位的野心。

因此,心月狐才不能加入夺储的战局,他的野心,只能通过力佐司空北辰登位之后,恃机实现。

相比起前生,心月狐现在已经失去了上蔡梁这支臂膀,那就更没有夺储的实力了。

“他想娶瀛姝为心宿妃,依然还是出于自保为目的。”司空北辰觉得思路终于清晰了:“甚至于他而言,上蔡梁远远不如临沂王氏更加得力。”

“淑妃的确更胜梁氏女,而且临沂公佐助于殿下,哪怕殿下对心宿君存防备之心,但要实现君权大统的宏图,离不开临沂公一系的鼎力相助,且殿下也不忍让淑妃陷于悲惨之境,不是么?”白川君半耷着眼睑。

“君卿就莫调侃我了,我知道我是为儿女私情所误,做下了不少糊涂事。”

“却也不是太糊涂,至少眼光还是不差的,淑妃并不是红颜祸水,也的确具备母仪天下的才德。可是殿下现在打算如何呢?心宿君可不是裴瑜,日后殿下莫不是还想逼得心宿君和离?就算心宿君愿意和离,纳弟妇为嫔妃,这确确实实不合人伦了。”

“难道白川君以为,父皇真会允册瀛姝为心宿妃?”

“不为心宿妃,亦为鬼宿妃,总之不能是东宫良娣。”白川君道:“殿下若不放下对王五娘的执念,甚至会触及陛下的心病,陛下最顾忌的就是皇子间手足相残,太子若为将来之主,已经有了卢、梁二族姻亲,贪恋王五娘,纯粹便是因为儿女私情,那么日后,必存宠妾灭妻之患,甚至陛下会疑心,因为王五娘之故,殿下与四、五两个殿下间已经生隙,手足不能同心,还如何能使皇权得以巩固?

更不要说随着时局的改变,恐怕就连二、三两个皇子,也会视王五娘为‘奇货’,就连我现在都有些后悔了,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多事。”

“君卿哪怕不插手,其实也改变不了最终的后果了,因为裴王氏是重生人,她必不会入宫,跟裴瑜之间的丑事照样会张扬得人尽皆知。”司空北辰正色道:“君卿放心,我不会再犯糊涂了,其实我心中也明白,世上已有太多重生人,瀛姝……她既然入宫,恐怕很多事都不是我再能强求了。”

“那么殿下现为皇后求情一事,倒是可行的。”白川君终于也才言归正传:“北汉的时势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的这位汉王既然有意和我朝修好,那就看他的作为吧,如果汉豫真能达成联盟,陛下便不会亲征,甚至还有希望收复神州,那时朝堂之上还有一场乱争呢,局势又会改易。”

司空北辰蹙眉不语。

“殿下是没想明白为何会有乱争么?”

司空北辰连忙道:“的确不解,还望君卿指教。”

白川君略沉吟了一阵,才道:“其实江南不少门阀,并不心服于大豫的统治,东吴国灭,虽江姓皇族一败涂地,东吴的门阀不再追随于江姓,但在这方地界上,他们认定必须由他们做主。

王澜当年助陛下南迁避祸,如贺、张、陆、顾四族甚至根本不愿往陛下的居所拜会,王斓起初是想和江东张姻联,为其次子王岱求娶张家嫡女为妻,结果被张促当面羞辱为‘伧人’。”

“这……临沂王氏乃名门大姓……”

“这就和家品无关了,原本在三国相争时期,先是北人嘲笑南人为‘貉奴’,殿下当这是百姓间的口舌之争么?并不是,这是北方贵族对江南贵族的篾称,因此南人也把北人称为‘伧人’。

又因当时神州大乱,司空皇室互相残杀,也导致不少南人深受其害,如我顾氏,便有奉召往洛阳勤王的将领,结果反被谗杀,因此后来蓬莱君讥讽西豫的皇帝自不量力也不是没有前因的。

