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 第278章 受之以美酒,报之以藏书

瀛姝回到自己家里时,脑子里仍然“嗡嗡”乱响,踩着祖父大人的影子,接过浮白递来的茶盏时,被茶水汤了手,方才醒悟过来自己现在身处何地,姓甚名谁。

茶斋还是茶斋,但不再是谢晋的茶斋了。

“瞧你这失魂落魄的模样,我又没把你的庚帖给谢明出,放心吧,谢明出哪怕手持咱们的宗门符,也不至于干预你小小一个女儿家的婚事,左右不得你的终身。”

“祖父!”瀛姝扶额:“何至于用宗门符为抵押,祖父肯定明白,其实陈郡公心里清楚现如今唯有听从圣命才对谢氏一族最最有利!”

“你可是还在疑惑我为何不直接告诉谢明出陛下的真正主张,并不属意于崔琰主中正之事?”

关于这一点,瀛姝其实已经想通了。

“陈郡公不放心的是太子继位后,会将谢氏一族鸟尽弓藏,又心知肚明,我们临沂王一族会忠事于陛下,也等同忠事于太子殿下,那么就算外祖父主中正事,其实也无法消除陈郡公的顾虑。可是祖父,陈郡公虽有顾虑,但也只不过希望祖父能给予他一个保证,向太子殿下进言,让太子殿下明白陈郡公已经臣服于东宫。”

“谢明出的顾虑不仅仅源于交让出中正之权,他还必须配合陛下的运筹,以谢氏一族的权重,挫损江东贺及长平郑,甚至在日后,还要限制依附于谢氏一族世家扩张权势,只有如此才能使皇权得以稳固,我轻飘飘的一句承诺,无法使谢明出安心,因为我们临沂王氏也是世族门阀,如若我存有私心,岂不坐享渔翁之利?”

皇权得以大统,必然会造成门阀政治的消衰,谢晋忠事于皇族,必将树敌更多门阀权贵,因此唯有皇权能够压制门阀,陈郡谢才能得以保全,可如果临沂王氏居心不良,真正目的是让陈郡谢与贺、郑等等权阀两败俱损,临沂王氏依靠着皇帝的信任东山复起,权倾朝野……到时陈郡谢再无力量与临沂王对抗,白白沦为了临沂王氏的垫脚石。

谢晋要自损根基成全皇族,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他需要一个务必可靠的盟友,且此一盟友只能是临沂王氏,这才是王斓交出宗门符为质押的原因。

前生时,应该也是如此。

瀛姝刚才一直在想,就连司空北辰都认定陈郡谢是因为陛下的运筹,被利用成为重挫贺、郑二姓的矛戈,后来不得不依赖皇权的保障,他不知道谢晋早已和临沂王氏结为生死同盟,不计一切代价为皇权大统奠基!

司空北辰甫一登基,害杀谢夫人,并嫁祸给平邑乔,然而谢晋没有追究,后来当她被司空北辰强纳入宫,她的祖父也不发一辞,这在司空北辰看来是他运筹得当,陈郡谢和临沂王为自保出于无奈的妥协,然而当时,祖父和谢晋究竟作何感想呢?!

陈郡谢氏一族,的确在被司空北辰“利用”,哪怕是司空北辰驾崩之后,谢氏一族也从未尝试笼络党从与皇权对抗,当初她起意重用寒门之士,计划逐渐改革现行的九品官人法,谢晋给予了极大支持,连她都以为这是因为她的权衡之术起到了效果,她从来不知道王氏一族的宗门符,竟然成为了祖父与谢晋结为生死之盟的质押!

“祖父就真不介意皇权得以大统后,门阀从此不复存在,再难与君主共天下么?”瀛姝问。

她从不怀疑祖父对司空皇族的忠心,但不得不说,她一直以为祖父之所以忠事君王,是基于司空皇族对临沂王氏的信重,又或者出于王致曾经利用君王的信重进而起兵谋逆的愧疚心,直到今日,她才对祖父有了新的认识。

“门阀政治必将走向衰落,这其实是多年之前我与谢明出就达成的共识,正如没有哪家君主建立的国家可以长盛不衰,门阀权重,子弟也会渐多狂妄愚劣之辈,就比如临沂王氏,虽自来重视子弟的教导,不也出了你二世父这样的不肖子孙?连你的父亲,品行虽堪称名士,然而好清谈,不务实,以门荫入仕,也很难做出什么有利于社稷的业绩。

而真正出身世族,又确富才干的士人,如乔子瞻、周景和,他们这样的名门子弟又必然不会仅以一姓一宗的利益为先,妄图依靠家族权重,逼胁君帝,所以他们不会成为门阀政治的倡导者。

你当我和谢明出是真没私欲么?并非如此,这世上半点不存杂欲私心的人,本就寥寥无几。只是我们已经对门阀的衰落有所前瞻,不望后世之人,视我等这样的门阀一无是处、遗臭万年,君权大统为大势所趋,那么我们至少应该为此大势献力。

生逢大争之世、华夏存亡关头,也可谓为我等的契机,生享荣华,死获良誉,这便是我的欲念,个己的欲念只有无损大势,无害社稷时,才不会受世人谴责、鄙夷,我才并非没有欲念呢,反而我的欲念要比常人更大。”

“祖父真的相信白川君的推断,未来将无君臣之别,尊卑之异?”

王斓笑了笑:“相信与否,都不是我们能体遇的世道了。不过当门阀政治彻底走向衰落后,必然会有新的势力集团取代门阀协佐君王治理国家,选官制度得以彻改,定有更加广泛的子民得以受到教化,民智逐渐开化,又必会激生更符合时势的思想,先贤曾提出民贵君轻的要理,如今还是供于君王自省,可当子民皆知此一要理,君权又会受到不少限制,因此应当会有那一天吧,君权也逐渐削弱,直至世间有国无君。”

瀛姝自省学识浅薄,她简直难以想像有国无君的世道,天下无主,万众平等,那岂非人人皆以德尚自束,才不会发生烧杀抢掠这样的罪行?民智开化,真的能使人人向善么?那么国与国之间如果发生争乱呢?没有国君之令,难道要靠民众自发御敌?还是说天地之间,众国皆无君王,那么连侵夺战乱都将不会发生?

那样的世道真的也是大势所向么?

这天,瀛姝的思想经受了极大的波动,不过她没有忘记简嫔的所托,她得以桑落所酿的美酒相赠简嫔以示谢意。

建康城内,有台城,台城即为皇城,是一座城中城。对于平民百姓而言,终生难入皇城,甚至不知皇城之内还有一座宫城。

纵管瀛姝为陛下赐予了随时出宫的特权,可仍然不能携带私物进入宫城,不过进入台城时却不会受到限制,台城的城门卫只会验看进入车辆中是否藏有箭弩、兵甲等等违禁物,而酒水、吃食不属违禁物,城门卫甚至都不会盘问送往何处。

台城内,除了皇子居住的亲王府外,还有不少官署,官员寻常职务,若挑剔饮食的都会自己从家中携带食盒,甚至有的高官还会让家奴送餐,皇子府也日日都有仆侍进出采办各项杂需,这座城中城虽比市井更加秩序井然,却不似人们以为的那般谨肃,甚至不少在台城里担任职务的低阶官员,甚至终生没有面圣的机会。

纵然如此,当心宿府的门奴眼瞧着中女史的车上那两个黑陶大瓮时,也目瞪口呆了一阵。

瀛姝手里还提了两小坛酒,摆在了司空月狐的面前。

她没有携带私物入宫的特权,因此需要司空月狐经手,不过她今日其实原本只想把酒带到交给心宿府的仆侍,谁知门奴却非要请她入内,说是四殿下先有交代,要和她面谈,瀛姝也不想为难门奴,于是就一日三次再入茶斋了。

“我听说,王女监你还运了两大陶瓮的酒入台城?我可不贪好这杯中之物,犯不上王女监如此示好。”

司空月狐寻常多宿于军营,可近期因为谢晋和郑备互相举劾,导致不少中军的部领都成了待罪之身,司空月狐不得不在兵部视事,他今日明知瀛姝奉旨出宫,料到她会送酒过来,因此早早回府等着了,但没料到的是会收到两大瓮酒,即便他为皇子,也不可能公然把两大瓮酒运入内廷去,因此想当然的,他以为自己是沾了母嫔的光,只不过这光也沾得太大了。

“简娘娘好饮,而这酒水又清甜极易入口,若只是两坛应当无法让简娘娘尽兴,故而干脆先送两瓮来,也省得回回都要如此麻烦,待简娘娘把这两坛饮完后,殿下可直接再送两坛往望川阁。”瀛姝很委婉地告诉司空月狐:阁下别自作多情,这酒不是送给你的。