总之当时江南的门阀,其实均不信任司空皇室,也不信任陛下可以成为保得江南不受兵祸战乱牵连的大能之士,因此对辅佐陛下欲在江南立足的临沂公也自然没有好脸色。”

司空北辰读史,却反而对“近在眼前”的事不甚了了,这也不怪得他,因为这些事尚且不及写入史书,司空通也没有挂在嘴上,包括王斓,事过境迁,他也很少提起了。

“后来,父皇仍然在江南立稳了根基。”

“这还是多亏了临沂公。”白川君道:“我是顾氏一族的忤逆子,虽然心知陛下仁德,大不同于当时其余司空皇族,但人微言轻,也实在难以佐助陛下颇为艰难的处境。临沂公不管受到多少冷遇和嗤笑,泰然处之,又当江南几番乱斗时,多亏他出谋划策才平息了争端,逐渐受到了江南世族的尊重。

再兼北方的战祸愈演愈烈,江南眼看也会受到波及,必须推立一个大能之士,方才保得此方平安,先是顾、陆二姓达成共识,后来贺、张二姓也被说服。

至洛阳失陷,北方乱局已不可收拾,若不拥戴陛下于建康复立,当夷狄入侵,那就是倾覆之祸,可随着不少北方世族南迁,必然会有损南人的财权,那一段时间北人、南人间的矛盾也很激重,至今其实仍是摩擦不断。

南人之所以愿意隐忍,那是因为国都尚在东吴境内,南人为主,北人永远为宾,而攻复神州一直是北人的期望,他们永远忘不了洛阳,忘不了长安,忘不了千百年的基业,神州那片广袤的土地才是他们魂牵梦萦的寄望,但大多数南人却不是这样想的。

东吴皇室衰灭之后,政治中心便在洛阳,江南虽富庶,却被讥为南蛮之地,因此南人又如何接受攻复神州之后,再次被皇族被北人所弃,永远成为北人眼中一无是处的‘貉奴’?所以我才说如果陛下立志北伐,朝堂上又将再起争乱,在这样的局势下,殿下可万万不能再以儿女私情为重了。”

北伐……北伐!!!

如果真的能攻复神州,必将奠定皇权大统的新格局,如果他司空北辰是成就这一宏业的君帝,何惧再受世家大族的牵制?

“攻复神州驱逐狄夷是唯一能使国祚真正得以久续的条件,不过要完成这样的大事,极其艰难不易。”白川君倒也没有浇冷水,又道:“还得说汉王这回遣使来朝一事,既是前来修好,也不知会否涉及和亲,总之都到了时机上请免除显阳殿的禁闭了,不过殿下得劝劝皇后,万不可在解禁之后就和昭阳殿再起争端,关于内廷的事务,还是得由谢夫人代管,皇后需真有知错而悔改的姿态,切莫再被利用,成为捕蝉的螳螂。”

司空北辰打算让皇后脱困,根本不是为了对付谢夫人,一来是想试探君父现在固储的意念究竟有无动摇,另则还有别的打算——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坐视瀛姝“另嫁”他人的,可很多话他确实不应说,很多事他也确实不应做了,好在还有皇后能够利用。如果君父只是一时之气,现在就会答应他的请愿,那就说明君父对发妻仍然没有彻底厌恶,皇后便大有可为。

——

对于三皇子而言,这段时间简直“有如神助”,三餐并作了一餐,有时候都不觉饥饿,节省了不少粮食,他实在是吃饱了挫折。

三皇子其实真的不笨。

前番他的策谏虽然没被采纳,但在被二皇子冷嘲热讽的情境下,居然还能得到君父的认可,他立时感知到“争宠”的正确途迳,又因好胜心的作祟,于是立志要在小选改制这桩事务上头力压神元殿君和瀛姝这两个小女子,结果又提了几回策谏,依然没有被采纳。

这天他实在有些不服气了。

“儿臣已经细读过了济选令,济选宫人,以良家子为身份限制,济人多从之,并以女儿入选为荣,因此儿臣才提议小选应摒弃贫贱门第,而应从下品寒门选评,这也符合济制,还能避免贫寒百姓对朝廷心生怨言,父皇仍觉这是纸上谈兵,儿臣不解,儿臣到底是哪里考虑不周?”