司空月狐的这间茶斋遵循的也是朴素雅致的风尚,以字帛为槅扇,直棂门窗,不过较为特殊的居然室内设有火塘,因此虽然东、南向都是开敞的形式,跽坐于火塘边却并不觉得寒冷,望出开敞处,庭院里不见梅红,一株两人合抱的古树,根节盘壮,也不能坐视见这古树的枝叶,只看小半截树杆遍布绿苔,而远远近近的松竹翠叶间,漏出更为简陋的半堵木壁,似乎是杂物房,却添了几分幽林深处野居陋室的情趣,极易让人看住。

整间茶室以篾席铺地,近门处另有一个小火塘,上头吊着小汤釜,当茶烟漫出时,司空月狐便起身过去,汤釜本为手持,堪堪能斟出两盏茶而已,茶汤尤其的清亮,不见茶渣,品来先觉涩味,一阵间才有甘香初绽于舌蕾,后润于咽嗓。

瀛姝听说有的僧道煮茶,不依俗常,从不添加姜桂,她曾经试过,其实是不觉好饮的,但今日却品出了这种清茶的妙处来,不由也过去看了看小汤釜。

“那里头是有些机窍,能过泌渣末,不过这只适用于煮山间的野茶,你今日来得巧,这是最后的一炉了。”

司空月狐又已在茶座上跽坐下,看见瀛姝揭开了他的汤釜,却不以为意。

“我这里有几卷兵书,可供你借阅,等下我们一同入宫,也省得再托母嫔之手转交予你了,不过你阅后,得写出一篇心得来。”司空月狐悠哉游哉说道。

瀛姝实在不能拒绝“诱惑”。

用兵,司空月狐极其擅长,他如果愿意指教,是比邓陵周郎更加难得的教师。

“殿下今日就为此事才要与我见谈?”瀛姝觉得她这人情领得有点大,而且莫名其妙。

“还有一事,我收到了端止的传书,他已经见到了汉王,且有极大把握完成密使的使命,不过这件事当然也已经报送了父皇。”

也就是就算司空月狐不说,瀛姝迟些也会知情。

那么司空月狐今日见她,的确就是为借阅兵书?

兵书由司空月狐带入宫廷,他是皇子,自然不会受到搜检,瀛姝却要经受高阶女官的搜检,走完这一过场,才能接过“私物”,但其实兵书也是被检阅过的,才可以光明正大交给瀛姝,瀛姝认出了这几卷兵书不仅是司空月狐亲笔誊抄,甚至还是经他亲笔注释。

她认得司空月狐的笔迹。

司空月狐好行书,不过楷书也写得极佳,公文一般用楷,其实鲜少人见过日后威望赫赫的辅政王一手行书,但司空月狐所写的策拟,却偏好用行书,而当时辅政王的策拟,唯有瀛姝能亲眼目睹。

公事的行文,入目却有了飘逸的情感,她当时看来,也会觉得灯烛下的案牍劳形,其实并不如何枯躁,偶尔会掩卷,倚窗看一阵月影花姿,思绪从寂静的宫廷游离外出了,到达的是曾经的年月,总是威胁着父亲要将夜华酿酒,父亲急得团团转,母亲微笑着,就算看惯了父女二人的嬉闹的场景,也总看不厌。

在寂寞的宫廷里,太后未老。

因此她的小侄女,情窦初开时,才肯把女儿家的心事喋喋不休告诉她,摇着她的膝盖,诉说有多倾慕别家的少年郎,并没有祈求,只是想和她分享那样欢欣的心情,觉得她定能理解,也会一同快乐着。

她听说市井间还有不少女儿家,七夕之时,拜求的是太后能让她们嫁得良侣。

没有人察觉,太后是个孀居的妇人,似乎应当断绝情思,余生孤寂的人,理当妒嫉世间那些还能追求男欢女爱的青春儿女。

连她自己,都不觉得时光黯然。

辅政王在朝,她觉安心,听见他的声嗓,再紧迫的危急她也能摁捺焦躁,成为辅政王的心宿君,不会再频繁出征,似乎也知道她已将他当成倚靠。

瀛姝看着眼前的,她所熟悉的字迹。

她异常的认真,并且严肃,经历过了死生,她再次脱胎换骨,她知道自己的弱点,也清楚横亘于心里的,其实她无法置之不顾的疑问。

司空月狐从来没有欺骗她,但也许,她的败局是因一厢情愿。

王太后暗慕司空月狐,因此,才会死于宫变,死得稀里糊涂,死于暧昧的情思,死于她自己的绮念。

女子痴情,并不为过。

可所有角逐权位的人,其实没有性别之分,差异只在于各擅其长。

她输过一回了,这回,她无意再为输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