皇帝陛下忙得很,只让瀛姝回应三皇子的质问。

瀛姝只好详加解释:“大济朝时的良家子,指的可不是寒门女儿,但凡不在‘七科谪’以内从军之家,又非巫、医、商贾、百工之子女,皆为良家子。”

“这我知道,可现在的贫贱百姓,多不符合良家子的规限,而小选令正是针对这些人户征选,因此才会造成吏员贪贿,使得百姓多有怨言么?!”

“那殿下可知济朝的良家子入侍宫廷,其父母亲长为何均以为喜而莫不以为悲?”

“寒门虽非世族,但仍比贫贱布衣见多识广。”

司空通一边看奏章,腾出两只耳朵听,听这话,翻了个老大的白眼。

“大济时,不少皇后、太后、王妃、皆出身良家子。”瀛姝说:“良家子虽初选为女侍,但毕竟多有跻身贵族的机会,哪怕是为女官、宫人,但多少对家族多有所助益,济朝宫中的苦累活皆由奴家子承担,以良家子入侍宫廷,其实好比现时的良人、选御,但现时的小选令,选的是宫女,宫女入宫后,若不得赦放,就再无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了,试问出身寒门的女儿,又有几个能受辛劳之苦,只求数年后赦放,能嫁得兵卫?”

虞皇后也是出身寒门,她会甘心当一个宫女么?

寒门可不代表贫穷,只是相对于世族阶层的“低层”,比起广大的布衣百姓而言,他们也是不愁衣食温饱的富贵门第了,他们之所以愿意让家中的女儿入侍皇族或者世族,图的无非是改换门第,有望跻身于世族,可让女儿当宫女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需求。

“那么就只余一个办法了。”三皇子的脑子倒是转得真快:“给予应小选令的门户优厚的补恤。”

“其实过去的小选令,也有补恤,比如免一年赋,三年杂役,可事实上家境稍微优裕的门户,都看不上这些补恤,宁肯将女儿嫁去家境相当的人家,才会造成行贿逃避征选,致使贫户哪怕只有独女,也不得不应选的违制之事。”

“那就是补恤不够优厚!”

司空通把奏章一抛,问:“依你看来,什么样的补恤才算优厚?”

“儿臣得知,不少贫户为给儿子娶妇,将女儿卖为奴婢,虽然不是入宫,但也是骨肉分离,任人打杀,不如干脆给予这些贫户相应的财帛,贫家娶妇,最多也只是数万钱,若补恤能到十万钱,他们当不至于怨怼了。”

“先不说每人十万钱从哪里度支,我且问你,怎么防止这十万钱不被官吏克扣,切实下发到选户手中?”

“十万钱并不多,只要官员亲自督办,吏员便不能瞒扣。”

“十万钱不多?”司空通真的很想发火:“你可知一次小选,征选多少宫女?至少一千!如今宫女满二十五可求赦,今后小选应当至少有三千及上,你算算这是多大笔钱,你觉得督办的官员不会心动?”

三皇子想说,哪有这么多宫女?

“光是皇子处所的宫人,便三百有余。”瀛姝好心提醒。

其实这也不能怪皇室铺张,住的屋宇大了,就需要这么多侍从承担各种事务,宫女少,各人承担的事务就多,那真得忙死累死,人手多了,各司其职,个个都减轻些忙累,而且对于宫女而言,宫中的生活其实要比居家时舒适,尤其当改制后,她们大可不必担心成为白头宫娥,凄寂终身,还有和家人团圆的期望,入宫当宫女,并不是一件苦事。

只有三皇子觉得无限悲愁——那要怎么处理扩选留下的弊祸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